目前搜尋結果為 745 - 75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資訊學知識管理文獻之知識交流、來源與擴散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5p.
摘要: 掌握核心知識是具備成功要素的特質之一,不僅產業界提倡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學術領域也相當關注知識管理研究的發展。本研究探討圖書資訊學在1990至2008年收錄之知識管理文獻的整體概況以及知識交流、知識來源與擴散之現象。首先,以基本統計分析圖書資訊學知識管理文獻19年來的整體概況;其次,進一步以合著者分析探究圖書資訊學知識管理合著文獻中國家、機構與作者之間的知識交流情形。最後利用引文分析中引用與被引用的概念找出圖書資訊學知識管理文獻知識交流與知識擴散的學科。以上研究結果利用社會網絡分析中的社會網絡圖呈現,以解釋之間的關係強度。本研究結果發現,圖書資訊學知識管理文獻在跨國上的合作是非常少的,加拿大、新加坡、英國與美國較活躍於跨國的交流,跨機構與作者間交流呈現小型離散網絡。無論是知識來源或是知識擴散的學科類型都相當多元化,而知識來源的學科類別較知識擴散的學科豐富。知識來源與知識擴散的主要學科都是分布在商業與經濟、電腦、圖書資訊學這三個學科。(作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學,知識管理文獻,合著者分析,引文分析,社會網絡分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大學圖書館隱私權政策之探討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5p.
摘要: 一般而言,人民除了期待用圖書館做研究、找資料、尋求問題解答和借閱書籍之外,更期待在圖書館所進行的各項活動能保持隱私和不被窺伺,這對於象徵學術自由的大學圖書館,更是非常重要。圖書館為了滿足使用者對新科技與新功能的需要,採用了許多新的科技,有時這些科技所造成的局面已超出傳統法律系統的處理範圍,美國圖書館界早已提出以隱私權政策來保障使用者的隱私權。有鑑於此,本研究旨在探究目前我國大學圖書館所面臨到的隱私權問題和對於這些隱私權問題的做法,再探討我國圖書館對於採取隱私權政策保障使用者隱私、處理隱私問題的動機與可能面臨之困境,以及其所欲採取之做法,最後提出我國大學圖書館要建置隱私權政策時可採用之內容要項以供參考。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為研究取向,先對五所國外大學圖書館公佈於網路上的隱私權政策進行內容分析,並於民國九十八年五月到九月訪談我國大學圖書館中有權參與制定政策之館長或館長指定人員,並且將所蒐集到的資料經過編碼及分析。歸納本研究之結論如下:一、雖電子記錄是使大眾關注隱私的重要關鍵,但紙本和實體可能產生的隱私問題也不在少數。二、我國大學圖書館對於隱私問題的處理側重於圖書館本身的作為。三、我國大學圖書館制定隱私權政策的的五項主要動機、四項阻礙因素。四、大部份受訪館實際上尚未制定隱私權政策,故對於制定過程的想法較籠統,會參考的資料主要為:國內其他圖書館之隱私權政策、國外大學圖書館所制定之隱私權政策、企業界所定之隱私權政策、專業領域資料、法規、學校規範。人力則主要是館內相關業務部門的人員與參與會議討論的人員,或是有關專家。五、我國大學圖書館若欲制訂隱私權政策所可以採取的十一項內容要項。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一、我國大學圖書館目前甚至對隱私的議題的看法都有不少差異,我國圖書館學會可以出面領導,統整各方意見,可以凝聚共識與制定出隱私權政策指引。二、各大學圖書館若欲制訂隱私權政策,應先克服阻礙、加強動機,再依據完整的理論過程來制定,另外除了要加強館方本身對使用者隱私的保護意識外,也應提高使用者自行保護其隱私權的意識。(作者)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隱私權,隱私權政策,隱私權問題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具知識建構工具支援之數位圖書館在網路學習社群經營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5p.
