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405 - 141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奇幻小說迷閱讀行為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60p.
摘要: 《哈利波特》這一系列暢銷小說在2007年劃下句點,但奇幻小說的閱讀卻方興未艾。《哈利波特》的熱賣帶動全球奇幻小說狂潮,也間接帶動了閱讀風氣。奇幻小說此文類吸引無數讀者在夢想的世界中遨遊,究竟它有何魔力讓人如癡如醉?這個問題由奇幻小說的熱愛者「奇幻小說迷」來回答是再適合也不過了。但是奇幻小說迷卻是一群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隱形讀者,是迷研究與讀者研究中的缺口。為了更瞭解奇幻小說與奇幻小說迷。結合奇幻研究、迷研究、閱讀研究,本研究希望夠回答誰是奇幻小說迷(who)?成為奇幻小說迷是怎樣的歷程(how)?奇幻小說迷都在作些什麼(what)?為什麼「迷」奇幻小說(why)?本研究場域為網路,以嘗試創作與發表心得的奇幻小說迷為研究對象,先以問卷篩選到20位受訪者。而後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訪談問題按照研究問題架構可分為三部份:閱讀經驗(閱讀歷史與相關影響)、閱讀行為(閱讀動機與閱讀方式)、奇幻小說迷的看法(關於奇幻小說與奇幻小說迷)。歸納訪談與問卷資料,得出以下結論:一、奇幻小說迷集中在20~30歲間的青年,男女比例相當,受過高等教育,以學生居多。除了大量閱讀奇幻小說,在日常生活中會幻想書中內容而自得其樂,或著想要進入書中的世界之外,並無明顯外在特徵。二、奇幻小說迷多在國中小學時期即開始接觸奇幻小說並產生興趣,接觸方式為兒童讀物或多媒體。三、奇幻小說迷對於奇幻小說的影響抱持中立或正面態度。四、喜愛奇幻小說的原因包括:奇幻小說具有無限可能性、對另一個世界的憧憬、逃避現實。五、引起閱讀動機的理由包括:書店瀏覽試閱、朋友推薦、參考書評與網路資訊、喜愛作家的作品。六、取得奇幻小說的方式以購買最多。七、大部分奇幻小說迷有分享閱讀心得的習慣,主要原因為:希望獲得認同、抒發感想、釐清觀念以不同角度思考、紀錄生命。八、閱讀頻率不固定,但會隨閒暇時間多寡增減。當閱讀頻率逐漸降低時,奇幻小說迷有可能選擇脫離此身份,但對於此文類依舊會抱持基本之認同感。九、奇幻小說迷並不積極於參加社群組織,多以三五好友之小團體模式進行討論也極少於日常生活中向他人揭露奇幻小說迷之身份。十、創作動機可分為自發性的滿足本身創作慾望,以及他發性的抒發個人感動,補充文本中的缺憾。十一、奇幻小說的主要元素應為架空幻想與自我成長,但想像力與情節的比重不可偏廢;奇幻小說迷偏好創新又真實的作品。十二、奇幻小說迷期許本身拓廣閱讀視野以及華文奇幻蓬勃。本研究最後對於出版業、作者、學術界、圖書館及讀者都提出相關之實務建議。另外針對後續研究,建議可採取焦點團體或個案研究來加強研究深度;或採取問卷普查之方式得到變項間的關係及通則化;以及進一步針對其他文類之讀行為進行相關研究。(作者)
關鍵詞: 奇幻小說,迷研究,閱讀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原型理論探討使用者的類別認知:以高中生網站分類歷程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9p.
