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3637 - 364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時代醫學圖書館館際合作的探討:以「榮民醫院醫學資源數位化合作網」為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9p.
摘要: 由於資訊爆炸、在經費有限而網路無限的情形下,21世紀的人類面臨了科技空前的快速發展。沒有一個圖書館或資料單位,在此種情況下能夠達成蒐集足夠之資料並提供完整服務之目的,只有靠合作才能勉強應付,故圖書館網際網路以資訊基礎之館際合作資源分享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並配合訪談等方法進行。所設計的問卷調查表針對以全台十七所各級榮民醫院所組成之「榮民醫院醫學資源數位化合作網」之現況、問題、困難、滿意程度等為範圍而加以研究,並將蒐集之資料加以分析、整理後,提出結論與建議事項。本研究發現「榮民醫院醫學資源數位化合作網」之建構在退輔會之正確行政領導及台北榮總詳盡規劃下,已初步達成資源共享之目標,並堪稱已完成專業型態良好之合作模式。(作者)
關鍵詞: 台北榮民總醫院,資源分享,圖書館聯盟,醫學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美圖書分類法研訂機制與應用系統之比較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8p.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美圖書分類法研訂機制與應用系統之沿革與發展以及比較兩者之異同。主要的研究目的有四:一、探討中美圖書分類法研訂沿革與應用系統之發展;二、研析中美圖書分類法研訂組織之結構與運作概況,包括作業功能、成員、經費等;三、比較中美圖書分類法研訂機制與應用系統的差異性,提出我國研訂機制與應用系統改進之道;四、探討國內圖書館專業人員在研訂圖書分類法時,所遭遇之困難及其因應之道,並提出建議藉供參考。本研究先針對研究主題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加以分析,彙整歸納出可供研究參考之資料後,再採以「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作為意見資料之蒐集,最後,以「比較研究法」進行比較分析。本研究之訪談與問卷調查對像為實際參與《中國圖書分類法》研訂工作的學者專家,其中,訪談對像有6位,實際寄發17份問卷,問卷回收有14份,回收率為82%。寄發問卷和回收問卷的期間為民國94年1月至3月。最後,針對中美圖書分類法的研訂組織、人員與經費、研訂過程、修訂方法、修訂頻率與應用系統等議題進行比較分析。根據比較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包括:一、其相同或相似之處為:(1)研訂組織的分工合作;(2)參與修訂人員均以分編專家學者、資深分編館員為主,加上學科專家的協助;(3)政府經費支應;(4)學科專家負責類表的審查;(5)使用者的反饋修改;(6)修訂方法;(7)分類主題一體化;(8)應用系統的發展趨勢為網路版資料庫;(9)持續修訂;(10)電子化修訂型式為其發展趨勢。二、其相異之處為:(1)DDC與LCC已設立常設性研訂組織,而《中國圖書分類法》尚未設立;(2)研訂組織的架構及權責不同;(3)DDC及LCC的修訂人員多為研訂組織的編制內人員,人員的參與是專任的及持續的,《中國圖書分類法》修訂人員多為遴聘產生且屬兼任性質;(4)DDC及LCC經費的編列均為固定且持續;而《中國圖書分類法》則非;(5)修訂規模大小不同;(6)DDC與LCC的修訂國際化,而《中國圖書分類法》僅限於國內;(7)逐步局部修訂之做法不一;(8)DDC與LCC的應用系統有專責單位負責其維護與發展,而《中國圖書分類法》則乏於維護與發展;(9)應用系統功能的不同;(10)DDC與LCC已建立了隨時修訂的機制,而《中國圖書分類法》尚未建立。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中國圖書分類法》研訂機制與應用系統提出五項建議:一、建立健全的研訂機制;二、設立常設性研訂組織;三、積極爭取人員編制及經費編列;四、擬定《中國圖書分類法》研訂政策與發展目標;五、應積極地維護與發展其應用系統。(作者)
