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2877 - 1288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需求者與次判斷者「相關判斷」之比較研究
書刊名: 資訊需求者與次判斷者「相關判斷」之比較研究
出版日期: 199506
頁次: 135p.
摘要: 人類的資訊尋求過程與資訊需求的滿足並非僅憑藉主題上的相關就能完整地解釋,通常還涉及了資訊需求者所處的情境、認知與時間變化等因素。因此研究資訊需求者本身與其它判斷者間「相關判斷」結果的差異、除了能瞭解「相關判斷」的特性,並可進一步分析判斷者「和關判斷」的行為與探究判斷者判斷結果之一致性。本研究一研究對象包含了資訊需求者與次判斷者、係以公共衛生學院的18名研究生為資訊需求者,次判斷者則包含兩種類型,一為公共衛生學院的其牠18名研究生,一為18名區書館學研究所研究生,目的在於分析比較牠們之間判斷文獻資料相關程度的結果與特性;研究者在透過檢索前晤談後一一進行線上檢索,產生研究用的文獻組;並將文獻組與檢索問題交由各判斷者進行相關判斷;在得到所有相關判斷結果後再利用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比較。本論文研究結果發現、資訊需求者閱讀判斷所花費的時間最少,進行相關判斷時最常依據「摘要」欄位,最容易選擇的閱讀欄位為「題名」與「摘要」。公衛次判斷者則擁有最為嚴謹的判斷結果,相關判斷結果間的個別差異最小,亦最常依據「摘要」欄位來進行相關判斷,最容易選擇的閱讀欄位亦為「題名」與「摘要」,判斷類型以「完全一致」居多。至於圖館次判斷者則花費在閱讀與判斷的時間最多、判斷的態度也最為鬆散,最常依據「敘述語」欄位來進行相關判斷,最容易選擇的閱讀欄位則為「題名」與「敘述語」,判斷類型以「部份重合」(距離為1)居多。綜而言之,公衛次判斷者不僅在判斷結果上與資訊需求者最為一致,且其判斷行為與特性亦多與資訊需求者有一致的傾向。本研究冀望探究分析的結果能喚起我們重視資訊需求者本身的資訊需求,加強與議者間的溝通晤談;並能重視讀者研究、繼續研究讀者過濾、選擇與尋求資訊的行為與特性;同時也可間接審視圖書館學系學生具備其它學科背景的重要性。(作者)
關鍵詞: 使用者研究,資訊尋求行為,資訊需求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Concepts of Information Society, Cultural Assumptions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Policy: A case study of U.S.A.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9
卷期: v.2 n.2
頁次: pp.25-49
摘要: 對「資訊社會」的概念及一國文化中的基本信念常是討論國家資訊基礎建設政策問題之基本假設,對一國資訊政策的走向及結果有深遠的影響。然而,這些假設常隱而未顯,造成各方在不同基礎上爭論或各說各話。本文從文獻分析的角度出發,比較說明不同學者提出「資訊社會」概念的五種理論架構及其對資訊政策的意涵,探討在相關文獻中的主要議題及爭論所在。重要課題包括:資訊社會的特徵、資訊的本質、資訊科技的角色及衝擊、政府資訊及服務的傳遞。本文最後以美國政府資訊流通政策為例,說明反映在立法討論中,美國圖書館協會(ALA)、資訊工業協會(ILA)、及政府各方的基本文化信念如何影響其立法方向及結果。(作者)
關鍵詞: 資訊社會,資訊政策,資訊服務,資訊科技,美國政府,社會衝擊,理論架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胡述兆教授:跨越四個學門讀得七個學位的圖書館與資訊鬥士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9
卷期: v.2 n.1
頁次: pp.96-104
摘要: 胡述兆教授憑著他不斷追求高深學問之決心與愈挫愈勇的毅力,成為中國學位最多紀錄的保持人。他讀過十個大學,獲得七項學位,跨越化學、法律、政治、圖書館學四種學科領域。1983年胡教授接受台灣大學之邀請,出任書館學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迄今已十二年餘,其間,他參加了多台灣圖書館與資訊界之建設工作,貢獻甚鉅。其成就大體可分為三方面:對於圖書館與資訊教育之貢獻,在學術著作方面之成就,與推動海峽兩岸圖書館與資訊學術交流。(作者)
關鍵詞: 胡述兆,評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為圖書館與資訊科學樹立一個女性主義的新範型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9
卷期: v.2 n.1
頁次: pp.89-95
摘要: 這一兩年來,台灣的圖書館學界有了重大的變化。譯者相信這樣一個轉捩點上,新的理論、新的觀點和新的技術都會給學界注入新血。[詩經小雅]:「他山之石可以為錯。」金耀基先生在[從傳統到現代]一書中討論中國文化再造時,倡議理性地自其它文化中選擇與接受某些新的文化質素。在選擇與接受之前,第一步必須先深入了解新的文化質素,了解它們的本質,了解它們的優缺點。值得學習的新文化決不只限於洋槍大砲或現代科技。其它文化的哲學理論、世界觀、研究方法都可以作為我們的借鏡。這一篇文章簡單地介紹了女性主義學術的特色,並詳細分析它可能帶給圖書館學的貢獻,值得作為我們的參考。女性主義在台灣已是耳熟能詳,女性主義學術卻有待開發。希望此譯文能起帶頭作用。(作者)