摘要: 圖書資訊學的分類觀點朝使用者導向發展,許多研究認為需要多瞭解人們對於分類的認知。本研究試圖從原型理論的觀點,探討人們在分類過程中對類別認知的意象希冀有助圖書資訊分類者瞭解使用者對類別名稱、類別之間、類別與類別成員,以及類別成員之間關係的認知。本研究以高中生為對象,探討其網站分類的歷程。以方便取樣與滾雪球取樣法,共訪談了16位高中生。研究者先篩選出22筆網站,請受訪者對這些網站進行關鍵字命名與分類,同時觀察受訪者實作的行為與反應。最後,以半結構性訪談法蒐集受訪者對網站分類的認知。研究結果發現,16位受訪者所標示的網站關鍵字有分歧的現象。文獻中曾指出首位關鍵字有基本層次範疇的功能,但在本研究中,無法推論首位關鍵字具有基本層次範疇的功能。進一步觀察關鍵字類型,可歸納為主題型、網站特色、機構型與地區型。而受訪者給予網站關鍵字的目的有四,包括:檢索、對網站作專指性描述、概括性描述,以及作為網站與類別之間連結管道的特性。受訪者對類別的認知,多以透過腦海中對類別的認識,直覺地分類網站。受訪者不會給予類別字典型的定義,同類別內的網站不是依據定義來聚集,而是彼此之間藉著相同部分,互相串連聚集。其中,網站內容具有「學」的意象,或是主題單一、內容的深入的網站,是受訪者覺得比較接近類別意涵的核心,能成為類別的代表實例。但網站即便是單一主題,若內容淺薄,也不會被認為是類別中可參照的對象。對於「其他」一類,受訪者有不同的認知,歸納而言有三種類型:(1)認為「其他」是不屬於有名稱的類別;(2)「其他」是當網站與上述各類有關,但內容偏向生活、休閒性質,所歸的類別;(3)「其他」是聚集了相似網站,卻無法立即命名的類別。類別與類別之間關係的類型,可歸納為類別的層級關係、互斥關係以及交叉關係。但是,人們對於類別與類別之間關係的認知,是較為模糊且相對的關係,與圖書分類的固定結構取向不同。對於受訪者給予相同關鍵字的網站,可以歸納為網站之間有相同主題且面向相同,以及網站之間主題相同但不同面向的兩種關係。屬於前者的網站,它們之間的關係被認為比較相近,比較容易彼此聯想。少數受訪者會將相同主題不同面向的網站分在不同類強調網站內容的不同。在分類時,主題單一的網站,受訪者可以立即對應到網站所屬的類別,在分類上較為容易。對主題涉及層面比較廣的網站,受訪者會考量較多,有分類比較困難的現象發生。有些受訪者認為,如果網站涉及到多個類別的內容,就應該分到那些相關的類別中;但也有部分受訪者認為多元主題的網站仍應萃取出網站的中心主旨而分類,不會分到多個類別,以免無法表達網站的中心思想。最後,提出對原型理論應用在圖書館分類與檢索取向的反思,對於未來類別認知的取向,也提出一些建議。(作者)
關鍵詞: 原型理論,分類,類別認知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虛擬社群之生涯資訊需求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8p.
摘要: 人終其一生都會持續產生生涯資訊方面的需求,且每個人幾乎都會需要生涯資訊,包括社會新鮮人、失業者以及欲轉職人士。因此職業資訊不但是最常見的資訊需求,也是終生的資訊需求。本研究欲了解虛擬社群之生涯資訊需求,採用文獻分析與內容分析法,將虛擬社群所陳述的各種生涯文章,進行深入分析,概括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目的如下所述。一、了解生涯資訊虛擬社群之特徵。二、了解生涯資訊虛擬社群的生涯資訊需求之特徵。三、了解生涯資訊虛擬社群之生涯資訊需求之產生情境。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分析法與內容分析法兩種方式,文獻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在形成內容分析所需的分類架構,研究者蒐集並分析相關文獻以建構本研究框架,建構本研究的編碼表。本研究分析PTT「CareerPlan」板,使用者於2008年期間所發表包含有生涯資訊需求的文章,從文章線索中分析其活動類型、學歷、身份、行業、年齡、收涯資訊需求主題、生涯資訊需求性質、生涯資訊需求產生時間、生涯資訊需求產生月份、生涯資訊需求急迫性、生涯資訊需求來源、生涯角色、動機等項目,得致下列結論。一、生涯資訊虛擬社群具有凝聚性、成員背景具有同質性。二、生涯資訊需求特徵為:生涯資訊需求因應虛擬社群的重要事件;生涯資訊需求展現虛擬社群的生活重心;生涯資訊需求反映就業市場趨勢。三、生涯資訊需求產生情境為:生涯資訊可以完成角色任務;生涯資訊可以協助生涯規劃;生涯資訊可以預測未來;生涯資訊可以滿足心理需求。(作者)
關鍵詞: 虛擬社群,生涯資訊,資訊需求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創意管理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8p.
