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4345 - 435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科學先驅研討會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冊
摘要: JesseH.Shera/鄭惠珍、呂春嬌;ManfredKochen/楊曉雯;CyrilW.Cleverdon/賴麗香;CalvinM.Mooers/林巧敏;EugeneGarfield/張嘉彬;JosephBecker/張瀚文、王美鴻;DaleBurdetteBaker/羅思嘉;MarthaE.Williams/蔡明月;FederickG.Kilgour/藍文欽;AllenKent/張慧銖;DonaldWardKing/林雯瑤;HerbertS.White/王梅玲。(編者)
關鍵詞: 資訊科學,資訊學家,資訊科學理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宗教文選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9p.
摘要: 在臺灣多元的信仰情境下,宗教文學成為臺灣文學發展中的重要文類。臺灣佛教文學的發展有其歷史背景,與佛教在臺灣的發展有密切關聯,本書所選的作品,多以80年代居多,與當時佛教正興盛,學佛風氣大興有密切關係。本選集所選錄的標準,以作家的宗教屬性與他在文壇的地位為考量,並且以文學性為優先考慮,共收錄14篇宗教文學作品,剖析佛道教、基督教對臺灣文學的影響。(編者)
關鍵詞: 宗教文學,臺灣文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縣市政府機關數位化落差成因與對策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8p.
摘要: 資訊科技的發展在今日已是必然趨勢,然全球卻仍有半數以上的人未能享有資訊科技所帶來的各種好處,係產生數位落差現象。數位落差存在於一般大眾間,也於政府機關間產生,且政府機關間的數位落差將影響政府推動數位化政策之結果,本文根據行政院研考會九十三年數位落差研究報告結果,找出落差最大與最小共六個縣市政府進行深度訪談,以探索台灣縣市政府機關數位落差大及落差小之原因,並從中擬出解決對策。研究發現,數位落差較大之縣市對於落差之產生原因主要認為係因資訊預算及資訊人力不足、人員流動,及資訊單位層級太低等;數位落差較小之縣市則認為地理區域、縣市民眾資訊素養及主管重視為其落差小之重要原因。根據上述成因,認為透過資訊人力的統一運用與資源共享、知識管理具體實行、學校資訊教師的投入,及設置資訊長一職等可做為解決落差較大之縣市政府之參考依據。(作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數位落差,資訊技能,電子化政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RFID是啥?:實現「無遠弗屈社會」的RFID技術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8p.
摘要: 編者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術不需任何接觸,即能自動辨識物體,是實現Ubiquitous電腦化社會的關鍵技術,也是取代條碼,最具發展潛力的新科技。本書對RFID技術的構造原理、相關應用、企業動態、及未來趨勢有詳細的介紹,相信讀者在閱讀本書後,即能對RFID有整體的認識。(編者)
關鍵詞: RFID,無線射頻辨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煮字為藥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8p.
摘要: 由於外語的積極推動、電腦普及等因素,近年來我國國人中文程度受到影響,不論是學生或媒體記者,時有出現錯別字的情形而貽笑大方。本書集結自民國93至94年間中國時報「中文正紅」專欄的精湛短文。內容分為「文化雲遊」、「倉頡的夢」、「字光詩影」三大部分,作者對古今詞議變化、國文教育改革,或舉例探討,或抒發感觸。字裡行間,均充滿了語文趣味的驚喜之處,值得玩味欣賞。(編者)
關鍵詞: 語言學,國文教育,語文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高中職教師數位學習態度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6p.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雲林縣高中職教師的數位學習現狀與態度,並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高中職教師在數位學習現況與態度上之差異與關係。為達到上述研究目的,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所得資料作為問卷調查與研究設計的依據。在問卷調查方面,研究者編訂「高中職教師數位學習現況與態度調查問卷」,經預試分析,建立信效度,針對雲林縣高中職教師為對象,以普查方式進行調查,共發出1179份問卷,有效問卷共703份,經統計分析後,茲將研究所得歸納如下:一、數位學習現況方面(一)高中職數位學習環境日趨成熟,但仍有改善空間。(二)政府及教育行政機構未重視教師進行數位學習。(三)雲林縣高中職教師進行數位學習的形式主要是取得數位化資訊,較少參與線上課程。(四)雲林縣高中職教師進行數位學習的主要目的是教學、自我成長、解決問題。(五)雲林縣高中職教師未進行數位學習的主要原因是時間因素及不知道相關訊息。(六)不同背景變項之雲林縣高中職教數位學習現況是有顯著差異。(七)不同背景變項之雲林縣高中職教師和數位學習現況有顯著相關。二、數位學習態度方面:(一)雲林縣高中職教師的數位學習態度是正向的。(二)除任教不同種類學校的變項,其餘背景變項的雲林縣高中職教師數位學習態度是有顯著差異。(三)除進修情形的變項,其餘背景變項和雲林縣高中職?師的數位學習態度有顯著相關。此外,本研究也根據研究結論,對高中職教師、高中職學校、教育行政主管機關及後續研究提出建議。(作者)
關鍵詞: 高中職教師,數位學習,數位學習態度,e-learning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資訊資源長久保存策略之規劃:以臺灣大學典藏數位計畫為例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5p.
