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417 - 142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好書指南:少年讀物.兒童讀物.2008
出版日期: 200903
頁次: 153p.
摘要: 收錄97年度的優良少年兒童讀物書單、導讀,為讀者、家長及圖書館提供值得信賴的好書資訊。(編者)
關鍵詞: 青少年讀物,兒童讀物,優良讀物,目錄,推薦書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料庫廠商教育訓練人員之核心職能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3p.
摘要: 科技日益發達,圖書館使用者利用資料習慣也不同,電子資源對於使用者日趨重要。近年來研究者發現,資料庫廠商教育訓練人員有越俎代庖的情況,直接面對圖書館使用者教導如何利用電子資料庫,以減輕參考館員的業務量。本論文針對資料庫廠商教育訓練人員核心職能進行研究,主要研究目的為:1、瞭解資料庫廠商教育訓練人員所具備的核心職能。2、瞭解資料庫廠商教育訓練人員之遴選、訓練與評估機制。3、比較資料庫廠商教育訓練人員與參考館員之於資料庫利用指導課程所需之核心職能特質。本論文以多方觀點採用深度訪談法,針對八位資料庫廠商教育訓練人員,一位廠商主管,五位參考館員,七位使用者,共計二十一位受訪者進行深度訪談,其後將資料予以歸納分析、編碼、詮釋與呈現。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以下結論,分別為:1、資料庫廠商培訓其教育訓練人員,主要透過課程的學習與訓練,以師徒制的方式培養其專業能力、服務精神、與顧客保持良好溝通管道、及人格特質的表現,歸納出四類核心職能,包括專業知能類職能、工作態度類職能、人際關係類職能、人格特質類職能。2、最重要職能項目內涵,包括「專業知識」、「教學策略與技巧」、「掌握資訊能力」、「服務熱忱」、「條理性」。3、比較資料庫廠商教育訓練人員與參考館員兩者在資料庫利用指導課程所需具備核心職能的差異性,廠商人員產品專業知識充足,教學策略與技巧融入行銷概念,電腦資訊能力強,授課方式幽默風趣,顧客意見至上。而參考館員則是掌握資訊能力強,尤其是圖書館資源整合的運用,另外,參考館員接觸使用者時間長具親和力,其授課表現也具條理性、個性沈穩、反應快,具有終身學習的精神。最後,綜合研究所得,研究者對資料庫廠商、廠商教育訓練人員、圖書館、參考館員的角色提出建議,並對未來研究提出後續之研究方向。(作者)
關鍵詞: 核心職能,資料庫廠商,教育訓練人員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騰的秘密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3p.
摘要: 想要解開並深入了解從古至今環繞在各種不同層面的圖騰符號嗎?想知道它們在日常生活中帶給我們影響嗎?本書詳細探討舉世皆知的象徵符號與抽象符號,內容分為基本符號、環境、藝術、建築、權力、身分、標誌、秘密符號等共八大類型的符號。全書充滿讓人驚嘆的真相破解,帶領讀者進入神秘的圖騰世界中,並深入了解隱藏在其中的象徵意義。書中文字淺顯易懂,並附有精美圖片。(編者)
關鍵詞: 圖騰,象徵符號,抽象符號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北市大學生網路書店使用經驗與其閱讀習慣關係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0p.
