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381 - 139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筆記女王的手帳活用術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84p.
摘要: 本書介紹記事本的活用方法,從挑選、使用、改裝全公開,貼近台灣使用者的習慣與需要,教你如何把手帳本的功用充分發揮。全書分基礎篇、進階篇、實踐篇、樂活篇,透過書中介紹的手帳活用術來實現夢想、規劃生活、整頓工作,讓你的生命不再虛度、金錢不再白流!(編者)
關鍵詞: 筆記法,手帳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非普通讀者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83p.
摘要: 位高權重的英國女王意外地向巡迴圖書車,借了一本書後,點燃了她對閱讀的興趣,並讓八十歲的她陷入身分認同的危機。女王為閱讀著迷,整天只想到書本而屢屢荒廢國政,但也因閱讀而改變了她的行為與想法。本書以女王為主角,虛構出一段描繪人與書本、文字互動的故事。(編者)
關鍵詞: 閱讀,小說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博物館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50週年館慶展覽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81p.
摘要: 本研究基於觀察國內博物館普遍存在的行銷現況而產生研究的動機,博物館因運用良好的整合行銷傳播策略不僅能吸引更多觀眾、開發資源、籌募經費等利益,更幫博物館建立起其特定的形象。觀察目前博物館參觀觀眾確有普遍下降之趨勢,博物館從業人員勢應更重視博物館行銷傳播等各方面資源整合之重要性;根據文獻資料得知:博物館的整合行銷傳播係以觀眾的觀點為出發點,在執行過程須整合所有可用的資源,運用觀眾可能接觸的傳播工具以傳送有效的訊息,方能達到最大的傳播效果,進而達到館方預期的行銷目標。本研究以文獻探討方式提出思考博物館的「整合行銷傳播」研究架構更應做一跨領域的資源整合,以國立歷史博物館之行銷工作為個案研究之對象,瞭解其博物館行銷之現況與問題所在,進而以國立歷史博物館50週年館慶的兩個展覽-「台灣生活館-家具之美」與「王朝秘寶-古中原考古文物」做為研究、分析與比較的案例,以探討兩個展覽在宣傳方面的執行狀況與成效,並探討其改進與發展的空間。本研究主要以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蒐集資料;在經過分析與探討之後,最後提出綜合的結論與相關建議,期望能作為國內博物館在進行博物館行銷策略工作及後續相關研究之參考。(作者)
關鍵詞: 博物館行銷,整合行銷傳播,國立歷史博物館,50週年館慶特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醫藥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中英文摘要彙編. 九十七年度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80p.
摘要: 本書為本會97年委辦計畫成果報告,將中英文之摘要呈現,並將委辦經費及計畫承辦單位等內容進行分析。(編者)
關鍵詞: 中國醫學,研究計畫,摘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應用激勵─保健理論探討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滿意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79p.
摘要: Herzberg認為導致工作滿意與不滿意,兩種工作態度並不是同一個連續體(continuum)的兩端,而是有其不同的連續體,其中一個的兩極是「滿意」與「沒有滿意」(no-satisfaction),另一個連續體的兩極是「不滿意」與「沒有不滿意」(no-dissatisfaction)。本研究應用Herzberg於1959年提出激勵-保健理論(Motivation-hygieneTheory)來了解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滿意度,進而探討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滿意的激勵因素(Motivationfactors)及保健因素(Hygienefactors)有那些因素。透過訪談及問卷調查方式,蒐集資料,歸納研究結果並提出建議,做為改善大學圖書館員工作品質、提升士氣之參考。本研究針對我國大學圖書館員進行個別訪談暨寄發問卷調查後,歸納出下列幾項研究結果:一、影響我國大學圖書館員工作滿意的激勵因素有:認可(Recognition)、成就(Achievement)、成長(Possibilityofgrowth)、責任(Responsibility)、工作本身(Workitself)、與同儕關係(Internationalrelations-peers)、地位(Status)、工作保障(Jobsecurity)等8項;不滿意的保健因素有:與上司關係(Internationalrelations-superior)、督導技術(supervision-technical)、學校政策與行政(Schoolpolicyandadministration)、升遷(Advancement)等4項。