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3553 - 356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際網路與著作權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6p.
摘要: 本書以網站之設計、線上資料、點對點資料交換網路以及線上交易等四項議題,透過案例討論的方式,詮釋著作權法為適應網路時代來臨,所為之修正變更。(編者)
關鍵詞: 著作權,網際網路,智慧財產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小學圖書館(室)在九年一貫課程中角色之探討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6p.
摘要: 小學圖書館(室)在各類型圖書館中為數最多、分佈範圍最廣,且位處於基礎教育中,配合教學、支援學習的教育功能格外重要,唯一直以來由於體制不夠完善,其發展卻也問題最多、受限最大。而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勢必對於小學圖書館(室)的經營、利用與需求造成影響。本研究結合文獻分析、深入訪談與文件分析的個案研究設計,以立意抽樣選擇台北縣市七所國民小學作為研究個案,蒐集個案圖書館(室)經營與學校課程規劃之相關文件,訪談共27位來自各個案之圖書教師、一般教師、專家與主管。藉此探討小學圖書館(室)因應配合九年一貫課程現況、教師對於小學圖書館(室)相關資源之使用現況與需求期望、小學圖書館(室)在九年一貫課程影響下所面臨的經營管理問題與因應之道,以及小學圖書館(室)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扮演之角色與功能等研究問題。根據本研究結果,對於教育當局、圖書館界、國民小學、小學圖書館(室)、教師與未來之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作者)
關鍵詞: 小學圖書館,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源中心,學校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問答服務系統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線上參考服務系統與Yahoo!奇摩知識+為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6p.
摘要: 網路問答服務,即是透過網際網路,提供使用者問題提問與解答問題之服務。在台灣,入口網站Yahoo!奇摩在2004年推出其名為「Yahoo!奇摩知識+」之網路問答服務,並在半年內(2005年5月底)累積了百萬則問題,且平均每月吸引490萬網友進行問答互動,每則問題平均獲得2.8筆解答。表面上看來,此種新的網路資訊服務型式,蓬勃發展且讓使用者熱烈反應及參與,而其提供問答服務的理念,實際上在圖書館界實行已久,也就是被視為最能突顯專業服務之「參考諮詢服務」。面對此,圖書館界應對其有所瞭解,以作為日後參考諮詢服務發展之參考。本研究以「台北市立圖書館線上參考服務」與「Yahoo!奇摩知識+」兩個網路問答服務系統為研究對象,藉由內容分析法、實驗評鑑法與深度訪談法加以探討其技術與服務、問答內容及經營三個面向所涵蓋之問題。研究結果發現:一、技術與服務平台方面,分別針對檢索功能、檢索結果、檢索介面及瀏覽功能、加值功能、著錄項目等,歸納7點結論;二、問答特質上,共整理出(1)回答速度二者無極大差異;(2)近半數問題集中於自然科學與應用科學類;(3)以事實型問題居多,尋求意見或經驗型問題亦為Yahoo!奇摩知識+之特色等19項特徵;三、經營管理方向部分,綜合兩系統於行銷、經費來源、人力資源及社群經營與管理之七特色,且在明確機制下雙方皆有合作意願。根據研究結果,文末分別針對台北市立圖書館線上參考服務系統、Yahoo!奇摩知識+及圖書館參考諮詢服務提出相關建議。(作者)
關鍵詞: 網路問答系統,線上參考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書海指南:中國古籍導讀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6p.
摘要: 本書旨在介紹我國古代典藉之源流變化,並將其長期使用的四部分類法加以介紹,藉使諸位讀者明瞭我國典藉分類之特性與重點,以便在研習古籍時掌握門徑,免卻迷途於汗牛充棟的古籍之中。本書在傳統「經、史、子、集」之外,再加上古代圖書分類的簡史,最重要的是特別將類書、叢書及出土文物另立一章討論介紹,益增其書的價值。(編者)
關鍵詞: 目錄學,中國歷史,古籍,書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公共圖書館讀者諮詢顧問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小說之成人讀者為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6p.
