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721 - 73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寫給大家的中國地理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冊
摘要: 《寫給大家的中國地理》套書是一套充滿故事的國度,等待你的心來漫遊!我們將繁複的地理知識化為靈活的地理故事,這是一套「不是教科書的地理書」!是給你輕輕鬆鬆閱讀,在紙上旅行的?考書,不必像在課堂上硬生生的受教。本套書五大特色:1.搭配學校課程規畫:本套書按照中國六大地理分區的邏輯,畫分為14冊,讓讀者得以與目前學校地理學科的課程規畫相互參酌。2.「生活化」的地理知識,淺顯易懂:這是一套「不是教科書的地理書」!可以在紙上旅行的?考書,不必像課堂上硬生生的受教。這套書裡沒有枯燥無味的各省面積大小、人口多少、物產種類……,從書名到主文,每個單元都是從「生活」認識中國地理。3.適合全家親子閱讀:這是寫給「大家」的中國地理,針對不同的年齡層設計適讀的內容,國中、國小學生,可以從「主文」閱讀起,在「生活地理」、「歷史故事」中認識中國;對高中生、教師、一般讀者而言,「註釋」、「專欄」是深入研究中國地理的知識殿堂。4.圖文並茂,按圖索驥:每一冊均搭配近百張的照片、插圖、地圖,輔以翔實的解說,讓讀者得以按圖索驥,延伸閱讀。5.中國與臺灣,地理知識大串聯:本套書內容豐富,主題多元,不單單只是傳播單一面向的地理知識,而是整合地理學的各項元素,讓讀者具有全方位的宏觀地理知識。再者,在解說中國的地景現象時也會適時地對應到臺灣的地景實例,以便讀者可以相互對照。(編者)
關鍵詞: 中國地理,通俗作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論文格式二次引用現象之研究:以學術期刊論文為例;Indirect source citing of journal articles: A case study of the LIS scholars in Taiwan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9p.
摘要: 本研究針對臺灣圖書資訊學界專任教師所撰寫之期刊論文,進行二次引用現象之研究。以140篇期刊論文,共1096筆期刊引用文獻進行研究。採引用文獻分析法,查證教師對於二次引用的著錄情形、與二次引用相關之各種現象,以及探討不同語言在二次引用格式的語意表達方式有何差別,皆以案例方式進行分析探討。根據本研究之結果,期許學術界對二次引用此一格式之重視。本研究之結論如下:一、二次引用會牽涉到學術計量之作者榮耀二、二次引用有太多不規範處與例外存在三、引用文獻格式不完美之處四、探討個體的不同,分析的結果亦有所差別五、在中文寫作環境下引用國外格式,容易讓讀者產生混淆本研究之建議如下:一、引文格式書應修訂不明確之規範二、建議增加不同資料類型之二次引用規範三、建立適合中文環境的引文格式四、在撰寫學術論著時應養成良好的引註習慣(作者)
關鍵詞: 期刊論文,Journal articles,引用格式,Referencing styles,引用文獻分析,Citation analysis,二次引用,Secondary Citation,多層次引用,Indirect Citation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採編館員專業知能表現於技術服務歷程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9p.