摘要: 本研究係各種保存策略與方法著手,了解與保存策略相關之保存詮釋資料和開放性典藏資訊系統參考模式(OpenArchivalInformationSystemReferenceMode,OAIS);並以國外大型的數位典藏和探討數位資訊資源長久保存之計畫或機構為研習對象,歸納國外的發展趨勢。再與個案研究對象-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之人員進行訪談,並了解其在數位化成果長久保存方面之需求與意見,以規劃出符合之長久保存策略。本研究經歸納分析後,有以下幾項發現:1.保存策略各有其長處和需要注意的事項,沒有一種保存策略是完美的。採用保存策略時,需要考慮本身的目的與需求、資料量多寡、資料類型等都情況;而單一一種策略恐無法滿足所有需求,尚需與其他策略或關於儲存媒體與環境的控制和維持等搭配,才能確保數位資訊資源之長久保存與提供使用。2.在國外發展趨勢方面,OAIS模式已被廣泛的應用,不論應用其概念架構,或是應用其資訊模型、功能模型,在進行數位資訊資源之長久保存時,OAIS模式是一項可以依循的指標。而保存詮釋資料的重要性亦受到重視,肯定其在保存策略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保存詮釋資料的項目則將依各種目標與需求之不同而有所差異。3.與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人員訪談後,分析其結果,發現大部分對於數位化的認知還是停留在數位化等於數位長久保存階段,而執行數位化經驗較豐富者,則較能理解潛藏數位化之中的危機。目前所採用的保存方法是以備份為主,進行多備份和異地備份,以備不時之需;對於其他的保存策略則所知甚少。對於保存詮釋資料,受訪者或有以工作手冊或工作記錄單記錄相關的資訊,但尚未聯想到可藉此以詮釋資料方式,發展成保存詮釋資料,輔助數位資訊資源之長久保存工作。4.數位保存與數位典藏是一連串的管理活動,單就技術層面未能全面地解決數位資訊資源長久保存問題,尚需從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考量,以求能完整地探討此議題。最後提出建議,中短期保存工作而言,必須定期地進行備份;就長期而言,以轉置為基本之長久保存策略。並規劃整體進行程序,以供臺灣大學典藏數位化計畫與其子計畫在進行數位資訊資源長久保存工作時之應用與參考。(作者)
關鍵詞: 數位保存,長久保存,保存策略,數位典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傳世漢英寶庫:傳世漢英-英漢寶庫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52p.
摘要: 本書承襲《中英譯寫詞庫》與《傳世漢英辭庫》編輯而成,收錄字、詞、片語、成語詞彙等約九萬筆。取材以英美著名漢學家所撰寫有關中華文化的英文譯著為主。本書分類編排乃參考TheOriginalRoger』sThesaurusofEnglishWordsandPhrases修編而成,依序分別為抽像關係、空間、物質、智能、意志、情感等六類,每個例句皆提供出處來源,附細目、中文及英文檢索。(編者)
關鍵詞: 字辭典,參考工具書,英語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檔案的故事.第三集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4p.
摘要: 檔案管理局為我國檔案中央主管機關,擘劃我國檔案管理發展的遠景與藍圖,同時也是知識行銷的領航者,實有責任與義務將蘊藏在檔案中的知識寶藏加以開掘,並廣泛傳播,讓檔案的真正價值得以彰顯。為提升全民對檔案的應用意識,增進社會大眾對檔案的瞭解與認識,本局分別於民國91年及93年出版「檔案的故事」及「檔案的故事續集」二書,深獲各界好評,爰於今年賡續編纂「檔案的故事第三集」,除邀請專家學者撰文外,更透過徵文活動廣邀各界踴躍參與,希望你我將自己知悉的檔案故事慷慨的提供出來與他人分享,所得稿件經專家學者審選後,共選輯了36則,期盼社會大眾共享這豐富的知識饗宴。(編者)
關鍵詞: 檔案學,檔案故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第四屆數位典藏技術研討會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4p.
