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2797 - 280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生物辨識技術專利資訊分析
出版日期: 200706
頁次: 140p.
摘要: 生物辨識技術是近幾年興起之資訊安全技術,所謂生物辨識係指針對人類獨有的生理或行為特徵進行辨識或認證,例如指紋、臉型、掌型、虹膜、視網膜、靜脈、簽名、按鍵、語音、步行等,常應用於電腦系統與周邊設備、信用卡、護照、身份證、門禁系統、電子商務等。自911恐怖攻擊事件之後,各國政府均開始推行生物辨識相關計畫,其電子市場領域的發展更是突飛猛進,生物辨識技術將是未來資安技術的發展重心所在,其發展趨勢值得密切觀察深入剖析。而專利資訊是追蹤科學技術發展的最佳資訊來源之一,分析生物辨識專利資訊可達技術盤點、技術預測等功效,並可進行專利及產業佈局。本研究以專利分析方法,利用各項專利指標進行實證研究,深入剖析各項生物辨識技術之發展趨勢,並同時以美國專利和歐洲專利作為專利資訊來源,從國家、專利權人與技術領域等面向分析生物辨識技術之專利成長、技術影響力、科學強度與技術生命週期,並同時剖析美國專利與歐洲專利之關聯性議題。本研究主要結果發現:1.全球生物辨識技術專利件數仍持續成長;2.美國為全球生物辨識技術專利領先國家、日本次之;3.美國IBM公司為全球生物辨識技術領先專利權人、日本NEC公司次之;4.指紋辨識為生物辨識最大宗技術,臉型與語音辨識次之;5.美國為指紋、臉型、語音辨識及技術通論之技術影響力最高國家;6.美國為指紋、臉型、語音辨識及技術通論之科學強度最高國家;7.生物辨識技術與科學研究之關聯性較強;8.指紋、臉型辨識與技術通論發展已臻成熟,語音辨識技術變化較快;9.除美、日生物辨識技術專利大國外,歐洲國家於歐洲專利表現較佳,亞洲國家則於美國專利表現較佳;10.美、歐專利申請遞延效應影響生物辨識技術專利成長趨勢表現;11.生物辨識之美國專利以「數據識別」為主要技術內容,歐洲專利以「語言識別」為主要技術內容。(作者)
關鍵詞: 生物辨識,資訊安全,專利分析,專利指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地區知識管理系統功能評估之實證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39p.
摘要: 本研究利用文獻探討、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進行台灣地區知識管理系統功能評估之研究。研究結果如下:1.知識管理系統的意涵為:基於資訊科技能夠有效支援組織知識,進行知識生產、保存、檢索、轉移、分享、創新的資訊系統。2.多數學者認為知識管理系統應具備的功能有:企業智慧、文件管理、搜尋引擎、協同合作、入口介面、核心專長與社群論壇。3.台灣地區知識管理系統功能缺乏核心專長項目,以及線上學習與流程管理的整合,亦為受訪單位認為目前知識管理系統需加強的功能。4.知識管理系統的購置單位,將知識管理系統定位為文件管理系統或線上圖書館時,使用者對於系統的滿意度較高;相對而言,對於知識管理系統有較高期望者,其系統滿意度則偏低,同時普遍認為知識管理系統導入結果並不成功。本研究最後提出建議:1.在知識管理系統功能設計上,可從完備「企業智慧」的功能著手,進而支援「核心專長」,積極整合「線上學習」、「流程管理」功能進入知識管理系統,以符合使用者需求。2.應加強使用單位系統維護者的教育訓練專業課程。3.導入知識管理系統單位認為,在建置系統之前應培養知識分享、溝通學習的價值觀與營造分享的環境;並進行徹底的教育訓練,讓全體員工與主管對知識管理有正確的認知。4.在知識管理系統內加入人工智慧機制、建立專家網絡,並鼓勵員工形成知識社群,提升系統使用率,以進行知識分享,避免知識管理系統僅作為文件管理與檢索系統之用。(作者)
關鍵詞: 知識管理系統,使用者滿意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際漢學研究數位資源選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38p.+1片光碟
摘要: 精選國內外有關漢學研究且可提供文獻資料檢索之資料庫為簡介重點,共收錄251個網站。依資料庫主要內容,大抵分作:總類(48筆)、古籍整理(29筆)、學術思想與哲學(8筆)、宗教(13筆)、科技史(10筆)、社會科學(9筆)、史地(20筆)、臺灣文獻(38筆)、族譜與傳記(6筆)、考古與文物(26筆)、語文(30筆)、藝術(14筆)等12類。每筆資料包括網站名稱、網址、建置者及網站內容摘要,並附網頁圖版。(編者)
關鍵詞: 漢學,數位資源,漢學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網頁區塊閱讀行為探討圖書館首頁資訊組織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38p.
