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2125 - 213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可專利性檢索之檢索技巧研究-以「專利工程師」為例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8p.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專利工程師在進行可專利性檢索時所使用之檢索技巧。主要目的包括:一、提供其他專利工程師與一般使用者參考;二、可供專利檢索素養課程設計之考量;三、可做為專利檢索系統改善之依據。為達上述目的,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實驗觀察法以及訪談法三種研究方法。其中問卷調查法參考鄭小祺(民96)於「圖書資訊人員之網路資源檢索技巧研究」中所採用之架構,進而發展問項。研究對象為公司內部(in-house)與事務所內(in-firm)之專利工程師,以立意抽樣法取得樣本43人(接受實驗觀察之樣本為其中18人),其中in-house專利工程師26人;in-firm專利工程師17人。調查所得之問卷資料以次數分配表及次數百分比進行統計分析;訪談資料轉為逐字稿後分析;實驗資料對照「專利檢索技巧與檢索功能一覽表」後進行分析。43份樣本之基本背景資料,研究對象以男性居多,年齡多落在25~34歲之間,工作年資多落在2~5年之間,接觸專利檢索之年資也多落在2~3年。學歷則以碩士者居多,且以工學院之科系居大多數。平均一個月進行之可專利性檢索案件以0~4件最多,每個案件平均進行檢索時間以2~3個小時佔多數。半數以上未曾教授或指導過專利檢索課程。研究結果分析可知,專利工程師進行專利檢索之檢索路徑以線性檢索且非單向居多,但需注意的是在一開始「選擇相關資訊與專利檢索網站」以及「發展、選擇與組合檢索詞彙」的步驟,專利工程師是以平行方式進行,接著是「篩選過濾查獲專利資訊」、「連結相關資訊或專利檢索網站」及「儲存管理查獲專利資訊」。專利工程師正式進行檢索,在篩選檢索結果、連結相關專利或儲存相關資訊之後,皆可能再重新選擇專利檢索網站、相關網路資訊或是重新擬訂關鍵字組合。因此檢索路徑應為雙向路徑。專利工程師之檢索架構與Bates四大類的檢索技巧比較,除了第一大類中的衡量(WEIGH)、紀錄(RECORD),第二大類中的刪去(CUT)、延伸(STRETCH)與對分(CLEAVE);及第三大類的縮小(REDUCE)、定點(PINPOINT)及限制(BLOCK),與第四大類的重排(REARRANGE)、反義(CONTRARY)之外,Bates四大類的檢索技巧大部份仍適用於政府專利檢索網站之環境。與Ellis&Haugan資訊尋求模式之對照,除「監控」之資訊尋求階段以外,從專利工程師發展之檢索步驟與技巧來對照,可發現專利工程師應與Ellis&Haugan研究之產業人士有相似之資訊尋求模式。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之建議,在課程內容方面,除了可以下列準則來介紹各國政府專利檢索網站:專利資訊齊備度與整合性、檢索介面操作性與功能性、提供之語言與專利全文呈現格式,還應包括:如何發展與選擇關鍵字組合,其選擇關鍵字的邏輯為何,如何分析技術之手段與功能、如何閱讀專利說明書與專利號…等。在專利檢索系統設計方面,建議應一、提供自訂檢索結果呈現項目之功能;二、提供回饋建議詞彙之功能;三、提供回饋錯字與指令錯誤之功能;四、提供我國與他國常用語之對應機制;五、提供國際分類號與他國分類號之對應機制。最後,本研究建議後續研究之方向有:一、納入其他富有專利申請前案檢索經驗之人員;二、深入探討不同產業領域於檢索技巧之差異;三、利用長時間與系統化之方式蒐集資料;四、以多個不同主題之檢索任務進行實驗法等四方面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可專利性檢索,檢索技巧,使用者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Wiki資訊架構之可用性評估: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8p.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棒球維基館的資訊架構之可用性,藉由不同wiki網站的內容分析,綜觀其網站的資訊架構建構概況,並採用網路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台灣棒球維基館的社群對於網站的可用性滿意度,並且運用放聲思考法深度探討使用者在操作上的實際行為。以量化與質化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確實探討其資訊架構的可用性情形。本研究結果如下:一、網站資訊架構的可用性仍有改進的空間。二、應加強搜尋功能提高網站資訊的能見度。三、他站資訊架構與首頁設計頗具參考學習之價值。四、資訊架構的功能會產生相互影響之作用。五、社群共識為建立wiki網站資訊架構之基礎。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另提出下列三項建議:一、透過系統的升級改善以符合使用者需求。二、定期檢視網站搜尋記錄檔(searchlogs)以輔助搜尋系統的不完善。三、透過教育訓練提升社群資訊架構素養。四、持續進行檢測維持網站優良品質。(作者)
關鍵詞: wiki,資訊架構,可用性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北市立圖書館推廣活動彙編.96年度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6p.