摘要: 網路環境的轉變與網路社群網站的盛行,不但改變網路使用者的使用習慣,亦是發揮學習社群力量的時機。數位圖書館自發展以來,累積優質而豐富的典藏內容,強調多元讀者服務,並精進個人化服務與檢索功能,但針對讀者學習社群的經營則顯得不足且忽略發展可以輔助學習社群經營的機制,致使數位圖書館無法成為讀者長期駐足,甚至留下學習心得、交互分享學習成果及良性互動討論數位圖書館典藏內容的園地。本研究以「提升使用者駐足於學習社群平台之意願」與「促進數位圖書館資源之利用」為目標,促成一個基於數位圖書館典藏內容為經營基礎之學習社群。發展有效的社群經營機制,營造學習者願意參與、交互分享學習成果及良性互動討論的優質學習環境,並支援數位圖書館資源的有效利用。利用知識論壇(KnowledgeForum)作為社群學習的討論平台,本研究透過準實驗研究法,從數位圖書館資源與學習社群之結合所促成的學習活動中,探討學習社群的互動歷程與知識建構情況。透過統計分析歸結出適合於發展有效輔助數位圖書館資源應用之學習社群經營工具與機制,提高學習社群的參與以及數位圖書館資源支援學習的機會與價值。研究結果顯示:1.研究活動歷程中,相較各階段互動機制,推薦機制與激勵機制對於學習社群參與具有較明顯的助益;2.數位圖書館資源融入學習社群,有助主題資源與概念多面向的知識討論與擴張;3.數位圖書館資源融入學習社群過程中,領域專家引導有助於資源的利用。(作者)
關鍵詞: 數位圖書館,網路學習社群,知識建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永續經國: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特展圖錄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5p.
摘要: 本次特展以「永續經國」為名,旨在彰顯經國先生勤懇務實深耕臺灣四十年,帶領臺灣推動經濟與政治改革、突破逆境締造舉世矚目經濟奇蹟的貢獻,溯其精神,即在「永續經營」國家的理念。展覽共分十一個單元,由其成長、學習、居家、親民、行政與外交歷練、乃至領導國家,展現其不同階段的生命史。(編者)
關鍵詞: 蔣經國,臺灣傳記,圖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影音分享網站之使用者檢索行為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5p.
摘要: 隨著數位影音科技的普及與網路寬頻的成長,愈來愈多使用者利用網路影音分享平台搜尋、觀賞、分享、保存影音。這類影音分享平台不僅提供豐富多元的影音資源,同時也兼具資源分享的社會性特色,相較於一般以關鍵字檢索為主的文字型網頁搜尋方式,缺乏足夠文字說明的影音資源,不僅搜尋度頗高,同時也可能使用不同的檢索方式;此外,影音分享平台所呈現的各類相關推薦或評論資訊,常能促發使用者在檢索過程中,進一步探索及學習所需影音的相關資訊或內容。因此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究使用者之網路影音檢索行為特性,並嘗試分析使用者之探索性與社會性檢索行為特性。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實驗、訪談等方法。研究對象包括18位具有影音資訊需求者。問卷法主要用來分析受試者背景以及評估其探索性檢索行為;實驗法則是實際觀察受試者之影音檢索歷程,以及比較不同類型任務之檢索行為差異;此外,訪談是透過不同檢索活動進一步了解其檢索行為,包含起始、瀏覽、觀看等。主要研究結果包括:受試者之主要影音查詢動機為掌握熱門話題,而其動機則以休閒娛樂為主。有關一般檢索行為特性,使用關鍵字檢索的比例較瀏覽影音類別高;使用者常同時開啟多重視窗觀看不同影片,除因影音下載需等待時間外,也有助其同時評估及選擇影片。就其瀏覽之影音類別,受試者除考量影音內容的主題相關性外,具推薦性影片常是其主要的選擇範圍,例如熱門、推薦、相關影片等,顯示其檢索行為受到社會性資訊的影響;主要原因為希望瞭解目前熱門流行之影音,同時也希望透過他人或系統的推薦,獲取品質較佳或更符合其需求之影音。受試者除主動以關鍵字搜尋及瀏覽影音,也會利用多元管道來監看感興趣的最新影音動向,例如連結影音網站的特定上傳者,及特定新聞網站、網路論壇、個人部落格等。受試者常有探索性搜尋及資訊偶遇經驗,例如不具特定目的隨意瀏覽時,會受到一些文字或圖片的吸引而進行探索;或針對感興趣的主題希望查深、查廣,甚至查詢不到影音時,皆會促使其瀏覽更多未預期的影音及連結其他與影音有關的網路資源。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也針對網路影音分享網站之系統設計與服務提出改善建議,包括提供更多具推薦性之影音分類及社會搜尋功能;提升個人化服務功能,如能整合使用者所使用之社群網站;加強探索性檢索功能之支援,如提供追蹤特定影片系列,評估影音品質之工具等設計。(作者)
關鍵詞: 網路影音分享網站,影音檢索行為,探索性檢索行為,社會性檢索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教育訓練之知識移轉研究:以A藥廠為例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5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應用知識組織相關工具協助藥廠教育訓練的知識移轉。一方面探析藥廠如何讓員工由教育訓練獲得的知識透過知識組織的方式保存在企業內部,進而分享給其他員工;另一方面,試圖研究藥廠如何將員工的內隱知識傳遞出去,以達知識管理的功效。因此,本研究以國際知名藥廠在臺灣的分公司作為研究對象,透過個案研究與深度訪談,瞭解個案藥廠如何進行教育訓練以及知識移轉的明確作法。研究者從圖書資訊學中知識組織的角度去檢視該藥廠教育訓練的機制,對個案藥廠知識移轉的做法提出結論與建議。本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一、企業文化類型為知識移轉的重要因素。二、無形及有形獎勵制度需雙管齊下。三、知識組織促進知識分享與傳遞。四、強化企業內部網路功能。五、常舉辦不同主題的討論會以促進知識分享。六、設置資料交換中心使知識儲存透明化。(作者)
關鍵詞: 知識移轉,知識分享,教育訓練,知識組織,知識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消費者對圖書出版品牌認知與影響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4p.