摘要: 緣著網路發展的路徑,圖書館的服務從傳統跨越到電子化服務。圖書館透過網頁向使用者展現與闡述圖書館的服務、政策與服務流程。在網站中首頁扮演著匯集所有圖書館服務的角色,使用者必須透過首頁資訊以連結到所需頁面,因此首頁資訊的組織與設計更顯重要。然而面對眾多的服務內容,圖書館該如何選擇且呈現這些資訊名稱於網頁上,是圖書館必須面對與解決的課題。本研究採用美國Poynter新聞研究學院「第三次眼球追蹤」(EyetrackIII)研究結果,依網頁閱讀優先區塊分析國內外二十六所大學圖書館首頁內容,且依首頁內容分析結果製作問卷,用以進一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以下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四點結論:一、國內圖書館首頁資訊內容於不同時期的變遷以參考服務與研究類別的資訊名稱變遷性最高;使用者指南類別則最低。二、國內外圖書館首頁資訊內容的差異,國內圖書館首頁著重於圖書館資訊類別,國外則為參考服務與研究三、圖書館首頁的發展趨勢如下:(一)參考服務與研究類別的資訊內容應重於圖書館資訊類別。(二)快速方便的資源搜尋應慢慢取代文字連結式的館藏資源。(三)增加「研究的支援」與「自我協助」資訊名稱於圖書館首頁。(四)縮減最新消息篇幅,以重點方式呈現或提供最新消息連結。(五)建立快速連結清單。四、圖書館首頁設計與組織的參考如下:(一)功能式資訊名稱為圖書館首頁提供更簡明與便利的組織架構。(二)圖書館資訊類別的資訊名稱是首頁的基本要素;參考服務與研究類別則是其核心要素。本研究提出五項建議,分別為:一、圖書館於設計首頁資訊內容之初,即應開始關心首頁資訊內容的重點與趨勢。二、善用功能式資訊名稱有效聚集同類型資訊名稱。三、運用資源搜尋簡化使用者查檢館藏資源的流程。四、縮減最新消息篇幅,採重點呈現的方式且提供最新消息單獨頁面之連結於首頁。五、降低圖書館資訊類別資訊名稱的比率,增加使用者需求的資訊名稱類別。(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首頁,資訊組織,閱讀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開風氣之先:雜誌創刊展(1945-1987)展覽圖錄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38p.
摘要: 1945-1987年,是臺灣從戰後到解嚴的重要階段,期間歷經結束日本殖民統治、國民政府遷臺、實施戒嚴、黨外民主運動崛起,報刊解禁等重要轉變。國家圖書館特別挑選此段期間創刊的雜誌200餘種,就人文思想、政論時評、地方文獻與文藝創作四個主題分類展出,並出版本書,並藉此認識臺灣雜誌的成長興衰,以及各個刊物背後的故事。(編者)
關鍵詞: 臺灣雜誌,雜誌展,圖錄,展覽目錄,發展歷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SARS新聞報導內容分析之研究:以自由時報與中國時報為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37p.
