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781 - 79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應用資料探勘技術於電腦教育中心開發潛在顧客之研究;A Study on Applying Data Mining Techniques to Discover Potential Customers for a Computer Education Center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20p.
摘要: 網際網路技術蓬勃發展、數位科技應用面日益廣泛,數位學習蔚然為一學習新趨勢,然而電腦教育中心透過數位學習模式提供顧客更多元豐富的媒體教材呈現。在過去,電腦教育中心之行銷模式多為被動式一次行銷或散彈式的廣泛「推銷」,並非針對特定族群進行精準式「行銷」,往往費用支出甚多,但行銷效果不佳。如果能夠透過精準式目標行銷模式,對於具有相似消費特性之顧客進行分群,再透過特性分析滿足目標顧客之需求,能使行銷活動發揮其應有效能。本研究透過資料探勘技術為電腦教育中心挖掘目標顧客群與分析顧客消費特性,提出「套餐」、「加價購」、「呼朋引伴」及「針對客群」之行銷方案,期望提供電腦教育中心對於顧客之學習課程需求性,以及各類別課程顧客群屬性之了解,以降低行銷成本、提高成功行銷之機會,並創造電腦教育中心獲利。研究結果透過關聯規則為電腦教育中心類別課程,包含了「資訊新鮮人」、「辦公室應用」、「視覺設計」、「3D動畫」、「程式/資料庫」、「網路管理」、「網頁設計」和「多媒體」等,分析顧客學習偏好與顧客個人資料之關聯性。並透過網狀圖發現具有高度關聯性之類別課程,其中網頁設計、視覺設計、多媒體類別課程之關聯最為顯著,其次為資訊新鮮人、辦公室應用類別課程。再藉由階層式群集分析與非階層式群集分析依照顧客特性建置群組區隔預測模型,以了解顧客主要學習偏好與顧客背景屬性主要群聚,分別有充實自我資訊人、電腦新鮮人以及專業設計人群組。最後,利用分類分析決策樹找出影響顧客分群結果之較重要特性,包含網頁設計、3D動畫、婚姻狀況、視覺設計、辦公室應用與年齡,為未來判定顧客群組別之關鍵屬性,促進電腦教育中心預測顧客學習需求,以擬定最佳行銷策略模式。(作者)
關鍵詞: 決策樹分類,Classification,群集分析,Clustering,關聯規則,Association Rules,資料探勘,Data Mining,數位學習,e-Learning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讀出你的悅讀色彩: 兒童讀本分級書目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20p.
摘要: 為便於教師、家長或閱讀志工推薦適合兒童年齡及程度閱讀的讀本給兒童,閱讀知能與閱讀策略研究團隊蒐集將近八百本的好書,並將這些書籍根據學童的認知程度進行整理,以紅(Red)、黃(Yellow)、藍(Blue)三種顏色分級,配合閱讀知能指標,命名為紅勳章(R)讀本、黃勳章(Y)讀本與藍勳章(B)讀本。由於一二年級的小朋友為閱讀的起步階段,認知及閱讀程度差異明顯,所以將紅勳章進一步細分為紅一勳章(R1)和紅二勳章(R2),黃勳章讀本配合三四年級學童程度,藍勳章配合五六年級學童程度閱讀。紅、黃、藍為色彩三原色,我們期待孩子透過閱讀,讓生命變得多彩多姿。(編者)
關鍵詞: 閱讀知能,兒童閱讀,兒童文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學習影音回覆系統之研究;A Study on Video Response for e-Learning Systems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19p.
摘要: 多媒體的時代來臨,使用數位影音學習比文字學習更能夠有學習成效,更能激勵學習者學習。數位學習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本研究數位學習如搭配討論區學習應可得到更好的學習成效;在數位學習課中運用影音學習已是學習的趨勢,就討論區的學習,仍處於文字或貼圖的學習方式,不合乎數位學習的潮流。根據主計處統計數位學習學習者年齡在40歲以上仍佔多數,本研究提議討論區的設計應考量高齡化學習者,並提供簡化學習者資料的輸入方式與提供影音回覆系統。本研究採用德爾菲專家問卷法,並結合數位學習影音回覆系統網站,同時進行研究學習者在討論區使用影音回覆系統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者在數位學習影音回覆系統網站中除獲得問題解答,亦學習到數位學習課程以外的知識;另外,學習者在使用數位學習影音回覆系統後,的確提高學習者的參與度與學習意願。研究結果顯示專家與學習者在「影音回覆的可行性」、「學習參與度」、「介面使用與服務」等構面均獲得一致性的認同,除此之外網站學習者也給予相當的肯定,使得本研究可以完成研究使命。(作者)
關鍵詞: 學習者,Learner,影音回覆,Video Reply,學習意願,Learning Effectiveness,討論區,Discussion Boards,數位學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議事資訊數位典藏現況調查與目標使用者資訊需求及態度分析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19p.