關鍵詞: 認知多元論,女性主義,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情報科學技術傳統形成原因分析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9
卷期: v.2 n.1
頁次: pp.71-77
摘要: 文章從四個方面論述了情報科學技術傳統的形成原因:情報科學自始即與技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其技術傳統在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其學科母體...文獻工作領域在30年代對技術的追求;實用主義哲學影響了情報科學的研究方向,致使情報科學形成了以情報檢索技術的開發利用為主導的技術傳統;情報科學領域中人文背景的研究者和科技背景的研究者出現了文化上的分裂,形成了兩種文化模式,強化情報科學的技術傳統;本世紀60-70年代科學在整體上出現了技術化、經濟化的傾向,影響了情報科學研究的目的和動機、科研選題和研究方向、成果評價標準等,進一步加強了情報科學的技術傳統。(作者)
關鍵詞: 文獻處理,資訊科學,實用主義,資訊檢索,資訊技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全球資訊網在圖書館的應用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9
卷期: v.2 n.1
頁次: pp.57-70
摘要: 近幾年,全球資訊網興起,對圖書館界產生很大的震撼力。全球資訊網中豐沛的資訊對圖書館員的工作產生很大的挑戰性,但相對的,也提供館員新機會以提昇工作的品質。全球資訊網的使用者(包括圖書館)可以分為兩個類型:1.被動的使用者:檢索並使用其他單位所提供的資訊;2.主動的使用者:提供資訊並加以維護管理,以供他人使用。本文探討圖書館在全球資訊網中所扮演的兩個不同角色:資訊收受者與資訊提供者。(作者)
關鍵詞: 全球資訊網,WWW,圖書館,技術服務,參考服務,超本文標示語言,HTML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知識社會學與圖書資訊學的學術基礎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9
卷期: v.2 n.1
頁次: pp.50-56
摘要: 三十年前,席拉提出發展「社會知識論」作為圖書資訊學的知識論基礎。席拉當年所倡導的社會知識論及是現今方興未艾的知識社會學──一門關心知識的創造、傳播與使用的學問。本文即是探討之是社會學的內涵及其與圖書資訊學的關係。而英國「資訊科學家學會」所制定的資訊科學標準,即是知識社會學作為圖書資訊學的學術基礎的重要例證。(作者)
關鍵詞: 教育,圖書館員,圖書資訊學,社會知識論,知識社會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Who Will Drive National Information Polic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9
卷期: v.2 n.1
頁次: pp.4-10
摘要: Asweapproachthetwenty-firstcentury,economices,demographics,familylifeandtechnologyarerapidlychangingthefaceofentirenations.Still,informationpolicyisdrivenbyoldlinesdoctrines.Forthefuure,hardheadsandsoftheartsmustcombineefficiencyandequityasthenewundergirdingforplicy.(作者)
關鍵詞: 人口學,經濟,多元社會形態,資訊素養,國家資訊政策,虛境實擬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Multimedia: A New Challenge for the Infomation Professions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9
卷期: v.2 n.1
頁次: pp.11-24