摘要: 現今的圖書出版產業紛紛進行品牌經營,希望藉由培養消費者對出版品牌的聯想與忠誠度以穩固及拓展其圖書市場。然而,因資訊科技介入出版內容產出的程序,不僅讓出版產業有機會朝向數位出版的形式發展,也讓消費者的閱讀與消費方式產生改變。本研究主要目的即在分析紙本圖書出版市場品牌建立及經營方式,並探討目前紙本圖書出版品牌其對消費者在選購紙本圖書與電子書時的知覺風險與購買意願之影響程度;並從消費者角度建議圖書出版品牌適合之經營方向。為能瞭解一般消費者對於出版品牌的認知及所受之影響,本研究將研究範圍定於一般消費性圖書出版市場。研究中從紙本圖書出版產業架構分析目前圖書市場的出版品牌要素,以量化方式測量不同出版品牌要素下消費者出版品牌認知,利用變異數分析與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分析消費者對紙本圖書出版品牌的品牌認知差異,以及其對紙本圖書與電子書的知覺風險與購買意願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消費者對於「作者」、「圖書名稱/系列」、「出版社/出版人」、「販售通路」等不同紙本圖書出版品牌要素的品牌認知並無顯著差異;而在消費者對紙本圖書出版品牌的品牌認知對其消費行為的影響:若增進消費者對該紙本圖書出版品牌的「品牌知名度/聯想」與「品牌忠誠度」時,也會有助於其「紙本圖書購買意願」的增加。在直接影響「紙本圖書購買意願」的變項中,以「財務風險」的解釋力最大;而直接影響「電子書購買意願」的變項,僅有「財務風險」與「身體風險」。透過提升消費者對紙本圖書出版品牌的「知覺品質」以降低其在選購圖書的「財務風險」,間接地增加消費者的「紙本圖書購買意願」與「電子書購買意願」。由此可得到以下研究結論:1.紙本圖書出版品牌的特色聯想與忠誠度愈高愈能提升紙本圖書的購買意願;2.價格是消費者在選購紙本圖書與電子書產品的考量主因;3.消費者在選購電子書產品時,重視價格與使用安全性;4.紙本圖書出版品牌所代表的良好品質可降低金錢損失風險,提升紙本圖書與其電子書產品的購買意願。(作者)
關鍵詞: 圖書出版,電子書,品牌認知,知覺風險,購買意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開放式課程教材之著作權問題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4p.