關鍵詞: 中國圖書分類法,杜威十進分類法,國會圖書館分類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美圖書分類法研定機制與應用系統之比較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8p.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討中美圖書分類法研訂機制與應用系統之沿革與發展以及比較兩者之異同。主要的研究目的有四:一、探討中美圖書分類法研訂沿革與應用系統之發展;二、研析中美圖書分類法研訂組織之結構與運作概況,包括作業功能、成員、經費等;三、比較中美圖書分類法研訂機制與應用系統的差異性,提出我國研訂機制與應用系統改進之道;四、探討國內圖書館專業人員在研訂圖書分類法時,所遭遇之困難及其因應之道,並提出建議藉供參考本研究先針對研究主題蒐集國內、外相關文獻加以分析,彙整歸納出可供研究參考之資料後,再採以「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作為意見資料之蒐集,最後,以「比較研究法」進行比較分析。本研究之訪談與問卷調查對象為實際參與《中國圖書分類法》研訂工作的學者專家,其中,訪談對象有6位,實際寄發17份問卷,問卷回收有14份,回收率為82%。寄發問卷和回收問卷的期間為民國94年1月至3月。最後,針對中美圖書分類法的研訂組織、人員與經費、研訂過程、修訂方法、修訂頻率與應用系統等議題進行比較分析。根據比較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包括:一、其相同或相似之處為:(1)研訂組織的分工合作;(2)參與修訂人員均以分編專家學者、資深分編館員為主,加上學科專家的協助;(3)政府經費支應;(4)學科專家負責類表的審查;(5)使用者的反饋修改;(6)修訂方法;(7)分類主題一體化;(8)應用系統的發展趨勢為網路版資料庫;(9)持續修訂;(10)電子化修訂型式為其發展趨勢。二、其相異之處為:(1)DDC與LCC已設立常設性研訂組織,而《中國圖書分類法》尚未設立;(2)研訂組織的架構及權責不同;(3)DDC及LCC的修訂人員多為研訂組織的編制內人員,人員的參與是專任的及持續的,《中國圖書分類法》修訂人員多為遴聘產生且屬兼任性質;(4)DDC及LCC經費的編列均為固定且持續;而《中國圖書分類法》則非;(5)修訂規模大小不同;(6)DDC與LCC的修訂國際化,而《中國圖書分類法》僅限於國內;(7)逐步局部修訂之做法不一;(8)DDC與LCC的應用系統有專責單位負責其維護與發展,而《中國圖書分類法》則乏於維護與發展;(9)應用系統功能的不同;(10)DDC與LCC已建立了隨時修訂的機制,而《中國圖書分類法》尚未建立。依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針對《中國圖書分類法》研訂機制與應用系統提出五項建議:一、建立健全的研訂機制;二、設立常設性研訂組織;三、積極爭取人員編制及經費編列;四、擬定《中國圖書分類法》研訂政策與發展目標;五、應積極地維護與發展其應用系統。(作者)
關鍵詞: 中國圖書分類法,杜威十進分類法,國會圖書館分類法,研定機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數位學習模式實施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成效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7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導入數位學習型態的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可行性並評估整體實施成效,藉以改善圖書館現場從業人員長久面臨的困境,提升圖書館利用效能。本研究設計以質性為發展主軸,輔以量化學生學習成效分析驗證研究成果,研究策略是先以焦點訪談方式建立利用教育課程單元,接著評估與架設數位學習管理平臺,再以ADDIE系統化教學模式設計數位學習教材,經預視與修正教材內容後,實際運用於圖書館利用教育活動。研究以國立苑裡高中高一普通班407位學生為對象,蒐集學習者前、後測成績表現及線上投票之數據,經比較分析後做成結論。