摘要: SARS是國內近年來引起社會恐慌的重大疾病,遭疫情感染的死亡病例在當時非常頻繁,舉凡對於醫院、機場、學校等都是有可能導致被傳染的危險。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針對報紙報導SARS相關之報導量、訊息內容以及訊息的呈現方式與型態;研究的對象為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於2003年3月至2003年7月,共1456則關於SARS之新聞報導,以內容分析法檢視,採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及交叉分析,同時也對疫情發展三階段時期和不同報紙報導方式的差異作進一步的比較分析。研究結果顯示中國時報的報導則數所佔百分比略多於自由時報之則數。在消息來源的方面,國內政府機關是最常見的資訊提供者,比例高達四成以上,而記者與專家學者是最常見的作者等等;並針對研究問題提出討論與結果,發現自由時報在SARS部分新聞報導上有意見領袖的地位外,對於兩大報的醫療新聞專業訓練的問題也有初步的探討。此外,本研究建議未來相關新聞報導,相關新聞從業人員應該多加入其他消息來源的資訊,提供不同面向及領域的想法及意見,給予讀者更多元與專業的訊息內容以及資訊,藉此增加民眾對於媒體報導相關重大醫療議題的注意力與了解的程度。(作者)
關鍵詞: SARS,健康傳播,內容分析,新聞報導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企業員工數位學習之學習風格與學習績效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資訊工業策進會為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37p.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企業員工使用數位學習的學習現況,即分析企業員工個人變項與學習風格及學習績效的關係,並探討學習風格與學習績效的關係。經文獻探討整理歸納本研究動機與目的,並建構研究架構。為解答本研究之各項研究問題,研究者所編製、修訂及使用的調查工具為自編的「企業員工數位學習經驗問卷調查表」,以網路問卷調查方式調查資訊工業策進會組織在職員工為本研究對象,依分層隨機抽樣抽取受試者,以臨界比、積差相關、Cronbach’sα、次數分配及單因子χ2考驗、多變項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及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結果如下說明:一、男生較女生在問題解決、決策制定,並將理論及想法作實際運用在數位學習上及傾向處理科技性問題勝於社會性問題。二、顧問/管理級者具有較強的歸納式推論及建立理論模式的能力,較在乎自我想法及抽像觀察而較缺乏對人及事物實際價值的判斷。三、專科(含)以下員工在數位學習學習結果上能獲得較好的知識及技能,其行為與態度的改變與提升程度及學以致用,都較大學、碩士(含)以上教育程度好。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供以下建議:(一)數位學習課程內容規劃,以1-3小時為最佳學習時間。考量企業員工個人不同職務等級、執行業務內容及受教育程度等的不同,提供適當的課程內容指引。(二)對於數位學習課程內容教學設計需瞭解學習者的學習特質、學習行為,並妥善規劃數位學習課程,以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求。(三)企業員工都會利用數位學習提昇自我效能並進修與學習應用,在參與數位學習課程訓練時,單位主管應給予適當的鼓勵機制以增加學習績效。(作者)
關鍵詞: 數位學習,學習模式,學習風格,學習績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北市銘傳國小學童圖書館使用動機及影響因素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706
頁次: 135 p.
摘要: 本研究為個案研究,以臺北市銘傳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採質性研究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兩種方法,分別訪談十六位中、高年級學童;並以局內人身份觀察記錄學童館內活動,現場並輔以非正式交談;徵集三十六件圖文徵文。研究結果歸納出學童在圖書館中有館內閱讀、借還書、查找資料、上閱讀課、使用電腦上網、享用冷氣空調、學童間社會性互動、執行清潔勤務、觀賞影片、寫作業及諮詢館員等十一種活動;同時,研究發現,學童圖書館使用動機亦有十一項,包括七項內在動機:滿足好奇、感覺無聊、尋求賞識、尋找樂趣、獲得尊重、尋求成就感、享受休閒及外在動機四項,分別為爭取成績、獲得獎賞、順應父母、同儕競爭。影響學童使用圖書館因素概分為圖書館因素及非圖書館因素,在圖書館因素方面,包括館藏;館舍與設備;館員、活動與館規等三個面向。在館藏方面,包括館藏豐富、館藏吸引力、館藏陳列明顯。館舍與設備因素方面,包括館舍位置的獨立性、館舍便利性、館舍空間舒適性、電腦網路設備齊全,並且提供影片欣賞。