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2845 - 285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資訊運用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13p.
摘要: 此書是累積作者個人多年在圖書館服務及教學的經驗,有感而發寫出來的。圖書館的使用技巧絕非一蹴可幾、不是一進圖書館就會、不是會上網路就會找到資料,館員和使用者雙方千萬不可以有這種想法;更不要一廂情願地認為:讀者自然會找到他想要的、館員應當找得到我想要的。作者希望藉由本書能讓良好的使用訓練及誠懇的溝通,成為圖書館員與讀者的共識。(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資源利用,圖書館利用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高雄市高中生課外閱讀行為之研究-以高雄中學與高雄女中學生為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13p.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雄市高中生的課外閱讀行為,希冀藉以瞭解高中生課外閱讀現況,提供各高中圖書館充實館藏、改進服務措施及推展各類型閱讀活動之參考。本研究分別以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兩種方法進行研究。研究的樣本以民國96年高雄市高雄中學與高雄女中高一至高三學生為限。本次問卷總計發出份數為800份,有效份數共659份,回收有效率82%。本研究主要發現:一、高雄市高中生的課外閱讀動機為目的性而非休閒性,主要是「為了增加背景知識與閱讀能力」。二、高雄市高中生的課外閱讀態度大多數學生認同「課外閱讀是好習慣」。三、高雄市高中生課外閱讀中最有興趣的類別是:「漫畫」和「推理偵探小說(含科幻小說)」。歸納出男女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所不同:則女學生是「童話寓言」,男學生是「推理偵探小說」。四、高雄市高中生課外閱讀習慣:(一)平均一個月購買課外書籍的費用集中500元以下(二)平均每天課外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內佔多數。(三)男學生的閱讀量是比女學生多。(四)「經常」或「偶而」去圖書館者佔七成,顯現高中生利用圖書館普遍。(五)經常閱讀的課外讀物類型,仍呈現集中在圖書、雜誌,數位化媒體的使用量尚未完全取代紙本。(六)平常閱讀課外讀物的地點以在「家中」為最多。(七)閱讀課外讀物的時段,以「週末、假日」為最多。(八)閱讀課外讀物來源分類以「自購」最多。(九)閱讀課外讀物選擇的依據是:「自己興趣」最多。(十)閱讀課外讀物資訊來源分類,以「同學朋友告知」最多。(十一)閱讀課外讀物使用管道或媒體分類中以向「圖書館借閱」最多。五、家庭閱讀環境分析:以訂「一種報紙」的比例最高。以「沒有訂閱」雜誌者為最多。家庭閱讀狀況以「父母鼓勵經常閱讀」佔最多數。六、學校閱讀環境分析:指導及要求課外閱讀均以國文老師佔最多。學校閱讀活動以「老師有鼓勵學生利用寒暑假閱讀課外讀物」居冠。七、高中生住家附近雖有公共圖書館或文化中心,但其課外閱讀的來源仍以「自購」、「學校圖書館借閱」為多數學生的選擇。根據所得結論提出建議,希望提供學校、教師、家長以及教育政策制定先進、高中圖書館相關人員作參考。(作者)
關鍵詞: 課外閱讀,閱讀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媒體使用行為,媒體偏好與新聞部落格可信度之關聯性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12p.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即在探討新聞部落格之新聞可信度為何,並試圖找出可能影響閱聽人評估新聞部落格之新聞可信度的因素。而本研究對於影響判斷可信度之因素分為:(一)人口變項,諸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收入、職業、居住地等;(二)閱聽人對媒體偏好,諸如閱聽人對於該媒體的喜好以及依賴度等;(三)媒體使用行為,諸如網齡、使用新聞部落格時數、使用新聞部落格次數等。透過網路問卷調查法,針對有使用過新聞部落格者進行調查,共回收439筆有效樣本,並以SPSS12.0為分析工具,運用皮爾森相關分析、史比爾曼等級相關、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來討論。研究結果發現,閱聽人對新聞部落格之新聞可信度評價趨於中性,而年齡、月收入、喜好程度及依賴程度與受測者對新聞部落格之新聞可信度的評估呈現明顯關聯。受測者年齡、月收入越高者,對新聞部落格之新聞可信度的評價越低。越喜好、越依賴新聞部落格者,對新聞部落格之新聞可信度給予較高的評價。而透過本研究的發現,期望能對後續新聞部落格之新聞可信度相關研究有所助益。(作者)
關鍵詞: 部落格,新聞部落格,可信度,媒體使用行為,Blog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公共圖書館的新世紀特展:樂讀理想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12p.
