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5401 - 541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知識管理系統之應用評估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5p.
摘要: 知識管理是組織改善管理效能,提昇獲利能力的利器,其中知識管理系統則是企業具體運用知識管理思維,以資訊科技幫助組織蒐集、彙整資訊,促進分享與產生知識的利器,但組織採用了這套系統之後,是否?正獲致利益則值得進一步探討。本研究即是設計一套評估方式,評估企業組織再導入知識管理系統之後,是否產生了如期原先預期的績效。本研究蒐羅國內外文獻與參酌商情資訊,探討知識管理與知識管理系統,給予其適當的定義,並介紹知識管理系統廠商,分析其功能模組,並對於其應有的系統功能提出建議。在績效評估方面,則分析國內外進行知識管理評估的方式,並歸納出應從資訊科技、使用行為與財務績效三方面進行評估。本研究擇定一有導入知識管理系統之個案企業,分析評估結果後得到下列重要結論:1.不易使用財務指標評估知識管理系統績效2.組織文化與制度是知識管理系統推行成功與否的關鍵3.使用者使用知識管理系統功能多以與工作項目有關的為主4.「分享」行為並不是使用者利用知識管理系統的首要目標5.系統中整合性服務不受青睞6.即便財務表現與知識管理系統的連動關係並不顯著,使用者使用知識管理系統的行為不積極,但使用者仍主觀肯定應繼續使用知識管理系統7.標竿人士使用知識管理系統表現突出(作者)
關鍵詞: 評估,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北市高級中學e化教學資源中心整合發展需求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4p.
摘要: 本研究旨在從學習型組織理論角度探討台北市高中教學資源中心e化現況,並根據問卷調查瞭解台北市高中教師對e化教學資源中心的問題與需求,及台北市教學資源中心e化教學應有的作法,再根據問卷調查結果,提出結論並供教育界參考。本研究以台北市25所公立高中教職員為調查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之「台北市高中e化教學資源中心整合發展需求調查問卷」進行調查,並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分析,所應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次數分配、百分比、卡方考驗、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根據文獻探討及問卷調查,獲致下列結論:一、現階段高中教學資源中心在e化程度上大部分的學校雖均具備網際網路功能,但多限於校內環境使用,在教學平台的發展及線上資料庫的利用則顯不足;二、高中教育人員在學習型組織理論的理解中對e化學習網之需求情形,男性教師比女性教師較能改變思考模式,並較能掌握學校治校理念。一般年長教師也能理解到教學資源中心整合發展後更能促進整體教育效能,實現終身學習的指標。三、e化教學資源中心之整合發展功能方面,對教師而言,主要服務項目為「告知何處取得教學資源」。對學生而言,則在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升學習效果。四、影響e化教學資源中心整合發展需求的因素中,專業能力為重要的影響因素,而在發展的有力條件上,則以校長支持最為重要。五、e化教學資源中心整合發展方向上,在關鍵能力的培養上首重「資訊能力」。各校需成立教學媒體製作小組,鼓勵教師落實資訊融入學科教學,以利教學效益之提升。六、在e化教學資源中心系統整合需求方面,各校在e-Learning上雖已具共識,卻遲遲未見其成形。而最令人憂心的是對「系統的好壞、適用性、可靠性、效益性、發展性」不能作明確的選擇,而浪費公帑。七、教學資源中心的工作者應隨時掌握資訊並隨課程需求推出吸引師生之教學資源。網際網路系統、資料數位化系統、IOD和VOD系統都應予整合,以方便師生們使用。八、在e化終身學習機制的建立上,教師們認為知識的終身學習、關鍵能力與溝通能力的培養,與其系統的建置等均認為相當重要,而協助終身學習的方式除透過專家指導、網際網路連線與經費支援外,教學資源中心的經營專業化予否,亦為不可忽略的關鍵點。根據上述結論,本研究提出下列具體建議: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1.圖書館應名符其實改為教學資源中心;2.教學資源中心主任遴聘應符合法令規定;3.建立迎合時代脈絡的e化學習型學校;4.慎選能推動學習型機制及e化教學情境之校長;5.提昇老師利用e化教學網之能力,實現終身學習指標。二、對學校之建議:1.建構整合型的e化圖書資訊情境;2.整合教學視聽媒體,支援教師e化教學資源;3.建置數位化教學資源網站與線上資料庫;4.結合民間終身學習資源,建構終身學習網絡;5.塑造學校的共同願景(1)營建終身學習、傳承經驗的學習社會、(2)營建創新學習、挑戰未來的學習情境、(3)營建整合知識、開展智慧的學習園地。三、對館員之建議:1.增進資訊素養;2.改善服務態度;3.加強臨機應變能力及使命感;4.增強學習型組織之教育理念。四、對培訓機構之建議:1.訂定良好培訓制度;2.安排人性化的課程;3.講求優質服務的行政;4.課程的銜接系統化與實用化。(作者)