摘要: 本研究以臺北市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透過瞭解北市大學生的網路書店使用經驗和閱讀習慣的現況,並分析兩者的關係,以得知網路書店的使用經驗對於大學生閱讀習慣的影響。本研究採紙本問卷調查方式,經分層隨機抽樣於14間北市大學進行資料蒐集,共回收495份有效問卷,以次數分配和卡方檢定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結論:1.網路書店使用經驗部份,(1)純網路書店「博客來」知名度高,使用者最多;(2)六成以上瀏覽網路書店的動機是為方便性;(3)書籍已逐漸為北市大學生網購的品項之一。2.閱讀習慣部份,(1)網路書店的社群資訊難以提升北市大學生閱讀動機;(2)圖像化的書籍逐漸為讀者所接受,電子書則尚未普及。3.人口背景變項與網路書店使用經驗之關係,(1)性別與學校類別在網路書店瀏覽動機上各有差異(2)打工經驗多寡與瀏覽的書籍種類有關。4.人口背景變項與閱讀習慣之關係,(1)性別與學校類別在網路書店瀏覽動機上各有差異;(2)打工經驗多,閱讀時數也較高。5.臺北市大學生的網路書店使用經驗與閱讀習慣之關係,(1)網路書店有助於提升個人閱讀時間與數量;(2)閱讀動機的引發與瀏覽次數多寡有關。本研究貢獻在於過去網路書店研究多從商業角度探討,而無人探討網路書店與個人閱讀的關係,本研究盼此結果可作為相關教育單位提升閱讀風氣與網路書店業者拓展銷售之參考依據。依據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1.網路書店方面,(1)增加知識性的主題資訊,滿足使用者充實自我的目的;(2)增加視覺的刺激,以利電子書的推行;(3)拓展書籍販售的連結點;2.相關教育單位方面,(1)在校內舉辦讀書會,交流心得以提升閱讀習慣;(2)鼓勵學生增加實務經驗,刺激其閱讀行為。(作者)
關鍵詞: 大學生,網路書店,閱讀習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社群之知識轉換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0p.
摘要: 維基百科管理員是長期參與並熱心協調各種維基百科事務的使用者,不僅具有領導協調的特質並能促動參與者進行互動與知識轉換。本研究採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法,參考NonakaandTakeuchi(1995/1997)的SECI模式探討與觀察中文維基百科台灣區管理員促動知識轉換的過程與行為,以辨識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有關的關鍵性知識轉換活動。本研究結果如下:1.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之促動與協調過程:管理員會受到關鍵動機引發知識轉換,其轉換歷程貣始於個人隱性知識,逐漸擴展至群體及社群層級之間的對話型知識互動,所轉換的知識類型多以Know-how為主。管理員經過不斷的辯證過程發展出各種適合當時情境的最佳解決與促動技巧,其中管理員協調能力與自我心態調適是影響管理員促動知識轉換的重要因素。此外,本研究發現領導型協調者位居資訊流與相關活動的交會處,並擁有較多關鍵性資源與較好的網絡位置,將有助維基百科知識轉換。2.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社群之SECI模式:(1)「社會化過程」著重管理員與特定情境場域互動所產生的共鳴,有助於「條目主題的取材」、「共識討論」過程中解決方案的擬定與爭議的仲裁、「實體聚會與情感記憶事件」中關鍵性資訊的分享與情感交流;(2)「外化過程」著重管理員於不同情境下所發展的適應與解決方式,有「特有的條目修改行為」、「條目關心行為」、「問題解決的策略」、「自我意見表達」與「投票表決」、「危機處理」的手段、不同情境下的「推廣方式」以及「經驗文章」的撰寫;(3)「結合化過程」強調管理員如何進行相關資訊組織與規劃過程,如「條目結構孜排」會根據「參考資料的結構」與「條目素材的邏輯性」設計結構;管理員整理維基百科相關資訊進行分析與排名;(4)「內化過程」主要是以「邊學邊做」的方式培養條目編寫與管理的經驗,如「特有的錯誤學習技巧」以降低自我錯誤發生;擴大自我的親身體驗,有「wiki相關技術」、「編寫管理經驗」與「社群網站管理經驗」等實務經驗的應用。本研究運用SECI模式中的知識轉換架構進行非結構性知識萃取,研究結果不僅有助於辨識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所促動的關鍵性知識轉換活動,亦可供欲參與維基百科使用者瞭解維基百科領域參考之用。(作者)
關鍵詞: 中文維基百科,管理員,知識轉換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小學童對學校圖書館空間需求之研究─以台北市國語實小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0p.
