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2925 - 1293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有線電視在教育應用專訪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n.23
頁次: pp.33-47
摘要: 本文係作者針對有線電視在教育應用上的相關問題,訪問多位學者及業者意見,並加以彙集整理而成,受訪者分別為:新聞系教授陳世敏博士、社教司司長何進財、廣電處有線電視科科長張崇仁、緯衡有線播送系統、御銘教育頻道、力霸友聯全線、ME/u高等教育頻道。探討問題涉及:有線電視如何落實隔空教育、政府對隔空教育的態度、如何在有線電視落實社會教育及目前所遭遇的困難、有線電視法、業者違規的處置....等,並介紹部分業者目前播放的教學性節目及其經營的問題與困難。(編者)
關鍵詞: 有線電視,電視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有線電視與教育服務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n.23
頁次: pp.18-32
摘要: 1972年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規定有線電視系統必須提撥部分頻道作為公共傳播之用,使得學校系統有媒介可以將學習由教室擴展至客廳。利用有線電視學習者可以在家中藉著教育頻道學習,此舉對於不方便到學校學習的人,特別是殘障學習者相當有幫助。文中介紹美國有線電視教育頻道的現況,包括猶它州Logan地區、紐約州Westchester郡、堪薩斯州Wichita、馬利蘭州的PrinceGeorge郡、維吉尼亞的Beach市....等多個美國實施有線電視教育有成效的地區,最後略述教育頻道在國內的未來發展。(編者)
關鍵詞: 有線電視,電視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輸入系統的發展:手寫辨識及語音輸入淺介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53-54
摘要: 經過長期的發展,現有的電腦基本中文輸入方式包括:手寫辨識、自然程式語言以及語音輸入。中文手寫輸入一般人每分鐘約可輸入二十字,國內手寫辨識系統開發已有相當成果,較成功的如「蒙恬筆」、個人數位助理及中文隨手寫等系統。其中蒙恬筆的中文辨識是採取筆勢判斷方式,只要按照正確筆順且不會太過潦草,系統的辨識率相當高。軟體中的人工智慧學習程式也可學習個人的特殊寫法,另外有聯想詞庫可加速輸入速度。國內「準提手寫辨識」系統為提高輸入速度,具有詞庫、記憶、統計三種聯想功能,並設有符合人體工學原理的設計一快窗。至於「觀音語音命令系統」則在手寫上方加上麥克風,稱為音筆,並將手寫辨識系統和語音命令合一,使用時可隨時以口語命令以趨動程式。(編者)
關鍵詞: 中文輸入法,中文語音輸入法,手寫辨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情境教學理論與超媒體學習環境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40-48
摘要: 情境教學理論的發展迄今僅有六年的歷史,然而許多認知心理學家及教學科技工作者,對它懷抱極大的期許,他們將學生無法活用所學知識的責任,歸諸於簡化的、人工式的學習情境。情境教學理論者認為知識的意義散佈在整個脈絡環境中,學習者必須進入學科的文化背景中,實際地與整個環境互動,才能掌握知識的真正意義。本文主要目的在介紹情境教學理論的主張,及其如何應用於超媒體課程軟體的設計上。文中首述情境教學的主要論點,接著提出作者個人對情境教學理論的省思,最後介紹情境教學與超媒體的發展。(編者)
關鍵詞: 情境教學理論,超媒體科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子電路電腦輔助教學評量模式探討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3-9