摘要: 為推展圖書館的各項服務,使資源與服務為大眾使用,並提昇閱讀風氣,圖書館舉辦各式各樣的推廣活動以吸引讀者利用。臺北市立圖書館96年度辦理閱讀推廣活動、圖書館利用、各類藝文活動等全年度計達14,880場,參與人次高達1,035,265人次;活動類型包含演講、研習、讀書會、展覽、影片欣賞、說故事活動、參訪、小博士信箱、兒童活動等;活動內容依兒童、青少年、成人、銀髮族等不同年齡的族群的需求設計。本書除了可讓讀者瞭解96年度各種推廣活動的內容與現況,並可作為未來日後規劃新活動的參考依據。彙編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紹推廣活動規劃程序與注意事項,第二部分則為各項活動內容的細節。(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推廣服務,閱讀推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NBINet合作編目書目資料處理原則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6p.
摘要: 國家圖書館NBINet書目品質控制小組於民國八十九年編訂出版「NBINet合作編目書目資料處理原則」,寄送各合作館參考遵循,期以提高NBINet聯合目錄書目記錄程式比對合併效益,提昇書目資料庫品質。本書為改版第二版,修正第一版的錯誤,並增加新知,期能提高效率。(編者)
關鍵詞: 合作編目,圖書編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勁爆!超強讀書祕笈:正確有效的讀書習慣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6p.
摘要: 找到讀書策略成為讀書高手-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歡讀書,但郤沒有人不想把書讀好。這本書討論的是,讀書策略的理解和跟進的簡單方法。任何人很難在短期內拋掉不好的習慣,但只要一個月改變一種,或是一學期改變一種,不知不覺中你就可以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也會樂於閱讀,最終一定會享受到成績進步的快樂。(編者)
關鍵詞: 讀書法,學習方法,讀書技巧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視障音樂工作者的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5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視障音樂工作者的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由於研究者在過去文獻當中發現,雖然研究視障者的相關研究甚多,然而對於視障音樂工作者的資訊行為方面研究甚少,因而引發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當中的深度訪談法,以深入了解視障音樂工作者在工作過程當中,有哪些資訊需求以及如何進行資訊的蒐集。本研究主要研究對象為台北縣市從事音樂工作的視障者,研究期間透過滾雪球方式蒐集並訪談到19位音樂工作的視障者。最後,本研究運用紮根理論的方法將訪談資料進行資料的歸納與分析,得出最後的研究結論。研究結果發現,「聽覺」相關的資料是視障音樂工作者最常見的資訊需求,包括「有聲書資料」、「廣播資料」、「錄音帶資料」「CD資料」、「伴唱帶」「MP3」、「電子資料」等,同時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之間存在著重要的因果關係,促使錄製的尋求行為經常發生在視障音樂工作者的生活當中。而「觸覺」的尋求行為對於視障音樂工作者來說雖是最特別且最直接的尋求行為,但基於「指觸學習專業教師」以及「點字樂譜」的不足,同時視障音樂工作者普遍傾向聽覺的尋求行為,導致觸覺尋求行為成為最特殊卻最少用的尋求行為。事實上,研究最後發現,視障音樂工作者的資訊行為有資訊落差的問題存在,因此,除了有善用錄音設備與活用點字樂譜來強化個人聽力與記憶力之外,本研究也期許圖書館及相關團體組織的資源得以整合運用,達到視障者資源的整合專門化,也讓視障音樂工作者間的資訊落差轉為資訊機會,達到資訊均富的目標。最後,建議未來研究方向,本研究認為可利用跨領域的理論作為依據,並將調查對象擴大為從事音樂工作的視障團體,探究不同團體間的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有何差異性;對於圖書館的服務方面,可以由圖書館所扮演的角色為出發點,針對視障音樂工作者使用圖書館的情況作交叉分析,以掌握圖書館整合視障資源之道。(作者)
關鍵詞: 視覺障礙,視障者,視障音樂工作者,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生圖書館焦慮情形與電腦態度之關係:以輔仁大學大學部學生為例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4p.