摘要: 圖書館的服務分為技術服務與讀者服務,但技術服務的重要性很容易被忽略,使用者往往不會想到館藏發展及館藏建置的重要性,以及書目從何而來,是誰建立、維護這些目錄,但是做好這些工作,需要大量專業技巧與判斷力,更要對圖書的出版流程確實地瞭解與掌握。本研究欲實地瞭解採編館員的工作內容,以及採編館員的專業知能在技術服務工作中所呈現出來的情形,以期掌握提升採編館員專業知能的具體方向。研究採用質性方法,透過實地觀察及深入訪談的方式蒐集資料,總計訪談四所國立大學圖書館,共十位圖書館的採編館員。資料蒐集完成後,透過內容分析法及編輯式分析法,採取詮釋取向的方式分析資料。採編館員在採訪作業的專業知能呈現方面,本研究發現:(1)採編館員具備評估館藏資源及其分佈的專業知能,並能撰寫計畫書具體呈現需求,有助於爭取經費;(2)大學圖書館為避免發生館藏失衡,必須發展教師與館員共同合作的選書模式;(3)採編館員須掌握主題書目資源及出版市場資訊,並主動提供讀者這些資訊,以提升服務效能;(4)採編館員採取學科館員制度並落實館藏發展政策,能夠有效提升採訪作業的服務品質;(5)採編館員必須考慮讀者需求、彈性調整採購方式與速度,細心掌控各個採購流程,以呈現出採編館員的專業性。採編館員在資訊組織的專業知能呈現上,本研究發現:(1)採編館員須重視書目著錄的正確性、一致性及完整性,可以透過審核機制維持書目品質;(2)採編館員不僅要做例行編目,也要能提供急編圖書、館藏查詢指導及主題類號館藏統計等讀者服務;(3)採編館員要能以宏觀角度看待整體書目資料庫的建置,並能靈活運用資訊工具,增加檢索點及書目加值,藉以協助讀者提升讀者檢索效能。採編館員之專業知能對技術服務品質的影響方面,研究發現:(1)考量圖書館整體服務的提供,採編館員須能透過跨組合作的機制完成工作;(2)輪調制度有助採編館員學習各組作業的方式,但需考量業務的傳承及延續性;(3)專業知識上,採編館員不僅須具備工作方法的專業知識,也要瞭解技術服務的本質與發展的相關知識;(4)專業技能上,採編館員不僅能利用工具改進工作效能,並且需要具備溝通能力;(5)專業態度上,採編館員要能以積極的態度正視技術服務的各種問題,面對問題,並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6)採編館員秉持其服務理念,可以主動提供書訊、推廣閱讀等方式服務讀者。此外,影響採編館員的專業發展的因素,包括:館長不瞭解技術服務、採編館員沒有專業的認同感、缺少專業倫理、核心價值及行銷概念。而且,許多採編館員目前所遭遇的困境包括:沒有全國性專業取向的引領、人力結構不穩定、經費不足與作業系統無法升級。本研究最後針對採訪工作、資訊組織及增進館員專業知能方面提出建議,採訪工作方面建議:(1)採訪館員可以共同建置主題書訊互相交流;(2)每年可以定期為圖書館員舉辦全國性現貨書展示會。資訊組織工作方面的建議:(1)可利用全國圖書館共同使用的權威檔案;(2)提供國際性資訊組織的最新訊息。增進館員專業知能方面的建議:(1)學校課程應重視實作訓練;(2)重視聘雇館員提升專業知能的管道;(3)增加中南部進修的資源與管道。(作者)
關鍵詞: 採編館員,專業知能,技術服務,採訪,資訊組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西文資訊科學文獻被引用之分析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8p.