摘要: 兒童使用的圖書館,不僅僅是以成人觀點來建造,我們應重視兒童對圖書館空間之意見,以打造出更貼近兒童心目中喜愛的圖書館樣貌。圖書館空間規劃是影響國小學童日後使用圖書館意願與行為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擬以台北市國語實小為研究個案,旨在探討國小學童對學校圖書館的認知、國小學童使用學校圖書館情形,以及對學校圖書館空間需求,並期望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能讓圖書館實務工作者瞭解兒童對圖書館空間的真實想法及其需求。本研究採用參與觀察法、半結構式訪談法、焦點團體訪談法,以及兒童繪圖進行資料之蒐集。研究結果發現:(一)國小學童對於學校圖書館的認知,以圖書借閱、提供閱讀環境及尋求課業相關資料為主;(二)國小學童使用學校圖書館之頻率與時間、距離、教師態度、個人興趣及館藏資源之因素有關;(三)學校圖書館環境給予國小學童一種舒適的、安靜的、涼爽的、乾淨的、有趣的以及熟悉的感覺;(三)國小學童至圖書館從事之活動因使用目的而不同;(四)國小學童使用館內各空間情形可分為較常使用、不常使用及容易忽略之區域;(五)由國小學童觀點中所發現的空間規劃問題;(六)國小學童期望在圖書館空間從事之活動,包括安靜地想事情、寫作業、與朋友分享圖書內容、從事有興趣之休閒活動等。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充實與課程相關、學生感興趣及適於學生閱讀之資源,加強圖書館利用教育,以提高圖書館在學童心目中之利用價值;(二)家具設計應考量不同年級學生使用的特性;(三)圖書館應讓各區域空間有較均衡的曝光率;(四)教師應提倡閱讀,並讓學童自由探索圖書館空間;(五)提供豐富館藏資源類型,並設置獨立的活動空間。(作者)
關鍵詞: 小學圖書館,圖書館空間規劃,圖書館空間需求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個人檔案編排與描述之研究:以國內兩大典藏機構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49p.
摘要: 個人檔案不僅是一個人一生的總合紀錄,更重要地,可以補充國家歷史記憶,對研究社會歷史、風俗民情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基於個人檔案之特殊產生方式及不具固定書寫格式等性質,檔案典藏單位在個人檔案的整理實務上,如何進行最佳的編排與描述,以提升檔案資訊的有效利用,亦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及「比較法」進行研究。以具代表性的兩大典藏機構(國史館、中央研究院)為研究對象,中央研究院內以近史所檔案館、近史所胡適紀念館、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台史所古文書室等四個單位為代表。首先藉由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探究個人檔案典藏單位對於個人檔案編排與描述之現況,然後加以比較分析。根據研究結果,對於國內個人檔案典藏單位編排與描述實務,提出結論如下:一、編排實務現況:(一)多數檔案典藏單位無法遵守原始順序原則,(二)檔案典藏單位缺乏一致性的編排原則;二、描述實務現況:(一)檔案典藏單位缺乏一致性的內容描述標準,(二)多數檔案典藏單位缺乏全宗及系列層級的描述,(三)「題名、摘要、日期、實體描述、備註、使用限制」是各單位共同描述的項目,(四)大部分檔案典藏單位未進行權威控制工作;三、相較於一般檔案,個人檔案的編排與描述面臨更多的問題與挑戰。最後就前述研究結論,提出建議:一、擬定一致性的編排原則與描述標準;二、將個人檔案納入全國性檔案聯合目錄之中;三、強化檔案產生者的描述;四、加強全宗及系列層級的描述;五、建置個人檔案人名權威檔;六、加強個人檔案整編人員的專業訓練;七、成立個人檔案特殊興趣團體。(作者)
關鍵詞: 個人檔案,編排,描述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小中年級學生以Scratch學習程式語言設計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49p.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實施Scratch程式語言教學,探討國小中年級學生製作作品的歷程、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等改變情形。主要研究問題有三:一、瞭解國小中年級學生運用「Scratch」製作作品的過程?二、在Scratch程式學習中,國小中年級學生的學習成效如何?三、在Scratch程式學習中,國小中年級學生的學習態度如何?