摘要: 由總統府指導、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國立臺中圖書館主辦,格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台灣公共圖書館的新世紀特展-樂讀理想國-TaiwanIsABookcountry」,透過總統府1樓文化迴廊的空間,把兼具文化、歷史、資訊、環境以及人文等圖書館傳統的五大特質,放入這一次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中,並融合各鄉鎮公共圖書館多元、數位、舒適且便利的體驗空間,於總統府獨特空間內,打造一座大型的公共圖書館,營造出「快樂」閱讀的環境。此次台灣公共圖書館的新世紀特展共規劃了「紙張疊成塔」、「數位圖書館」、「什麼是圖書館」、「特色圖書館」及「書的樂讀潮」等五個主題,包括認識書的歷史、了解最早的公共圖書館—總督府圖書館、目前全台各具特色的公共圖書館與鎮館之寶、當然圖書館的數位資訊、以及另類有趣的書;讓你來一趟總統府,就如同看完一本介紹圖書館的書。(編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圖書館事業,圖書館利用教育,數位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認識臺灣古書契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11p.
摘要: 本書分甲編臺灣古書契概說、乙編臺灣古書契舉隅兩部分,選輯臺灣古書契82件有官方文書及民間契約。官方文書是由政府機構所發給,包括札諭、示諭、丈單、契尾等文書;民間契約則包括買賣、給墾、借貸、典當、鬮分、找洗和人身過繼買賣等各種契約文書。透過書契可以讓世人了解臺灣早期先民處理物權和債權的紀錄,反應民間社會生活的重要文獻,有助理解一世紀前臺灣的經濟活動。(編者)
關鍵詞: 契約,古文書,臺灣史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Open Access期刊對我國大學醫學圖書館電子期刊管理的影響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11p.
摘要: 電子期刊迅速發展且受到讀者重視的同時,大型出版社卻採取市場併購行動,左右學術期刊的價格與訂購模式,使得圖書館預算的成長,跟不上期刊價格上漲的速度,因此學術社群與圖書館期望以OpenAccess來解決現今學術傳播危機,使讀者在沒有經濟、法律與技術障礙下,透過公共網路免費取用論文,得以閱讀、下載、複製、散佈、列印、檢索,或者連結到論文的全文、替這些論文製作索引、將論文傳輸到軟體、以及其他合法的使用。圖書館如何整理、典藏數量日漸增加的OpenAccess期刊,並提供讀者利用,將成為圖書館員已經面臨而且未來更無可避免的挑戰。本研究以大學醫學圖書館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學醫學圖書館期刊館藏發展面臨的問題、OpenAccess期刊對大學醫學圖書館館藏發展的影響、OpenAccess期刊對大學醫學圖書館資訊組織的影響、大學醫學圖書館員對OpenAccess期刊未來發展及館員角色的看法,希望歸納各方意見,提供圖書館進行電子期刊管理的參考。本研究以訪談法訪問國內11所大學醫學圖書館共18位館員,歸納訪談內容,得到以下結論:(1)大學醫學圖書館電子期刊採購經費逐年增加;(2)圖書館採取措施因應STM期刊價格高漲;(3)OpenAccess期刊蒐集與整理原則尚未納入館藏發展政策;(4)「參考相關網站」及「參加研討會」為圖書館員掌握OpenAccess期刊訊息的主要管道;(5)OpenAccess期刊的Embargo限制造成讀者資訊取用的障礙;(6)彙整OpenAccess期刊書目記錄造成圖書館員的負擔;(7)OpenAccess期刊的維護情形不佳;(8)OpenAccess期刊仍無法取代電子期刊的訂購;(9)大部分圖書館未於館藏目錄中維護OpenAccess期刊的書目記錄;(10)大部分圖書館不再另行編製電子期刊網頁清單;(11)圖書館利用電子資源管理系統處理OpenAccess期刊;(12)生醫領域的OpenAccess期刊是電子資源管理系統收錄的優先選擇;(13)免費取用的電子期刊均有標記;(14)複合式的OpenAccess仍是可預期的發展;(15)圖書館員未來的角色轉變。最後根據文獻及訪談結果分析,對大學圖書館提供OpenAccess期刊資源服務提出以下幾點建議:(1)合作建置資源共享平台;(2)積極蒐集、整理OpenAccess期刊;(3)圖書館應分析比較訂購的電子期刊與OpenAccess期刊;(4)開發更多加值功能的電子資源管理系統;(5)圖書館員應有資訊品質的管控者的角色認知;(6)圖書館員應加強宣傳OpenAccess觀念及OpenAccess期刊的使用。(作者)
關鍵詞: 開放取用,電子期刊,館藏發展,資訊組織,大學圖書館,醫學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運用Wiki建立主題式資源指引網站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11p.
