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297 - 130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需求之研究 ─以國立臺灣大學大學部學生為例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30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對於大學圖書館施行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之需求與期望之服務內容,研究目的包括(一)瞭解大學生之心理需求與常見之情緒困擾問題(二)探究大學生常閱讀之情緒療癒圖書類型,以及圖書對大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三)瞭解大學生於大學圖書館找尋情緒療癒圖書時所遭遇之困難與解決之道(四)探討大學生對於大學圖書館施行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之需求及期望的服務內容。在研究設計上,本研究採取質化研究方法,針對20位閱讀經驗豐富,並將閱讀視為主要舒緩情緒管道的臺灣大學大學部學生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研究結果顯示,學業問題為大學生最主要之情緒困擾問題。而大學生常閱讀之情緒療癒圖書可分為小說類、非小說類及自助書,小說類與自助書又可進一步按各種主題分類,其種類較多元;而非小說類之情緒療癒圖書則以繪本最受大學生歡迎。研究結果亦發現,情緒療癒圖書對大學生之情緒療癒效用會隨讀者個人因素如興趣喜好、困擾問題類型、生活背景等,以及閱讀素材本身特性因素而有所不同。至於大學生於大學圖書館找尋情緒療癒圖書時所遭遇之困難與解決之道,「至書架上瀏覽」為受訪者主要找尋情緒療癒圖書之方式,而「預約等候時間長」為受訪者首要遭遇之困難,當未尋獲欲閱讀之情緒療癒圖書時,「向朋友借閱」及「借閱其他同類型之書」是受訪者較常採取的解決方式。而大學生對於大學圖書館施行發展性書目療法服務之需求中,受訪者較偏好圖書館先施行「閱讀式書目療法服務」,其服務內容包括「提供情緒療癒解題書目及書目清單」、「設立書目療法服務專區」、「舉辦情緒療癒主題書展」與「以電子報或電子郵件發送情緒療癒圖書相關書訊」等,且受訪者認為大學圖書館宜注意書目療法服務之宣傳活動,並可與校內外其他單位合作提供服務,同時須考量館內人力與經費以及讀者的轉介問題。此外,受訪者認為書目療法服務館員宜具備同理心,同時能「知書」與「知人」,並透過良好的溝通技巧來施行書目療法服務。最後根據文獻及訪談結果分析,對大學圖書館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一)成立書目療法服務專區(二)編製情緒療癒圖書解題書目及書目清單(三)舉辦情緒療癒主題書展(四)建置書目療法服務網路平台(五)培訓書目療法服務館員(六)與校內外單位合作施行書目療法服務。(作者)
關鍵詞: 書目療法,書目療法服務,大學圖書館,大學生,情緒療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地區哲學領域學者之資訊行為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27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哲學領域學者從事相關研究時的資訊行為。以十八位學者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包含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資訊利用等層面,與學者在從事研究上所需資訊類型、最常利用的資料來源與途徑、和所遭遇到的障礙、及其資訊利用的方式。企求藉此歸納出哲學領域學者從事哲學研究時的行為模式,提供圖書館及其他資訊服務單位相關建議,盼能有助於針對此特定資訊使用者族群的合宜的資訊服務之設計。?求獲取第一手資料和相當的信度與深廣度,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以半結構式深度訪談學者,並將訪談內容轉錄成逐字稿,進行資料分析,以探討哲學領域學者從事哲學研究過程中的資訊需求問題、資訊來源管道、資訊搜尋歷程、資訊利用相關知能與疑難等問題。由資訊尋求的角度來看研究結果,可知針對以往研究而言之延續性,專書、邀稿、升等與教學需要,以及不同工作型態產生之資訊需求模式等,都是會影響學者的資訊行為的因素。就研究所需資訊之類型而言,原典、專書、期刊、圖冊及參考書目等,屬於常用的類別。較常用的資訊來源為資料庫、專業網站、書店、自己的藏書、人際溝通、圖書館及出訪相關地區等類別。就獲取資訊屬性而言,哲學領域學者都很著重其所擇資訊之專業性、正確性、學術性與可及性。整體而言,哲學領域學者整理資訊行為之歷程包括蒐集、比較、詮釋、觸發、分析、評論、整合及創新等。其間可能遭遇的困擾,包括語文問題、資料深度問題、思慮或議論進入瓶頸、資訊來源所在不明、資訊的時間性問題、資訊尋求行為涉及的經費問題、以及合宜討論對象難覓等狀況。依本研究所見,哲學領域學者遭遇資訊尋求相關疑難時,解決方法大抵如下:(一)藉由個人研究經驗審視判斷,(二)反求諸己,檢視平日所蒐集儲存之資料,(三)就近尋取資訊來源或可能的資訊尋求替代方案,(四)請教相關知能的專家,(五)申請補助經費以利資訊行為之進行,(六)暫緩研究進度。哲學領域學者接觸網路資源,通常是透過搜尋引擎的運用、相關學術網站的尋訪、電子資料庫及網路電子報的訂閱等方式,進行其資訊行為。在圖書館利用方面,這些學者都認為參考諮詢服務、相關訊息告知、及館際合作等圖書資訊服務項目,有助其資訊尋求與處理。(作者)
關鍵詞: 哲學領域,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行為,資訊利用,使用者研究,可及性,電子報,專業性,使用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一位中學理化教師數位教材製作知識分享之研究:標竿教師之個案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25p.
