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2973 - 1298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特殊教育資訊網路介紹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12
卷期: n.24
頁次: pp.47-51
摘要: 作者首先提到特殊教育資訊網路的發展緣起與過程,其後介紹網路架構與資料內容。目前該網路系統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一、資料查詢區:分(一)公佈欄;(二)圖書論文資料庫;(三)教材教具資料庫;(四)評量工具資料庫;(五)學校機構資料庫;(六)人力資源資料庫;(七)法令規章資料庫;(八)無障礙環境資料庫;(九)輔具資料庫;(十)統計資料庫等項。二、使用者服務區:分(一)線上註冊;(二)系統介紹;(三)線上交談;(四)會議區等項。至於其使用方法,分下列三項說明:一、基本配備;二、電話撥接所須配備;三、透過已接上台灣學術網路之個人電腦工作站直接使用該系統者,除基本配備外,尚須的配備;四、上線方式。最後提到目前的限制與未來發展。(編者)
關鍵詞: 特殊教育,教育資料庫,教育資訊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撥開雲霧鳥瞰資訊高速公路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12
卷期: n.24
頁次: pp.37-46
摘要: 本文由較宏觀的角度來探討資訊高速公路(InformationSuperhighway)的內含及建設的方法。美國副總統高爾認為資料就是鈔票,因此提出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簡稱NII)的藍圖,希望藉著資訊高速公路的興建,加速資訊的流通,創造更有彈性的工作環境及更有效率的工具,來達到振興美國經濟的目的。其它國家也被激起對資訊及通訊建設的努力,我國政府於民國八十三年通過國家資訊基礎建設計劃,作者並說明其與資訊高速公路的關係,以及發展的方向。接著由視聽、通訊及電腦三個方面來探討資訊科技的發展現況及趨勢,以及資訊高速公路的應用建設,分商業應用、娛樂應用、公眾服務應用、教育應用四方面討論;最後分美國及國內兩方面說明資訊高速公路建設的推動方式。(編者)
關鍵詞: NII,國家資訊基礎建設,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有線電視系統在隔空教育上的應用:介紹美國、加拿大與英國之概況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n.23
頁次: pp.9-17
摘要: 本文是由「教育部委託空中大學針對直接衛星、公共電視、有線電視等運用在空中教育之專案研究」報告書加以節錄。文中首先對「有線電視」一詞加以說明,由於目前有線電視除能傳送音訊,可傳送電腦資訊及具有雙向傳播的功能,因此本文特以「線纜系統」一詞代替有線電視,其定義係為利用電纜將廣播、電視訊號由中心傳送至訂戶的方法。文中指出有線電視系統的教育潛能,包括:一、有更多時間播放教育電視節目;二、更大的實驗空間;三、更廣泛的空間提供視與聽的整合;四、提供專屬頻道;五、更佳之播放時段;六、小眾傳播設備;七、更能吸引人參加隔空學習;八、給正規教育帶來變化;九、與其它媒體的資訊交換;十、雙向服務。此外,為較完整了解其它國家以線纜系統實施隔空教育的現況,本文就美國、加拿大與英國之概況加以探討,以作為我國實施隔空教育之參考。(編者)
關鍵詞: 有線電視,電視教學,隔空教育,空中教育,線纜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有線電視的教學功能析探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n.23
頁次: pp.3-8
摘要: 因電視媒體科技已臻成熟,相關工業發達,用戶所需硬體設備價格便宜而且操作簡單,已迅速成為最重要的媒體之一,目前國內有線電視節目之多樣性遠非三家無線電視台可比擬,有線電視裝機戶數及收視人口與日俱增,如何善用有線電視傳達影音的能力,及強化其教育功能,實為值得深入探究的議題。本文主要內容即介紹有線電視在台灣地區發展的歷程、分析其系統架構及功能,並探討其在教育上可行的應用方向。(編者)