關鍵詞: 高級中學,e化教學,數位學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使用線上百科全書之資訊尋求行為:以Grolier Multimedia Encyclopedia為例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4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學生使用線上百科全書之資訊尋求行為,以國立台灣大學文學院及電資學院大學部學生為研究對象,以GrolierMultimediaEncyclopedia為研究工具,研究目的包括:(1)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大學部學生線上查詢不同類型之檢索問題,其瀏覽行為之檢索表現、特色與成功、失敗之典型。(2)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大學部學生線上查詢不同類型之檢索問題,其檢索行為之檢索表現、特色與成功、失敗之典型。(3)探討不同學科背景與其檢索表現之關係。(4)探討檢索問題的類型、檢索表現與查詢方式三者間之關係。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研究問題依序探討瀏覽行為與檢索行為之檢索表現、不同學科背景學生使用Grolier之資訊尋求行為之異同、針對相同及不同類型之檢索問題,不同查詢方式與成功率之關係、檢索問題之類型、查詢方式以及檢索表現三者間之關係。本研究先以問卷調查法初步瞭解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再以實驗法上機測試瞭解其以線上瀏覽及檢索方式查詢Grolier的資計尋求行為,透過查詢過程紀錄分析法並輔以不介入觀察法詳加紀錄,分析使用者之查詢過程及結果,以探討使用者在線上瀏覽及檢索兩種查詢方式的資訊尋求行為及檢索表現。在資料分析與詮釋上,除歸納大學生網路資訊尋求行為之特色外,並比較瀏覽與檢索兩種不同查詢方式、檢索問題、科系等與檢索成功率之關係。研究結果可歸納為以下七點:(1)瀏覽路徑之大類間移動呈直線式依序點選;(2)瀏覽查詢的成本較檢索高;(3)多數受試者以瀏覽重複類別及「視覺暫存」確認方法解決網路迷失的問題。(4)檢索問題的問題概念與分類架構的契合度、及分類架構的互斥性、超連結的檢索點不足,是影響瀏覽行為成功與否的主要原因。(5)檢索詞彙主要來自於分析檢索問題、擷取其詞彙概念。(6)受試者輸入檢索詞彙之符合度與專指程度、其對檢索問題的複雜程度之認知以及檢索問題本身的難易程度,採用的檢索策略與技七與Grolier提供之功能不符,檢索問題之類型是影響檢索行為成敗的主要原因。(7)瀏覽查詢中,開放性看法的檢索問題之成功率較封閉性事實為高。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使用者與線上百科全書資料庫兩方面提出建議:在使用者方面,瀏覽與檢索宜互相輔助;點選、瀏覽或採簡單檢索時,可利用工具協助檢索;採分區組合或多概念詞彙檢索時,不宜一次輸入全部概念之詞彙,概念數順序宜由少至多。在線上百科全書資料庫方面,增加個人瀏覽或檢索完整歷程清單;增加查詢錯誤或同義詞彙之判定說明;提高分類架構之互斥性並於每主要瀏覽類別定義其範圍;連續畫面層級設計上不宜超過五層第四項。(作者)
關鍵詞: 國立臺灣大學,百科全書,資訊尋求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出席ALA2004年會暨考察美國LC與NYPL報告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4p
摘要: 本文探討2004年夏赴美出席專業年會及參訪美東重要圖書館。本研究以ALA年會、LC及NYPL為對象。內容以訪問LC、NYPL及出席ALA年會為主;剖析館(會)史、建築、預算、館長、館員、組織及經營特色;也研析年會主要論文、相關出版品及書展,同時分析對圖書館付出的志工及捐獻者為「圖書館的天使」(PatronSaintofLibraries),他們為何「忙得快樂,累的歡喜」,還有我國如何肆應等。本書共5章,第一章係導論;第二、第三章闡述拜會美國國會圖書館及紐約公共圖書館館長及業務主辦人,兩館成立宗旨,館員,組織,館藏,館長及其領導風格與建樹,預算,出版品,經營特色等;第四章敘述會晤ALA會長及其相關主館,該會成立宗旨,剖析會史、獎勵、組織,介紹重要出版品及大會盛況,研究年會論文,參觀書展,參加OCLC研討會,出席CALA週年會;第五章共有17項建言與結語。(編者)
關鍵詞: ALA年會,美國圖書館學會年會,美國國會圖書館,紐約公共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盜版行為研究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3p.