摘要: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探討大學生的圖書館焦慮與個人背景、圖書館使用、電腦使用、電腦態度等變項,以及圖書館焦慮程度之關係。研究對象為輔仁大學大學生。研究透過問卷調查與訪談進行資料之搜集。問卷部份涵蓋34題有關於圖書館焦慮的問題、34題有關於電腦態度的問題,以及學生之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圖書館使用、電腦使用情形等作為研究之觀觀察變項。總計回收451份有效問卷。除了量化資料之外,研究亦配合4位大學生之訪談,以取得深入之反應資料。本研究主要之統計性觀察結果如下:1.大學生的圖書館焦慮為中等程度。以「圖書館知能障礙」層面最高,而以「環境舒適障礙」層面最低。2.大學生的性別、年齡、圖書館使用目的、圖書館的電腦使用、圖書館使用頻率、電腦使用目的、電腦學習年限、電腦技能不同,在某些圖書館焦慮的層面上具顯著差異(p<0.05)。3.大學生的電腦態度與全部圖書館焦慮構面有顯著之相關性(p<0.05)。4.熟悉圖書館與電腦與減輕圖書館焦慮有關,大學生的電腦態度越正面,圖書館焦慮程度越低。本研究亦綜合訪談結果歸納相關的建議,以降低大學生圖書館之使用焦慮的情形。(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使用,電腦態度,圖書館焦慮,大學生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北市公立高級中學社會領域學科教師資訊需求及資訊行為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3p.
摘要: 社會領域學科教師資訊需求以所任教科目相關的資源為主,最常利用「入口網站」蒐尋所需資源,圖書館館藏資源僅次於後。取得資源的方式首先以自身的經驗為主,其次為人際關係網的資源(如同事互相討論、社會領域學科教師交流等等)。教師們對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持肯定的態度,可以詮釋抽象理論最佳輔助工具,學校圖書館乃是教師常利用的重要資源,紙本圖書、期刊及報紙利用率仍很高,隨著資訊科技及網路的普及化,教師們都認同圖書館有需要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最重要目的在於資源集中,方便利用。然而任教科目不同,在課程延伸教材、圖書資源、教學檔案及資訊素養需求上有些差異,地理科教師對於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相關的軟、硬體需求,較歷史、公民與社會科教師所佔的比率較高,主要因素在於其學科特性所呈現出的差異。社會領域學科的資訊並不貧乏,最主要的是欠缺有系統的整合,導致許多寶貴的資源僅少數人在利用,或是浪費人力及時間在做同樣的事情,因此,教育單位如何有效的發揮「教學資源網」及「數位資料庫」,讓它真正落實為教師們的知識管理使用平台。再則如何讓圖書館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首賴教育單位對高級中學圖書館設置法規修訂,以符合時代的需求。(作者)
關鍵詞: 資訊需求,資訊行為,中學教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元件化內容建構模式於企業教育訓練之應用研究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3p.
