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213 - 122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閱讀的歷史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396p.
摘要: 本書講述了閱讀的活動、使用的人員及其社會環境,以及在石片、骨頭、樹皮、牆壁、碑碣、泥版、書卷、冊子、圖書、螢幕和電子紙張上的種種表現。內容雖然側重在西方閱讀的歷史,卻也勾勒了它在中國、韓國、日本、美洲和印度的演進。作者希望大家透過這麼一部歷史,不僅能對閱讀在過去和現在的情形有所了解,更能明白它在將來所能帶給世界的啟發和力量。雖然閱讀和書寫是攜手並進的,但它其實是書寫的對立面——兩者即便在腦內也有不同的活動部位。書寫是技巧,閱讀是能力。文字原本是制作出來的,後來還在機緣湊巧的情況下得到採用;閱讀則會連同人類對書面語潛在性能的深入了解而不斷演進。文字史顯示了一連串的借用和修正,閱讀史則呈現了社會漸次成熟的各個階段。文字是表現於外,閱讀乃銘感於內。文字有公開性,閱讀具私密性。文字是明白限定的,閱讀則是開放結局的。文字冰凍了當下。閱讀則行之久遠。(編者)
關鍵詞: 閱讀,閱讀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心的誦讀師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394p.
摘要: 誦讀師就像詩人,是駕馭文字的超凡舵手,運用天賦異稟的穿透力,向人們演繹何謂「躍然紙上」。一名律師因父親去世而回到故鄉,他對繼承父親路卡的二手書店毫無興趣,但覬覦它的神秘組織「愛書俱樂部」,卻掀開了誦讀師的秘密,讓他捲入一場驚心動魄、生死未卜的冒險之旅。(編者)
關鍵詞: 奇幻文學,當代小說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開放式數位典藏系統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390p.
摘要: 本書強調數位典藏系統宜採用「開放式架構」,且需同時關注「典藏內容」、「系統技術」和「使用者」三個面向。因此,書中除闡述開放式系統架構之學理基礎外,在三個面向方面也都各提出了其應包含之內容、技術與經驗分享。最後,本書也一併探討了數位典藏之長期保存問題,使珍貴的數位典藏品能長期為使用者利用。(編者)
關鍵詞: 數位典藏,資訊技術,系統設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少年孫中山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387p.
摘要: 本書透過有趣動聽的故事為您描述孫中山少年時期點點滴滴的生活情況,以豐富詳實的資料為您展示孫中山先生成長的歷程,呈現一位不屈不撓,勤奮好學,勇於反抗,無私無畏的少年形象。作為後人,在追思一代偉人的光輝成就之時,我們也應該向他學習,學習他一旦確定了目標就堅持自己的理念,努力奮鬥,永不言棄的精神。(編者)
關鍵詞: 孫中山,傳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蔣經國大傳
出版日期: 200904
頁次: 382.p(上冊);398.p(下冊)
摘要: 本書為蔣經國先生的傳記故事。經濟不景氣的年代,人們緬懷起《光陰的故事》及《寶島一村》更為貧困的眷村生活,從捍衛台灣生存到迎接經濟起飛,蔣經國常在第一線!他曾是抱持共產主義的熱血青年;他曾是在贛南除暴安良的「蔣青天」;他曾是環抱楊恩典的親民愛民的蔣總統;但他也是引人爭議的政治人物!經國先生已逝世二十一年,歲月的沉澱,越發使這位一代強人的形象逐漸清晰。細細回顧他的一生,宛如踏著台灣前進的腳步。直到現在,他還是台灣民意肯定度最高的總統!因為身為蔣介石的兒子,蔣經國注定有著與一般人不同的一生。他曾遠赴蘇聯求學,卻因政治因素,險些成了回不了家鄉的人質。他曾擔任江西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力求為官清廉,辦學、禁煙、捉賭、清惡霸......贏得「蔣青天」之名。他是蔣介石最忠實的助手,也是領導台灣創造經濟奇蹟及走向民主的總統。(編者)
關鍵詞: 蔣經國,臺灣傳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族群發展與文化產業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380p.
摘要: 本書分為中山思想、民族文化與文化產業三部分,是「孫中山與民族文化」與「孫學與離島文化產業」二次研討會之論文彙編,中山思想以孫中山的民族文化、民主文化、民生主義為探討重點;文化產業主要以澎湖地區的文化創意產業為史料。共收錄唐彥博、蕭亞譚、陳瑞芸、周慶華、王若婷、祈志榮、邱榮舉、洪泉湖、李酉潭、孫劍秋、羅育敏、宋紀均、謝欣如、楊仁煌、郭世清、劉煥雲、黃健庭、李明儒、蔡明惠、鍾怡慧、張富傑、馮國豪等人。(編者)
關鍵詞: 孫中山思想,民族文化,文化產業,文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研究的藝術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371p.
摘要: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研究的過程與步驟,並在講解過程中貼心的不斷鼓勵讀者,建立研究初學者的信心,讓他們理解,研究原來是一個嚴謹而有感情、有血有肉、有生命、有品位與風格、可以促進人類福祉的工作。本書作者在每一個章節,針對每一個研究步驟與方法娓娓道來的過程中,亦同時將上述研究的真正內涵發揮得淋漓盡致。讀者無論是做為研究上的參考指南,或增進個人日常的思辯理解力,都可從中獲得極大的助益。(編者)
關鍵詞: 研究方法,研究技巧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文字書寫的歷史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370p.