關鍵詞: 有線電視,電視教學,Cable TV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有線電視在教育應用專訪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n.23
頁次: pp.33-47
摘要: 本文係作者針對有線電視在教育應用上的相關問題,訪問多位學者及業者意見,並加以彙集整理而成,受訪者分別為:新聞系教授陳世敏博士、社教司司長何進財、廣電處有線電視科科長張崇仁、緯衡有線播送系統、御銘教育頻道、力霸友聯全線、ME/u高等教育頻道。探討問題涉及:有線電視如何落實隔空教育、政府對隔空教育的態度、如何在有線電視落實社會教育及目前所遭遇的困難、有線電視法、業者違規的處置....等,並介紹部分業者目前播放的教學性節目及其經營的問題與困難。(編者)
關鍵詞: 有線電視,電視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有線電視與教育服務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10
卷期: n.23
頁次: pp.18-32
摘要: 1972年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規定有線電視系統必須提撥部分頻道作為公共傳播之用,使得學校系統有媒介可以將學習由教室擴展至客廳。利用有線電視學習者可以在家中藉著教育頻道學習,此舉對於不方便到學校學習的人,特別是殘障學習者相當有幫助。文中介紹美國有線電視教育頻道的現況,包括猶它州Logan地區、紐約州Westchester郡、堪薩斯州Wichita、馬利蘭州的PrinceGeorge郡、維吉尼亞的Beach市....等多個美國實施有線電視教育有成效的地區,最後略述教育頻道在國內的未來發展。(編者)
關鍵詞: 有線電視,電視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輸入系統的發展:手寫辨識及語音輸入淺介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53-54
摘要: 經過長期的發展,現有的電腦基本中文輸入方式包括:手寫辨識、自然程式語言以及語音輸入。中文手寫輸入一般人每分鐘約可輸入二十字,國內手寫辨識系統開發已有相當成果,較成功的如「蒙恬筆」、個人數位助理及中文隨手寫等系統。其中蒙恬筆的中文辨識是採取筆勢判斷方式,只要按照正確筆順且不會太過潦草,系統的辨識率相當高。軟體中的人工智慧學習程式也可學習個人的特殊寫法,另外有聯想詞庫可加速輸入速度。國內「準提手寫辨識」系統為提高輸入速度,具有詞庫、記憶、統計三種聯想功能,並設有符合人體工學原理的設計一快窗。至於「觀音語音命令系統」則在手寫上方加上麥克風,稱為音筆,並將手寫辨識系統和語音命令合一,使用時可隨時以口語命令以趨動程式。(編者)
關鍵詞: 中文輸入法,中文語音輸入法,手寫辨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情境教學理論與超媒體學習環境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40-48
摘要: 情境教學理論的發展迄今僅有六年的歷史,然而許多認知心理學家及教學科技工作者,對它懷抱極大的期許,他們將學生無法活用所學知識的責任,歸諸於簡化的、人工式的學習情境。情境教學理論者認為知識的意義散佈在整個脈絡環境中,學習者必須進入學科的文化背景中,實際地與整個環境互動,才能掌握知識的真正意義。本文主要目的在介紹情境教學理論的主張,及其如何應用於超媒體課程軟體的設計上。文中首述情境教學的主要論點,接著提出作者個人對情境教學理論的省思,最後介紹情境教學與超媒體的發展。(編者)
關鍵詞: 情境教學理論,超媒體科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子電路電腦輔助教學評量模式探討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3-9