摘要: 在產業邁向高科技、高效能以及高度資訊化的世代,「人才」是影響企業獲利的最要資源。國外企業會運用教育訓練提升個人能力與發展個人才能,並有系統地蓄積教育訓練內容,做為日後重複使用或稍加修訂即可多次使用的教材;反觀國內企業因受限於教育訓練經費預算,對於教育訓練多數是為了工作需要而研擬的措施,影響所及,教育訓練無法落實系統觀發展的每一個步驟,對於教育訓練的內容也很少加以管理、應用與累積。本研究之目標為建構一套能串聯員工、工作及組織的企業教育訓練模式,並蓄積訓練與發展過程所產出的智慧資本。首先探討系統化教學設計在企業教育訓練的操作程序,並根據應用典範選用ADDIE模式作為發展教育訓練的依據。在ADDIE發展教育訓練的過程中,訓練內容的設計、開發可說是決定訓練成功與失敗的靈魂。本研究評估了廣泛應用在數位學習與教材開發的SCORM與CISCORLO/RIOsModel,由於後者除了具備知識元件的理念,教學設計師或教育訓練師更可依其所建構的指引創作內容、累積有價值的內容,故而選擇CISCORLO/RIOsModel以發展企業教育訓練之內容。企業教育訓練的主旨除了關注訓練的內容,還要選用適合學習者的教學方法來傳遞訓練內容,本研究綜合學者對成人學習的見解以及美國Training期刊報導數據,選用混成式學習與合作學習作為企業教育訓練的教學方式,使訓練與工作實務得以結合。本研究最後以一個資訊安全風險管理教育訓練計畫來驗證文獻探討的理論並提出發現與建議。計畫的重點工作包括學習者問卷調查需求分析、領域專家訪談、學習內容分析與設計、數位教材開發以及課程實施評鑑;計畫進行期間所建置的實施流程與工具表單不僅是一套表格式的教育訓練內容發展規格書,亦可作為企業內容開發的範例。(作者)
關鍵詞: 元件化內容建構模式,系統化教學設計,可再用學習元件,混成學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北市公立幼稚園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3p.
摘要: 近年來,我國出生率逐年遞減,少子化的現象普遍存在,家長及社會對於幼兒的教育十分重視,幼教老師在教學實施上備受壓力;而網路與科技媒體的蓬勃發展,更促使幼教老師必須重新思考教學的方式。教師如要運用教學媒體教授幼兒知識,須具備一定的資訊素養,懂得從各種管道尋獲教學資源。本研究針對臺北市公立幼稚園教師進行研究,期瞭解幼兒教師的資訊尋求行為概況;探討教師如何利用圖書館和網路資源準備教學;分析教師如何運用資訊資源進行專業成長;並瞭解幼教老師利用Blog的經驗。透過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來瞭解幼教老師利用資訊資源於教學上之概況。研究發現,臺北市公立幼稚園教師仍以女性教師為主,大部分教育程度在大學以上,年齡則以41~50歲居多,教師教學經驗豐富,六成的教師已從事教學達15年以上。高達92.5%的教師會使用網際網路,教師具有中上的資訊素養能力,且學歷較高和新進教師的教師具有較高的資訊素養。教師使用多種管道找尋合適的資源與媒體以支援教學,並將其評估、處理成為教材。在找尋資源時會考量資訊的正確性與方便性。關於利用圖書館資源準備教學方面:教師至圖書館的目的為找尋教學相關資源;使用校內圖書室和臺北市立圖書館找尋教學資源;使用繪本和影音資料為主。在利用網路資源協助教學上:教師利用網路資源準備教學;應用網路多媒體協助教學實施;參與網路社群分享教學資源及經驗;藉由網路平台紀錄教學活動;與家長進行親師溝通。而利用資訊資源進行專業成長上教師透過閱讀獲取專業知識;利用網路資源自我學習,並進行個人知識管理。此外,教師亦會運用Blog搜尋教學資源、分享教學經驗、整理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建置幼稚園網頁、記錄教學與整理教師教學檔案及建置個人Blog。最後建議:(1)教育主管機關應鼓勵教師參與線上讀書會與成長團體,精進個人之專業知識;辦理各式資訊素養研習以提昇教師的資訊素養能力;委託相關單位編製資源示意圖協助教師準備教學;建置幼教專業知識共享平台,便於教師找尋及取得資源、整理個人教學知識,持續進行個人專業成長。(2)幼稚園圖書室應與鄰近圖書館合作並共享資源;協助教師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準備教學。(3)幼稚園教師應充分利用資訊資源支援教學活動、進行終身學習;積極參與網路社群,利用Blog等網路平台與家長共同指導幼兒。(作者)
關鍵詞: 幼稚園教師,資訊尋求行為,教師專業成長,部落格,Blog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使用者觀點探討公共圖書館休閒角色之研究-以新店市立圖書館為例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1p.
