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2821 - 283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立嘉義大學生命科學院教師研究成果目錄彙編.2000.1-2006.12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8p.
摘要: 本刊物係為彙編生命科學院各系所教師研究成果目錄(2000.1-2006.12),針對教師歷年來發表之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專刊及其他論文等,進行彙整編輯作為學術交流之參考,並擴大學術資源之分享。(編者)
關鍵詞: 目錄,生命科學,著作目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Wiki線上分類編目應用系統建置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7p.
摘要: 圖書的編目不僅是書籍歸檔的依據,更是書目檢索的導引。然而,在Web2.0網路世代的潮流下,圖書的分類方式,變得更多元化了,在這個強調社群互動的網路世代,讓使用者自己幫圖書訂定標籤(tag),並利用這些標籤來做為圖書的分類,這種由使用者自訂的分類,就是所謂的「俗民分類」(folksonomy),已成為當下盛行的分類方式。而這些使用者自訂的標籤,則稱做「社會性標籤」(socialtag),社群間的每位使用者,藉由這些標籤的訂定,可看出別人跟自己對於某本書的分類有何差異,也可以透過標籤的串連,接觸到其他與自己趣味相投的使用者。本研究將利用開放性的wiki共筆系統做為研究平台,讓使用者可自行在平台上進行書目編輯等相關測試,最後也將利用此平台進行小說書目標記(tagging)的試驗,以大學一到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挑選出100筆小說書目為試驗樣本,進行小說書目的標記,本研究特別訂定「相關性標籤」及「階層性標籤」的訂定方式,探討使用者在標記時,對於這兩種不同方式的標籤使用的情況。(作者)
關鍵詞: 維基,俗民分類,社會性標籤,線上分類編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ZMET隱喻抽取概念探討部落客線上閱讀與寫作心智模式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7p.
摘要: 隨著電腦科技與網路應用的快速發展,傳統的寫作與出版模式正面臨著重大的挑戰與變革,一場寫作與出版的演進史正發生著躍進式的改變。就讀者的面向而言,網路社群間的互動模式已逐漸成為資訊生活的一部份,閱讀平台的改變及演化,寫作平台同樣地變得簡易而容易操作;因此,除了純粹的閱讀行為之外,任何人都有可能透過網路閱讀或進行創作。面對此項日漸生活化的資訊傳播行為,部落格(blog)的出現,無疑地提供了一個便利又即時的網路閱讀寫作及資訊分享的機制。透過部落格經常被更新、便於編寫的特性,任何人可以輕易地編寫屬於個人的日誌形網站。而相較於傳統的寫作與出版而言,部落格最大的特色,就是將傳統的出版流程簡化,讓寫作生活化,將任何時候的隨想,正式文件的發佈,知識的流傳等等,訴諸文字或圖形化,在網路上分享及互動;對寫作與出版的影響是,這不僅是未來的趨勢,或許將徹底地改寫了出版與寫作的產出模式,也改變了傳統的閱讀行為,並且這將是所有部落客(blogger)的生活模式之一。本研究採用ZMET隱喻抽取技術,分析部落客對線上閱讀與寫作深層的想法與感覺,進而描繪部落客共同心智模式,以導引出影響線上閱讀與寫作的重要構面。本研究希望藉由瞭解部落格的發展與擴散趨勢,觀察此一突變的網路傳播行為,將為台灣線上寫作與閱讀帶來如何的影響,並希望藉此可以瞭解部落客在線上閱讀及寫作者的心理面向及需求。(作者)
關鍵詞: 部落格,部落客,ZMET,隱喻抽取技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應用於館際視聽共享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7p.