摘要: 本書結合創意的重要學說、實用的創意技巧、創新的行動架構以及創意團隊的領導心法。作者以喚醒每個人的創意巨人開始,並透過一系列的創意思維與運用的解說,將創意生活化、工作化與實用化,也讓讀者對創意不再遙不可及。此外,作者亦透過六項創新運用架構解析EeePC、iPhone、Wii等成功的科技產品的創新歷程。本書的內容與編排,採三部十章,第一部曲為創意心智模式,內容為創意巨人、創意學說與心智慣性。第二部曲為創意思維與運用,內容為六項創意思維、六項創新運用與創意思解模式。第三部曲為團隊創意管理,內容為團隊競合管理、團隊創意因子、創意領導與保護創意智財權。(編者)
關鍵詞: 創意管理,創意學說,創意思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科學先驅的共被引研究:以美國資訊科學學會最佳貢獻獎得主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8p.
摘要: 偉大的科學家牛頓曾說:「如果我能比別人看的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任何一個學科的發展,其創始和演進的過程中,必定有一群具有前瞻性與領導風格的研究者,憑藉著他們本身的才能與智慧、努力的奉獻和卓越的理念做出具體的貢獻,透過相同的理念奠定學科的根基,並促使學科興盛發展。本研究採用書目計量學研究方法中的共被引分析法,以美國資訊科學學會所頒發「最佳貢獻獎」之得主為研究對象,並以1900年至2007年為研究範圍,進行資訊科學家之間的主題性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討44位資訊科學先驅的共被引情況,以瞭解各位先驅和各領域主題的群集現象,進而探討資訊科學的知識結構。本研究透過WebOfScience資料庫分別對於44位資訊科學家與個人被引用最多之著作進行共被引次數檢索,製成共被引矩陣,除了瞭解資訊科學家與其被引用最多之著作的共被引強度外,並以KNOT軟體進行路徑搜尋網路分析,進一步探討資訊科學之主題分佈情況,並與前人所做的相關研究進行比較。本研究結果歸納如下:一、資訊科學先驅的被引用次數和共被引次數(一)被引用次數和共被引次數高低的差異,較高者可強化連結強度,較低者可反應出不同的學科結構。(二)共被引次數較普遍者,具有跨領域的特性。二、資訊科學先驅的路徑搜尋網路分析(一)資訊科學領域以五大領域為主要範疇。分別是以Salton,G所領軍的資訊檢索領域;Lancaster,FW所代表的圖書資訊學與圖書館教育、圖書館自動化與自動化系統、圖書館與資訊服務評鑑等領域;Garfield,E為核心的資訊計量學與引用文獻分析之領域;Belkin,NJ所代表的使用者研究與資訊尋求行為領域;Saracevic,T為主的圖書資訊科學概念與理論、圖書資訊科學史的領域。(二)單篇被引用最多之著作的網路圖無法判別。三、本研究與White,HD(2003a)研究結果之比較結果(一)資訊科學領域的學科結構並無太大變動。(二)資訊科學中心點的不同。本研究所得的網路圖是以Salton,G為圖形的中心點,而White,HD(2003a)則是以Lancaster,FW為圖形中心點。四、資訊科學領域有跨學科之性質。透過分析結果可以發現資訊科學有跨領域的特性,在許多的資訊科學先驅本身的研究範疇不只侷限於資訊科學,甚且有跨越其他學科主題,例如:電腦科學、社會網絡分析、數學、統計學等。(作者)
關鍵詞: 資訊科學,書目計量學,共被引分析,路徑搜尋網路分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北縣市高中圖書館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現況與問題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7p.
摘要: 本研究透過問卷方式,調查臺北縣市高中圖書館行政與資訊人員對圖書館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的各項看法與現況。包括:(1)圖書館支援教學與資訊組業務分工情形;(2)影響圖書館發展方向關鍵角色與轉型之重要因素;(3)圖書館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的校內意見氛圍;(4)圖書館與資訊組任務的互補與重疊性;(5)圖書館成員對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的態度調查;(6)資訊科技與資訊組長在轉型中的角色;(7)轉型教學資源中心的重要任務與策略;(8)圖書館媒體專家之能力與角色認同。本研究受試者多為男性,服務於圖書館、年齡31~40歲、碩士學歷、非本科系畢業;但大多擁有在職進修的圖書館或資訊專業學分補足其專業需求,受法規影響,超過半數學校已合併資訊組,台北縣學校高達八成。結果顯示:(1)圖書館成員均定期參加各科的教學研究會議及各項研習活動,與資訊組業務有重疊的地方。(2)圖書館發展受主管影響很大,轉型關鍵角色以校長的支持為最重要。(3)圖書館的轉型在校內尚未有一定共識與氣候,仍需努力溝通與推廣。(4)多數受試者不認為圖書館轉型為教學資源中心的發展方向受到教育主管機關與教師重視。(5)超過八成的受試者肯定「圖書館在發展新型態的數位業務時仰賴資訊組人員的協助」;六成受試者贊成將這兩個單位直接合併,即具有教學資源中心雛形。(6)資訊組長在推動校園e化、資訊教育扮演重要角色,圖書館受資訊科技影響,任務型態改變需調整組織編制。(7)受試者多肯定因資訊科技影響的轉型任務,而「調整現有組織人員編制」、「爭取經費,增添所需的軟硬體設備」、「增進師生使用多媒體的能力」、「鼓勵教師研發數位教材與媒體資源」是轉型中最為重要的策略。(8)多數受試者肯定圖書館媒體專家能力的重要性,以「統籌各種資訊來源與計畫管理的能力」最為重要,資訊組長為學校最接近「圖書館媒體專家」角色。(作者)
關鍵詞: 高中圖書館,教學資源中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讀書會推展社區成人學習之歷程研究:以苗栗縣的發展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6p.