摘要: 數位時代的來臨,資訊的數位化、典藏與傳播也比以往更加便利,許多國家與機構紛紛開創不同主題類型的數位典藏計畫,包括代表民主發展歷程之議事資訊檔案。台北市議會在中華民國的民主發展近程中佔有重要地位,更於民國97年開始授權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進行「台北市議政資訊與民主記憶」數位典藏計畫;基於上述背景及動機,本研究欲瞭解國內各縣市議會目前對於議事資訊檔案保存與管理現況、相關業務人員對於議事資訊檔案數位典藏之態度與看法、台北市議會議事資訊數位典藏現況、目標使用者對於議事資訊檔案之使用需求以及對於議事資訊檔案數位典藏之需求與期待,供議事單位欲進行數位典藏時作為計畫評估與建置之參考。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及訪談法同時進行研究資料搜集;問卷調查法之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各縣市議事機構議事資訊檔案典藏負責人員,問卷共發放36份,回收32份,淨回收率89%。運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敘述及推論統計,並進行人工彙整。另邀請台北市議會數位典藏計畫相關執行人員及六大族群共16位目標使用者進行深度訪談,並與問卷結果作綜合討論,最後歸納為研究結果。研究結果顯示,所有受訪之縣市議事機構目前均保存紙本議事錄與議事廳影音檔案,部份議事資訊檔案無法保存原因包括災害損壞、舊式媒體保存不易以及無相關政策規定;雖大部份議事機構已進行議事廳影音檔案及議事錄數位化作業,但大多為近幾年來直接產出之原生數位檔案,且僅半數議事機構將其放置網站上供大眾檢索或瀏覽。有五個議事機構目前正在進行議事資訊數位典藏計畫,另有八個議事機構預計在未來五年內進行相關計畫,其中約八成會採取外包方式,且主要以資訊組為執行單位,預計數位典藏之檔案包括議事錄、議事公報及議事廳影音資料。議事資訊檔案典藏業務人員多對進行議事資訊檔案數位典藏抱持正面態度,尤其以碩士學歷業務人員之態度較為顯著。而業務人員所任職之議事機構是否正在執行議事資訊數位典藏也影響其認為可能面臨之問題,正在進行議事資訊數位典藏之業務人員視人力不足、經費不足及長期保存不易為主要困難之處。議事資訊檔案目標使用者包括議員、議員助理、新聞工作者、教授學者、學生、館員及一般民眾,使用需求主要為工作或開會、研究或教學以及學業需求;議事資訊檔案鉅細靡遺且具連貫性之文字紀錄與畫面對於目標使用者非常重要,目標使用者也對議事資訊檔案數位典藏抱持正面態度與看法,並期待議事資訊數位典藏網站具能快速熟悉上手之檢索系統,除包含議事錄、議事公報、預算書及議事廳影音檔案外,更能結合市政新聞與相關專家學者之文獻評論,滿足使用者一站購足式(one-stop-shopping)的需求。(作者)
關鍵詞: 議事資訊,數位典藏,資訊需求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子檔案封裝策略及其工具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19p.
摘要: 本研究主要以文獻分析及系統實作進行。以電子檔案封裝策略及其工具組合系統為主要重點。依據學術理論與實際需求來探討封裝策略於國內電子檔案長期保存之應用。進而架構電子檔案封裝模式以期可解決電子檔案長期保存之可能。本研究之結論如下:一、動態的封裝策略模式可確保電子檔案以封裝模式轉換檔案格式以長期保存。二、動態的封裝策略模式可確保電子檔案的真實性、完整性及可及性。三、相關工具可有效協助檔案管理人員進行電子檔案的長期保存。本研究之建議如下:一、整合本研究所參考使用之工具。二、建立電子檔案轉換格式訂定及相關軟體使用說明。三、加強檔案管理人員之教育訓練與素養。(作者)
關鍵詞: 封裝,電子檔案,長期保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讀者書評內容分析研究:以科學普及類書評為例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18p.