摘要: 目前,館際間進行視聽資料的合作並不常見,主因乃視聽資料昂貴及恐造成資料遺失與損毀,其中,著作權衍生之相關問題,更是重要且待釐清的議題。因此,本論文探討館際合作共享機制,結合數位版權管理(DigitalRightsManagement,簡稱DRM)規範進行研究,考量各圖書館視聽資料之財產管理等實務問題,提出了權限集中控管、內容分散儲存之系統機制。本論文系統已完成館際視聽共享的精神核心如下:1.影片播放控制:影片播放可依不同使用權利進行控制。2.重複確認機制:使用者身份重複確認。3.內容分散管理:可即時播放儲存於各圖書館的影片內容。4.權利語言規範:系統自動產生代表使用者之數位權利文件。本系統已初步地實現視聽資料館際合作的基礎,未來的延伸機制將無可限量,而圖書館館際間更可以彼此形成聯盟,分享彼此資源以及有效利用彼此資源,以疏緩目前大多數圖書館所面臨的視聽經費缺乏與讀者服務平衡的問題。(作者)
關鍵詞: 視聽資料,館際合作,數位版權管理,開放式數位版權語言,影音串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北市高中圖書館館員數位資源知能探討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5p.
摘要: 學校圖書館經費的縮減且分配不均,以「取得」(access)代替「收藏」(ownership)的館藏觀念也不斷地被提起,高中圖書館在人員編制不足的情況,館員素質及圖書館知能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網際網路的進步,數位資源的使用已成為使用者取得資源的第一來源,學校圖書館館員須適應教師及學生資訊蒐集習慣的變化,滿足資訊需求化被動為主動,提供免費網路資源、課程教材、商業性的數位資源及數位典藏等相關資源,替數位資源把關管控品質。因此學校圖書館館員的數位資源知能就非常重要。本研究主要以問卷調查進行研究,以台北市高中圖書館館員為主要調查對象,研究結果如下:1.高中圖書館可使用的數位資源類別可分為「免費網路資源」、「數位典藏相關資源」及「商業性數位資源」。2.高中圖書館館員在使用數位資源應具備知能有「資訊網路技術能力」、「數位資源使用能力」和「數位資源融入教學能力」:(1).台北市高中圖書館館員在資訊網路技術能力的整體平均數為3.733顯示館員具備此能力比例高;(2).台北市高中圖書館館員利用Google及台北市線上資料庫比例高;(3).台北市高中圖書館館員運用網路學習及教學使用率高。3.具圖書館背景之館員在使用數位資源能力較高。4.不同領域背景之台北市高中圖書館館員在使用數位資源並無差異。(作者)
關鍵詞: 數位資源,高中圖書館館員,台北市線上資料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媒介建構政治人物形象:以2006年12月9日台北市長選舉為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5p.
摘要: 新媒體的出現加上市場導向與閱聽人的需求,讓媒體以往政令宣導與傳達訊息的功用,漸漸變成政治人物的表演舞台,當媒介成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時,選民透過媒介認識候選人,候選人也透過媒介傳達一些訊息與選民互動,這時候媒體所呈現出來的政治人物形象便成為選民投票的依據。本研究重點主要以選戰中報紙新聞報導、報紙廣告及競選團隊發出的文宣傳單等三個媒體為對象,分析其所塑造之政治人物形象。本研究以內容分析法為主,收集到四大報新聞報導樣本235則、四大報刊登廣告樣本51則、三位候選人文宣傳單樣本20則。並以次數分配與交叉分析作為數據上的呈現,以試圖解答三個媒介所塑造出來不同候選人的形象與其形象差異性,和篇幅數量上的不同。研究結果發現候選人形象並非自然形成或與生俱來,而是媒介塑造出來的。三種媒介所呈現出來的候選人形象皆不同,報導候選人的數量與篇幅也有明顯差異,而對於候選人的形象呈現上,不同媒介也明顯呈現正負傾向的差異。選民所看見的是偏差報導後的結果,如此可能塑造投票大眾對於候選人的認識,進而可能影響投票決定。因此,大眾媒介如何建構政治人物之形象將會持續為政治與傳播間之重要課題。(作者)
關鍵詞: 形象,政治人物形象,報紙新聞報導,市長選舉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3D電腦動畫專業人才心智地圖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5p.