摘要: 讀書會以非正式的成人學習形式,是一種最能表現成人自願、民主和參與本質的學習活動。是由民間自然形成的學習團體,其組成乃源於生活和學習不能被分離的根本原則,具有平權、自主、合作、彈性和可接近性的學習特質。讀書會在台灣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可謂與時俱增。書會可以讓社區成為一個具有文化環境、文化活動、文化參與、文化組織、文化素養的生活空間,這種組織能提供多元的學習活動、和方便社區民眾參與的學習環境,為台灣社區的學習文化奠定良好的起步。本研究的個案是以苗栗縣社區讀書會及讀書會發展協會為主要研究對象,以參加苗栗縣社區讀書會「帶領人培訓課程」後之帶領人和穩定參與讀書會活動之成員為研究範圍。研究的目的在探討讀書會透過理念和共識相互連結,藉由讀書會團隊學習的機制,增加溝通對話的頻率,凝聚彼此的共識,以形成營造個人或家庭所期待理想社區環境的動力。如何運作出一個有效能的讀書會,如何組織這些「小而美」的讀書會形成營造的動力,目前有那些營造的具體成效,整個營造歷程成功的因素有那些?本研究由訪談、焦點團體會談及文件分析,發現其三個成功的推動社區成人學習的策略為:一、以對話作為基本的學習形式,以團隊學習的模式凝聚共識,共同學習成長。二、團隊學習形成的共同願景,整合學習資源,營造社區的學習文化,非營利組織在推動社區學習環境,需著重資源的整合與運用,成立學習中心,促使居民成為具有公民素養、終身學習的現代公民。三、營造社區學習文化的行動包括兩項主要計畫:社區學苑的推展及圖書館營運策略。將讀書會、鄉鎮圖書館與相關社教機構結合,共同運作「社區學苑」,並以圖書館為中心達到社區營造的目的。(作者)
關鍵詞: 讀書會,成人教育,成人學習,社區營造,苗栗縣讀書會發展協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異質資源整合檢索系統之使用者介面評估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6p.
摘要: 近年來圖書館之電子資源館藏快速成長,面對龐大多元的電子資源,使用者在搜尋時,常不知如何選擇合適的資料庫,且對每種資料庫的內容與使用不夠熟悉,因此搜尋時常感無所適從。近來不少圖書館引進異質資源整合檢索系統(簡稱Metasearch),即是希望便利使用者透過單一檢索介面,達到一次查全的目的。這類系統發展至今,相關研究多偏重於技術應用探討,對於系統之使用性與使用者實際使用情形欠缺瞭解。因此希望以使用者角度,瞭解使用者對Metasearch的認知情況與系統使用性。本研究以目前臺灣地區最多大學圖書館採用的MuseSearch為研究平台。邀請學界與產業界熟悉Metasearch的介面設計專家、學者與不同學科背景之研究生為對象。研究設計分兩階段。首先收集介面設計原則之相關文獻,歸納重要的設計元素。再由專家學者評估各項介面設計原則應用於Metasearch之適用性與重要性,以產生適當的Metasearch介面評估準則。第二階段藉由一般受試者根據個人研究需求自訂檢索任務,共進行兩次測試,避免受試者因不熟悉系統介面影響評估結果。本研究使用電腦螢幕錄製軟體記錄受試者之檢索歷程與放聲思考內容,輔以觀察法,蒐集使用情況。最後綜合檢索歷程分析結果、介面評估問卷與訪談內容,分析Metasearch之使用性。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普遍認同Metasearch一次查全的便利性。但對於介面設計與檢索功能,滿意度較低,整體而言使用效率與效益尚未彰顯。根據專家受試者與一般受試者對於Metasearch之評估結果,介面評估專家、資訊檢索專家與一般受試者之認知較為一致。僅對系統資訊之表達方式是否簡單明確,彼此認知差異較大。系統管理者與一般受試者對於介面之簡單明確、功能彈性、操作自由度、資訊易視性、系統整體使用性之認知差異較大。主要原因來自一般受試者重視檢索結果的排序與組織,希望系統自動集中重複的結果,呈現相關排序並給予適當的群集分類,以便利篩選與判斷。而系統管理者考量系統需要足夠的時間,檢索數量龐大的異質資源。為縮短使用者等待時間,檢索結果依照資料取回順序呈現。兩者考量的層面不同,造成受試者滿意度不佳。這方面,雖有某些系統進行改善,但使用者等待檢索結果出現的時間相對加長,檢索範圍亦有限制。整體而言,Metasearch之使用性仍有改善空間,技術瓶頸有待突破,若能即時整合檢索結果,並提供適當的呈現方式,將有助於Metasearch之接受度。(作者)