摘要: 主題式資源指引(SubjectGateway)可說是學術圖書館業務的一項特色,圖書館館員粹選與綜整各領域的相關知識,且透過有系統的編纂方式呈現。傳統主題式資源指引的建置與維護需投入大量的人力與心力。有鑑於此,本論文企圖探討以Web2.0的重要工具--維基引擎(WikiEngine)—來建置主題式資源指引的可能性。Web2.0是種觀念的改變,所強調的並不在於技術,強調的是『互動與分享』的特質。它主要是以網路為平台,資訊的流向為網站建置者與使用者雙方互動的模式進行、用戶分享共同的創作成果、其成果更是為集體智慧的結晶。本論文利用維基引擎來實際應用在主題式資源指引網站,探討應用維基引擎建立主題式資源指引網站所將面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套可行的解決方案。利用維基引擎的特性,可以讓使用者很簡單地參與內容的建置;而為了維護內容的品質,更是引入了學科專家的機制來一同把關。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實際架設一套開放原始碼的主題式資源指引軟體--ResearchGuide,比較傳統內容管理系統與Web2.0概念內容管理系統之差異性。本論文所使用的Wiki系統平台乃是以ccTiddlyEngine為基礎,並根據交通大學圖書館的使用需求加以修改與擴充相關功能,以求建置一個通用且適合使用的系統。(作者)
關鍵詞: 主題式資源指引網站,學科資源網,Web 2.0,維基,維基引擎,ccTiddly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圖書館之顧客知識管理研究:以臺北縣立圖書館為例
出版日期: 200706
頁次: 108p.
摘要: 圖書館是服務業,如同企業一樣,要能夠比其他競爭者,更能夠持續地、有效地傳遞顧客價值,使得顧客對於圖書館的產品與服務都能有高度的滿意度,才是和顧客建立長期良好關係的最根本方式。由企業界成功推行顧客知識管理進而提升顧客關係管理的模式來看,圖書館也應該積極對於圖書館的顧客知識進行有效管理,使圖書館達到因為了解顧客,掌握顧客知識,而能即時提供符合顧客需求的服務與產品;也能讓館員因為顧客知識管理的推行,而分享彼此對顧客的服務經驗,讓館員能更快速地掌握工作流程與效率。本研究以臺北縣立圖書館為個案,探討公共圖書館的顧客知識管理過程,了解圖書館組織中顧客知識的揭露、分類、分享與回饋。針對高階主管與五位第一線服務館員進行深度訪談。在高階主管訪談過程中發現圖書館的管理階層期望館員能主動關心顧客,鼓勵館員蒐集顧客知識來了解顧客的想法與需求。在第一線服務館員訪談中發現他們會在任何可以與顧客接觸的機會中蒐集顧客知識,也會將所得的顧客知識與其他的館員分享,並將之回饋給主管。根據訪談結果,本研究提出「臺北縣立圖書館顧客知識管理架構」在訪談的結果中發現,管理者視圖書館為服務業,並鼓勵館員主動接觸與了解顧客。臺北縣立圖書館的顧客知識管理架構中顯示:臺北縣立圖書館目前所實行顧客知識揭露的管道相當多元化,包括顧客面對面的正式溝通、利用電子郵件溝通、網頁上的意見留言、利用電話溝通與書面意見表等的自主性發言,與館員主動以走動時與顧客閒聊、辦理活動時與顧客的互動和觀察顧客使用圖書館的狀況。在這些管道中揭露了對話性、觀察性的顧客知識外,館員也透過了解顧客的興趣與閱讀的喜好,來獲取預測性的顧客知識。