摘要: 由於資訊科技及網路的發展,使用者的閱讀習慣受到網路的影響,讀者書評成為讀者選書的另一參考來源。科普書籍是一種科學知識與文學素養的綜合體,好的科普書可以幫助讀者瞭解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素養,與其他傳播管道相較,科普書具有較詳盡的科學知識,可以讓讀者獲得比較全面性的瞭解。因此本研究以科普類書評為研究對象,對網路讀者書評進行內容分析,瞭解其內容與寫作形式,推廣網路讀者書評的應用。本研究以Pollach(2006)之研究為基本架構,並參考過去專業書評之內容特性,分析網路讀者書評基本構成、內容特性、句子與文字的選擇,建立研究之分析架構與類目;以此分析架構來討論網路讀者書評之結構與格式、寫作內容與網路文類特徵。本研究整理出版社之科普書系書籍清單,至aNobii網路閱讀社群網站搜尋讀者書評,共收集282本科普圖書,897篇讀者書評,逐篇分析且歸納書評之內容,並與一位協同編碼者進行共同編碼,確認研究信度。研究結果顯示,一、網路讀者書評數量繁多,可以補足過去專業書評數量不足之問題。寫作簡潔,受評書籍多,且書評者不限於學者專家,由眾多的書評者共同撰寫與累積書評。二、在內容方面,雖然不及專業書評深入,但仍具有專業書評的各項特性,可作為使用者選書的參考。網路讀者書評的內容更親近讀者,書評者發表自身選書、閱讀之經驗,說明書籍內容深度、適用對象等,同時也評論作者寫作方法、翻譯好壞等問題,對於不熟悉科普領域之讀者,為指引選書的一個重要來源。網路讀者書評因其載體性質而具有獨特的內容特性。其一為在書評中提供外連網址,打破傳統線性閱讀,甚至可提供多媒體內容作為書評補充。其二為具有互動性,使用者可以回應書評,或者是建立線上讀書會,利用網站提供之社群功能,與其他使用者產生互動。三、網路讀者書評寫作形式受到載體影響,結構較不嚴謹,表達方式自由;並受到CMC語言影響,擁有網路文類特性,但數量偏少,顯示書評者認真撰寫評論。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於網路讀者書評平台、圖書館、出版社、閱讀推廣活動、推廣書評寫作等五方面建議。一、現有平台中,不同內容長度、深度以及類型之書評皆混雜在一起,使用者很難迅速找到需要的資訊,若網站可以依照書評內容加以設計,必能增加網路書評的使用度;二、在圖書館的應用上,在內部可以作為館員選書及分類的參考,對外可運用於圖書館的OPAC,作為使用者選書參考;三、網路讀者書評為出版社與讀者交流的重要管道,可由讀者書評中瞭解讀者之感想及需求;四、在舉辦閱讀推廣活動時,可參考網路讀者書評中對於內容的評論以及書籍內容深度與適用對象的部分,選擇切題及內容深度適當的圖書,並加入現有之書評,讓讀者作為閱讀選擇之參考;五、網路發達促成資訊迅速交流,讀者的選書活動不再只限於出版社單方面行銷,讀者自主性提高,利用閱讀社群網站、部落格撰寫書評及閱讀書評,提升社會之閱讀風氣。(作者)
關鍵詞: 書評,讀者書評,科普,內容分析,文類分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高中校史檔案管理與運用-以台灣光復前成立之中等學校為例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18p.
摘要: 教育是傳遞文化的工作,學校則是教育的主要場域。學校產生的校史檔案蘊涵了社會文化的活動歷程,若能善加典藏、整理,必能從中發掘許多歷史瑰寶,讓過去的經驗得以傳承。本研究採用「訪談法」(casestudymethod)做為資料蒐集工具,針對台灣光復以前成立之五十九所中等學校分區進行抽樣調查,訪談對象共計十一所。期盼能藉此瞭解高中校史檔案管理與運用之現況,並且歸納整理其所面臨之問題,試圖提出解決方案,以供校史工作者參考。研究結果包括:一、校史檔案工作少有專責人員,常被視為額外的工作負擔;二、校史檔案管理缺乏制度化規章;三、校史檔案多運用在展覽、編研與實施校史教育;四、校史檔案管理專業知能不足;五、校史館功能尚待擴充。最後針對以上研究結果提出七項建議:一、設置高中校史檔案管理專責人員;二、確立校史檔案管理制度化,訂定計畫與工作目標,使管理人員交接時能清楚工作內涵與目標;三、制訂校史館館藏發展政策,提升校史館藏內涵,也能避免過度典藏;四、制訂館藏內容描述之Metadata;五、強化專業人力與管理;六、活化校史室功能;七、積極與外界交流。(作者)
關鍵詞: 校史檔案,高中校史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礦物標本平面攝影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18p.
摘要: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TELDAP,http://teldap.tw/),以「呈現台灣的文化與自然多樣性」為總體目標,在典藏與加值數位內容的同時,本計畫針對公私立機關與公開徵選計畫等工作夥伴從事各類物件數位化的工作流程及相關技術進行調查與紀錄,並且結合各項數物化技術與工作流程相關的國際標準,編撰成為一系列的「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叢書」,此本礦物平面攝影為整合相關計畫間數位化工作經驗,進而歸納分析出一套參考指南,提供依循的準則和參考規範給欲進行數位化單位。(編者)
關鍵詞: 文獻數位化,文物典藏,礦物標本,數位攝影,工作說明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語料庫建置入門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18p.