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中學理化標竿教師從事數位教學時,其專業知識內涵與標竿教師個人知識管理,同時試圖以社會心理學的角度,由深入了解研究對象的人格特質與人群關係,進而找出影響與促進標竿教師進行知識分享的關鍵因素。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蒐集資料歷時五個月,蒐集個案資料由個案青少年、接受師資訓練、成為正式教師以及到目前任教近十七年的個人教學相關紀錄,由研究者做初步的內容分析,再與三位自然科資深教師做進階的概念編碼,同時請個案擔任核對人員,最後由研究者整理出研究結論與建議。本研究成功的由個案中找出:(一)標竿教師製作數位教材意願的內外在動機;(二)教育專業知識內涵中,教學省思有教法、教材、評鑑三方面的具體做法,以及媒體在教學中角色的省思;至於增進發展教材能力、掌握教學情境知識則以方法、管道、領導/協助、工具、困難等向度做說明(三)標竿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資料徵集、知識使用、知識創新、評鑑教材、知識傳播,分別一一以方法、管道、領導、協助、工具、困難、倫理、活動等向度做說明(四)影響個人在組織中從事知識分享之因素:個人人際網絡、知識社群的組織文化、權力領導、信任公平。(作者)
關鍵詞: 數位教材製作,中學理化標竿教師,知識分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這樣思考,人生就不一樣:早知道該多好的思考整理術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22p.
摘要: 本書作者運用各種巧妙的比喻和實際方法,告訴你思考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如何養成創意思考的好習慣,使你不管在校園學習或職場競爭上都得心應手,一生受用。(編者)
關鍵詞: 讀書法,學習方法,思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直接引用、書目耦合及共同作者探討圖書資訊學跨學科之變遷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22p.
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直接引用、書目耦合及共同作者等三種書目計量方法探討近30年(1978-2007)圖書資訊學之跨學科變遷情形,辨識對圖書資訊學有重要影響的學科,並以指標測量跨學科程度,以及比較三種書目計量方法之跨學科分析結果。本研究除進行圖書資訊學之整體分析外,亦將圖書資訊學分為圖書館學及資訊科學二個學科、區分圖書資訊學期刊文獻參考文獻的資料類型以及就10種圖書資訊學期刊分別進行跨學科分析,並比較分析結果,另輔以每10年及每年之不同時間長度觀察跨學科變遷情形。本研究對象係影響係數較高前10種圖書資訊學期刊之1978-2007出版的論文,經排除電腦科學文獻後,以20%之系統抽樣方式,過濾出1,536篇期刊文獻為圖書資訊學樣本期刊文獻,再依三種書目計量方法特性蒐集個別期刊文獻的27,678個參考文獻、不同期刊文獻之間共同的8,906個參考文獻及期刊合著文獻之1,536位共同作者資料,據以個別建立不同資料檔,以利進行相關的跨學科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在學科分布之學科比例及排名部分,圖書資訊學高度依賴本身學科,並有自然科學傾向,但圖書館學較傾向社會科學領域,資訊科學較傾向自然科學領域。另比例最高與次高學科之比例差距明顯、全部學科累積比例有明顯集中於排名前幾大學科,以及三大科學領域的部分學科均有隨時間持續提高排名之情形,拉近其與圖書資訊學之間的關係。在跨學科程度方面,資訊科學之跨學科程度明顯高於圖書館學,「圖書類」參考文獻之跨學科程度亦明顯高於「期刊類」參考文獻,而10種期刊中,LibraryResources&TechnicalServices的跨學科程度最低,Scientometrics的跨學科程度最高,且資訊科學期刊之跨學科數值未必高於圖書館學期刊。此外,跨學科數值與圖書資訊學比例之間有反比關係存在,以及圖書資訊學、資訊科學之跨學科程度呈現隨時間增加而提高之成長趨勢,但圖書館學以不同方法分析之結果則顯示其跨學科程度未必有提高情形。至於三種書目計量方法之比較,以直接引用方法分析產出之學科數量最多,以共同作者方法分析產出之學科數量最少,以及每年之學科數量有呈現往上成長之趨勢。