為解答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本研究採兩階段的實驗教學,第一階段為Scratch基礎課程,主要是讓學生瞭解Scratch的基本操作;第二階段為Scratch進階課程,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Scratch進階的操作課程,研究的重點關注在第二階段學生小組合作之學習改變。研究對象為十二位國小中年級學生,學習時數總計27小時。本研究之研究方法採用質量混合的方式,在質的方面,將學生製作作品的過程以螢幕錄影錄音的方式進行分析,並且蒐集學生作品進行分析比較;在量的方面,在兩階段結束後,進行前後測問卷調查。研究結果主要發現如下:一、國小中年級學生運用「scratch」製作作品的過程(一)、在學生Scratch操作時間的分配上,因研究者的限制,產生了變化。製作背景的時間各有所長;製作角色的時間逐漸減少;製作程式碼的時間逐漸增加。(二)、國小中年級學生製作Scratch作品的問題解決的方式:(1)透過實地操作解決問題;(2)透過小組對話形成共識以解決問題;(3)透過同儕專家解決操作性問題(4)相關網站的輔助可提供問題解決的線索。二、國小中年級學生在Scratch程式設計教學上,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效。三、學生對於學習Scratch程式語言的課程具有正面、積極的學習態度。(作者)
關鍵詞: Scratch,程式設計,國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金門地區公共圖書館空間與環境需求探討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49p.
摘要: 過去由於金門為重要的戰略地點,各方面的開發受到相當限制,相對的,金門地區鄉鎮圖書館之發展亦非常的緩慢。本研究目的主要探討金門地區公共圖書館使用者之空間與環境之需求。透過文獻探討作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透過編製訪談大綱、深度訪談與觀察,以收集使用者角度的意見與感受。為了將金門歷史與文化的特質融入現代化公共圖書館的空間規劃,本研究針對幾個相關的議題加以歸納,包括:一、金門民眾使用公共圖書館的動機;二、金門民眾對公共圖書館館舍空間的利用情形;三、金門民眾對公共圖書館的使用環境感受與需求;四、金門民眾對公共圖書館的空間之需求;五、金門地區公共圖書館空間與地方特色之配合。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針對金門地區營造因應地區需求之公共圖書館空間歸納參考之建議,提出空間與營運方面、圖書館與地方特色配合方面的建議,並對後續相關的研究提出進一步研究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金門,公共圖書館,空間規劃,環境需求,讀者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新古書消費者行為:以「Maslow」需求理論觀點分析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47p.
摘要: 日本新古書店商BookOff以顛覆一般傳統舊書店的手法,在1990到2005年這短短的幾年之間,在全日本擁有701間店,並將店面擴展至紐約、夏威夷,年收益212億日元。反觀此時的台灣二手書業,茉莉書坊也以相似的經營策略,迅速的在台北開了四間分店,年收益上千萬。二手書店從牯嶺街開始,到近來興起的「新古書店」,其二手書店應不只是外人所想的「舊」產業,其中自有它的「新」與「變」的道理。這些新古書店究竟帶給消費者什麼樣的感受?為何在消費二手書時,這些消費者願意到新古書店?與傳統的二手書店及新書店又有什麼不同?本研究透過Maslow需求理論為基礎,探討出新古書店消費者的內在需求,並比較不同類型二手書店的消費者的消費動機差異,經由需求理論的介入,轉衍成新古書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層次,並透過不同層次的行進而將消費者的內在需求實踐出來。研究發現,透過Maslow(1943)理論中,引申新古書店消費者需求的實證可推論,舊書店的整體狀況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外在與內在的需要。而消費者的內在需求,可分為「物質化」、「社會化」、「個人化」,而消費者的心理需求層次,可轉化為「雙元需求」,消費者透過物質化的需求或透過社會化的需求,皆可達到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need)的滿足。(作者)
關鍵詞: 新古書,消費者,需求理論,消費者需求分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學習專案工作者能力分析之研究:以北區技專校院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47p.