研究發現92%學生認為高中求學時期,需要利用學校圖書館,同時有95%的對象表達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有助於利用圖書館資源;在歷經數位學習活動後,學生的測驗成績平均數由未學習前的42.33大幅進步至80.49,且90%的學生表示已達成既定學習目標,83%的學習者同意學習成果獲得改善,81%的學習者認為可以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綜合以上結果顯示,本研究的實施成效可實踐初始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就研究歷程分析發現,國內資訊網路環境已臻成熟,適合推動數位學習活動,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的靜態課程大部分都可以利用數位學習模式來實施,並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意願,增加學習成果,整體學習成效良好,實施時可不受時間限制,並可節省人力、物力,因而本研究規劃的數位學習模式適合用於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課程,同時可解決傳統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實施時的困境。最後根據研究所得結論,針對以數位學習模式實施高中圖書館利用教育相關議題提出建議,以為參考。(作者)
關鍵詞: 學校圖書館,圖書館利用,數位學習,SCORM,e-learning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內大學生網路消費者健康資訊之使用研究—以淡江大學為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7
摘要: 「健康與醫療」一直是人們最重視的議題,近年來消費者的健康意識逐漸抬頭,使得消費者健康資訊越來越受各界所重視,致使相關的網路資源迅速發展。本研究首先探討國內健康網站與醫院網站消費者健康資訊內容與服務方式,藉以得知當前健康資訊網站的現況。並藉由問卷分析,針對國內大學生網路消費者健康資訊的使用情形作探討。最後針對網站建置者及相關單位在提供網路消費者健康資訊時,應注意的事項提出建議。問卷調查對像為私立淡江大學249位學生。研究結果發現:(1)大學生對於網路消費者健康資訊有強烈的需求。(2)大學生對健康資訊檢索主題以基礎的運動、瘦身與美容、飲食與營養為主,而性別是影響查找主題的主要因素。(3)大學生對於消費者健康資訊的搜尋與篩選能力亟待提昇。(4)大學生正確使用網路消費者健康資訊的概念仍顯缺乏。(5)各網路消費者健康資訊應用層面的使用率尚有成長空間。(6)網路消費者健康資訊的使用滿意度不足。(7)與國外研究結果相比,國內消費者健康資訊的使用與醫病關係間尚未緊密結合。而國內消費者健康資訊網站的現況,一般性消費者健康資訊網站其內容與服務仍需加強,網站有更新頻率不穩定、刊登商業廣告、照護與保險資訊不足等缺點;而醫療院所網站所提供之消費者健康資訊的完整度有待改善,其中又以健康保健食品、復原資訊、不需處方箋藥物、醫療倫理以及各式保險請領規定最為缺乏。最後,依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1)政府方面:宜持續推廣健康資訊網站評鑑活動、積極主動評選核鑑相關網站、定期公佈審查結果與建議事項。(2)提供者方面:重視服務對像之資訊需求、加強網站內容豐富程度、強化資訊新穎度與權威性、重新檢視網站服務與功能、參與政府舉辦的評鑑機制、積極進行網站推廣與行銷。(3)圖書館方面:積極宣導健康資訊搜尋與篩選能力的重要性、評鑑整理與介紹現有的網路資源、建置實體與虛擬消費者健康資訊平台、定期介紹優良健康資訊網站增加網站見度。(4)消費者方面:充實本身的健康常識、加強資訊搜尋與篩選的能力、不傳播資料來源不確定的健康資訊。(作者)
關鍵詞: 資訊需求行為,健康網站,醫療網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智慧財產權契約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6p.
摘要: 本書之編撰目的,在協助學習者瞭解重要的智慧財產權契約的類型、智慧財產權契約常見的條款及智慧財產權契約談判時相關的技巧。適合企業內法務人員、新進律師及負責執行相關契約之研發或業務人員學習。(編者)
關鍵詞: 智慧財產權契約,智財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員參與專業繼續教育之動機與學習障礙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6p.