館員、活動與館規因素方面,包括館員服務態度親切、閱讀推廣活動吸引人、館規人性化。另外,還包括學童學業、重要他人及其他等非圖書館因素。同時,本研究亦發現,學童夢想中的圖書館為一個提供許多幽默、好笑書籍的漫畫天地、舒適享受的地方;館內分區明顯,並有書香咖啡區;是一個電腦遊戲的天堂、生活中的秘密基地,並有自動化的服務,更是一個夢幻城堡。對學童而言,圖書館可以是一個不拘泥於閱讀、借還書或查找資料的地方,同時,更可以提供學童休閒及人際互動所需場所。而一個以館藏為核心、以學童為主體、無安靜壓力、溫馨似家的閱讀環境,使學童在館內有想看書的感覺,正是學童深切期盼的圖書館;在其間所發生的社會性互動,透過共讀、討論與分享所流露出之歡愉,正是學童人際關係的學習與知識分享的實踐,而此一寓教於樂的學習正是課堂上難以習得的一部分,亦是圖書館潛在課程運作的展現。而本個案圖書館的經營與「國民小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間,在組織人員、館藏發展、館舍設備、營運管理、推廣與利用教育等方面,執行面上的若干落差,藉由召募志工及社會資源的結合,舒緩經費與人力不足之做法可為殷鑑。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老師、家長、館員、學校及政府教育當局提出建議。建議老師應多加肯定與賞識學童,並鼓勵學童善用圖書館;建議家長以身作則導引學童閱讀,並營造閱讀氛圍;建議圖書館員積極經營志工人脈,並不斷提昇自我能力;建議學校確實按營運基準編列、執行圖書預算,並期待校長在口頭及行動上支持圖書館;建議政府教育單位重視學童使用校內圖書館閱讀的需求,並持續給予資源及人力的支持。(作者)
關鍵詞: 國民小學,學校圖書館,圖書館使用,圖書館即場所,質性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鄉鎮市區圖書館行銷現況與館員行銷態度調查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34p.
摘要: 行銷在今日社會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近年來圖書資訊學界對行銷之重視也與日俱增。在我國公共圖書館中,鄉鎮市區圖書館所佔數量最多,而鄉鎮市區圖書館如何藉重行銷提升營運績效,與館員對行銷之態度實有密切關係。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蒐集資料,目的在於了解鄉鎮市區圖書館行銷活動現況、鄉鎮市區圖書館員行銷活動從事情形及館員之行銷態度。本研究之結果反映:目前鄉鎮市區圖書館設置專門行銷人員以及編列固定行銷經費之情形仍然偏低。推廣圖書館服務是最多鄉鎮市區圖書館辦理之行銷活動,而辦理宣傳和推廣活動是鄉鎮市區圖書館員最常從事之行銷活動。鄉鎮市區圖書館員對行銷圖書館之態度多半傾向正面反應,但是不同背景之館員間存有顯著差異。此外,本研究同時透過因素分析方法,建構圖書館行銷態度構面及圖書館行銷態度量表,可供往後研究進一步使用。(作者)
關鍵詞: 鄉鎮市區圖書館,圖書館行銷,圖書館員態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社會網絡探討直銷人員的資訊行為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34p.
摘要: 人都曾對自己的未來懷抱夢想或理想,直銷事業賣就是一個希望能幫助圓夢的跳板。且在消費者荷包緊縮與消費習慣逐漸改變的情況下,以人為主的直銷通路愈來愈被重視,幾乎每6位台灣人中,就有一名是直銷人員,它如同服務業般,須透過人際關係使顧客滿意而達成交易。這樣的交易又如同社會網絡般,都是必須依靠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建立,直銷人員是如何運用社會網絡來達成交易?他們需要哪些資訊?該怎麼獲得所需資訊?這些都是研究者所好奇的。上述問題激發研究者欲探討「以社會網絡探討直銷人員的資訊行為」,從直銷人員的工作任務出發,並引用社會網絡理論的概念,來探討社會網絡對直銷人員在資訊行為上的影響及特色。本研究以10位安麗梅花體系的直銷人員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的深度訪談蒐集研究資料,並用以參與觀察的資料來檢核,以情境分析與類屬分析法分析研究資料。研究結果發現,直銷人員的目標分為虛榮面與實質面,為了達成目標的主要任務是三S工作,在這過程中遭遇的問題、挫折也就是他們的資訊需求,包括被潑冷水、被拒絕、無法兼顧家庭與事業…等,唯有積極面對才有可能完成目標。除此之外,直銷人員平時還需要參加會議聚會、跟隨、蒐集資料以為任務做準備。整體研究發現,人際管道是直銷最重要的管道,直銷非常著重在人的經驗分享,而活化弱連帶的陌生市場則是直銷社會網絡的拓展關鍵與長久經營的法則。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實務面及未來研究等兩方面提出建議。各個直銷公司的資訊服務機構部分,可主動蒐集可引發話題的資訊、把記錄直銷人默會知識列為工作任務及增設諮詢專線的服務。未來研究則可進一步利用社會網絡理論探討其他行業從業人員的資訊行為;針對組織的社會網絡進行研究,以瞭解在現今錯縱複雜的社會環境中,社會網絡所扮演的角色與重要性;針對台灣安麗其他體系進行類似的研究並比較等進行探討。(作者)