摘要: 開放式課程(OpenCourseWare)自2002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正式發布以來,引起世界各國廣大響應,大學紛紛以免費公開的方式,將教師上課內容及教材,無償開放在網路上,供大眾分享學習。而當教師進行教學時,或多或少會利用他人著作設計教材,一旦課程須於網路上公開傳輸,教材的著作權問題即造成教師之隱憂。為了解開放式課程教材之著作權問題,本研究首先分析國內外與網路教學相關之著作權與合理使用規定,探討網路教學教材利用之合法性與立法趨勢。並以參與臺師大開放式課程計畫之教師為研究對象,利用半結構性訪談法,了解教師從事開放式課程教學及教材利用之情形、利用開放式課程教材之著作權問題,以及對於開放式課程教材之合理使用的看法。研究發現,由於我國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權利並未涵蓋至公開傳輸權,網路教學的合理使用因而無可依循之規範;而國際間儘管已有許多國家有限度地於其法律中開放網路教學之合理使用空間,然由於開放式課程全面公開、分享之性質,教師可主張合理使用的空間仍甚小。在教師從事開放式課程教學及教材利用之情形方面,教師肯定開放式課程開放與分享知識之理念,但也為其教學帶來不少侷限;教師皆需藉由圖像、聲音及影像教材輔助其教學,儘管多數教師擁有原創教材,但對他人著作的依賴程度仍高。對於教材的著作權問題,教師普遍認為其利用是基於非營利教育目的而不作他用,應不違反著作權法,但仍依其能力所及,儘量減低可能之侵害;但開放式課程公開傳輸與重製的特性,讓教師仍有承受侵權風險之憂慮,而教師利用他人著作時未完全明示出處、無取得授權的情況普遍,造成導致侵權的可能性高;著作權規定與限制也對教師之教學內容與授課意願造成負面影響。而對於合理使用規定,教師期許立法者及審判者能由教育的角度思考,賦予教師更彈性化的利用;多數教師肯定合理使用具體標準的明確性與客觀性,認為其適用性更勝於現行規範。最後本研究針對著作權法主管機關、政府教育相關單位、製作開放式課程之學術機構提出建議,以提供作為建立著作權規定或合理使用準則,及協助學校因應開放式課程教學之參考。(作者)
關鍵詞: 開放式課程,網路教學,數位教材,著作權,合理使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館員輔以知識建構工具在知識建構教學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3p.
摘要: 隨著個人電腦與網際網路的普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依承載媒介與傳播模式的演進逐漸產生改變,並產生了不同的知識與學習需求。知識建構為一種以討論進行知識的重組與建構歷程,並從中達到激發創意的效果,利用知識建構學習方式固然能讓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學習與互動,但仍有知識產出深度與參與程度不足等問題。為求更積極地培養學生知識建構能力、資訊素養技術,進而滿足並促進學生的學習效果。身為學校知識薈萃之地的圖書館,除提供知識外,更應主動提供相關服務,不僅輔助學習者解決在資訊檢索時的問題或評估選擇的困難,同時也可協助教師,參與學習相關的工作。傳統圖書館在參與學生學習活動時,一般都是扮演被動提供學生所需資源的角色,然而隨著教學方式與資訊傳播媒介的轉變,圖書館的角色開始由被動提供學生所需資源到主動參與學生學習活動、課程的方向改變,走出原有傳統圖書館扮演功能的框架,逐步擴大其服務範圍。本研究為了解圖書館員支援參與知識建構學習活動,是否真的能提升學生的知識建構學習成效與產生有效知識行為轉變,採取準實驗研究法,以知識建構理論為基礎的KnowledgeForum為學習平台,透過教材提供、教師與助教指導和館員協助不同學習階段進行知識建構學習,並以繪製概念圖為知識建構學習成效評量依據,驗證學生的知識成長與學習成效是否有顯著提升。在資料分析層面透過KnowledgeForum平台討論內容、學生三次概念圖作業成績與知識架構演進歷程、學生與館員互動的內容紀錄、期末報告與問卷等資料進行分析,以量化、知識結構和質性分析的方式,將概念圖進行矩陣處理後,利用UCINET社會網絡分析工具進行概念圖結構與知識組成的分析。實驗結果可證明圖書館員參與知識建構學習確實有助於學生在知識結構層次的提昇及對於資料應用能力的增強。同時也從研究結果看出利用概念圖輔助學生進行知識建構學習,確實有助於學生知識建構歷程的記錄與成長,共計四點發現:一、圖書館館員參與知識建構學習活動可促進學生更有效的共同知識建構行為的發生;二、圖書館館員參與知識建置學習活動能促進學生累積資訊素養技能與知識背景;三、圖書館館員參與知識建構學習活動促進學生概念圖的結構與命題內容轉變;四、以概念圖輔助學習能有效記錄學生的知識建構歷程與結構層次的轉變。未來若能將此種圖書館館員支援參與知識建構學習的有效模式應用於其他學科的教學,將更能顯現出圖書館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且利於與教師和學生的合作經驗。(作者)
關鍵詞: 知識建構,圖書館館員,圖書館,概念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台北地區大眾運輸資訊資源使用者需求與利用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3p.