此外,以直接引用、書目耦合及共同作者等三種方法分析產出之學科排名結果有顯著一致性,彼此可互相取代,且三種書目計量方法中,以直接引用及書目耦合之學科排名一致性最高。但造成三種計量方法之分析結果仍有不一致的之原因,可能在於理論依據不同,致直接引用依據之全部參考文獻、書目耦合依據之共同參考文獻及共同作者依據合著期刊論文之共同作者,在樣本對象及樣本數量均不同情形下,跨學科結果不盡相同。其中共同作者之產生因至少須有2位不同作者共同發表文獻之事實,故相較於直接引用及書目耦合僅是作者單方面的引用行為,共同作者之產生遠比產生參考文獻困難,且共同作者反映的跨學科意義比直接引用及書目耦合更具體。因此在三種書目計量方法之應用與解釋上,須先確立欲呈現之跨學科意義,再採取適合之書目計量方法,如強調人際關係、合著關係之實質跨學科交流,可採用共同作者方式;如著重資訊流向的關係,可採用直接引用方法,但如強調核心參考文獻之跨學科結果,則可使用書目耦合方式。由於圖書館學及資訊科學有不同的跨學科特性,圖書資訊學之跨學科分析應再就圖書館學及資訊科學個別分析,以免圖書資訊學之整體分析結果淡化圖書館學及資訊科學之跨學科差異。另「圖書類」參考文獻及「期刊類」參考文獻之跨學科結果並不相近,加上圖書及期刊文獻均是最常被引用的資料來源,故「圖書類」參考文獻須是參考文獻的分析範圍。(作者)
關鍵詞: 跨學科分析,圖書資訊學,直接引用,書目耦合,共同作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北市立圖書館服務品質調查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21p.
摘要: 「未來的國力決定於圖書館」,作為一個國家文化水準的表徵,圖書館經營之良窳將影響到教育文化及國家競爭力的發展,而公共圖書館是「社區的大書房」,身負文化保存、社會教育與知識傳承的使命,在全民終身學習上更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同時在政府組織再造、精簡人力及社會大眾對於圖書館所創造出來的文化產品需求日殷的雙重壓力之下,圖書館必須漸漸走出傳統的象牙塔經營方式,有效地應用有限的資源以達到最大的服務目的,創造出令讀者驚喜的服務品質。國內針對圖書館服務品質的研究,大多數以大學圖書館之讀者為研究對象,本研究針對臺北市立圖書館進行內外部顧客調查,參考美國圖書館服務品質調查工具LibQUAL+TM量表,衡量北市圖服務品質狀態;同時進行館員端調查,將讀者調查結果與館員自我評估結果進行差異比較,以利提供決策者及經營管理者對於服務品質評量一不同面向之參考。本論文研究結果顯示:(一)入口網站為讀者最常用的資訊資源;(二)北市圖使用者以低涉入讀者為最多;中涉入讀者次之;高涉入讀者最少;(三)讀者年齡別和服務涉入程度均會影響資訊資源取得管道;(四)圖書館處於適當服務品質狀態,圖書館場所性為讀者最注重的服務品質因素;(五)根據四象限圖示分析法顯示,部分服務品質項目宜再進行深入調查探討;(六)讀者涉入服務程度是影響服務品質評等的主要因素;(七)圖書館幫助讀者在學習上更為快速有效最受認同,而區別信賴資訊的服務有必要透過讀者利用教育加強宣導;(八)讀者服務涉入程度是影響服務成果評價的主要因素;(九)服務品質和服務成果兩者具有完全正向相關性;(十)館員與讀者在圖書館服務績效與服務成果的認同項目排序上一致性頗高;(十一)讀者與館員回饋意見反映出「網站及系統」的服務品質為最須加強改善之重點。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論文提出八項建議:(一)重視讀者不同服務涉入程度之使用需求,有效提升服務品質、助益服務成果;(二)維持適當服務品質狀態,進行策略重點調整;(三)藉由調查或焦點訪談找出問題所在,優先提升資訊控制性績效;(四)「網站及系統」的服務品質最須加強改善;(五)提升圖書館資訊檢索利用教育能見度;(六)加強無專業背景館員評估權威資源之能力;(七)運用圖書館服務滿意度調查與服務品質量表,適時瞭解讀者滿意程度與圖書館服務品質狀態;(八)將研究結果搭配策略規劃目標、策略及行動方案之修正,適時公開,形塑圖書館專業形象。(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評估研究,服務品質,服務品質量表,圖書館服務品質量表,臺北市立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書海浮生錄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20p.