摘要: Multimediaissaidtobethelatesttechnologyonthe”bleedingedge”,Overthepastfewyears,multimediahsasmatureddramatically,andisonitswaytobeingintegratedintoourdailybusiness,educationandsocialactiveities.Multimediaandimagingarecloselyrelatedtechnologies,whicharenowusedinentertainment,education,andinformation.Thepaperdescribessomeoftheinternationalprojects,whichcombineimagingandmultimediaforthepreservationofculturalheritage,worksofart,manuscriptsandmuseumobjectsandartifacts.Someoftheissuesfacingtheinformationprofessioninclude:standards,intellectualproperty,networking,internationalconcerns,legalissues,amongothers.Thepaperconcludeswithadiscussionoftheroleoftheinformationindustryandtheimpactofmultimediatechnologyonlibrariesandinformationcenters.(作者)
關鍵詞: 光碟,CD-ROM,多媒體,資料庫,資訊從業人員,虛擬圖書館,索引法,資訊工業,智慧財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If You Want to Evaluate Your Library…》(假如你要評估你的圖書館…)by F. W. Lancaster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v.1 n.4
頁次: pp.94
摘要: 本文介紹藍卡斯特教授所著之《假如你要評估你的圖書館》一書,本書內容為圖書館服務評估的理論與應用,該書作者首先以圖書館五律揭示評估的重要性,並表示圖書館唯有透過評估其各種活動,方可適應複雜的變遷。本書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文獻傳遞服務,第二部分為參考服務,最後一部分論及其他服務。全書組織條理分明、結構順暢,對於各種作業評估的方法論及研究結果的討論均充實有力。總之本書乃一極具實用價值的重大成就,實為圖書館從業者與圖書館學學生必備之工具。(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評估,文獻傳遞,參考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The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v.1 n.4
頁次: pp.9-16
摘要: Thispaperproposesthatlibrarianscouldbemoreaggressiveintheirsearchforsimplicity,or”user-friendliness”,inthedesignoflibrarybuildings.Althoughtheprofessionalliteratureoflibrarianshiphasbeenlargelysilentonthematter,substatialbodiesofresearchhavebeenpublishedinotherdiscipliness--sociology,psychology,marketing,andgeography,forexample--onhowtomakearchitecturalspacesofanykindeasyandcomfortableforpeopletouseeffecivelyandeconomically.Thispapercitesthreewaysinwhichresearchfindingsfromotherfieldscouldhavemademanylibrarybuildingssimplerfortheirpatronstouse.Theyinclude:(1)configuringtheinteralservicesoflibrarybuildingsmorerationally;(2)layingoutlibraryfurnituremoreinaccordwiththepatrons`bestinterests;and(3)considering”human”needsmorefullyinthedesignoflibraryspacesandequipment.(作者)
關鍵詞: 學術圖書館,圖書館建築,親和力,圖書館傢俱,空間配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推動圖書資訊事業工作的主力一張鼎鍾教授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506
卷期: v.1 n.4
頁次: pp.81-92
摘要: 本文介紹政治大學教授暨考試委員張鼎鍾博士之傑出成就。作者從求學與經歷、圖書館事業的推動與發展、國際關係與中華文化的拓展、教育貢獻、國家文官與考試制度的落實、特殊榮譽等方面,描述張教授在圖書與資訊專業領域以及公職服務上之卓越頁獻。她在圖書館界結合理論與實際,推動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在學術教育界認真執教,鼓勵後進;及至出任公職,在致力於建立優良文官制度的同時,仍積極提昇圖書館員在資訊社會中的地位與待遇,以及參與全國性圖書館事業的規劃,此種志行,不但為同儕所肯定與推崇,也足為後輩之典範。(作者)
關鍵詞: 張鼎鍾,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