摘要: 文字書寫的歷史引人入勝,這是一本入門書,特地為想要概括瞭解文字書寫史整體最新研究成果的人士而寫。全書的中心主題是世界主要書寫系統及其文字的起源、形態、功能與變遷過程,配以豐富的文物圖片。從早期塗寫於石頭和獸骨上的文字,到現代的電腦和網路上的書寫無所不包。文字的出現源始於資訊的貯藏,首先聚焦於西元前四世紀美索不達米亞出現的書寫體系。引證了腓尼基和受它影響的希臘字母表,對孕育許多符號書寫的西方、中國、越南、韓國和日本等地的文字系統,都有深入的探究。並對西歐中世紀的手稿和印刷的歷史,以及引領十九至二十世紀的技術革新和拼字規則上,分別進行探討。書寫在每一個發展階段的社會動態,本書無不著墨。書寫曾經是少數幾千人的專業領域,如今是百分之八十五世界人口的實用技能,總數高達五十億。現代社會屹立不搖,處處仰賴書寫提供的基座。書寫展現賞心悅目的景觀。幾乎有六千年之久,人類對這個美景心領神會無代無之,視其為社會上用途最廣而且最能陶冶性情的工具。古代的書寫容許歷史藉滅絕已久的語言說話,當今看來特有目眩神移之魅。書寫已成為人類的知識最重要的工具(科學),社會的文化媒介(文學),民主表達與民眾知訊的管道(媒體),而且它本身就是藝術的表現(書法)。當今之世,完全以電子溝通為基礎的書寫系統正迅速蠶食到目前為止仍然以話語為基礎的書寫領域。書寫隨人類改變而改變;書寫是判斷人類處境的一個依據。(編者)
關鍵詞: 文字學,字母,歷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危機
出版日期: 200906
頁次: 368p.
摘要: 閱讀的自由被剝奪時,第一個起而抗之的是─圖書館!本書背景設定在近未來的西元2019年,作者首先花了極大篇幅架構出一個架空而生動的場景,描述出「圖書隊」與「以取締危險刊物為由,妨礙圖書自由的政府機關」之間激烈的對峙。日本政府為了取締擾亂公共秩序、侵犯人權的現象,強行施行「媒體良化法」,而為了閱讀自由起身對抗的組織──「圖書館」挺身而出。圖書隊員們的目的是要拯救遭到查禁的書本,並守護書本的未來!圖書館戰爭,一觸即發!為了與「媒體良化法」相抗衡,在原先的圖書館法裡,又新增第四章的圖書館宣言,宣言如下:圖書館有收集資料的自由圖書館有提供資料的自由圖書館必須保守使用者的秘密圖書館得以拒絕所有不當的檢閱圖書館的自由被侵犯之時,吾輩必團結力守自由。當媒體良化的特務機關與圖書館防衛隊的對立越演越烈……戰爭,一觸及發!(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圖書館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367p.
摘要: 一九四九年,是所有中國人承載太多時代歷史重擔的一個關鍵年。本書從系譜學發端,一場異國婚姻下的母子間跨世代、跟文化的對話,敲開了作者過去不敢面對的家族史與國史的歷史認同。藉由文學的溫熱,作者希望引領讀者一同誠實地、認真地重新梳理六十年前的這段歷史,看見一整代人「隱忍不言的傷」,重新凝視關於人的尊嚴以及生命價值。(編者)
關鍵詞: 台灣史,歷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世變中的記憶與編寫:以丁耀亢為例的考察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360p.
摘要: 探析前人對丁耀亢的研究取向與成果,實仍存在許多「空白」。就文類而言,學界多將焦點集中在小說《續金瓶梅》及劇作的探討,或是《醒世姻緣傳》作者問題的考證,對於丁耀亢現存的六部詩作、四部雜著論述則明顯不足。鑑於身處明清之際特殊的時代環境及士人創作大都具有跨文類的普遍現象,故對於丁耀亢研究的文本取樣,理應採「跨文類」之考察。再者,學界所熟悉的向來是入清後的丁耀亢,對他明末的生活、思想、創作實在瞭解不深,然而,丁耀亢與明清世變的歷史背景關係密切,前人只關注世變後的丁耀亢,未能參照世變前的丁耀亢,此也是一大缺漏。是故,本文希冀從新讀丁耀亢的《天史》,探究向來在丁耀亢研究中「缺位」的明末生活、思想及創作;從新讀《出劫紀略》考察丁耀亢藉由「世變」記憶之編寫所欲流傳的「生命史」或「家族史」。再由兩書的新讀,進而重讀丁耀亢及小說《續金瓶梅》,將之回歸到丁耀亢的創作譜系並輔以「生活史」重新考察,探析世變前後的丁耀亢在記憶書寫與編寫策略的異同,以觀察世變、記憶以及編寫三者的關係。(作者)
關鍵詞: 世變,天史,續金瓶梅,丁耀亢,出劫紀略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蔣中正的一九四九:從下野到復行視事
出版日期: 200908
頁次: 356p.
摘要: 本書以「蔣中正的一九四九」為題,並不準備對蔣中正在一九四九年的各項作為進行研究,而是將重點置於蔣中正自一九四九年一月下野至一九五○年三月復行視事一年多的時間中,探討他如何再起?再起的過程與機遇。全書除前言、結論外,分為五章:第一章「第三次下野」,探討蔣氏決定下野的原因,以及下野之經過;第二章「從溪口到臺北」,敘述蔣氏下野後,居留溪口的生活,以及轉赴上海、舟山、臺灣等地之過程;第三章「建立黨政關係常軌」,分析蔣氏在杭州會談、成立非常委員會,以及閻錫山出任行政院院長等事中的地位;第四章「維護大陸最後據點」,探討蔣氏兩度至西南的情形,以及其在李宗仁出國後,角色如何轉換,從幕後走上前台;第五章「在臺復行視事」,探討蔣氏個人對於復任總統問題的認知,以及復職一事進行之經過。(編者)
關鍵詞: 蔣中正,傳記,中華民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