關鍵詞: 學術圖書館,整合檢索,使用性,使用者介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高中圖書館主任角色知覺與圖書資訊學繼續教育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5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中圖書館主任角色知覺及圖書資訊學繼續教育之現況,以臺灣地區319所高中的圖書館主任為研究對象,採用研究者自編之問卷進行普查,後續於臺灣東、西、南、北四區各抽樣一所公立、一所私立高中,與圖書館主任進行訪談,以彌補問卷調查之不足。根據文獻探討、問卷調查及後續訪談的結果,本研究獲致下列結論:一、高中圖書館主任以「不具專業知能」者居多。二、具圖書資訊學專業知能的高中圖書館主任中,以「圖書館學或圖書資訊學二十學分以上結業、進修中」最多。三、高中圖書館主任以教師兼任為主,單純具備「圖書資訊管理類科高普考,或特考及格並取得任用資格」者最少。四、高中圖書館主任以「圖書館經營者」的角色知覺最高,其次為「學生的圖書教師」、「終身教育推手」、「校園資訊專家」、「教師的教學夥伴」,「社區文化舵手」最低。五、圖書資訊學研究所、二十學分班、專業工作經驗對於型塑高中圖書館主任的角色知覺無顯著影響。六、具備圖書資訊學學士學歷的高中圖書館主任在「圖書館經營者」、「校園資訊專家」、「學生的圖書教師」的角色知覺較高。七、有圖書館加科登記證明的高中圖書館主任在「社區文化舵手」的角色知覺較高。八、高中圖書館主任認為圖書資訊學繼續教育對角色知覺之型塑以「圖書館經營者」最高,「社區文化舵手」與「終身教育推手」排序最後。九、高中圖書館主任認為圖書資訊學繼續教育最應加強的課程型態為「實務能力」。十、高中圖書館主任認為圖書資訊學繼續教育應以「線上進修研習」、「短期研習班」為主要開課型態。十一、高中圖書館主任認為營造社區文化課程以「文化資產與社區」、「行銷管理」最重要。十二、高中圖書館主任認為推動終身教育課程以「網路學習」、「終身學習理論與實務」最重要。最後研究者根據本研究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高級中學、高中圖書館主任、圖書資訊學相關系所及機關團體、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作者)
關鍵詞: 高中圖書館,角色知覺,圖書資訊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教育部「國民電腦應用計畫」之評估研究-以宜蘭縣國小學生個案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5p.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是於以數位落差的觀點了解教育部國民電腦應用計畫的實施成效。本研究有以下四個研究問題:(一)國民電腦應用計畫解決如何數位落差問題?(二)國民電腦應用計畫中,受補助家戶學生、家長與志工教師之互動情形為何?(三)國民電腦應用計畫中,受補助家戶學生、家長與志工教師如何體國民電腦應用計畫之認知為何?(四)國民電腦應用計畫對於受補助家戶學生、家長而言之成效為何?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之研究方法,以兩組宜蘭縣國小學童、家長及志工教師共七人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分為三個部分:一、國民電腦應用計畫與數位落差的關係:補助國民電腦讓受補助家戶有資訊設備及網路資源可用;國民電腦沒有明顯提升學童與家長的電腦技能;國民電腦讓學生能運用在學習,但也發展出娛樂化的動機;學生能運用電腦查詢學習、生活、交通等資料及資訊,也能從事藝術創作。二、人員參與的情形:受補助家戶的學生似乎因為陌生感,所以在線上輔導互動過程中不夠積極;由於輔導對象是學生,所以受補助家戶家長沒有利用國民電腦提升個人資訊素養;志工教師因個人對於計畫的認知差異,影響了與受補助家戶學生互動之內容、時間與方式。三、國民電腦應用計畫之成效:受補助家戶家長因為工作、經濟、資訊素養與動機等因素,未能藉由國民電腦習得電腦技能;受補助家戶成員經常長期使用電腦,衍生受補助家戶的管理問題;在學生之學業表現上,個別差異是影響學業表現之重要因素,參與之家長、學生及志工教師均認為學生之學業表現與國民電腦計畫無明顯關係。(作者)