摘要: 共分為六大主題:數位典藏資料庫技術(Ⅰ)、多媒體與語言處理技術、數位財產權保護與管理技術、資訊探勘技術、數位典藏資料庫技術(Ⅱ)、數位典藏服務與應用。應用格網技術於數位典藏系統/張瑞雄、王智敏、林春福、黃甯園、林皓嶔;主題地圖之研究與應用:以漫畫圖鑑為例/古典、柯皓仁、楊維邦;能快速處理大量文物影像之數位化儲存備份機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劉家銘、游孝國、謝俊科、林國平;數位典藏異動管理模組剖析與建議/林彥君、林泰安、王祥安;Lanaguageidentificationofcharacterimagesusingmachinelearningtechniques/Ying-HoLiu、Chin-ChinLin、FuChang;語言關鍵詞擷取於自動影音新聞故事分段之應用/陳燦輝、陳柏琳、王新民;數位典藏多媒體系統使用隱藏式馬可夫檢索模型之研究/陳怡婷、陳柏琳、林順喜、梅士杰、廖康任;詩詞語言詞彙切分與語意分類標記之系統設計與應用/羅鳳珠;敲鍵式音樂檢索系統:觀音/蕭樹人、柯皓仁;〝數位文化內容〝媒體藝術創意加值研究/許素朱;使用展頻技術之數值型資料庫浮水印/楊英一、吳大鈞、蔡文祥;以P2P網路架構實作SingleSign-On機制之研究/廖鴻圖、林金龍;數位版權管理機制實作:以數位典藏管理系統為例/陳心渝、李政宏、邱一航、林韋伶;適用於數位典藏之安全網路資訊資源整合/曹偉駿、林宜進、劉經緯;數位典藏環境之資料安全保護機制/曹偉駿、林宜進、劉經緯、曹逸鴻;數位權利管理應用於歷史性新聞報紙之架構研究/余顯強、楊曉農;由PubMed醫學文獻資料庫中自動搜尋與整合生化反應路徑的方法/曹坤源、劉志、林恩仲;三種主軸成分法於數位影像特徵擷取與判別之研究/羅竣威、謝清祿;網頁資訊檢索與分群技術於數位典藏知識庫建構之應用分析/林致祿、夏敏翔、王怡聖、林高弘、高宏宇、盧文祥;數位典藏中後設資料之查詢處理設計/李政達、羅介璋、張雅惠;串流XML資料之路徑查詢處理/陳耀輝、黃文彬、何銘啟、余美伶、曾伯銜;以XML資料庫系統建置後設資料儲存庫/王祥安、黃建中、林彥君;以功能為導向之分散式WebGIS架構/彭逸帆、廖泫銘、范毅軍;台灣董式針灸數位典藏計畫的研究成果/陳擎文、李煜基、蘇粲程;資訊技術應用於貝類資料庫之呈現/張文誠、巫文隆。(編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宜蘭縣國中小學校數位落差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3p.
摘要: 本研究旨在經由過去研究數位落差所得的各種變項,進一步延伸與分類國中小學校在推動資訊教育的資訊進用機會與表現議題。透過宜蘭縣各國中小學校現任資訊組長教師來看這些議題,以探討存在於宜蘭縣各個地區與國中小學校在推動資訊教育之際的差距,調查出在資訊進用的機會和表現上的共同與差距現況。本研究主要採用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在宜蘭縣內所有的公立國中小學校及分校進行現任資訊組長教師的普查,在105所學校中回收了91所。本研究採用普查的方式進行調查,故採用的統計方法僅使用了敘述統計的交叉百分比列分析來進行資料的描述。根據上述之研究分析獲致之結果,歸納如下:一、在本研究討論的各學校資訊教育推展下的數位落差現況,在地區型態來看,一般地區學校和偏遠地區學校在資訊進用機會和表現上並沒有出現明顯落差。偏遠地區學校在資訊競賽的參與和表現上較一般地區相對弱勢。一般地區除了在師生人機比之外,尚在學校教師實際進用設備的情況上都較偏遠地區相對弱勢。二、在學校類型上,國小出現較國中相對弱勢的情形,尤其在國小的資訊進用表現上差距最明顯。國小學校除了在教師實際進用設備情況外,尚在學生四年級以上的電腦課、學生資訊素養課程規劃和縣內資訊競賽得獎情況上,都是較國中相對弱勢。三、教育部補助的資訊種子學校在競爭上的表現、教師研習數和學校學生資訊素養課程規劃數量上,普遍比非種子學校高或重視。最後,提出改善這些不對稱的差距情況之具體建議供各相關單位以資參考,並對後續相關研究提出進一步研究建議。(作者)
關鍵詞: 數位落差,資訊教育,資訊組長,資訊教師,資訊進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小學生必讀的40本好書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193p.
摘要: 德國大文豪歌德(1749~1832)曾說:「要培養好的鑑賞力,必須閱讀最好的作品,而不是閱讀中等作品。」由東方到西方,作者以童話為主軸推介奇幻故事、神話、推理小說、歷史小說、長篇小說、童詩、散文與人物傳記等四十部經典文學,以淺顯易懂的描寫手法,敘述每部經典完成的時?I景、思考要點與內容提要。值得國小學齡的孩童一看。(編者)
關鍵詞: 兒童讀物,童話,優良讀物,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