摘要: 從印刷發明開始,資訊大量產製的時代開啟了序章,大眾媒介的興起掌控社會基本的意識形態、思想與交感,以獨佔或寡佔的形式支配整個市場,生產文化性產品。但是隨著電腦與網路科技的發展,任何個人或群體都可以任意傳輸或摘取他們所想要的訊息價的資訊複製變成只消一個手指即可完成的動作,院線電影變成VCD光碟,MP3取代了雷射唱片,言情小說到專業書籍皆化身為電子書或網頁,至於電腦軟體,更是被廣泛散佈於非法網站上販售或在個人使用者之間互相傳遞、交流。資本家不堪損失,著作人也不甘其心血被盜用,盜版問題逐沖發酵而浮上檯面,成為廣泛討論的議題。隨著電腦家庭化,資訊數位化的腳步,出現多種新的盜版品取得管道。此種情況令政府、出版商感到相當頭痛。在學術界也針對這個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開始加以討論。目前盜版行為的相關研究大都集中在盜版行為之原因、道德倫理、經濟面和法律面,藉由分析以上因素來了解盜版發生的原因,不過盜版使用者如何取得盜版相關資訊與出版品的行為面卻較少受到重視。相對於正版合法出版品,盜版品在取得上屬於非法行為,理應不能透過公開的管道傳佈,但是事實上其散佈之廣,影響之深已經是個公開的秘密了。因此,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方法,訪談19位盜版使用者,除了探究這些人透過網路取得盜版的原因之外,也希望能從資訊行為面探討這個特定族群取得盜版相關資訊的情形,以求能對盜版社群的資訊行為有所了解。經過資料整理與分析,本研究發現出版品內容數位化後,盜版的情況比過去更加嚴重,盜版使用者的行為動機也不能只化約成是經濟或道德上的考量,還有使用者合理化本身行為的態度。從資訊行為的角度來看,網路上的資訊分享文化,使得資訊交流變的更容易,另外盜版品取得管道更便宜、快速與穩定,盜版使用者遭遇的困難與障礙越來越低。根據上述的結果,本研究並發現新科技與盜版行為之間有其關聯性存在。(作者)
關鍵詞: 盜版品,盜版相關資訊,盜版行為,資訊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博物館名錄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2p.
摘要: 編者本書收集臺灣公私立博物館四百餘家,以中英對照方式,列出博物館的電話、地址、E-mail與網址,但無館藏特點介紹。全書依博物館的地點,分北、中、南、東部以及離島地區5區排列,隨後再列出其他相關機構名錄,例如各地文化局、藝文中心與基金會等。書未附分類素引,分成藝術、歷史、人類學、科學、產業與人物等18類。本書收錄範圍廣泛,包括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會員與非會員,惟尚有少數博物館尚未列入,例如:中國古代生活文物館與澎湖開拓館,期待新版更臻完善。(編者)
關鍵詞: 博物館,名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行政院新聞局第二十二次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2p.