摘要: 作者將自己近來的相關閱讀心得,透過一篇篇的文章,娓娓呈現在讀者面前。(編者)
關鍵詞: 書評,中國文學,文學評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流行音樂類型電台節目主持人之資訊尋求行為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20p.
摘要: 本研究以四家流行音樂類型電台,共十二名節目主持人(DJ)為研究對象,採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並結合廣播收聽心得札記,以ATLAS.ti為編碼工具進行歸納整理,整體研究採Krikelas的資訊尋求理論,將DJ的資訊尋求行為分為「情境中的資訊尋求行為」、「資訊定位與資訊需求」、「內在/外界的資訊來源選擇」、「DJ的外界資訊來源」、「DJ的內在資訊來源」五個部份。第一部份,將DJ的情境分為電台內工作、電台外工作與個人生活三種情境,三種情境下再細分三十一個狀況,進一步剖析每個狀況下包含的任務與考量,以此描述DJ的情境與環境,作為分析DJ資訊尋求行為的背景。第二部份,先將DJ所使用的資訊定位成唱片音樂資料、音樂資訊與生活資訊三類,再結合第一部份的情境描述,分析各情境下DJ所產生的立即性與延遲性需求與各情境下DJ會使用的資訊。第三部份,針對DJ如何選擇內在與外界的資訊資源作分析,因為DJ要尋求的資料有音樂資訊與唱片音樂資料旋律兩種性質,依資料性質不同,研究者將DJ的資訊尋求分為「內在資訊來源的音樂資訊尋求」、「內在資訊來源的唱片音樂資料旋律尋求」、「外界資訊來源的音樂資訊尋求」、「外界資訊來源的唱片音樂資料旋律尋求」四個方向作探討。第四部份,分析DJ的外界資訊來源,分作「人際接觸」與「文獻記錄」兩部份,前者包括唱片公司人員、國內外的電台同業、音樂同好、MSN族群、資深音樂人、電台內活動而接觸演藝圈工作者、電台外活動結識的演藝圈工作者、聽眾、唱片行的工作者九類,後者則涵蓋網路資源、唱片公司提供的宣傳文案與資訊、電台內音樂資源、報章雜誌、音樂工具書、唱片內的歌詞本等六類。第五部份,分析DJ的內在資訊來源,分作「直接觀察」、「記憶」與「私人檔案」三部份,除描述DJ如何運作之外,並進一步探討DJ如何整理這些內在的資訊來源。綜合上述五個部份的分析結果,研究者將DJ資訊尋求行為的特徵歸結於下列五點:一、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重視直接聆聽第一手唱片音樂資料。二、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重視資訊的新穎與快速。三、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在尋求途徑方面,其自身的記憶是最重要且最先尋求的資訊來源,且網際網路是不可或缺的角色。當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尋求音樂資訊時,首先求助於記憶,其次則最常使用網際網路;當尋求唱片音樂資料的旋律時,僅依靠記憶與向人詢問。四、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的資訊尋求行為深受所屬電台與唱片市場運作機制影響,而且被動接受龐大中文音樂資訊。五、流行音樂類型電台DJ的資料典藏方式因人而異,但深受電台影響,且典藏方式有數位化的趨勢。(作者)
關鍵詞: DJ Disc Jackey,流行音樂,音樂類型廣播電台,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生最樂是讀書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18p.