摘要: 本研究利用書目計量學與引用文獻分析法分析引用1998年至2008年資訊科學重要期刊之特性。四種代表性期刊分別為JournaloftheAmericanSocietyfor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ProcessingandManagement、JournalofInformationScience以及JournalofDocumentation,研究樣本取自WOS資料庫,共計9579篇書目資料。希冀藉由分析探討引用資訊科學文獻之分佈現象與主題範疇,以觀察其他學科與資訊科學學科的互動關係。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1)資訊科學期刊被引用文獻篇數數量隨年代增長。(2)研究型文章為引用資訊科學期刊文獻最主要的資料類型。(3)本研究不完全符合布萊德福與布萊德福-齊夫定律,但可經由布萊德福-齊夫定律圖解,觀察出核心期刊有七種,核心期刊主題以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為主。(4)引用資訊科學期刊文獻之學科大類分佈情況,以引用圖書館學門以及科學類為主,JOD是圖書館學門重要的參考期刊。(5)期刊及圖書主題分佈以被圖書資訊學主題和資訊檢索引用最多。(6)高被引用文獻以JASIST所佔比例最多,顯示JASIST是高生產力與高品質兼具的期刊,是資訊科學最重要且最受關注的文獻來源。(7)高被引主題以全球資訊網最多,其次為線上資訊檢索以及搜尋。(8)高被引作者共21位,目前皆任職於學校機構,以從事資訊科學、資訊研究領域為主,研究主題則是資訊檢索、資訊計量學等為多。這21位核心作者可以說是目前資訊科學界的核心領導作者。本研究結果可應用於館藏發展與管理之參考,界定重要的期刊與圖書文獻來源,有助於圖書館或相關研究單位規劃、建立完整的資訊科學研究架構,以支援研究。同時,可將本研究之分析應用於資訊科學領域研究者,提供投稿之參考、了解目前研究主流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等,並可提供於資訊科學期刊編輯者,讓其了解該期刊之表現,適時調整,作為期刊長期追蹤的參考。(作者)
關鍵詞: 資訊科學,被引用文獻,引用文獻分析,書目計量學,布萊德福定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研究者使用中國學術電子資源現況及其影響之研究-以國立政治大學為例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8p.
摘要: 學術研究的產製對國家社會及經濟整體發展有直接的影響,學術文獻的引用與參考即為研究者主要的學術使用行為,而面對中國以優勢經濟挾帶龐大中國學術數位資源進入台灣學術電子市場,勢必造成學術傳播上的影響。故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中國學術電子資源發展概況,以及台灣研究者使用情況,並探討不同學科領域的使用情況與看法,以了解中國學術資源對台灣不同領域研究者的學術影響力,藉此研究以提供研究者更妥適的中國學術電子資源,以及修正台灣購置國際學術電子資源的方向。本研究首先進行相關文獻探討,其次以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分析,回收有效問卷364份,並利用編製之「中國學術電子資源使用情形研究調查表」以取得研究者對中國學術電子資源的資訊行為以及資訊使用、參考與引用情況以及對中國學術電資源影響力的看法。依據分析結果,本論文提出結論主要包括:(1)圖書館為研究者得知與取得中國學術電子資源的主要通道;(2)中國學術電子資源取得價格過高成為研究者檢索與使用上最大困擾;(3)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為研究者使用頻率最高的資源,而社會科學領域又較文學領域研究者使用頻率高;(4)研究者主要參考中國學術文章之觀點,且閱讀比例偏低,但實際用於寫作卻占有相當比例;(5)研究者引用動機以研究主題所需為主,主要引用類型以期刊論文最多,而引用比例偏低約占文章5%以下;(6)研究者普遍認為中國學術資源良莠不齊,文學領域研究者認為文章缺乏較新穎的觀點,而社會科學領域研究者認為資訊或統計數字不夠準確以及學術作品較多論述,缺乏實際案例;(7)透過中國學術作品可了解中國立場的學術看法與觀點,但資源權威性與可信度仍不足;(8)引用後所發表或刊載於國際學術刊物的文章數量雖偏低,但總體而言已占相當之比例。(作者)
關鍵詞: 中國學術電子資源,學術傳播,學術生產力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圖書館辦理推廣活動影響因素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8p.