摘要: 近幾年來,在政府大力提倡終身學習之下,一般大眾普遍體認到終身學習的重要,目前國內在職人士利用工作之餘,參與進修活動已蔚為風潮,圖書館界在最近這幾年也透過開設碩士在職專班的方式,來訓練與培育人才,以順應資訊科技不斷改變的社會,增進與充實圖書館員的專業知能。此種繼續教育方式的興起,吸引了許多館員的加入,也刺激許多資深館員對於繼續教育的再度重視,燃起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成為目前相當熱門的進修管道。圖書館員的繼續教育管道不只一種,他們願意花時間與金錢選擇就讀碩士在職專班,其學習動機為何?什麼樣的因素促使他們參與繼續教育?不同個人背景與專業背景的圖書館員參與繼續教育的動機呈現何種差異?在參與的過程中,遇到哪些障礙,進而影響到學習?透過參與動機與學習障礙因素的研究,可以瞭解圖書館員對於繼續教育的期望與需求,也可以知悉此種教育管道是否能充分反應參與者的需要。本研究針對研究問題設計問卷內容,以調查期間就讀圖書資訊碩士在職專班的館員為研究對象,調查其參與繼續教育之學習動機及障礙因素。根據研究結果獲得以下幾點結論:一、圖書館員就讀圖書資訊碩士在職專班的動機,主要是基於專業成長與自我發展。二、陞遷發展是圖書館員就讀碩士在職專班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就讀圖書資訊碩士在職專班能拓展社交關係,認識與接觸更多相同專業背景與工作環境的朋友,是一項愉快的學習方式。四、語言障礙是參與進修過程中的困擾。五、教育機構所規劃的課程內容與學習環境均無法滿足圖書館員的需求。六、學費的支出造成圖書館員經濟上很大的負擔。七、無法負荷研究所繁重的課業。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一、對教育機構的建議(一)正視研究生的需求,規劃設計理論與實務並重的課程內容。(二)提供在職研究生專屬的研究室、電腦教室與圖書等軟硬體設施。(三)設置專人服務的學習輔導中心。二、對工作單位的建議(一)鼓勵館員參與進修,提供學費的補助與資源的支持。(二)建立學習分享與討論制度。(三)將繼續教育列入績效考核的項目之一,作為陞遷、薪資調整的條件。三、對在職進修館員的建議(一)克服語言障礙,加強英語能力。(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尋求共同協助。(三)妥善進行時間管理與分配,在課業、家庭與工作上取得平衡與支持。(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員,繼續教育,參與動機,學習障礙,碩士在職專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打造孩子閱讀的桃花源2:新移民親子共讀指導手冊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6p.
摘要: 以閱讀分享為前提,為新移民家庭撰寫,提供更豐富的範例以及延伸的實用資源。讀者只要照樣做、照樣說,善用資源,親子共讀會是簡單、有趣的事。(編者)
關鍵詞: 兒童閱讀,親職教育,讀書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歐洲國家兒童閱讀活動之探討:以芬蘭、愛爾蘭、英國、瑞典及奧地利為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4p.
摘要: 2004年5月歐洲聯盟東擴成功,使會員國增至為25個國家,達成歐盟版圖空前擴張的歷史性目標。歐盟的東擴,加強了歐洲各國的團結,政治與經濟的統合與持續穩定的發展,使得歐洲地區國家有餘力關心社會政策的發展,關心兒童的教育與閱讀的問題。本篇研究希冀藉由探討國內外兒童閱讀相關的活動、政策、理論及影響兒童智能發展的相關研究或學說,並試著從教育理論探討兒童閱讀對往後身心發展之影響,及探討台灣地區目前兒童閱讀活動推動情形。本研究的限制在於擷取2000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際學生評量計劃研究結果閱讀能力排名前五名的歐洲國家,分別為芬蘭、愛爾蘭、英國、瑞典及奧地利五個國家為研究對像,研究時間範圍為西元2000年前後之兒童閱讀活動,此外並探討及整理台灣地區相關的兒童閱讀活動。藉由歐洲五國高兒童閱讀能力的國家其兒童閱讀活動的實施經驗及作法,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期盼給予台灣地區主政者及相關單位,使當政者在面對身處於資訊時代的兒童,知道如何協助與引導我們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成功地營造一個全國性的閱讀環境。本研究共分為五章,筆者將分別從兒童閱讀的教育理論及歐洲五國兒童閱讀活動提出整理與探討,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兒童閱讀相閱文獻之分析,第三章分別為歐洲五國之兒童閱讀活動整理,第四章針對五國之中小學教育制度、教育經費分配、閱讀活動主持機構、執行單位及評估做成效進行分析與探討,第五章並提出對於兒童閱讀活動之個人建議:國家高度積極且主動主導、五大資源整合及落實家庭親子共讀。(作者)
關鍵詞: 兒童閱讀,閱讀能力,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新聞之錨或新聞花瓶?」:一群臺灣電視新聞主播的專業知能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4p.