二、我國大學圖書館員整體工作滿意程度,經問卷抽樣調查361位大學圖書館館員,14項工作滿意因素和整體工作滿意分數的平均值均未達滿意指標(平均數4)。因此,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的工作滿意度並不理想。館員滿意度最高的前三項是:人際關係、責任、工作狀況(Workconditions);滿意度最低的前三項是:升遷、地位、學校政策與行政。三、個人屬性(individualattributes)與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滿意的關係,會因個人屬性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其中館員的性別(sex)、年齡(age)、學歷(education)、學科專業背景(profession)、服務年資(service)、工作職務(position)、服務單位(organization)等不同屬性,在某些因素的滿意度,達到顯著差異。因此,主管激勵館員努力工作,達成工作目標時,最好考慮館員個別差異、期望,提供不同的激勵方式,才能達到激勵館員,增進工作效能。四、本研究應用訪談和問卷調查兩種研究方法,將兩種研究方法的結果作一比較,兩者相同的激勵因素:認可、成就、責任、工作本身,4項因素與工作內容相關;兩者相同的保健因素:升遷、學校政策與行政,2項因素是與工作情境有關的感受所決定。五、Herzberg激勵保健理論所提到的14項因素,應用在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的工作滿意,有部份因素受到支持,有部份則未獲支持。(作者)
關鍵詞: 激勵-保健理論,兩因素理論,工作滿意,大學圖書館館員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技職體系大學院校圖書館空間規劃設計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78p.
摘要: 大學圖書館與高等教育品質兩者間息息相關,對於大學圖書館所扮演的角色、可提供的服務,或是所應具備的軟硬體設施,學者們所研究與討論的多集中於一般性大學圖書館,對於技職體系大學圖書館則罕有著墨。根據民國97年教育部統計處所提供之「大專校院名錄」(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u1.xls)可知,技職體系之大學校數遠多於一般體系之大學。透過前置調查發現:一般體系與技職體系大學院校圖書館在館舍面積上沒有顯著差異,然在館藏量和館員人數上卻有顯著差異,而且技職體系大學院校圖書館之館藏量和館員人數平均只有一般體系之半數而已。故本研究以技職體系大學院校圖書館為對象,探討其圖書館建築規劃設計理念與做法,同時檢視相關文獻之觀點和建議與技職體系大學院校圖書館實際作為間的異同。本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訪談法為主、觀察法為輔,調查自民國91年起至97年止六年內,曾進行新建、整建或擴建之技職體系大學院校圖書館,以實際參與館舍空間規劃設計之館長或組長為訪談對象,共計訪談13所圖書館。研究結果顯示:技職體系大學院校圖書館空間規劃設計的理念,在於「功能性的齊備」、「吸引使用者入館」與「實用性的維護」三方面;而影響圖書館空間規劃設計的因素,便在於「行政決策」、「經費限制」、「環境」、「人為」等四方面;同時提出16點研究建議與8點進一步研究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技職校院圖書館,圖書館空間,空間使用,規劃設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輔仁大學圖書館數位互動學習教室使用分析—以管理學院學生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78p.
摘要: 大學圖書館主要的任務在於將豐富的學術資源透過服務傳達給師生,以支援學習、教學與研究。資訊科技的蓬勃發展,使得傳統學習與傳播方式改變,身處學術傳播地位的大學圖書館必須走出傳統服務,跟上資訊時代科技化的學習腳步。大學圖書館應該從教與學的角度考量,為師生建構一個適應資訊時代之數位化、科技化的學習環境與服務。本研究以輔仁大學圖書館數位互動學習教室為例,探討管理學院師生使用狀況。研究進行方式透過觀察、問卷調查、深度訪談等方式蒐集研究資料。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多數管理學院學生肯定筆記型電腦之使用,但對於無線網路則要求快速連線。師生利用校內iCanXP學習平台、管理學院KMS知識分享平台作為互動管道,也常使用YAHOO知識+、Google、Wikipedia搜尋網路資源。管理學院應用數位互動學習教室之合作學習模式包括小組討論、體驗活動、電影教學。學生建議未來數位互動學習教室可用於具有討論、實務分享之需求的課程。大多數學生認同數位互動學習教室能幫助同儕間共同學習、完成小組學習任務、取得即時資訊,並提供學習空間彈性,以及多元討論與互動環境。但學生反應數位互動學習教室的無線放映設備不穩以及配備操作上之障礙。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對學校圖書館、教師的建議,並對後續相關研究提出進一步研究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數位互動學習教室,數位學習,互動學習,科技化學習,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去污存菁:文物清潔理論與實務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76p.