在館員揭露顧客知識後,會透過館員的經驗與職務分工,以及了解顧客背景與需求等方式來為顧客找尋圖書館的服務與資源中最能符合顧客需求的解答,館員也會參考來找尋可以滿足顧客需求的解決方式,進行顧客知識分類時的參考工具有圖書館所建立的正式化參考工具,如圖書館編製的工作手冊與規定手冊、工作日誌、圖書館網站上的Q&A資料;還有透過館員間利用電子郵件與談話的溝通分享;以及館員本身建立的資源,館員自身彙整各種問題解決方式的問題集等。在滿足顧客所需求的資源與服務的過程中,館員除了不斷地與顧客進行溝通外,也會嘗試去提出一些可能是顧客所需要的服務來讓他們選擇,再從他們的選擇之中,了解他們真實的需求,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解顧客們在獲得圖書館提供服務後的任何看法,圖書館的服務能依這些意見的改善,臺北縣立圖書館在服務完成後,會透過正式的問卷調查與非正式的言語交談的方式來追蹤顧客的反應。館員在獲得顧客知識與服務的經驗後,在書面的方式會以電子郵件、櫃檯的工作日誌;及口頭談話或透過在會議上的討論來分享給其他館員與回饋給主管自身所擁有的顧客知識;另外圖書館也會透過教育訓練與座談會的舉辦,請資深與優秀的館員來分享自身的心得與經驗。現在臺北縣立圖書館中對進行顧客知識管理所建立的資源,有由圖書館所統整的資料,如圖書館內部所建立的Q&A資料庫,及整理出許多服務中所取得的各種讀者反應的資料,而且管理階層已經有將相關資料做統計分析的想法,另外也構想建置讓臺北縣所有館員都能上線溝通的留言版;還有館員們本身的工作經驗,都一直存在腦海之中,館內已經有館員自行整理個人專用的問題集,將這些經驗以具體化的形式呈現。根據研究結果,針對顧客知識揭露、顧客知識分類與提供顧客適切的資源與服務,及顧客知識分享與回饋三方面提出建議。在顧客知識揭露過程方面,建議圖書館應定期檢視相關的規則、為顧客舉辦圖書館利用的教育訓練課程、開闢讀者討論區、定期為舉辦館員教育訓練課程、預測顧客需求;顧客知識分類與提供顧客適切的資源與服務的過程方面,建議設計即時查詢的讀者服務資料庫、編製工作手冊、進行服務滿意度調查;顧客知識分享與回饋的過程方面,建議鼓勵館員從事顧客服務之相關研究、定期為館員舉辦經驗分享的聚會、對館員辦理活動宣導會、招募志同道合的優秀志工。(作者)
關鍵詞: 顧客關係管理,顧客知識,顧客知識管理,公共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看書法變戲法:兒童書法鑑賞入門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08p.
摘要: 「書法」是蘊含許多中國文化元素的國粹,也是中國漢文字造形藝術美學的核心。本書介紹漢文字六書的內涵及簡易書法發展史,內容編排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5個篇章,列舉具代表性的書法名家及其作品。作者以深入淺書、通俗易懂的筆法,闡述了書法的藝術範式和鑑賞要點,使兒童對書法藝術有初步的了解,透過生動有趣的活動設計,進而啟發兒童對學習書法的興趣。(編者)
關鍵詞: 書法,書法鑑賞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應用模糊理論探討國家圖書館服務品質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08p.