摘要: 民國93年8月11至13日間,台北市立圖書館針對15歲以上的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自民國七十二年開始,每年舉辦「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推介評選活動,除了鼓勵出版社為未來主人翁出版好書外,也期望透過這些好書的推介,能夠鼓勵兒童及青少年,甚至於親子間培養共讀的習慣,共同為兒童及青少年建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為期能選出富有教育性、啟迪性、藝術性、趣味性作品,新聞局對於評選作業程序及在遴選評審委員方面均極用心、嚴謹。所挑選之優良讀物分別有圖畫書類、科學類、人文類、文學語文類、叢書工具書類、漫畫類與雜誌類。為配合該項評選活動,達到推廣效果,特編印「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清冊,提供國內各中小學、公私立圖書館、老師及家長們作為選擇優良兒童讀物的參考。(編者)
關鍵詞: 青少年讀物,推薦目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工友的資訊行為研究:世新大學工友資訊世界的故事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1p.
摘要: 台灣長久以來採取經濟掛帥政策,勞動階層往往成為權益被忽視的一群人,比較不容易充分享有經濟成長的成果及政府政策的保障。一般而言,工友所面臨的問題情境是常被忽略而不受重視的。那麼大學工友在何種情境下會意識到需要資訊呢?這些常被視為資訊貧乏的人,實際的資訊世界究竟如何呢?收入較低的大學工友能從有用的資訊來源中獲得幫助嗎?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探究大學工友資訊行為所產生的獨特現象,並歸納大學工友資訊尋求行為的特性,以及影響其資訊使用的因素,以勾勒大學工友資訊生活的面貌。本研究以本校員額編制內外十五位工友為研究對象,以深入訪談法及小型問卷蒐集研究資料,並利用紮根理論系統化的程序歸納研究現象,調查期間自民國九十二年八月至九十三年二月止。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的大學工友在生理、情感方面需求大於認知方面的資訊需求。在生理方面,工友平均年齡超過50歲,年齡越大,越注重身體健康,養生資訊是常見的聊天話題,所以比較重視健康、養生藥膳等實用、生活化的資訊。由於工友大多從事勞務性質的工作,因此比較少察覺需要滿足認知落差的情況。若工友產生認知方面的資訊需求時,則會透過比較信賴的人際管道或個人豐富的生活經驗來彌補,比較不仰賴文字形式的資訊。在情感方面工友則以宗教資訊作為心靈寄託,情感方面的需求也反應在資訊管道的選擇上,口語、人際管道的選擇常常超過書面管道的選擇,訊息實際的內容有時反而非工友的主要考量,而是為了尋求他人的贊同或認可。此外,本研究的大學工友在日常生活中面臨包括生活、工作、社會環境等面向的問題,大學工友需要利用的資訊相當多元化,多偏向實用、生活化的資訊,不過工友對於工作福利資訊顯得並不熱衷,多聽由學校安排而不會刻意詢問,在工作相關資訊方面對圈外人呈現自我保護的現象。本研究的大學工友獲取資訊的方式偏好大眾傳播媒體與人際管道,研究結果顯示工友比較重視能互動、使用方便、非靜態的資訊來源。在工友偏好使用的傳播媒體方面,作為資訊來源的原因是因為能得知社會現況,獲得的資訊可以立即呈現、比較直接、方便,或者用來放鬆心情、打發時間。人際管道方面,作為資訊來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接觸的經驗感覺不錯、覺得可以信任、或能集思廣益交換意見等。工友也比較重視自己親身經驗所獲得的資訊,例如人生觀、旅遊見聞、工作訣竅等。在印刷資料方面,雜誌及圖書都不是工友偏好的資訊來源,不作為資訊來源的原因是因為沒有習慣、沒時間閱讀,受限於教育程度,覺得書讀得少不想看或看不懂或者懶得翻,而資料的可得性也影響工友的閱讀意願,圖書雜誌必須購買、訂閱或特地抽空到圖書館才能看,而有的工友則是因為年紀大視力退化,閱讀較小字體的資料感覺比較吃力。在不使用網路資源方面的原因,大多數的工友因為不會使用電腦,即使會用電腦,也沒有比較方便的上網地點,要「特地」到有電腦設備的朋友處或者由他人代為查詢。由於工友少有機會接觸網路,自然認為工友所要的資訊在網路上比較少。而且有些工友覺得年紀大了學電腦很麻煩,或者覺得看電腦螢幕有損視力,使得多數的工友都沒有使用網路資源的動力。大學工友資訊尋求行為的特性依工友與資源互動的方式來看,有將近半數的受訪工友屬於資訊分享與交換型,四成工友為信仰與興趣型,超過三成的工友為被動接收型,其餘依序為學習求知型、解決問題型、降低不確定性、以及增加說服力七種類型。