摘要: 21世紀是全球市場邁入新的知識經濟時代,而「創新」與「創意」更是知識經濟的核心,在挑戰2008年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政府於數位內容八大產業發展推動中,將電腦動畫列入最具發展潛力之產業,而3D電腦動畫產業的興起,更開啟動畫產業的另一新境界,它帶來全新的視覺享受、豐富立體的畫面設計,基於知識經濟的特性,優秀人才投入是動畫產業發展的主要關鍵因素之一。本研究從國內現階段專業動畫人才自我學習心智歷程,以瞭解其專業職能累積模式,透過質化專家深度訪談研究方法抽取重要構念以建構專家的內隱知識並描繪動畫人才共識心智地圖,提供國內學術界於動畫專業人才課程的規劃方向,或有志於投入動畫產業者自我學習的指引,並為政府相關推動單位電腦動畫人才養成之參考依據。(作者)
關鍵詞: 數位內容,電腦動畫,人才培育,心智地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北縣議會影音數位整合儲存管理系統使用者評估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5p.
摘要: 本研究主要是從使用者角度評估臺北縣議會影音數位整合儲存管理系統,所採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法、參與式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等。本研究除評估臺北縣議會影音數位整合儲存管理系統外,並從使用者角度提出議事影音資料庫應具備的條件之建議,以供其他地方立法機關參考。並針對該系統提出提升及改善系統功能的建議。本研究之進行方式,除以文獻分析法建構本研究的理論基礎外,並針對該系統之實際利用系統進行議事業務之議程管理人員、議程控播人員、錄影人員及記錄人員進行參與式觀察與深度訪談,藉此瞭解系統使用者對該系統的使用經驗與評價,並建構理想議事影音資料庫應具備的條件。本研究歸納文獻分析及訪談結果,將該系統之系統評估指標分為介面設計、組織與模組架構、系統可用性、功能完整性、互動性、檢索方式與欄位及輸出設計與功能等加以分析討論。根據研究結果發現,該系統的整體組織與模組架構之設計吻合使用者需求、影音摘要及旁白檢核系統設計不良影響使用者至鉅、議程管理、議程控播與錄影管理系統之互動性待加強、委外人員對議事業務的熟稔度不夠影響系統使用效率、完善的資料管理機制為議事影音資料庫之核心、議事影音資料庫以使用者為系統成敗的關鍵、與使用者較著重系統功能的改善與輔助功能的新增。建議未來可以發展適宜的議事影音資料庫系統評估指標、擴大研究對像至各級地方立法機關、對不同使用族群進行市場區隔研究、進行量化的研究以瞭解使用者的評價與瞭解議事影音資料庫使用者的資訊行為等方式進行進一步之研究。(作者)
關鍵詞: 影音資料庫,系統評估,多媒體系統評估,可用性,系統評估指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探討宜蘭縣順安國小數位落差輔導與評估案對該校學生資訊能力之影響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4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偏鄉學校數位落差輔導與評估案」所施行之活動對學生的影響,本研究對像宜蘭縣順安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亦即為九年一貫課程中的三、四、五、六年級學童,配合資訊能力指標,本研究所實施之三項活動包括:(1)為期十五週的電腦小博士網路課程。(2)寒假親子電腦資訊學習營活動。(3)多媒體寫作比賽活動。分析各項結果資料,獲得下列三項主要結論。(1)本研究之活動「順安國小電腦小博士中、高年級網路課程」,能提升該校中、高年級學生應用軟體之使用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各軟體之effectsize值:中年級Word為0.93、中年級PhotoImpact為1.47、中年級PowerPoint為1.63、高年級Excel為0.71、高年級PhotoImpact為0.94;高年級PowerPoint為0.86、高年級Publisher為0.87。另外,由內在動機量表中的各項研究數據,亦可明白看出該校中、高年級學生對此類課程之喜好。(2)本研究之活動「寒假親子電腦資訊學習營」,學生對此活動之喜好度與學習興趣,均呈現熱情參與現象。(3)本研究之活動「多媒體寫作比賽」,從活動中看出該校學生在多媒體應用上傑出的表現,將所學軟體之使用技巧充分發揮,達到活用所學之目的。最後,研究者根據研究結果與個人觀察所獲得,提出(1)對教學者的建議、(2)對教育當局的建議、(3)給未來相關題材研究者的建議。期望本研究之結果與建議,能作為教育當局執行縮減數位落差時之參考,也至盼數位落差的議題能夠受到社會大眾或相關單位更多的重視。(作者)
關鍵詞: 數位落差,資訊能力,資訊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位址轉譯對網路傳輸中介干擾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3p.