摘要: 本書為「去污存菁-文物清潔理論與實務研習會」之會後出版物。該研習會以工博館既有文物為討論議題,藉邀請國內外文物保存專家到館進行理論教學與實務演示等方式,針對「文物清潔概論」、「清潔前的檢視研判」、「博物館文物清潔作業」與「文物清潔實務」進行研討,成果期望能為建立工博館與其它博物館和相關文資保存機構,在處理文物清潔作業程序上發揮助益,進而提昇國內科技博物館界文保人員在保存維護文物之專業能力。(編者)
關鍵詞: 文物保存維護,藏品保存維護,博物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閱讀的力量:從研究中獲得的啟示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76p.
摘要: 本書可謂閱讀研究領域的經典之作。不僅帶領讀者一窺教育與語言領域的學者關於識字力的開創性研究,在主張「自由自主閱讀」(FVR)為最有效提升識字力的方法上,也是最重要的基石。所謂「自由自主閱讀」指的是在沒有壓力、脅迫、外在誘因的情況下,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讀的東西。作者告訴我們:不論是閱讀圖文小說、青少年羅曼史、運動報導或文藝作品,對增進語言的發展都同樣重要。本書作者細述多年來蒐羅自各國的研究結果,引用嚴謹的實證數據支持這些主張,內容含括:學習第二語言、獎賞與刺激閱讀的方案,以及今日風行的電子類閱讀材料等研究主題。這是一本值得所有關心語文教育的人一讀的好書。對於用心提倡閱讀的你,本書提供支持你繼續努力的動力,並以最堅實的資料點明了實行的方法;對於關心學生語文程度的教師,本書更提出了比直接教學方式更佳的另一種選擇。(編者)
關鍵詞: 閱讀,讀書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圖書館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以臺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76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兒童及其重要他人對公共圖書館提供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需求,以作為未來公共圖書館實施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參考。主要的研究目的包括:探討兒童情緒困擾問題之類型及其遭遇情緒困擾時閱讀圖書的類型;探討兒童在公共圖書館尋找情緒療癒相關圖書所遭遇之困難及其解決之道;探討兒童、其重要他人對公共圖書館提供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看法,以及所期望之服務內容;歸納文獻分析與研究結果,作為未來國內公共圖書館規劃與提供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參考。本研究採用結構式深度訪談法,總計30位受訪者,其中包括10位曾經使用臺北縣與臺北市公共圖書館10至12歲之國小高年級兒童、10位家有10至12歲兒童之父母與10位曾任教臺北縣與臺北市國小高年級之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顯示,兒童情緒困擾問題可歸納為「學校」、「家庭」及「個人」等三個面向;兒童情緒困擾時所閱讀之圖書類型,主要為「小說」,其次則為「漫畫」。兒童情緒困擾時閱讀圖書取得之管道,係以「至圖書館借閱」為主。兒童情緒困擾時,多選擇其喜愛閱讀之小說、漫畫為紓緩情緒的閱讀圖書類型。本研究發現,兒童在公共圖書館尋找情緒療癒圖書之方式,可歸納為瀏覽書架、詢問館員、使用館藏系統查詢及詢問其他人等四種方式。兒童在公共圖書館尋找不到情緒療癒圖書之時,則以詢問館員為最主要解決方式。研究結果也顯示,大多數受訪者表示館員未主動提供服務。在受訪者對於圖書館提供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的看法及其希望服務之內容方面,受訪者表達期望圖書館提供之圖書類型,依序為漫畫、小說、故事、繪本及笑話。受訪者對於圖書館將圖書依情緒主題分類排架或展示的作法,抱持樂觀其成的看法;受訪者對於圖書館提供情緒療癒相關書單及解題書目,則認為對協助其尋找情緒療癒圖書極有幫助。對圖書館設置專區提供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看法,受訪者認為應設置專區並提供專人服務,其設備以舒適、明亮為主,並應留意專區標示之用語。對於圖書館提供遠距書目療法服務之看法,傾向利用圖書館網站提供之書目及解題書目。對於圖書館可以舉辦哪些情緒療癒閱讀相關活動,兒童讀者較希望圖書館舉辦有獎徵答。針對兒童情緒困擾時與館員互的動模式,受訪者認為情緒困擾問題屬個人隱私,兒童較不易接受與館員相互討論圖書的模式。對於提供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之館員應具備的條件,則認為宜具親切、熱心、同理心、喜愛閱讀等特質,並應曾受包括兒童發展、圖書資訊學、諮商與輔導、文學、資訊、教育等領域的專業訓練;同時,還應具有互動溝通、活動策劃與執行能力等技巧。此外,公共圖書館提供發展性兒童書目療法服務時,應與學校、政府單位、書商、心理輔導及相關科系合作。(作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書目療法,兒童書目療法服務,發展性書目療法,情緒療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眾標記法應用於考古文物描述之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生標記十三行博物館文物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74p.