摘要: 本文討論電腦輔助教學評量模式的項目與內容、技能教學的評量要素、電子電路技術教學特質、電子電路電腦輔助軟硬體架構、教學成效評量的方向等。就文中所述,一般認知性電腦輔助教學的評量標準主要分為教學與教材呈現兩方面。電腦輔助課程軟體評量的標準則包括教學標準與呈現標準兩方面。由於技能教學的目標乃在訓練學生學會某種技術,因此在評量技能教學的成效時,要考慮的項目,應以準確度、速度、複雜度及創造度為主。至於電子電路技術教學的特質則包括:一、所需相關知識較多;二、實驗變化多;三、容易以公式表示輸出輸入關係;四、故障檢修儀器工具多等。此外,為了要將電路的學習單元轉移到微電腦上,必須建立一組「模組化」的電路。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一面接觸到實體電路,一面可從課程軟體中學到相關的知識。作者同時也指出,要利用微電腦實施電子電路教學,必須要有課程軟體以呈現教材內容,而更好的教學形式乃是以網路的方式進行。最後,作者說明了此套教學模式教學成效評量的方法。概言之,電路理論的學習成效須以測驗題做筆試測試,實作技能則須現場操作,而滿意度則以問卷調查完成評量工作。對於三者之內涵,文中有敘述。(編者)
關鍵詞: 教學評量,電腦輔助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專科學校視聽教育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35-39
摘要: 教學媒體能否發揮功能,幫助學生學得更多、學得更快、學得更徹底,以及使學生記得更久等四項功能,所牽涉的因素甚廣,除需視教師對媒體特性、功能及其限制之理解程度及對媒體所持之態度與使用媒體的能力外,各級學校能否提供合宜之設備、器材與使用空間及適當的人力支援,亦為影響功能發揮之重要因素。有鑑於此,本文以問卷調查法,收集我國專科學校實施視聽教育之現況,除調查專科學校目前所具有教學媒體軟硬體設施與人力支援情形外,並以專科學校之教師為研究對象,瞭解教師運用媒體教學之行為,以探索專科學校視聽教育施行之現況。(編者)
關鍵詞: 視聽教育,專科學校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COMPUOPS:一個學習電腦運作的軟體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27-34
摘要: 近四分之一世紀以來,電腦在教育上主導著兩個主要活動:一、學習程式語言;二、應用於電腦輔助教學/學習。COMPUOPS是一種電腦基礎學習(Computer-basedLearning)軟體,運用簡單的8086組合語言程式來模擬電腦的機械運作,使初學電腦者能夠將電腦結構與運作的抽象觀念具體化,進而有助於高階程式語言之學習。作者首先討論學習程式語言的方法論,繼而談到教學軟體設計,並介紹COMPUOPS所包含的八個單元`GettingStarted`、`BasicConcepts`、`FetchandExecute`、`ArithmeticOperations`、`BranchOperations`、`LoopOperations`、`ProgramInterrupts`。最後介紹COMPUOPS實驗,此研究之目的有二:一、評量用COMPUOPS軟體學習電腦的有效性;二、評量具備電腦運作的概念是否有助於C語言之學習,作者依研究方法及實驗結果加以說明。(編者)
關鍵詞: 教學軟體,電腦輔助學習軟體,CAI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技能學習導向的電腦多媒體系統設計初探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199508
卷期: n.22
頁次: pp.10-15
摘要: 本文探討的主題包括技能學習的特質、電腦多媒體在技能學習方面的應用、設計發展步驟等。就文中所述,技能學習的兩大中心目標是要會做、要熟練。從技能學習的歷程中,作者歸納出技能學習的兩大特質,分別為:一、以技能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亦應有認知及情意的學習相輔;二、為了熟習某項技能,適度的練習是必要的。電腦多媒體學習系統的出現,其可行性、動態性及互動性方面,正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方法的不足,而作為技能學習的良好輔助工具。電腦多媒體應用於輔助技能學習的功能包括:一、操作示範及解說;二、製作程序及步驟的引導;三、線上評量及回饋;四、學習進度及成效的記錄;五、提供知識及技能交互學習的機會。應用於技能學習的電腦多媒體環境的製作過程,可分為分析階段、設計階段、製作階段、整合階段、測試階段及應用階段。對每一階段,作者文中均分別而詳細地說明。最後,作者提出一個以技能學習為導向的電腦多媒體環境之發展模式,供讀者參考。(編者)
關鍵詞: 技能學習,電腦多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