摘要: IPv4網路位址短缺的問題已經困擾網路界多年,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or)的應用提供一個相容於現行網路架構的方式來重複使用網路位址,因此NAT的技術成功解決了IP位址不足的問題,但在帶來節省IPv4位址空間等好處的同時,卻破壞了網路傳輸過程中,點到點透明性(Transparency)的設計理念,NAT隱藏內部的網路架構,這使得在外部網路的使用者無法存取在NAT內部所提供之網路服務,增加了網路的複雜性,阻礙了業務的創新,讓不少網路服務無法正常使用,NAT裝置的存在對於網路使用者而言,已經構成一種使用障礙,而NAT裝置本身也成為網路傳播中,關鍵性的中介干擾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之中,首度提出一種可雙向分享IP位址的雙向網路位址轉譯(Bi-DirectionalNAT)之方法,本方法的組成包括有雙向IP分享之網路架構、NAT邊界協定(BNATP;BorderNetworkAddressTranslatorProtocol)、追溯式網域名稱查詢(DNSAscentQuery)、以及具有支援上述協定的雙向IP分享裝置、主機等部份,協同產生雙向定址並雙向存取網路服務的能力,讓目前所有使用私用IP(PrivateIP)來定址的內部網路主機,除了透過原有單向網路位址轉換(NAT)功能的IP分享器向外存取網際網路外(由內向外),並可運用本方法及裝置,讓網際網路上的任何使用者亦得以同時經由呼叫全網域名稱(FQDN;FullyQualifiedDomainName)的同時,穿越NAT並存取內部網路上的主機(由外向內),換言之,內部網路使用私用IP的主機也都擁有其唯一的網域名稱可供定址之用,此設計可謂連帶解除了IPv4之定址空間限制(232),並提昇至264個以上,對目前網際網路IP位址耗盡問題具有決定性助益。本研究中另外也首度提出一種網路位址轉譯(NAT;NetworkAddressTranslation)機制的NAT替代轉譯方法,命名為網路埠轉譯(NPT;NetworkPortTranslation)機制;本機制與傳統扮演OSI網路第三層(Layer3)角色的NAT裝置最大的差異,就是它是直接在OSI網路第二層(Layer2)運作,只針對埠號(ServicePortNumber)採取「視需要轉譯(ToD;TranslationonDemand)」的設計,而不對網路位址(IPAddress)執行任何轉譯動作;故有極高比例的封包將可直接透通(Transparency)而毋須執行任何轉譯運算動作,此一設計獲得了轉譯效益的顯著提昇,包括轉送時間延遲(Latency)、封包吞吐量(Throughput)與NAT閘道設備處理單元運算效能(Utilization)的降低等。此外在本研究的過程中,還不經意地發現NPT機制營造了一個同時兼顧到涵蓋到內、外部網路所有主機間,存取功能都受到管控的高度網路安全防護機制。藉由NAT穿越技術解決現今網路環境中有待克服之問題,尋求歸納是否存在一種最符合使用者利益的NAT中介干擾解決方案,本研究提出上述兩種創新的NAT服務框架,包括網路架構與元件、通訊協定與方法、程序等;首度提出上述兩種的創新NAT服務框架,這個框架期望在「中介轉譯效能」、「雙向轉送的透通程度」、「安全性」等問題上獲得顯著的改善,可以徹底解決上述所有的NAT中介干擾問題;並深入探討該方案與傳統NAT問題解決方案相比較,了解對使用者端、服務提供者端現有環境的總體影響程度、解決問題的效力與程度等。期望對國內網路產業發展、使用者導向之資訊社會的福祉提出貢獻。研究結果將提供給國內網路設備製造商及網路技術、網路傳播等學術領域共同參考。(作者)
關鍵詞: 電腦中介傳播,傳播干擾,網路位址轉譯,IP分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應用Blog與Wiki建構社區資源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3p.