摘要: 本研究由使用者觀點探討我國公共圖書館小說之成人讀者對讀者諮詢顧問服務之需求,以臺北市立圖書館、臺北縣立圖書館、新店市立圖書館及其分館喜愛閱讀小說,且認為小說對其生活甚為重要之讀者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包括:(1)探討小說之成人讀者之閱讀動機及閱讀興趣。(2)探討小說之成人讀者於公共圖書館借閱小說時遭遇之困難與解決之道。(3)探討小說之成人讀者對公共圖書館提供讀者諮詢顧問服務之看法,以及希望之服務內容。在研究設計上,本研究首先蒐集與讀者諮詢顧問服務相關之中英文文獻,其次整理及分析文獻內容,以瞭解前人之研究成果並建立研究者對我國公共圖書館提供讀者諮詢顧問服務之研究架構。其後透過質性研究之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訪談22位小說之成人讀者,深入地蒐集其個人意見及看法,以作為未來國內公共圖書館規劃小說之成人讀者諮詢顧問服務之參考。茲將研究結果分由「小說之成人讀者的閱讀動機及閱讀興趣」、「小說之成人讀者於圖書館借閱小說時遭遇之困難與解決之道」及「小說之成人讀者對讀者諮詢顧問服務的看法及希望之服務內容」等三項。敘述如下:一、小說之成人讀者的閱讀動機及閱讀興趣本研究之受訪者以「消遣休閒時間」為最主要之閱讀動機。由於「無須付費」等九項原因,因此主要自圖書館取得希望閱讀之小說。受訪者並表示因選擇希望閱讀之小說為主觀認定之行為,因此認為「至書店或圖書館瀏覽」為獲取希望閱讀小說之首要資訊來源。而本研究之受訪者喜愛閱讀之小說類型甚為多元,其中以羅曼史小說為受訪者喜歡閱讀,但圖書館收藏較少之小說類型,並以「書籍內容及其易讀性」為選擇希望閱讀小說之首要因素。二、小說之成人讀者於圖書館借閱小說時遭遇之困難與解決之道本研究之受訪者習於「直接瀏覽書架」以尋找希望閱讀之小說,其次則為「查檢館藏查詢系統」。而當無法尋得有興趣閱讀之小說時,改以「借閱他書」為大部份受訪者選擇之作法,由於受訪者「認為館員對小說之知能不足」,因而無強烈意願尋求館員之協助。而本研究之受訪者於無法尋得希望閱讀之小說時,對館員主動提供協助與否無明顯需求,至於不希望館員主動提供協助之原因乃是「覺得受到打擾」、「認為尋找小說乃隨性之事」、「感覺有壓力」,且「會有被強迫推銷的感覺」等。三、小說之成人讀者對讀者諮詢顧問服務的看法及希望之服務內容本研究之受訪者認為圖書館將小說館藏加以「完善之陳列與管理」,並有「書訊之提供」,如此將可協助其尋得個人希望閱讀之小說。其次,受訪者認為「提供解題書目與書目清單」為首要需求之服務,因而實可列為公共圖書館提供讀者諮詢服務時應優先規劃之項目。受訪者並表示設置專責單位及專任人員提供讀者諮詢顧問服務,將可協助其尋得希望閱讀之小說,因此設置專責單位及專任人員可作為未來規劃方向。而受訪者認為讀者諮詢顧問服務館員不須具備圖書資訊學相關係所學位,「瞭解小說和作者,且為喜愛閱讀小說的讀者」方為小說讀者諮詢顧問服務館員之首要條件。本研究之受訪者亦肯定直接的讀者諮詢顧問服務之必要性,由館員與讀者面對面的諮詢晤談對其尋得希望閱讀之小說將有所幫助,若圖書館能提供小說類型等查檢項目,將可使其更方便而快速地尋得希望閱讀之小說,因此認為有使用小說參考工具之需求。最後,受訪者肯定讀者諮詢顧問服務可協助其尋得希望閱讀之小說,而「人員」、「閱覽環境」、「服務」及「行政」四大層面,為未來國內公共圖書館提供讀者諮詢顧問服務時應注意之重點。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公共圖書館界、圖書資訊學界及圖書資訊學相關專業組織等三方面提出若干建議,並提出進一步研究建議,作為未來相關研究者參考。(作者)
關鍵詞: 讀者諮詢顧問服務,閱讀指導服務,讀者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內大學專利現況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5p.