摘要: 資訊的發達及網路的興起,圖書館普遍面臨進館人數降低的問題,為了提升競爭力,滿足讀者需求,以吸引更多讀者的進館與利用,服務品質的提昇,已是圖書館界努力的不二法門。人類的思考模式、語意的表達及對感覺的判斷,都存在著模糊的現象,模糊理論乃是為了解決生活中所存在的模糊現象,所發展出的一門學問。有別於傳統的二分法選擇,模糊理論強調以歸屬度的方式,將人類的主觀概念,以客觀的方式作定量化的處理,得到明確的結果。本研究以LibQUAL+TM量表,對國家圖書館的到館讀者進行問卷發放,並應用模糊綜合評判法(FuzzyComprehensiveEvaluation),進行資料的演算,以瞭解讀者對國家圖書館服務品質的認同度,也希望藉此研究提供另一種服務品質的評量模式。本研究結果發現:一、模糊理論適用於圖書館各項服務的調查;二、依各構面的研究而論:1.服務影響性:不表意見的讀者達三成以上,顯示國家圖書館的非直接讀者比例高;2.圖書館場所性:認同度達76%,顯示讀者對該館的環境頗為認同;3.資訊取用性:有七成以上的讀者表示認同,表示資源符合多數讀者需求;三、整體服務品質:1.讀者對三個構面的認同度,依序為圖書館場所性、資訊取用性、服務影響性:2.認同者與不認同者的比例,相差懸殊,顯示國家圖書館服務品質穩定性高;3.七成的讀者認同國家圖書館的服務,顯示該館的服務是良好且被接受的;4.依讀者回饋意見分析,顯示讀者認為資訊取用性的重要大於服務影響性,然後才是圖書館場所性,與國家圖書館館員給予三個構面權重的看法一致。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鼓勵讀者勇於提問,彰顯參考服務功能;二、豐富館藏資源,滿足讀者需求;三、安排館藏資源利用教育課程,培養讀者的資訊素養;四、加強宣導國家圖書館的服務功能;五、鼓勵館員進修,充實學科背景,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作者)
關鍵詞: 模糊理論,模糊綜合評判法,服務品質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互動多媒體設計應用於大學圖書館導覽系統暨效益研究:以玄奘大學為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07p.
摘要: 在傳統的圖書館導覽中,讀者只能夠單方面的聆聽解說人員或是導覽系統的解說,並不能隨著自己的興趣進行導覽,較缺乏互動性。在資訊技術日新月異的今日,的確已有一些圖書館導覽系統採用先進的技術,惟缺乏一主題性與一致性的導覽介面,在視覺藝術設計上也鮮少注重。本研究綜合比較國內外圖書館的應用實例,嘗試以主題動畫切入、結合互動多媒體與視覺藝術設計的導覽手法設計並建置一導覽系統。本系統現階段已經初步建置,並做了效益評估調查,已能達到基本的自動導覽需求。囿於人力與資源之不足,本導覽系統尚有待改善之處,但期望可拋磚引玉,引領國內圖書館在設計與建置導覽系統時,能將互動性、主題腳本設計與3D虛擬等等不同元素組合,以呈現更具親合性與趣味性的導覽活動供讀者使用。(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虛擬導覽,視覺設計,互動多媒體,虛擬實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藝術領域學生資訊需求及資訊尋求行為之研究:以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為例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104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藝術領域學生之資訊需求及資訊尋求行為,以臺灣藝術大學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包括:探討藝術領域學生資訊需求及分析他們之需求;歸納藝術領域學生之資訊型態與資訊來源;及分析他們的資訊使用;最後並歸納他們的資訊行為互動模式。本研究採用量化研究方法,首先運用國內外文獻分析,回顧相關資訊行為相關理論,並且探討人文與藝術領域使用者資訊行為相關研究,以及本土人文與藝術領域使用者資訊行為研究,深入瞭解現存相關理論與研究,建立本研究之研究方向與研究價值。接著,採用問卷法,抽樣調查四所美術、設計、表演、傳播學院學生為主,並運用統計軟體分析、進行編碼與資料分析,探討學生的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資料型態與資訊來源、資訊使用等面向,並歸納出其資訊行為歷程,以及所面臨之資訊尋求時的困難與問題。研究結果有下列幾點:(一)資訊需求:藝術領域學生之資訊需求是為了特定目的,而且也是為了從事藝術工作時準備必需的資訊與收集資訊,並且解決課業的問題;(二)資訊尋求:自行瀏覽翻閱及查找圖書資訊。他們經常駐足書庫,尋求資訊的管道來源多元化;(三)資訊使用:藝術資源的類型廣泛且活潑多元,靜態與動態資源並重。網際網路已成為蒐集資訊與人際溝通的重要工具,藝術領域者經常藉此工具,造訪各類網站,搜尋資訊。蒐集資訊並不受限於時、地;他們在資訊使用上呈現不同的差異。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一、結合藝術領域校院,合力建置豐富且新穎性高的核心藝術館藏發揮館藏特色,因應資訊時代,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資訊需求,進而提供個人化服務。二、推廣及行銷「圖書館利用教育」,激發潛在讀者的利用,培養藝術領域學生的資訊素養。三、充實館員學科背景,成為學科專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四、加強與藝術領域族群的互動融入其生活情境。(作者)
關鍵詞: 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資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