摘要: 學校社區化是一個目的也是願景,是指學校能結合社區,重視社區參與,瞭解社區的價值與文化,充分利用社區各項資源,充實學校教育的內容,增進教學效果。從九年一貫課程開始,強調學校能依照自己的學校條件,社區條件、家長期望和學生需求等相關因素,來進行學校課程的發展。讓學校社區化的理想不再只是空中樓閣,而是一個能實現的結果,同時九年一貫課程也賦予教師改編課程的權利,加強社區資源的運用,增進學生的學習以達到教學目的。在學校與社區進行合作時,應該相互尊重與支持,建立起夥伴的關係。利用社區資源的同時,也能對社區進行服務工作,讓社區伴隨著成長。然而學校要能有效得利用社區資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學校對社區資源的瞭解、整理並不充分,讓許多有心想從事利用社區資源進行教學的老師,感到困難與挫折。因此本研究以行動研究的方式,紀錄以Blog結合Wiki的方式,建立社區資源的資料庫。從對社區辦理Blog電腦研習開始,協助社區成員除了在資訊方面有所成長,也透過Blog的書寫,介紹社區中的人事物。而學校可以從閱讀社區居民的Blog,進一步瞭解與認識更多社區中的資源,整理進入社區資源資料庫,提供給校內老師作為教學時的參考。在整個過程中,學校與社區無形中也拉進了彼此的距離,成為夥伴的關係。這層夥伴關係也為後續學校更多與社區資源結合的教學活動,奠定下有力的基礎。本研究經歷近兩年的時間,獲致以下的結論:壹、建立學校與社區資源資料庫方面:絕大多數的老師都贊同,以Wiki作為整理學校與社區資源的資料庫系統,並且有意願以及有能力能在Wiki上面進行內容的新增與編輯。貳、以Blog及Wiki建構學校與社區資源資料庫的經驗方面:(一)鄉下學區的社區發展協會,由於社區內的居民年齡層都偏高,並沒有建立網站發送資訊的需求。(二)枕頭山休閒農業區參與建置Blog的業者,少數一兩位已能將使用Blog融入自己的生活,並推銷自己的景點。多數的業者都能在課程中,將訊息發布的Blog上。(三)學校能從休閒農業區的Blog內容中,發覺到新的社區資源。參、實現學校社區化的願景方面:(一)學校確實有能力協助社區產業的發展。(二)在Blog電腦研習的課程中認識了許多社區居民,他們協助學校辦理了許多社區資源探查的戶外教學體驗課程。休閒農業區業者也提供優惠價格給學校的學生,並主動到校提供DIY活動的教學。(作者)
關鍵詞: 社區資源,部落格,blog,維基,wiki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實施價值澄清教學在圖書館利用教育效果之研究:以師大附中新生圖書之旅學生為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23p.
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應用價值澄清理論設計一套關於圖書館利用教育的自編教材,探討價值澄清教學與一般教學在圖書館利用教育教學之效果分析,希望能提供一套以價值澄清教學為導向的圖書館利用教育教學模式,以做為未來實施推動學校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參考。本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實驗組及對照組。實驗組的高一學生接受圖書館利用教育價值澄清教學介入,對照組的高一學生則接受一般教學介入。並於教學介入前二週內進行問卷前測,教學介入後二週內實施問卷後測。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研究對象接受教學介入後,兩組各信念相關值差異比較,實驗組在圖書館利用「行為意圖」、「行為信念」、「主觀規範」、「結果評價」、「自我效能」、「規範信念」及「圖書館利用認知」等各信念平均分數差值比對照組高。二、不論是價值澄清教學或是一般教學,各組在「行為意圖」、「行為信念」、「態度」、「結果評價」、「依從動機」及「圖書館利用認知」上,後測分數均較前測分數為高,表示此兩種教學方法都有其教學效果。三、兩組後測有╱無意圖者之各信念差異比較,實驗組學生僅在「態度」上有整體性之顯著差異;對照組在各信念均未達整體性之顯著差異。四、所有研究對象後測圖書館利用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方面,「行為意圖」與「態度」、「自我效能」間成正相關。五、以學生參與度、課堂氣氛、學生反應方面,價值澄清教學較一般教學為佳。但在時間掌控上,以一般教學來得好。(作者)
關鍵詞: 價值澄清,圖書館利用教育,行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