摘要: 台灣地區約有九成以上的技專校院,已完全建置與導入全校性數位學習平台,而其中近八成五的學校選擇直接導入數位學習業界的成品;部份採用學校教師提供內容與設計教材,再結合業界數位學習專業團隊完成數位學習教材製作。由此可見以委外製作或導入業界數位學習產品,已成為各校不約而同的決策,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技專校院推動學校數位學習過程中,執行專案工作者的專業能力,希冀根據技專校院之需求找出該人員所需的專業能力,並將結果提供技專校院作為參考。本研究透過相關文獻分析,找出數位學習專案工作者所需專業能力的主要範圍,經訪談曾輔導技專校院數位學習之實務界專家人士及在技專校院實際參與數位學習之教師,以了解其對數位學習專案工作者專業能力的需求;之後再邀請數位學習實務專家、學者,進行三次德菲法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一、數位學習專案工作者之三大專業能力,依重要程度分別為分析需求能力、專案管理能力、數位內容製作能力,其中包含28項主要能力以及158項次要能力。二、目前數位學習專案工作者以兼職者多,但是隨著教育政策發展要求,將促使數位學習專案工作者逐漸受到重視,並期望其以擁有專案管理與數位學習背景者為佳,若亦有數位內容製作能力者為最佳之數位學習專案工作人選。(作者)
關鍵詞: 數位學習,專業能力,德菲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作家數位典藏調查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47p.
摘要: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更是人類文化薈萃的結晶。目前現有的台灣作家數位典藏計畫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但形式、內容差異大,尚未建立台灣作家數位典藏的模式。本研究旨在藉由對台灣作家數位典藏研究,建構台灣作家數位典藏模式,俾使進行文學數位化的同時,可對文學資料的外觀、背景資料、內容、甚至參照的部分,能夠完整的蒐集和呈現,不僅重現文學原有的樣貌,更豐富作品的意義與價值。本研究為了解目前台灣作家與其作品文物已被數位化的情形,以廣義之台灣文學與數位典藏,採網路調查大量蒐羅台灣文學較具代表性之相關數位典藏網站,並透過個案研究建構出台灣作家之數位典藏模式。最後獲致研究結論如下:(1)台灣作家數位典藏具有時代意義;(2)台灣文學與作家的數位典藏建置呈現多元的成果;(3)活躍於1920~1960年代的多位重要作家尚未進行數位典藏;(4)目前台灣作家數位典藏成果以本省與客家籍作家居多;(5)目前台灣作家與作品數位典藏的數位化物件;(6)台灣作家數位典藏之模式建構;(7)多數作家典藏網站缺乏文學知識背景之人力;(8)物件式導向的metadata不適用於作家數位典藏;(9)作家生平脈絡以年表、照片呈現,缺乏超連結功能;(10)面臨年代久遠及無從得知著作權人的困難;(11)數位典藏網站面臨計畫結束後缺乏經費支持與更新維護的機制;(12)目前缺乏台灣作家入口網的設計。本研究最後針對台灣作家數位典藏的發展提出以下建議:(1)進行本研究模式優先選擇台灣重要作家進行數位典藏;(2)對於不同族群的台灣作家均應積極數位典藏;(3)台灣作家數位典藏需由文學領域學者及數位典藏專家共同合作;(4)妥善規劃網站內容的更新維護機制;(5)發展與使用者的雙向互動機制;(6)增強連結功能以及加值利用的設計;(7)建置「台灣作家入口網站」。(作者)
關鍵詞: 台灣文學,台灣作家,數位典藏,調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