摘要: 本文討論電腦輔助教學評量模式的項目與內容、技能教學的評量要素、電子電路技術教學特質、電子電路電腦輔助軟硬體架構、教學成效評量的方向等。就文中所述,一般認知性電腦輔助教學的評量標準主要分為教學與教材呈現兩方面。電腦輔助課程軟體評量的標準則包括教學標準與呈現標準兩方面。由於技能教學的目標乃在訓練學生學會某種技術,因此在評量技能教學的成效時,要考慮的項目,應以準確度、速度、複雜度及創造度為主。至於電子電路技術教學的特質則包括:一、所需相關知識較多;二、實驗變化多;三、容易以公式表示輸出輸入關係;四、故障檢修儀器工具多等。此外,為了要將電路的學習單元轉移到微電腦上,必須建立一組「模組化」的電路。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一面接觸到實體電路,一面可從課程軟體中學到相關的知識。作者同時也指出,要利用微電腦實施電子電路教學,必須要有課程軟體以呈現教材內容,而更好的教學形式乃是以網路的方式進行。最後,作者說明了此套教學模式教學成效評量的方法。概言之,電路理論的學習成效須以測驗題做筆試測試,實作技能則須現場操作,而滿意度則以問卷調查完成評量工作。對於三者之內涵,文中有敘述。(編者)
關鍵詞: 教學評量,電腦輔助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專科學校視聽教育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35-39
摘要: 教學媒體能否發揮功能,幫助學生學得更多、學得更快、學得更徹底,以及使學生記得更久等四項功能,所牽涉的因素甚廣,除需視教師對媒體特性、功能及其限制之理解程度及對媒體所持之態度與使用媒體的能力外,各級學校能否提供合宜之設備、器材與使用空間及適當的人力支援,亦為影響功能發揮之重要因素。有鑑於此,本文以問卷調查法,收集我國專科學校實施視聽教育之現況,除調查專科學校目前所具有教學媒體軟硬體設施與人力支援情形外,並以專科學校之教師為研究對象,瞭解教師運用媒體教學之行為,以探索專科學校視聽教育施行之現況。(編者)
關鍵詞: 視聽教育,專科學校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COMPUOPS:一個學習電腦運作的軟體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27-34
摘要: 近四分之一世紀以來,電腦在教育上主導著兩個主要活動:一、學習程式語言;二、應用於電腦輔助教學/學習。COMPUOPS是一種電腦基礎學習(Computer-basedLearning)軟體,運用簡單的8086組合語言程式來模擬電腦的機械運作,使初學電腦者能夠將電腦結構與運作的抽象觀念具體化,進而有助於高階程式語言之學習。作者首先討論學習程式語言的方法論,繼而談到教學軟體設計,並介紹COMPUOPS所包含的八個單元`GettingStarted`、`BasicConcepts`、`FetchandExecute`、`ArithmeticOperations`、`BranchOperations`、`LoopOperations`、`ProgramInterrupts`。最後介紹COMPUOPS實驗,此研究之目的有二:一、評量用COMPUOPS軟體學習電腦的有效性;二、評量具備電腦運作的概念是否有助於C語言之學習,作者依研究方法及實驗結果加以說明。(編者)
關鍵詞: 教學軟體,電腦輔助學習軟體,CAI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技能學習導向的電腦多媒體系統設計初探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10-15
摘要: 本文探討的主題包括技能學習的特質、電腦多媒體在技能學習方面的應用、設計發展步驟等。就文中所述,技能學習的兩大中心目標是要會做、要熟練。從技能學習的歷程中,作者歸納出技能學習的兩大特質,分別為:一、以技能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亦應有認知及情意的學習相輔;二、為了熟習某項技能,適度的練習是必要的。電腦多媒體學習系統的出現,其可行性、動態性及互動性方面,正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而作為技能學習的良好輔助工具。電腦多媒體應用於輔助技能學習的功能包括:一、操作示範及解說;二、製作程序及步驟的引導;三、線上評量及回饋;四、學習進度及成效的記錄;五、提供知識及技能交互學習的機會。應用於技能學習的電腦多媒體環境的製作過程,可分為分析階段、設計階段、製作階段、整合階段、測試階段及應用階段。對每一階段,作者文中均分別而詳細地說明。最後,作者提出一個以技能學習為導向的電腦多媒體環境之發展模式,供讀者參考。(編者)
關鍵詞: 技能學習,電腦多媒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簡介個人數位助理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n.21
頁次: pp.52-58