關鍵詞: 國民電腦,數位落差,資訊素養,個案研究,線上輔導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海峽兩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之比較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4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海峽兩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之現況、系統構面與功能,以及發展動機與成功因素,藉由比較研究之描述、解釋、併排與比較四步驟,研究台灣與大陸電子期刊系統的發展現況、中文期刊與電子期刊發展之優勢與面臨之問題、電子期刊系統發展歷史,並歸納兩岸電子期刊系統建置動機與成功因素,以及藉由實證研究以建構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的構面與功能,以提出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之具體模式與建議。研究結果確立中文電子期刊系統包含出版管理、使用者服務、營運管理三構面,以及19項功能,並加以歸類。出版管理之功能包含:1.論文徵集;2.數位化作業;3.期刊分類與Metadata建置;4.建置資料庫;5.電子全文管理;6.詞彙權威控制;7.論文篩選標準。使用者服務之功能包含:8.資訊檢索與取用;9.引文分析;10.行銷推廣與客戶服務;11.個人化服務;12.電子期刊永久取用;13.加值服務;14.知識社群。營運管理之功能包含:15.收費與帳務管理;16.權利金給付與查核;17.著作權徵集與管理;18.統計報表;19.營運模式。本論文結論歸納:1.中文電子期刊系統構面與功能;2.台灣電子期刊系統之特色;3.大陸電子期刊系統之特色;4.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動機;5.大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動機;6.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成功因素;7.大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成功因素;8.兩岸中文電子期刊系統發展面臨之問題;9.目前大陸在整體中文電子期刊系統之發展居領先地位。最後建議:1.依據本論文所提出之電子期刊構面與功能改善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2.建議未來國家圖書館與資料庫廠商合作發展台灣全文電子期刊系統。3.建議我國政府擬定全文電子期刊系統建置之長期重點發展計畫。4.建議台灣電子期刊系統建置期刊採編系統平台。5.建議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建置引用文獻連結及引文數據分析功能。6.建議台灣中文電子期刊系統建置知識社群功能。7.建議華藝公司中文電子期刊服務系統以收錄台灣期刊為優先考量。(作者)
關鍵詞: 學術期刊,電子期刊,電子期刊,學術傳播,數位出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之Blog建置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154p.
摘要: 受圖書館2.0概念的趨勢影響,越來越多圖書館建置Blog來推廣圖書館的服務。在圖書館的應用上,Blog可以提供多種功能,包括:推廣圖書館的服務、知識分享,並與讀者建立社會互動的管道。Blog透過資訊聚合工具RSS(realsimplesyndication)、回應與追蹤討論的功能,圖書館與使用者之間的資訊互動與分享變得更為容易。本研究為圖書館Blog初探性之建置研究,以輔仁大學在校生作為研究調查之對象,主要透過三個階段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在前置分析階段,乃透過13位受訪者進行焦點訪談,取得使用者對於圖書館Blog的需求與建議。其次是藉由MovableType4.1實際開發圖書館Blog。在整個建置過程中,不斷透過使用者之需求反應與分析作為系統開發形成性改進之依據。而開發完成階段,則透過問卷取得使用反應意見。該問卷組成題項共30題,涵蓋:內容、架構、設計、使用助益,與管理等項目。依據本研究結果可知,使用者利用圖書館Blog的情形並不普遍,而他們對於圖書館Blog的需求主要為館藏推介類與主題活動類Blog。整體而言,本研究Blog之使用符合使用者的習慣與期望。大部分的使用者對本研究圖書館Blog的使用反應正面。但圖書館Blog在建置上易面臨技術層面之困難。相關研究以推廣圖書館Blog之使用是必要的。(作者)
關鍵詞: 部落格,網誌,圖書館服務,資訊科技,Web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