摘要: 電視新聞主播在螢光幕前展示出來的種種形象表現,一向是觀眾評判的焦點。但在主播台下他/她們做了些什麼?必須具備哪些能力才足以完成這些表現?一般對此所知有限。「專業知能(competencies)」指工作者為了達成工作任務必須具備的知識、技能與態度,本研究試圖依循專業知能的研究架構,從臺灣一群資深主播的主體經驗來描繪主播實際掌握的種種能力。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電視新聞主播的工作內容、資深主播認為主播工作必備的專業知能、以及他/她們如何掌握這些專業知能。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訪談臺灣一群相對資深且高度專業的電視新聞主播,並參考紮根理論的編碼程序對訪談資料進行概念抽取,最後發現資深主播主要包含六項工作內容:「資訊搜尋」、「新聞調度」、「新聞播報」、「處理突發新聞」、「親身採訪」以及「協調溝通」。為了處理這些工作內容,主播應具備四項專業知識、八項專業技能以及兩項專業態度:專業知識包括「領域知識」、「電視新聞製播知識」、「美學知識」和「多元化知識」;專業技能有「基礎能力」、「說故事能力」、「新聞洞察力」、「臨場反應能力」、「寫作能力」、「多語言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與「創新突破能力」;而專業態度指「求知熱情」以及「職業認同」。本研究發現電視主播的專業知能當中,多屬難以言明、並且必須依據個人經驗長期累積的,相當符合Polanyi所提出的默會知識特性。亦即主播專業養成並非一蹴可及,而需要經過時間經驗的磨練。本研究也歸納出,資深主播掌握專業知能,多半透過「模仿」、「做中學」與「個人之間的分享」等默會致知管道,其間可能遇到的障礙包括「競爭激烈」、「整體專業環境未形成」、「理論與實務衝突」以及「個人因素」。(作者)
關鍵詞: 電視新聞主播,專業知能,默會知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館員對於發表期刊文章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4p.
摘要: 學術研究的進行是專業領域向上發展的推動力之一,唯有理論與實務的緊密結合,才能夠對圖書資訊學領域有更大的貢獻,圖書館員發表文章可以發現解決實務問題的方法,並且提出供決策參考的方案,尤其大學圖書館身處於學術傳播交流的中心,對於大學圖書館館員而言,發表文章更是有一定的重要性,然而實務界的館員有其例行性的工作需要處理,館員發表文章有時間不足的困難存在,因此館員本身對於發表期刊文章的認知與態度如何亦為值得關注的焦點。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大學圖書館館員對於發表期刊文章的認知與態度,並且瞭解館員發表期刊文章的現況以及影響館員發表期刊文章的因素。本研究範圍以國內大學圖書館為主,先以內容分析法分析民國89年至93年五年間圖書資訊學的學術性期刊以及由大學圖書館所發行的館刊、館訊等綜合性期刊,再以研究範圍內出版綜合性期刊之5所大學圖書館作為研究對象進行訪談與問卷調查,先訪談6位大學圖書館館員,而問卷則發放5所圖書館共218位館員,有效的回收問卷共157份,回收率為72%。研究結果顯示:1.無論是否曾發表文章的訪談受訪者皆贊同館員發表文章,但是曾發表文章的館員對於發表文章的態度更為正面認同。2.大學圖書館館員發表研究性文章及合著文章的比例,與先前研究相較有明顯提昇的趨勢。3.大學圖書館館員較常發表的期刊文章主題為「資訊科技」與「讀者服務」。4.大學圖書館館員在學術性期刊發表的文章性質以「研究性文章」居多,研究方法以「調查法」為主,綜合性期刊則以「館務公告」及「介紹性文章」較多。5.「時間不足」為館員發表期刊文章的主要困難,因此雖然館員大多贊成發表期刊文章,但本身意願卻偏向「樂意但有實際上的困難」。6.「同事或同道邀稿」及「工作經驗分享」是大學圖書館館員發表期刊文章的主要動機。7.性別、組別、職位、學歷、是否接受研究能力的訓練及專業閱讀習慣為影響館員發表學術性期刊文章的因素。8.