關鍵詞: 社會網絡,直銷人員,資訊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生之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研究:以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為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34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之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本研究自編「大學生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問卷,以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系二至四年級共138名大學生為對象,分析不同性別、年級、年齡與組別等背景的大學生對於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與資訊使用行為之間的差異,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與卡方考驗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之重要發現包括:(一)大學生修讀不同課程在資訊方面需求以「專業理論課程」為主;在瞭解主題課程內容之資訊需求方面,「通識課程」中以科技與生活類;學生在學習相關活動需求方面,會去尋找科技方面的資源,以繳交課業書面報告。(二)不同性別的學生對於課程資訊需求強度上有顯著差異;不同年級在「加強有關生活科技課程知識」之需求有差異;(三)資訊尋求方面遇到問題時,大多數會使用「搜尋引擎」之網路資源尋求答案;在利用實體尋找資料過程中,最常利用的是瀏覽圖書館的書庫及紙本目錄;在利用圖書館尋找資源方面,學生會利用「圖書」;在透過人際關係取得資源方面,以同儕討論。根據資訊尋求分析顯示,學生資訊尋求的因素中選擇「分析所搜尋的關鍵詞」;對於系所提供資訊尋求服務滿意程度,以「實習工場設備及器材提供」及「實習工場內器材技術的協助及諮詢」。(四)不同組別在「搜尋引擎」、「各類型網站及網路資源」與「參加討論群」,電腦應用組與人力資源組有顯著差異;不同性別在「書商提供工業科技目錄資料」上,男女生之間有差異顯著;不同年級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教學資源中心」、「科教網」、「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上,二年級、三年級與四年級之間有顯著差異。(五)資訊使用分析顯示,學生資訊使用的因素中選擇「資料的精確性」。學生如何運用取得資源,以「保存建立個人資料檔」;學生選擇使用圖書館,會考慮的因素,以「豐富的館藏資源」。依據本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供相關單位或個人建議參考。(作者)
關鍵詞: 工業科技教育學生,科技教育,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資訊使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領域分析方法之建構與實證研究:以有機農業為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34p.
摘要: 本研究利用歸納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進行領域分析方法之建構與實證研究,結合Hj?rland整理提出之分類表與索引典、實證的使用者研究和科學傳播中結構與機構的研究此三個領域分析方法,形成本研究設計之領域分析方法。選定有機農業作為實證議題,對領域專家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進行實證研究之後得知,有機農業的領域專家對有機農業的領域知識架構內容具有共識,領域專家認為有機農業的領域知識應包括:(1)總論;(2)有機農業生產;(3)植物保護;(4)農產運銷;(5)政府法規政策和(6)農村綜合發展等六大類內容。同時,領域專家認同本研究設計之領域分析方法,認為可以透過此方法來建構有機農業的領域知識,專家並提出方法上的修改建議。經調整後,本研究設計之領域分析分法為:(1)第一階段:領域知識範圍的確認—確認領域定義與範圍;(2)第二階段:領域知識架構的形成—描繪可能的領域知識架構;(3)第三階段:專家訪談前測—領域知識架構前測;(4)第四階段:問卷調查—調整與修改領域知識架構;(5)第五階段:專家訪談—確認領域知識架構。故本研究設計之領域分析方法用在建構有機農業領域知識架構時證實可行。(作者)
關鍵詞: 領域分析,方法學,領域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