摘要: 本研究主要以使用者為出發點,探討使用者對大眾運輸資訊資源之需求行為,主要研究問題有:(1)使用者所需之大眾運輸資訊有哪些;(2)使用者偏好哪些大眾運輸資訊尋求管道;(3)使用者對於免費大眾運輸資訊手冊之瞭解情形如何;(4)使用者對於現有大眾運輸資訊資源滿意程度如何;(5)使用者對於現有大眾運輸資訊資源需求程度如何。本研究以相關文獻作為基礎設計問卷進行調查,透過資料的蒐集、統計與歸納。依據資料分析(涵蓋198有效樣本),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多數大眾運輸使用者,無論在行前與旅行中皆需要路線相關資訊,多數使用者對於即時動態、站名播報以及轉乘資訊也有較高的需求度。(2)使用者偏好之大眾運輸資訊之非網路管道以站牌與車站內資訊為主;網路管道以官方建置之查詢網站為主。(3)多數使用者知道縣市政府有發行免費大眾運輸資訊手冊,但半數使用者並未實際去使用免費手冊。(4)使用者認為網路管道最具便利性,且最滿意。(5)多數使用者對於縣市政府、相關營運者提供之大眾運輸資訊資源有較高的需求。(作者)
關鍵詞: 大眾運輸資訊,資訊需求,資訊尋求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公共衛生系所文獻作者生產力與影響力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2p.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探討臺灣公共衛生系所於2011年四月19日至25日時之文獻的生產力與影響力情形,以收錄於SCIE中之臺灣公共衛生系所教師著作作為研究樣本,共4082筆書目資料,使用書目計量分析方法,從文獻出版數量與引用情形進行探討。期望透過本研究,了解臺灣當前之公共衛生系所之文獻生產力與影響力。研究結果顯示,臺灣公共衛生系所文獻數量逐年增長且近年成長迅速;作者所屬系所之生產力集中於少數系所,最多產之系所為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歷年來臺灣公共衛生系所文獻之主題成長有趨緩之勢,但主題分布相當集中,最常見的主題為「公共環境與職業衛生」;歷年投稿期刊之文獻分布較為分散,投稿次數最高之期刊為Epidemiology;歷年來絕大多數研究均為合作研究,最常見之型態為四人,最常進行合作之國家為美國;本研究之第一作者生產力與洛卡定律、普萊斯平方根定律、以及80/20則之估計不相同;洛卡定律之n值為-1.875;c值為0.5616;本研究不符合柯史檢定;臺灣公共衛生系所文獻被引次數最高之年分為2006年,共被引用達4089次;歷年來被引用次數最高之系所為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共被引用24863次;歷年來被引用次數最高之研究者為臺灣大學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的陳建仁;歷年來被引用次數最高之主題為公共環境與職業衛生;歷年來投稿被引用次數最多之期刊為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作者)
關鍵詞: 書目計量,公共衛生,作者生產力,引文分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故事媽媽之默會知識傳承與分享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32p.
摘要: 本研究希望透過了解圖書館故事媽媽在說故事中過程的經驗、學習、技巧如何展現那些之默會知識傳承與分享,更希望研究中能回答以下三個研究問題:故事媽媽對默會知識的認知?故事媽媽默會知識的傳承與分享方法為何?故事媽媽默會知識傳承與分享的特性為何?透過上述三項研究問題希望達成以下目的:一、了解默會知識如何透過做中學;二、說故事的默會知識如何傳承與分享;三、建立一套故事媽媽知識傳承的方法,以利培訓活動的規劃。透過上述三項研究問題希望達成以下目的:一、了解默會知識如何透過做中學;二、說故事的默會知識如何傳承與分享;三、建立一套故事媽媽知識傳承的方法,以利培訓活動的規劃。本研究選擇較能符合研究目的之質性研究方法,以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資料之蒐集,研究對象對九位故事媽媽進行訪談,受訪者大都為女性在年齡層為30歲以上,在學歷上高中職、大專。職業大都為家庭主婦及公教職,全部皆在圖書館當過故事媽媽長達五年以上,訪談以故事媽媽說故事的技巧與方法,達到經驗傳承與分享的目的。研究結果顯示故事媽媽對默會知識的認知為不停進修、遇到困難絕不輕言放棄、永續成長做個快樂的故事媽媽、引導孩子享受閱讀樂趣外、也激發親子共讀將故事融入於日常生活中。故事媽媽默會知識的傳承與分享方法,在實際說故事透過觀摩、模彷、學習、經驗累積、與同儕故事媽媽討論分享經驗等方式來逐漸學習而成,培養默會知識便是要大量閱讀,透過文字整理自己的思維,不斷的磨合與進化,增進自己的思考,產出自己的東西,成為故事媽媽的達人。本研究的建議是推展故事媽媽師徒制傳承機制、辦理故事媽媽說故事觀摩會、拍攝故事媽媽成果紀錄片建立故事資料庫,提供圖書館故事媽媽說故事的方法和技巧之參考。(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故事媽媽,默會知識,故事媽媽默會知識,默會知識傳承,默會知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