摘要: 圖書館是人類知識的最佳保存者與傳播者,而保存文化遺產是圖書館最基本的功能。近年來,讀者的資訊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圖書館的經營也因應大環境的劇烈變動而不停求變化,除了因應讀者閱讀需求之外,滿足讀者的文化和娛樂需求,亦成為公共圖書館經營的重要目標。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公共圖書館推廣活動的動機及對活動背後的影響因素,包括推廣活動之現況、推廣活動舉辦之目的與動機、推廣活動與社區資源的關係與推廣活動的影響因素等。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與訪談法蒐集所需之研究資料。訪談分析結果歸納「辦理動機」、「資源結合」、與「影響因素」三大類別,其中涵蓋:內部動機、外部動機、社會資源、運用技巧、激勵因素,以及阻礙因素亦透過質性研究結果而確認。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主管機關、公共圖書館、館員方面的建議,並對後續相關研究提出進一步研究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圖書館推廣活動,推廣活動,影響因素,辦理動機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終身學習動機及其社會參與之研究;A Study of Lifelong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Retired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6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終身學習動機及其社會參與現況及其相關因素,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退休教師終身學習動機及其社會參與的差異情形,據以提供各方改善或制定相關教育政策時之參考。首先參考相關文獻,發展研究架構,輔以前導訪談結果,編製問卷,採用立意取樣方式,選擇25所臺北縣的國民小學,發放正式問卷520份,回收有效問卷427份,有效回收率82%;將問卷蒐集資料以SPSS統計軟體進行描述統計、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獲致以下研究發現與結論:一、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終身學習動機很高,在各終身學習動機內涵中,以「求知興趣」的動機為最高;以「逃避或刺激」的動機為最低。二、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社會參與程度頗高,在各社會參與內涵中,以「休閒活動」的程度為最高;以「政治參與」的程度為最低。三、國小退休教師的終身學習動機不受背景變項的不同所影響。四、國小退休教師的社會參與受「健康狀況」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五、臺北縣國小退休教師終身學習動機及其社會參與具有中度正相關,終身學習動機與社會參與互為因果關係。根據研究結論,本研究分別對相關教育機關單位、退休教師及未來研究提出具體建議,以供參考。(作者)
關鍵詞: 國小退休教師,Retired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終身學習動機,lifelong learning motivation,社會參與,social participation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之使用行為:以交大圖書館MetaLib為例;A Study on the Acceptance and Usage Behavior of Federated Search Systems: A Case Study of MetaLib in NCTU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5p.
摘要: 許多圖書館建置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提供檢索電子資源的整合服務,以深化對使用者的服務。使用者透過整合查詢系統的單一查詢介面,檢索分散於各處的資源,從而增加電子資源的使用效益。電子資源佔圖書館經費的比例逐年增加,為使之發揮最大的效益,有必要了解使用者是否善用電子資源取得所需的資源,因此本研究從使用者的角度,探討對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的認知情形、系統接受度及使用行為。本研究以交大圖書館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MetaLib為研究系統,交大師生為研究對象,以網路問卷方式獲得403份有效問卷,並利用SPSS12.0與Amos7.0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統計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整合查詢系統有助於使用者找尋所需的資源,使用者對於整合查詢系統功能的認同程度頗高,絕大多數會推薦他人使用此系統,但在系統功能、介面設計與使用者教育訓練方面仍有改善空間。結果證實使用者教育訓練、有用性認知、易用性認知、態度、使用意願確實會影響使用者對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之認知情形、系統接受度與使用行為。最後,本研究建議除了研究結果可供交大圖書館作為改善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推廣活動之參考外,也建議進行其他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使用行為之整合研究,探討不同系統間的使用行為與系統接受度的差異性。(作者)
關鍵詞: 整合查詢,Federated Search,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MetaLib,結構方程模式,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使用者研究,User Study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小志工學校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5p.
摘要: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瞭解學校支持對國小志工工作滿意度之影響,採調查研究法,選取台北縣605位國小志工為研究對象,研究工具以「國小志工學校支持與工作狀況調查問卷」為主。問卷內容包括社會支持量表、工作滿意度量表、學校提供服務內容及個人基本資料等四部份。主要研究發現如下:一、學校提供的服務內容以「親職教育講座」、「基礎訓練課程」與「感恩餐會」有最多國小志工參與。二、國小志工所感受的社會支持與工作滿意度皆偏向高分。而來自伙伴的工具性支持及情感性支持皆顯著高於來自學校的支持。三、男性、教育程度較高的國小志工感受到較高的伙伴支持;單身、年紀較輕、服務年資較淺、在私人企業任職、每週服務時數較多及服務學校有成立志工隊的國小志工感受到較高的學校支持。四、女性、領有志工證及每週服務時數較多的國小志工感受到的工作滿意度較高。五、學校提供的服務內容、伙伴情感性支持、伙伴工具性支持及學校工具性支持與工作滿意度之「自我肯定」、「社會認同」及「組織氣氛」層面皆存在顯著正相關。六、學校提供的服務內容會透過社會支持感受的中介效果,對工作滿意度產生影響。本文最後則根據研究結果,對國小志工提出的建議為應將志願服務工作視為終身事業,樹立良好典範;在教育機構部分,應多關懷志工人員,多舉辦並鼓勵志工參加各類活動課程,並提供各項福利措施。(作者)
關鍵詞: 國小志工,社會支持,工作滿意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發明專利寫作之隱性知識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5p.