摘要: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TELDAP,http://teldap.tw/),以「呈現台灣的文化與自然多樣性」為總體目標,在典藏與加值數位內容的同時,本計畫針對公私立機關與公開徵選計畫等工作夥伴從事各類物件數位化的工作流程及相關技術進行調查與紀錄,並且結合各項數物化技術與工作流程相關的國際標準,編撰成為一系列的「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叢書」,此本語料庫建置入門為整合相關計畫間數位化工作經驗,進而歸納分析出一套參考指南,提供依循的準則和參考規範給欲進行數位化單位。(編者)
關鍵詞: 文獻數位化,文物典藏,語料庫,工作說明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科技運用於國小三年級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An Action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Character Education on Third-Graders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17p.
摘要: 本研究是以繪本為教材,資訊科技為工具,對臺北市國小三年級某班學生進行八週以「關懷」、「尊重」二核心價值之品德教育教學之行動研究方案。旨在藉由行動研究的歷程,設計適合國小三年級學童之品德教育課程,欲探討資訊科技融入品德教育教學過程中對學童之學習成效及態度的影響。過程中並進一步了解資訊融入品德教育課程所遭遇之問題與困境,進而察覺教師個人之專業成長與轉變。過程中以觀察紀錄、訪談、文件分析、學生回饋、省思札記等方式蒐集資料,進而就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一、以資訊科技融入品德教育之教學活動具可行性。學生可從情境中找到學習楷模獲得正向道德理念,並進而反思以增進自我概念的建立。二、學習單、觀察紀錄與訪談等資料顯示,資訊科技融入品德教育課程實施後,學生在「關懷」、「尊重」的認知、情意與行為層面上有積極正向之成效。此結果有利於培養良好的班級氣氛與建立學習環境。三、經此資訊科技融入品德教育教學後,提出研究者的省思與成長。研究者從教學中也體認到只有學生感受到了教師的關懷與尊重,才能內化自我概念並修正偏差想法,改變行為。依據前述結論,本研究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以供參考。(作者)
關鍵詞: 品德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資訊科技融入教學,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struction,資訊科技,Information Technology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一新生的線上及線下同儕社會網絡之探討;A study of online and offline peers social networks among university freshmen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17p.
摘要: 本研究以社會網絡法分析十個大一新生班級中的線上內容分享網絡、線下情感和課業訊息網絡,描繪出各班級中三個網絡的網絡圖並分析其網絡結構,來了解各班級在三個網絡中的互動情形和差異,並分析自我揭露和資訊素養兩個變項和網絡的相關性。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之間的主要互動目的為情感聯繫,而主要的互動管道為線下網絡,線上互動網絡雖密度較低,但點入度卻具有長尾現象。自我揭露和線上、情感網絡的程度中心性呈現低度正相關,和課業訊息網絡無關;資訊素養的人際溝通分享管道構面和三種網絡的程度中心性都有相關的情況,呼應了情感聯繫為主要互動目的的結果。(作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社會網絡分析,Social network,同儕網絡,Peers social networks,大一,University freshmen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站體驗設計應用於全球定位系統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17p.
摘要: 數位化與網路化改變了媒介傳播型態,全球定位系統應用讓使用者對地理空間資訊能更精準把握,並增進實務的體驗與興趣。體驗設計包含實體空間、感官功能、時間因素、互動介面、顧客價值、個人意義和情感滿足等因素,可以增進使用者的感受效益。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探討體驗設計的特色、理念、以建構出讓使用者參與及創造之內涵,並彙整出網站體驗設計的方法、步驟。為增進實務的效果,以全球定位系統應用做為體驗設計的案例解說;從體驗觀點,分析全球定位系統應用於網站體驗設計的需求,再以GPS路影跡®產品應用Cmoremap旅遊社群網站的體驗設計過程,闡述執行方法與雛型案例的細部說明,以確認網站體驗設計方法的建構準則;最後經由學術及產業專家觀點評估彙整出全球定位系統應用於網站體驗設計方法的效益。研究發現,將全球定位系統結合網站體驗設計方法,從資訊服務端把體驗設計融入網站服務,讓創意從點變成線,同步掌握時間、空間、事件三維度資訊,不僅可以增強網站的娛樂性、生動性與感受性,亦可創造不同體驗模式,讓使用者在瀏覽網站的過程中感受到虛實並存的互動效果。虛擬與真實的界線逐漸模糊,社群、跨平台整合服務是未來網站發展趨勢,網站體驗設計方法除了重視功能技術提升,另需加強不同的分眾行銷服務。(作者)
關鍵詞: 全球定位系統,易用性,網站設計,情境因素,體驗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