摘要: 隨著社會型態的變遷,現代人對於休閒生活愈加重視,公共圖書館自發展以來就扮演著提供民眾休閒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民眾最常利用的功能,但是就圖書館四大功能而言,圖書館的休閒功能並不如其他功能受到重視。本研究旨在了解使用者利用圖書館休閒的目的及情形,並進一步探討公共圖書館休閒角色之內涵與價值,及其與圖書館之教育、文化、資訊等功能之關係。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為研究取向,以新店市立圖書館總館為研究場域,於民國96年6月26日至7月4日,向12位圖書館使用者進行觀察法及深度訪談法,並且將所蒐集到的資料經過編碼及分析。歸納本研究之結論如下:一、使用者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休閒活動共有九項動機、十四項影響因素。二、影響使用者利用圖書館休閒的因素除了個人因素、使用成本因素及人際因素之外,使用者對於圖書館之館藏、活動、館舍的等軟、硬體的不滿意是阻礙他們利用圖書館休閒的主要原因。三、依照使用者利用圖書館休閒的目標性和對圖書館資源興趣的廣泛性,建構出閒蕩遊逛型、尋找寶物型、自助餐型、鎖定目標型四種休閒模式的使用類型。四、民眾利用公共圖書館進行休閒活動並非僅止於打發空閒時間,使用者雖然利用圖書館各項資源進行休閒活動,實際上從他們的休閒當中卻獲得了超越休閒的目的。五、民眾可以從休閒活動中同時得到增進知識、自我學習等教育上的效益,或是從圖書館的資源或活動中獲取休閒的相關資訊,圖書館利用提供民眾休閒活動的機會,同時也能進一步推廣地方人文特色及保存地方文化等許多益處。六、民眾對公共圖書館的需求不再僅止於借書、還書的功能,而是已經將圖書館當作是日場生活中的休閒場所之一。因此,民眾對於圖書館的要求不但關注於館藏是否能夠滿足她們,同時也重視圖書館整體的服務品質。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一、公共圖書館可以針對本研究所發現的九項動機進行圖書館在軟硬體方面的規劃與改善,強化民眾利用圖書館的需求。二、圖書館可以在能力範圍之內降低影響使用者利用圖書館休閒的阻礙因素,提高民眾利用圖書館休閒的意願。三、另外,圖書館及其主管機關應以休閒的角度切入,讓民眾可以輕鬆、沒有壓力的方式利用圖書館的資源,進而獲得教育、文化及資訊等方面的效益。(作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休閒角色,動機,影響因素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自由軟體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個案研究—以宜蘭縣自由國小為例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151p.
摘要: 資訊融入教學為各國教育改革之重要議題,在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有非自由軟體與自由軟體的選擇,然而儘管自由軟體本身蘊含「自由」、「分享」等深層的自由文化意涵,並且有助於弭平數位落差,但推廣以自由軟體進行資訊融入教學,效果並不理想。本研究在資訊融入教學的脈絡上,探討自由軟體在創新擴散上的議題,使用質性的個案研究,以宜蘭縣一所強調自由軟體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的學校為研究對象,利用觀察法、訪談法及文件分析的方式蒐集研究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於瞭解自由軟體在此校創新擴散的歷程、自由軟體對於學校成員的意義,以及所遇到的衝突及困難。本研究之主要的結論如下:一、不同創新屬性的自由軟體產生不同的擴散現象,如停留在說服階段的Linux、進入確認階段卻使用率不高的Openoffice.org、擴散成功的Freemind,軟體不同創新屬性與教學性會影響擴散的程度。二、個人不同的創新性,如創新先驅、早期接受者、後期接受者,對於學校的其他成員接受創新有不同的影響。三、自由軟體在學校的擴散受到學校場域的特殊性影響,例如科技所具有的教學性、多重創新競爭與教師教學信念皆會影響其擴散程度。本研究對於自由軟體校園推廣之建議如下:一、加強教學導向的自由軟體開發。二、建立適當溝通管道的擴散模式。三、深化自由軟體在學校的教育意義。(作者)
關鍵詞: 資訊融入教學,自由軟體,個案研究,創新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