摘要: 專利寫作培訓多以師徒制為主,必須經由長期且密集的做中學的經驗指導,才有可能訓練出獨當一面之專利工程師。本研究企圖瞭解專利工程師從事發明專利寫作的隱性知識,利用系統性的整理專利寫作流程,透過歸納「專利技術特徵」、「專利前案檢索與分析」、「專利說明書撰寫」、「專利說明書核稿」及「專利申請及其他」等五大類專利寫作流程之知識範疇,續以深度訪談訪問資深專利工程師,並將訪談後之內容依照「IF」、「THEN」及「BECAUSE」方式進行編碼處理,整理出專利寫作流程之隱性知識萃取結果、專利寫作之隱性知識傳承與分享的方式,以及專利寫作之隱性知識獲取的管道等研究結果進行討論。本研究結論如下:一、發明專利寫作流程可分為準備期、撰寫期、核稿期及申請期。二、發明專利寫作之知識範疇可歸納出五類:專利技術特徵、專利前案檢索與分析、專利說明書撰寫、專利說明書核稿與專利申請及其他。三、專利工程師之發明專利寫作隱性知識歸納如下:(一)專利寫作首重技術特徵的判斷及掌握能力;(二)根據確認之技術特徵,進行前案檢索與分析,以決定申請專利範圍之權利大小;(三)依據申請專利範圍,撰寫出段落連貫呼應之專利說明書;(四)撰寫出符合發明人期待之專利說明書內容;(五)核稿者最好曾參與過專案,使核稿方向較不偏頗;從資深之核稿者中可學習其經驗,而從無經驗之核稿者中,亦可確認所撰寫之專利說明書是否可為一般人所瞭解。四、發明專利寫作之隱性知識傳承與分享,仰賴資深專利工程師經驗及從教育訓練中提升專利說明書撰寫品質。五、專利寫作之隱性知識獲取管道來自於多請教資深專利工程師、專利閱讀、專利案件或審查判例中學習經驗。本研究方法可提供對隱性知識萃取研究有興趣者參考,而發明專利寫作隱性知識之呈現結果,有利於資淺工程師或有專利寫作需求的發明人或研究人員快速入門。(作者)
關鍵詞: 隱性知識萃取,專利寫作,認知師徒制,專利工程師,專利說明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源合集層次描述應用於臺灣數位典藏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5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檢視社會性導覽工具,包括推薦書籍、使用者標籤與書籍評論等,對網路書店探索性檢索經驗愉悅性的影響。本研究也探討社會性導覽工具對認知與決策行為的影響,以及探索性檢索經驗愉悅性對網路書店使用者之再訪意願的影響。為評估探索性檢索經驗的愉悅程度,本文納入沉浸理論的概念來反映使用者的情感層面經驗,並以實驗法進行實證研究。本研究結論歸納如下:1.當網路書店使用者進行探索性檢索時,網路書店介面若提供社會性導覽工具,將顯著地提升使用經驗的愉悅性。無論於量表分數或受試者自評結果層面,本研究皆顯示提供社會性導覽工具的網路書店帶給使用者更愉悅的使用經驗。2.本研究結果顯示探索性檢索經驗之愉悅性能某種程度地預測使用者對網路書店的再訪意願。當使用經驗愉悅性較高時,受試者願意再度造訪的意願便隨著升高,故當網路書店提供促使使用者陷入沉浸狀態的社會性導覽工具時,受試者的再訪意願較高。3.本研究發現社會性導覽工具對認知與決策行為有顯著的影響。當受試者使用提供社會性導覽工具的網路書店進行檢索時,他們的決策信心和新知獲得程度皆較使用未提供社會性導覽工具的網路書店時高。除此之外,利用提供社會性導覽工具的網路書店檢索時,使用者點擊社會性導覽工具和關鍵字檢索的次數亦較高。