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261 - 127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西圖書分類原理之比較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84p.
摘要: 本研究旨在藉由中西圖書分類原理的溯源與比較,瞭解其淵源、內涵、特質及差異,並進一步發掘影響中西圖書分類發展分歧之背景因素。希冀能有助於圖書分類之深入探討和跨文化之研究發展,進而建立中西圖書分類所需之參照,拓寬國人對圖書分類之視野。本研究採行的研究方法為文獻分析法。探討的問題主要有:一、中西圖書分類之思想淵源;二、中西圖書分類原理及其異同之處;三、中西圖書分類系統之特質及建置過程中異同之處;四、影響中西圖書分類系統發展分歧之重要因素。根據研究問題之設定,本研究之具體成果共有四大項,包括:一、中西圖書分類思想淵源:西方階層式圖書分類屬於「古典範疇理論」,中國圖書分類比較傾向「現代範疇理論」。二、中西圖書分類原理及其異同:1.標記原理由西方產出;2.敘述性與動態性理論在西方是先後發展,中國曾並行發展;3.部份圖書分類原理的萌芽,中國早於西方;4.中西圖書分類原理受到哲學或邏輯學等領域的影響;5.中西皆重類目設置原則。三、中西圖書分類系統之特質及建置圖書分類系統之異同:1.中國的主要特質為價值性、繼承性、具象性、助記性、精簡性、及統一性;西方的則是價值性、繼承性、抽象性、國際性、助記性、通用性、精簡性、及民主性;2.中西以藏書為分類基礎,西方另具邏輯分類之類型;3.分類系統類目的層級位置皆取決於類目本身的價值性;4.中西圖書分類系統的本質皆是減熵原理;5.中西圖書分類表多奠基在前人的基礎上發展;6.中西圖書分類系統的內容與教育緊密結合;7.西方依類歸書,中國因書設類;8.西方為階層式和分面分析架構,中國則是階層式;9.西方的標記為抽象式符號,中國的則是文字標記。四、影響中西圖書分類發展分歧之重要因素:1.中西早期封建政體不同;2.政治干擾的時期中國長於西方;3.中國古代學科為整合式,西方為分科式;4.早期高等教育授課內容中西不同;5.中西人文傳統思想不同;6.可借鑒哲學、邏輯學或生物學的分類原理中西有別;7.跨國學習的經驗西方多於中國;8.西方目錄學與圖書分類體系獨立發展,中國則相依發展;9.分類者學科背景中西不同;10.分類者思維模式中西不同,包括中國形象性與概括性,西方抽象性與分析性。綜上結論,本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確保階層分類符合互斥性原則。二、兼顧具象性與抽象性的分類思維。三、現代圖書分類系統可朝「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目標努力。四、中西圖書分類原理應受到同等重視。五、重視文獻保證原理與類目修訂。(作者)
關鍵詞: 中國圖書分類,西方圖書分類,圖書分類原理,範疇理論,目錄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省展書法風格四十年流變(一九六七-二○○六)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79p.
摘要: 時代書風的研究,由於年代跨幅較廣,牽涉書家眾多,一向鮮人嘗試。本書以台灣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書法競賽-「省展」書法部四十年(1967-2006)兩千三百餘件書作為標的,依循當代書法創作的認知與習慣,運用資訊工具,以多元向度分析當代書壇的流行書體、特色書風、創作形式、書寫內容等等流變。由於省展在台灣近代美術史上的重要地位,省展書風具體而微地反映了近四十年台灣書壇的流行風,是研究台灣當代書法面貌之重要專著。(編者)
關鍵詞: 書法,藝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漢字書法之美:舞動行草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79p.
摘要: 五千多年前,象徵黎明曙光的第一個漢字出現了,文字在天地之間被創造出來,在動物骨骸、金屬、石頭、竹簡、紙帛上被記錄下來,在各個朝代以或沉重樸厚,或飛揚婉轉,或森嚴宏大,或肆意狂放的書寫線條,完成了每個時代美學最集中的表現。到了現代,漢字不曾消失、不肯遺忘,更將擁有悠長豐沛的活力。作者以他獨特的美學情懷,述說動人的漢字書法故事。文字編織成畫面,我們走進了那古老卻又現代的漢字時間光廊,東方書寫的敬意與喜悅,就在你我的指間心中!(編者)
關鍵詞: 書法美學,漢字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使用者音樂聆賞歷程探討線上音樂分類架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79p.