大學工友尋求資訊的原因,並不侷限於解決問題而已。同一位工友不侷限於單一資訊行為類型,視情境而有所不同。影響大學工友資訊使用的因素可從個人因素、訊息因素、資訊來源因素、環境因素方面了解。在影響工友使用資訊的因素方面為:1.個人因素:包括個性好問、喜歡多方面嘗試生活樂趣、生活就是不斷學習、生活體驗。2.訊息因素:包括資訊的實用性、以及資訊的重要性。3.資訊來源因素:包括資訊取用的可及性與熟悉程度、以及資訊管道值得信任。4.環境因素:包括環境及旁人影響。在影響工友不使用資訊的因素方面為:1.個人因素:包括個性保守被動、個人習慣、問題不急迫、自己想、想太多會煩或不想動腦筋、沒時間、不在意。2.訊息因素:包括看不懂、沒興趣、以及訊息沒有用、不需要。3.資訊來源因素:包括他人代勞、接觸的資訊來源有限。4.環境因素:包括沿襲傳統、經濟因素。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對資訊服務人員的建議包括資訊服務人員要從使用者的眼光看資訊尋求行為、資訊機構的館藏與服務的方式需要與使用者的生活密切結合、資訊服務人員應買心資訊與使用者的關係,以及資訊對使用者真正的效用。對未來研究方向的建議包括:1.以相同研究取向或採用問卷法調查年收入30萬以下的個人或家庭,探究其日常生活尋求資訊之活動與歷程,對台灣社會資訊貧乏的現象再深入研究,以建立台灣社會的資訊貧乏理論。2.繼續發掘上述研究對象影響日常生活資訊使用的其他因素,並進一步探討這些影響因素與資訊行為之間的關連性。3.應用「資訊貧乏理論」、「例行生活理論」、「規範行為理論」檢驗不同族群日常生活之資訊行為,以增加資訊服務機構對日常生活資訊行為重要概念的理解,以便調整資訊服務的內容契合使用者的需要。(作者)
關鍵詞: 資訊尋求行為,資訊使用,資訊貧乏理論,例行生活理論,規範行為理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圖書館學習網站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1p.
摘要: 數位學習是透過網際網路終身學習的管道之一,透過網際網路提供數位學習,讓人們可以不受時空的限制得以在教育學習上得到數位圖書館為數位學習帶來豐富的學習素材。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選擇美國國會書館的學習網(AmericanMemory之LearningPage)、美國地球數位圖書館的地球系統教育(DLESE)以及我國淡水河溯源數位博物館為個案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在探討數位圖書館學習網站在教育學習的應用及其數位學習架構,包括探究數位圖書館之意涵、特色與應用、數位學習的意涵與發展、數位學習架構的要件與設計、數位圖書館學習架構之模式,並進一步對我國數位圖書館學習網站發展提出建議,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數位圖書館學習模式芻議」。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數位圖書館學習模式芻議,此模式可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為數位圖書館的部分以及數位學習網站的部分。數位圖書館數位學習架構歸納十大項,根據本論文之歸納分析,將數位圖書館數位學習架構分成十大項,分別為:(1)數位圖書館特質;(2)數位館藏;(3)數位物件;(4)Metadata;(5)資訊檢索;(6)數位學習目的與特色;(7)教學系統;(8)學習系統;(9)管理系統;(10)數位學習與數位圖書館整合等。本研究建議:(1)從事數位圖書館學習系統總體性規劃及策略,以有效整合數位資源並進行整體化建設;(2)重視數位資源之組織與互通性研究,建立全國數位圖書館聯盟管理單位;(3)擴大數位圖書館資源共享合作服務範圍,凝聚共識與團隊力,共同建立數位圖書館學習系統的功能,結合各方資源將數位資源發揮至最大的效益;(4)由政府單位規劃中長期的數位圖書館學習系統之發展計畫,長期而持續與推動,並且培育專門的人才。(作者)
關鍵詞: 數位學習,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學習網,美國地球數位圖書館的地球系統教育,淡水河溯源數位博物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小學校園寬頻網路架構與推展網路教學障礙之研究:以新竹市為例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0p.