相對於好用性研究將滑鼠點擊與關鍵字檢索視為檢索成本的看法,本研究認為在探索性檢索任務中,社會性導覽工具反而有助於提升網路書店中的探索性活動。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將國家級的重要典藏文物數位化,累積已產出超過300萬筆詮釋資料記錄,但隨著資料量日趨龐大,使用者變得難以迅速檢索與使用這些資訊,管理者亦難以確實掌握所擁有的整體資源。為解決此困擾,本研究試圖建立臺灣數位典藏資源合集層次描述雛型,以為未來建立數位典藏資源合集層次描述之基礎,並將此建置經驗提供國內作為參考。本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臺灣大學與國史館此四機構下所產出之數位化資源為研究範圍,使用都柏林核心集資源合集應用綱要(DublinCoreCollectionApplicationProfile,DCCAP)作為描述標準。訪談34位研究人員與數位典藏計畫執行人員,整理出73個資源合集,依其情況與藏品特性,修改DCCAP描述標準,並建立資源合集層次描述。最後利用層面分類的方式呈現於資訊系統中,改善使用者進行資源的瀏覽和利用。經分析整理後,本研究有以下幾項發現:一、資源合集層次描述的建立可歸納為五個階段。首先須依據目的,確定資源合集範圍集描述深度;再來按照目的、標準聲譽、採用計畫、相容性、簡易性、軟體工具、與維護情形七種面向選擇合適的描述標準;接著利用訪談等方式瞭解資源合集內涵,建立資源合集層次詮釋資料;設計呈現介面,將產出成果加以組織呈現,改善資源的瀏覽使用;最後進行系統評估,瞭解資源合集層次描述之成效。二、數位典藏資源合集層次描述具資源合集異質性極高、資源合集層次描述不斷變動、資源合集層次描述的建立需要高度的學科知識、機構角色也會影響描述品質、文化類資源合集層次描述之品質優於自然類資源合集等現象。(作者)
關鍵詞: 資源合集層次描述,資源合集層次詮釋資料,數位典藏,詮釋資料,詮釋資料標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環境閱讀知能評量指標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44p.
摘要: 閱讀是學習的基礎,藉由閱讀吸收日後在社會上發展所需的知識。目前我國政府正積極推動閱讀,但在推動閱讀的過程中,除了豐富的閱讀推廣活動之外,教師和家長更需要能夠判斷兒童閱讀知能的指標,才能真正了解閱讀活動對兒童閱讀知能發展的成效,目前我國中小學進行閱讀指導教學,以教育部公布之九年一貫國語文閱讀能力指標為教學依據,但指標是否真正落實在閱讀指導活動與閱讀知能評估?而九年一貫國語文閱讀能力指標所評定的面向是否完整涵括了兒童閱讀知能發展的各個面向?本研究預計從兒童閱讀知能發展的各個面向去檢視我國九年一貫國語文閱讀能力指標和國外閱讀能力指標相關的研究,希望能夠為中文環境的兒童所適用的閱讀知能指標提出建議,幫助教師和家長如何了解兒童的閱讀知能發展階段,有哪些指標可以判定兒童的閱讀能力,以提供最符合其需求的閱讀指導策略,讓閱讀指導活動能夠真正的落實在學校、圖書館及家庭。(作者)
關鍵詞: 閱讀能力,閱讀知能指標,閱讀知能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