摘要: 使用者導向的線上音樂分類架構,可創造良好的瀏覽經驗,並觸發使用者的音樂需求;所謂使用者導向,應整合資訊行為整體脈絡,及資訊系統與特定資訊行為間的關係,以確保資訊系統設計與評估的完整性及應用性。本研究從使用者音樂聆賞整體歷程出發,瞭解使用者分類相關經驗,並提出線上音樂分類架構具體改善建議。在研究設計上,本研究分別從系統面及使用者面抽取音樂分類的要素、概念及行動,分析比對兩方面所得資料,以瞭解兩者間之差異及關聯。系統面,針對立意抽樣及滾雪球抽樣取得的31個國內外線上音樂網站/資料庫之音樂分類架構進行內容分析。分析結果發現,線上音樂分類架構主要的分類層面為音樂類型、歌手/藝人、語言/地區及情境。在俗民分類的部分,分析Last.FM的熱門標籤,發現「音樂類型」仍是社群最常使用的標籤類型,其次為「語言/國家」、「情緒感受」及「個人」。此外,線上音樂分類架構具有「分類依據缺乏規則」、「類目名稱同義異字」、「分類隸屬不一致」、「以行銷為目的之類目安排」以及「英文音樂網站/資料庫分類依據多元」等現象。使用者面,本研究邀請31位音樂愛好者參與研究,蒐集的資料包括:為期10?30日份的音樂日誌(31位)、深度訪談記錄(25位)以及個人數位音樂蒐藏檔案列表(18位)。從資料中,發現音樂愛好者音樂聆賞歷程是由音樂聆賞行為、音樂尋求行為以及個人音樂組織行為所構成。而音樂聆賞歷程中,「分類」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個人音樂蒐藏管理方式、音樂尋求輔助工具、音樂聆賞需求引動媒介以及聆賞者心理活動狀態表現。此外,本研究從31位音樂愛好者音樂日誌以及2,397篇網路音樂社群音樂尋求問答資料中,分析使用者描述音樂的構面,找出音樂潛在的分類方式。綜合上述使用者面之研究發現,歸結出使用者音樂分類「音樂固有屬性」及「音樂互動特性」兩大分類構面中各分類層面。最後,分析比較音樂分類層面及類別項目,發現使用者分類與系統分類在「分類層面間連結對應關係」及「分類層面之應用功能」兩方面具有異同及關聯之處。根據研究發現及研究結果,提出研究建議。在線上音樂資料庫之分類,建議系統應提供「完整描述型分類」以輔助使用者尋求特定音樂;此外「多元主題型分類」可輔助使用者尋求非特定音樂並引動潛在需求。針對個人數位音樂蒐藏分類,提出「將辨識音樂基本資訊標記於數位音樂檔案中」、「善用音樂分類層面的複分特性,減少垂直的階層數」、「彈性運用『暫存/其他』分類類別」、「界定『語言/地區/國家』分類層面之定義」以及「選擇功能齊全的音樂組織軟體」等建議。本研究屬於探索性研究,以探索過程及研究發現中的不足與限制為基礎,針對後續研究,提出「跨學門研究音樂分類」以及「結合多元研究方法探究音樂分類相關概念」兩項建議。(作者)
關鍵詞: 音樂分類,音樂分類架構,音樂資訊行為,線上音樂資料庫,音樂資訊檢索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工作態度與倫理
出版日期: 200906
頁次: 278p.
摘要: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在大學任教的授課心得,及學生在職場實習時,與企業界的互動觀察。作者認為正確的工作態度與倫理觀是許多社會上名人賢達的成功要素,因此本書由內而外深入探討,共分為七大單元,首先是社會新鮮人的職涯規劃與態度,第二是求職與面試方面的技巧,第三是求職安全,第四是工作態度與倫理,第五是人際關係與溝通,第六是情緒管理,第七是團隊的精神與榮譽。(編者)
關鍵詞: 職業倫理,社會新鮮人,求職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杜香國文書資料彙編目錄
出版日期: 200903
頁次: 276p.
摘要: 杜香國(1893-1947),又名杜磁,筆名甲溪,臺中大甲人。曾擔任大甲商工會會長、臺灣民眾黨大甲支部委員、鎮瀾宮管理人、《詩報》副會長,亦為「衡社」(後改名蘅社)的創立人之一。其生前遺留之文書,因1993年古宅拆除而由不同古物商分藏,後臺灣史研究所獲得部分檔案原件,遂進行整理及數位化,數量約五百餘件,時間起迄於1908-1946年,為瞭解實業家杜香國生平及研究日治時期臺灣商貿發展史的第一手資料。(編者)
關鍵詞: 杜香國,個人著述目錄,文書,數位化檔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福爾摩沙及其住民:19世紀美國博物學家的臺灣調查筆記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76p.