摘要: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資訊科技進步迅速與學習價值觀之改變,寬頻網路已成為現代最大的資訊傳播網及最具影響力的傳播媒體。而網路教學與數位學習也快速地融入傳統教學與學習領域中。有鑑於此,本研究便期望藉由筆者多年來在寬頻網路領域之工作經驗,再加上相關文獻之彙整,來探討目前寬頻網路及教育網路之發展現況。另一方面為探討寬頻網路教學於中小學之使用現況,本研究便以新竹市中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利用統計分析方法來比較不同屬性學校教師在使用網路功能、網路品質與推動網路教學障礙之差異性。經由研究探討與資料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在寬頻教育網路之發展上,ManagedIP寬頻網路將成為下一代網路之趨勢,而GSR/TSR高速交換路由器所具有之高速交換的優異性,終將成為ManagedIP寬頻網路的核心設備。另外,以寬頻教育網路而言,Ethernet-basedFTTB網路速率可依10Base-T、100Base-T、1000Base-T、10GGigabitEthernet作不同需求之選擇,及逐步升級等之優越性與適用性,足夠滿足校園網路對頻寬的需求。而就作為長遠性之教育網路而言,Ethernet-basedFTTB為校園寬頻網路之最佳網路。而寬頻網路與網路教學之在中小學之使用現況上,發現在使用網路功能方面,以「利用網路上網?尋」及「利用網路進修」兩項應用最多也最受重視;在網路品質方面以「影像清晰,不會跳動」及「網路不會常斷線」最受肯定,「資料傳送數度快」則是最受重視的項目;同時分析出「學校經費不足」及「網路教學教材編製不易」兩項,為推動網路教學障礙最主要的原因,值得相關單位參考與進一步之研究。(作者)
關鍵詞: 寬頻網路,教育網路,網路教學,網路品質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專業閱讀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0p.
摘要: 面對資訊科技快速成長、知識爆發的現代社會,不論是哪個學門、行業人員都無法忽略專業成長的重要性,圖書資訊學門亦如是。在各種專業成長活動中,專業閱讀是圖書館館員最常利用的專業成長活動。本研究就我國68所大學圖書館館員專業閱讀活動進行研究,以抽樣之問卷調查為主,並輔以訪談,探討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專業閱讀之現況、館員對專業閱讀的態度與認知,以衣影響閱讀的因素等內容。自民國93年2月至3月發送27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90份,回收率70.4%。研究結果顯示:一、館員專業閱讀現況1.大多數的受訪者每月閱讀不到4種圖書資訊學期刊,且多半是瀏覽方式;最常閱讀的中文期刊依序為「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大學圖書館」、「國家圖書館館刊」,西文期刊則是LibraryJournal與AmericanLibraries。2.超過半數的人表示過去半年來閱讀的圖書資訊專書不到4本,最重視的主題為「資訊科技」、「參考服務」,以及「圖書館行銷與推廣」。非圖書資訊學門則是閱讀「商業管理」、「文學」、「電腦科技」等主題之書刊。3.不論是否為圖書資訊學書刊,首要取得來源皆是自己任職的館;閱讀時段為下班時間。二、館員對專業閱讀的認知與態度1.逾九成的大學圖書館館員認為「訓練」、「修習課程」及「閱讀」是最理想的專業成長活動;然而,館員最常利用的專業成長活動還是「閱讀」。有半數受訪者認為自身專業閱讀的質量無法滿足其專業成長需求。2.受訪者表示國內圖書資訊書刊的通病為:過於偏重科技導向、圖書館學本身的研究日漸稀少;文獻內的理論陳述與實務工作無法結合。三、影響館員專業閱讀行為之因素包括「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年資」、「進修與否」、「書刊易得性」、「書刊內容」、「館方政策」、「科技變化」等。(作者)
關鍵詞: 專業閱讀,大學圖書館館員,閱讀行為,專業成長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資訊編目規範研習會講義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150p.
摘要: 本書介紹圖書資訊規範研訂之現況與發展,以廣徵圖書資訊界同道對各項規範研訂的意見,同時進行圖書資訊規範應用之經驗分享。(編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