摘要: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記載與經驗的累積,從書本中汲取古今人士的思想結晶,可以擴展視野,作為個人立身處世的參考。一個人若淘沙得金,其快樂可想而知,何況是有心的「知識礦工」挖掘到智慧的寶藏。因此,本書希望藉由讀書心得的分享,讓每個人了解閱讀的要點,領悟書中的妙處,一卷在手時能深切體認:人生在世,讀書最樂!(編者)
關鍵詞: 閱讀,讀書心得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藏書票藝術解碼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15p.
摘要: 藏書票有「紙上寶石」、「書中蝴蝶」與「版畫珍珠」等稱呼,在二十一世紀的今日,藏書票仍然像蛋糕上那裹了糖衣的草莓,永遠是浩瀚書海中的目光焦點。從十五世紀開始,藏書票藝術已經起伏了五百多年的歲月,瞬息萬變的二十一世紀,當代藝術百花爭艷,而藏書票藝術在一片萬紫千紅中,散發一縷誘人的幽香,本書以藝術行政與文化創意產業的角度,坐望這個至今還是散發著迷人風采的小眾藝術。(編者)
關鍵詞: 藏書票,文化創意產業,藝術行政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再次撒下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15p.
摘要: 松居直以自身體驗以及來自許多有親子共讀經驗的家長所提供的經驗分享,告訴讀者如何透過共讀圖畫書,引導孩子感受愛和快樂,成為情感豐富的人。對松居直而言,親子之間交換的豐富語言,是家庭最大的財富。他盼望讀者能用自己的聲音和話語擁抱孩子,讓孩子在溫暖生動的話語中成長。在書中,讀者們可以看到松居直對幼兒教育、對圖畫書的獨到見解,以及簡單、容易做到的親子共讀的方法。本書(青林版)由國內知名閱讀推廣工作者林真美審定,本書自出版以來,即廣獲社會各界推崇,並啟蒙了國內眾多的童書出版工作者、以及親子推廣團體等,激發其對推廣親子共讀圖畫書的熱情。(編者)
關鍵詞: 育兒,親職教育,親子關係,繪本,閱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網路資訊相關判斷研究
出版日期: 2009
頁次: 215p.
摘要: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國小學童因課業需求,上網查找資料已相當普遍,如何有效判斷網路資訊更形重要。本研究藉處於抽象思考轉變期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採用實驗法、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嘗試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於網路資訊的相關判斷行為特性,並進一步探討個人背景對相關判斷之影響。本研究以便利抽樣方式,選擇一所台北市立國民小學31位六年級學童為對象,進行網路資訊相關判斷實驗。實驗內容依據國小學童課業需求特性所設計之檢索任務,並針對每項檢索結果進行相關判斷及填寫問卷。本研究同時篩選6位學童進行訪談。研究結果顯示,檢索任務平均完成時間為1101秒(約18分鐘),每筆檢索結果平均須花費25.6秒的判斷時間,同時每筆檢索結果的平均點閱次數與平均瀏覽網頁數皆不高,顯示受試者的相關判斷頗為迅速,唯判斷品質仍有改善空間。就相關判斷準則之重要性排序,內容主題性、摘要主題性及語言/可理解性為前三項受試者重視之相關判斷準則。綜合實驗及訪談結果,受訪者對於相關判斷準則的運用,具有「豐富多元不重複,質精易懂有深度,解釋有據附詳圖」等特性。就個人背景對相關判斷之影響,主要結果包括:1.自評個人具有主題知識者,對於相關準則的重要性認知程度較高;2.自評個人具有主題興趣者,平均花費在每筆檢索結果的判斷時間較多。綜合上述,國小高年級學童傾向獨立解決問題,具體與抽象思考並行,且積極善用所學,以上網經驗強化判斷能力,唯常將查找課業資訊視為負擔,只求儘速完成,較少樂在其中。根據上述,本研究建議未來在落實網路資訊素養課程上,除了教導網路資源類型與檢索技巧外,傳授網路資訊相關判斷之重要原則與使用技巧也相當重要。若能提供經驗教育,並就學童程度,適時、適度提升其相關判斷能力,將有助學童建立正確且完整的網路資訊認知。(作者)
關鍵詞: 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資訊,相關判斷,相關判斷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