摘要: 隨著網路科技之興盛,許多博物館將其藏品數位化後置於網路上,以期供更多使用者取用。但是博物館界卻發現,使用者並不容易在網路上找到他們所需要的藏品。其中一項原因,可能是博物館描述藏品的詞彙與使用者所使用的語彙不同,致使用者較難檢索到其所需之藏品。因此,自2004年起便有steveproject的試驗,以美術館之藏品為對象,進行大眾標記法(folksonomy)研究;而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ofCongress)以及澳洲PowerhouseMuseum亦開放部份藏品,讓使用者提供標記。上述研究指出,使用者標記之詞彙確與博物館專業詞彙不同,並肯定使用者之標記有助於藏品之檢索。不過,上述研究之標記對象多為藝術創作或是藝術品,大眾標記法是否適用於其他類型之文物,似乎仍有待進一步探討。由於研究者本身即為十三行博物館之解說員,在進行解說時常發現許多觀眾對於考古文物較不了解,故本研究乃選擇以十三行博物館之考古文物為標記對象,試圖了解大眾標記法是否對考古文物的描述有所助益。本研究是以十三行博物館主要參觀族群之一的國小五年級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由台北縣、市兩所國小4個班級的118位五年級學生,針對十三行博物館8項考古文物之圖片進行標記。本標記研究是以班級為單位,在各班教室進行,由同學回答兩個基本問題:(1)在網路上會以哪些詞彙來查找該文物,(2)其他可能用來描述該文物的詞彙為何。其後,並與由各班教導師挑選的3至4學生個別進行訪談(共15位),以了解他們所給予標記的意義以及影響其標記之因素。結果發現,學生的標籤基本上以名詞為主,並且通常會以該文物的可能名稱作為關鍵字;而學生在標記時通常會使用較生活化、通俗的字彙作為標籤。而影響學生標記的因素主要有四項,分別是文物之外觀、學生之生活背景、文物以外之其他因素,以及檢索時的考量。而學生之標籤與考古學家或博物館專家描述文物之語言的不同之處,在於學生會以較生活化的語言,將文物的特徵都置於同一個標籤之中,博物館專業人員則是將文物的特徵分門別類,以專業的術語進行描述。建議未來若欲設計考古文物之後設資料,或許可考慮以較簡單易懂的詞彙作為後設資料之項目,以較生活化的語言描述文物,讓使用者可以容易地了解文物,拉近博物館與使用者間之距離。同時,如何將博物館後設資料與學生(或一般使用者)提供的適用標記有效結合,以提升使用者查詢文物的檢索效益,是博物館開放大眾標記藏品後需積極解決的問題。另外,考古文物本身及其時代背景與參與標記的學生的生活經驗有相當差距,故他們所給的標記中,有部分與其相對應的文物可說毫無關連、甚至是錯誤的。由於考古文物的解讀需要專業知識,大眾所提供的標記有些並不適當,所以大眾標記法是否適用於考古文物,仍賴更多的實證研究做進一步的探索。(作者)
關鍵詞: 大眾標記法,標記,十三行博物館,考古文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色彩管理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70p.
摘要: 「色彩管理數位化工作流程指南」希望能對欲進行數位化之機構單位或個人蒐集者提供明確而清楚的數位化流程與整體概念,期待藉由淺顯易懂的標準作業程序來提升數位化工作效率,並降低初步摸索數位化工作流程的時間,使各機構單位或個人蒐集者在教育訓練與學習時數上面有效掌握時間與人力且有效率進行數位化工作。(編者)
關鍵詞: 文獻數位化,文物典藏,色彩學,數位化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