摘要: 1873年,作者親身踏查台灣,走訪各地平埔族、福佬人、客家人及部分高山族,以生動趣味的筆調,記述19世紀下半的台灣原貌,及史上西洋人在台灣的探險紀事,為後世留下這部不朽的珍貴經典。本書的第一部分,就是作者走訪邵族、巴宰族、賽德克族、西拉雅族及排灣族等族群的詳實記錄。他具體描繪了當地的風俗、生態、住屋、服飾、刺青、獵首、語言、音樂等面向,為消失中的台灣南島民族傳統文化,留下一幅權威性的生命圖像。第二部分收錄整理作者返美途中,在大英博物館圖書館搜尋到有關臺灣的重要相關文獻。(編者)
關鍵詞: 臺灣史,原住民,南島民族,博物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完美先生達爾文:《物種源始》的漫長等待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75p.
摘要: 本書用簡短的篇幅,勾勒出達爾文思想的形成與發展,以及《物種源始》被迫誕生的精采過程。作者從達爾文秘密進行的筆記與私人信函當中,側寫出這個英國紳士一絲不苟而且充滿人性的一面;不但清楚闡述了達爾文的研究工作,更讓我們重回150年前《物種源始》的誕生現場。(編者)
關鍵詞: 達爾文,物種源始,演化論,自傳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民98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74p.
摘要: 本書系統的介紹了文獻檢索與利用的全過程,從選擇研究課題直到最終的論文寫作與發表,內容涉及制定研究策略、使用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和Internet收集資料、評估資料、發現重要文獻、以及追蹤最新的學術進展、撰寫論文、參考文獻、版權及學術規範等。本書對剛剛開始嘗試研究活動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作者)
關鍵詞: 文獻檢索,情報檢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圖書館價值探討我國圖書館員基本專業能力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72p.
摘要: 數位時代網際網路盛行,受到民眾喜愛但也改變了對圖書館的使用習慣,OCLC在2005年《圖書館與資訊資源看法》(PerceptionsofLibrariesandInformationResources)的報告中,調查讀者的資訊尋求行為和習慣,發現讀者使用網路搜尋引擎的頻率和滿意度等各方面評價遠高於圖書館資源。此調查結果帶給圖書館事業一大衝擊,反思是否讀者並不瞭解圖書館的價值?圖書館能提供什麼資源與服務?以及圖書館員的能力可提供什麼協助?因此本研究旨在從圖書館的核心價值探討圖書館存在目的、功能和服務目標,從價值延伸出圖書館員的職責和角色,為以背負及擔任這些的任務和角色,進一步探討圖書館員需要哪些專業能力範圍與指標。本論文主要參考美國圖書館學會2004年擬定圖書館的11項核心價值,以及2008年擬定的《圖書館事業核心能力》作為焦點團體訪談議題的參考,經過三場焦點團體訪談後,擬定《我國圖書館價值和館員基本專業能力清單草案》,然後將此草案藉由問卷調查進行項目確認。本論文研究結果產出我國圖書館價值共12項、圖書館員角色11項、圖書館員基本專業能力共8大範圍55項指標、數位時代圖書館新業務功能14項。研究建議包括提供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作為圖書館價值與館員專業能力宣示文件之參考、提供國內圖書資訊學系所訂定學生專業能力之參考、提供圖書館任用新進館員與評鑑現有館員標準參考、對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館員教育訓練之建議、提供我國圖書資訊學教育規劃之參考、提供我國圖書館人力資源規劃的指南、提供我國圖書館員繼續教育課程規劃之參考。(作者)
關鍵詞: 價值,能力,專業能力,圖書館價值,圖書館員專業能力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如何與國際期刊評審對話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72p.
摘要: 本書為全國第一本針對如何回應國際期刊評審與編輯提出之意見與建議而撰寫的專書,黃熾森教授整理其投稿及擔任評委的經驗,自投稿的基本準則與資料到真實論文投稿於編輯評委之間的對話,一步一步帶領讀者以不同的觀點,看見國際期刊編輯與評委如何針對文章提出問題,以及投稿人如何適切回應,是欲投稿國際期刊學者絕不能錯過的經典。(編者)
關鍵詞: 期刊文獻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藝術的未來性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71p.
摘要: 公共藝術發展至今十餘年,在藝術、建築、設計等各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努力推動下逐步走向成熟,它如何在未來逐步達成公眾參與的普及化、專業與計畫的優質化發展,並成為推動國家在全球化觀點下獨特品牌力量的重要媒介?本書分作上下兩冊,分以「城市觀點的公共藝術閱讀」及「環境與產業觀點之公共藝術」兩大主題,透過國內外實際案例的切入,探討公共藝術的發展前瞻性,論述藝文產業的消費與生產。(編者)
關鍵詞: 公共藝術,文化創意產業,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