摘要: 作者首先介紹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簡稱PDA)的定義及特色為:一、輕巧小型的掌上型機器,容易攜帶;二、沒有鍵盤,具人性化的介面;三、具個人資料處理能力;四、具無線通訊能力,能傳輸及接收資料、傳真及電子郵件;五、電池壽命須夠長,價格要夠低。關於PDA產品的應用範圍則區分成專業市場應用、商務市場應用及消費性市場應用三大領域。其中,第一類屬垂直式應用,後兩類則為水平式應用。其次探討國內外PDA產品現況與關鍵性技術,分述國外主要PDA產品群現況與相關技術及國內PDA產品現況。談到PDA未來發展趨勢,認為PDA挾著智慧型輸入及無線通訊、易攜帶等優點,可望成為下一代新興的個人資訊產品,而在中文的環境下,PDA的筆式輸入將是國內發展PDA的一大利基。(編者)
關鍵詞: PDA,掌上型電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隔空教育下的傳播科技:新舊教學媒體的省思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n.21
頁次: pp.5-12
摘要: 本文討論的重點包括新興傳播科技的發展、隔空教育的本質、應用傳播科技在隔空教學環境上的功能及可能等。傳播科技的使用,是以達成有效的溝通為目的,如果它所處理的對象侷限在與教學有關的資訊,這些傳播科技就成為教學媒體了。由於傳統科技早已為大家所熟悉,因此作者僅就超媒體、交談式影碟、多媒體、智慧型電腦輔助教學、虛擬實境、衛星即時教學、網路通訊教學、即取視訊、網際網路等新興媒體,個別加以介紹。作者以為,為達到突破時空限制及有效教學的目的,隔空教育所使用的媒體應包括如下幾種功能:一、適合個別差異;二、突破時空的限制;三、鼓勵主動學習;四、符合經濟效益;五、有效的表達資訊;六、利用無限的社會資源等。只是目前這些輔助教學的傳播科技,不是價格過於昂貴,就是無法突破時空的限制。作者認為理想的解決之道是配合學科的性質,綜合使用這些媒體,以達到隔空教育的理想。關於混合使用各項媒體所能使用的方式及遇到的困難與解決之道,作者於文中也有說明。(編者)
關鍵詞: 多元媒體,隔空教學,教學媒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超媒體網路與遠距合作式電腦輔助學習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n.21
頁次: pp.29-37
摘要: 本文先就電腦網路與超媒體科技在教育方面的功能作一簡述,由此勾勒出電腦輔助學習的新方向,包括合作式學習、建構式教學、以及量化的記錄分析項目,並探討遠距合作教學之設計與分析包括瀏覽式的教學環境、建構式的教學策略、以及動態的分析與回饋機制,最後再提出作者個人的結論與建議。就文中所述,科技在教學上的意義是多重性的,而電腦網路也不只作為溝通的工具。作者指出,網路提供了比教室更多的通訊頻道,使得討論不再侷限於教師及少數幾個勇於發言的學生之間。再者,網路所提供的私密性及匿名性,對於不同性向的人可能提供了更自在的討論空間。網路提供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環境,也可以透過個體與網路環境的互動,增強建構式教學的效果。作者強調,在電腦輔助教學中,教與學應是齊頭並行的。早期課程軟體製作往往過於重視教學方面,近年來的研究方向則轉為對學習的重視。在這樣的趨勢下,學生模型的重要性也就與日俱增。至於遠距合作的電腦輔助教學系統在設計時則應注意學習與溝通的環境、教材、學習者、教師以及教育研究人員等五項要件。對於上述要件的重要性及其所扮演之角色,文中亦有詳細說明。(編者)
關鍵詞: 遠距教學,電腦輔助學習,虛擬實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腦網路與學術論文出版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n.21
頁次: pp.22-28
摘要: 作者首先說明本文相關之三組概念:學術論文、學術傳播和線上網路。其後討論電腦網路傳播的形式與現況,介紹目前在學術網路上的各種應用軟體,構成網路的「傳播行為模式」,計有E-mail、BBS、FTP、Gopher、Listserver、WWW等六種。接著介紹電腦網路傳播的特色,為下列兩點:一、電腦網路是一種協力大眾媒體;二、電腦網路是一種人和人互動的系統,也是一種人和機器互動的系統。作者更探討學術論文在電腦網路出版的原因係為:學術論文較不需花俏的美工設計、較不受商業機制牽絆、發行量有限且學術單位是學術網路使用量最大的社區及大學圖書館承受極大的經費和儲藏空間的壓力。關於學術論文的社會特徵,則以通訊、所有權與專業能力指標等項加以說明。最後進行個寀探討並討論電子網路對學術傳播的影響。(編者)
關鍵詞: 電子期刊,BBS,網路傳播,電子出版,Electronic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