學科背景、職位、學歷、個人寫作習慣、專業閱讀習慣及是否參與館刊編輯工作為影響館員發表綜合性期刊文章的因素。9.升遷因素對於國內大學圖書館館員發表期刊文章沒有太大影響。10.大學圖書館館員發表期刊文章對於所屬圖書館的主要影響為「研究結果可供決策參考」,對於館員本身的正負面影響分別為「提昇個人專業能力」及「須犧牲個人休息時間」,而對於圖書館界的影響則為「專業知識及實務經驗的交流」。最後基於上述研究結論,共提出五項建議,擬供參考。(作者)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期刊文章,認知,態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圖書館即時數位參考服務之使用行為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為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34p.
摘要: 使用者是圖書館成功經營即時數位參考服務的關鍵因素,圖書館在提供即時數位參考服務時,需了解使用者的使用行為及態度,以便更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本研究探討即時數位參考服務使用者的使用行為及態度,期作為未來圖書館規劃即時數位參考服務的參考。本研究以臺北市立圖書館參考服務視訊櫃臺系統的使用者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法並輔以訪談法,問卷採行網路問卷形式供使用者填寫,問卷共回收162份,剔除無效問卷共計12份後,獲得有效問卷150份,封閉性問題以描述性統計、t檢定、卡方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進行資料分析,開放性問題以人工方式進行彙整,分析完問卷之後再邀請20位已填答問卷之使用者進行半結構式訪談,並將訪談結果納入綜合討論之中,以歸納出研究結果。研究結果總結如下:使用者以學生族群所占比例最高,而以年齡別觀看分布情況,21歲至30歲為使用比例最高之族群。使用者使用即時數位參考服務以嘗試新服務為主要使用理由,面對此情形圖書館需注意如何讓嘗試新服務的使用者,進一步成為服務的忠實使用者。使用者獲知服務管道,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網頁為主要來源。使用者以未曾先自行查詢資源便直接進入系統詢問者居多,使用者直接進入系統詢問問題之原因為使用者認為專業人士查找資源較能節省搜尋資源的時間。而使用者詢問的問題類型以快速型居多,以特別探索型比例較低。學生族群使用地點以學校比例最高,而非學生族群使用地點則以家中比例最高。使用者通常於空閒時才進行問題詢問。使用者的使用日期分布情況,學生族群使用日期以星期日使用比例最高,而造成學生族群於星期日使用之原因為星期日開始著手準備學校的課業及進行假日活動的規劃,非學生族群則以周末假期使用比例最高,因為非學生族群通常於周末假期才有空閒時間進行問題詢問。而使用時段分布情形,學生族群使用時段以下午2點至3點比例最高,非學生族群使用時段以上午10點至中午使用比例最高。使用者遭遇困難情形與主機連線穩定度有關,而主機連線穩定度影響使用者對服務之整體評價及再回訪意願。使用者一般而言皆未要求開啟真人影像或語音。使用者對於即時數位參考服務態度,以持正面態度者居多。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以下的建議供參考:1.圖書館館方應進行使用者行為與態度之調查。3.圖書館館方對於即時數位參考服務應訂定簡潔易懂的服務名稱。4.圖書館館方應建立標準化的文字服務流程。5.圖書館館方應建立完善的回報管道。6.即時數位參考服務館員應加強線上參考諮詢的溝通技巧。(作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即時數位參考服務,使用行為,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