摘要: 專利除了是我們圖書資訊學之科學資訊傳播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載體類型;也是一種智慧財產權,受到法律的保護;更是承載豐富技術資訊的科技文獻,為知識經濟時代組織的競爭優勢來源之一,如此集多種特性於一身的寶貴資訊,非常值得我們深入去探討與分析。然而回顧國內以往探討專利研究時,多半將焦點集中在產業界,事實上,大專院校也有發展專利的條件與責任。本研究以我國大專院校的專利為對象,試圖瞭解我國大專院校專利之現況與發展。研究的目的是希望能藉由大專院校專利資訊之研究,來瞭解目前國內大專院校的專利發展現況;以及說明國內大專院校專利管理的制度。在研究設計與實施上,本研究以檢索方式取得國內大專院校的專利之後,利用專利計量分析方法分析研究對象的專利現況;另外藉由專利分析所得之初步結果,選取專利表現優異的大學進行專利管理制度與現況之個案內容分析。研究發現國內大專院校的美國專利整體產出情況,在數量上可望持續上升,在產出學校上以台、成、交、清四校表現最突出,發明人方面則有高產量發明人多集中於表現出色的大學之現象,而技術類別方面以H01L最具代表性,引用情況則以交大表現最佳;此外,提出表現優異大學之管理制度及專利分析與指標分析結果。所得結論期望能對大專院校專利發展現況有更多的瞭解,以加強政府相關單位或各大專院校本身對大專院校專利發展的關注,並作為國內各大專院校對於專利管理、發展之規劃的參考。(作者)
關鍵詞: 專利,專利計量,大專院校,大專院校專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博物館發展口述歷史蒐藏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5p.
摘要: 隨著蒐藏觀念的改變,博物館開始嘗試進行物件以外的蒐藏方式。大約在一九七○年代,不少國外博物館著手進行口述歷史訪談與蒐藏的工作,現在已經累積了相當可觀的蒐藏數量,而國內的文史單位、大學及圖書館等也紛紛受到這股口述歷史研究的潮流影響而跟進。惟國內博物館在這方面尚在起步階段。有鑒於此,本研究即以國內三家博物館為研究對象,試圖了解其口述歷史蒐藏之現況,透過資料分析與訪談,理出國內外博物館口述歷史蒐藏方式,以為國內有興趣進行口述歷史蒐藏的博物館提供一套作業參考模式,並找出現有的問題與解決方式。口述歷史是一種透過對話方式與錄音錄影設備紀錄下來的個人觀點與記憶。透過計畫性的設計,經過創造、處理、保存管理與利用這四個階段,以專業的規範與步驟來保障所紀錄的證言具有可信度並能為大眾所利用。口述歷史在博物館中有廣泛的用途,包括可以之進行蒐藏紀錄與物件詮釋、集體研究、社區連結與教育資源、展覽以及檔案的建立等。許多博物館也站在保存社會文化的立場來進行口述歷史訪談與蒐藏。從文獻與國外網頁資料發現,蒐藏口述歷史的博物館大多為歷史與人類學類的博物館,其中以地方博物館居多。過去口述歷史在博物館只具有輔助性的價值,而非蒐藏主要的對象。隨著時間演變,現在的博物館大多肯定口述歷史具有蒐藏的價值,它不只可以保存記憶、經驗、技能等無形的文化遺產,也是促進博物館與社區連結的重要媒介。本研究結果顯示,受訪的國內博物館都肯定口述歷史的價值,並依據館內的需求來進行訪談與蒐藏。但為了實際需求而進行的訪談常無法轉換成為蒐藏的一部分。而在蒐藏工作的執行上,本研究之案例都有改善的空間,包括缺乏長遠的蒐藏規劃、沒有足夠的人力與經費可持續推動訪談與蒐藏工作,以及這方面的蒐藏管理工作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等,這些都是本研究案例若要進行口述歷史蒐藏必須解決的問題,同時也須設法擴充蒐藏來源,並應建立一套完整的口述歷史訪談與蒐藏作業程序,才能使館內的工作具有一致性。一旦博物館將口述歷史視為蒐藏的要項,則須依照口述歷史的專業規範與程序進行蒐藏作業,也須體認自己同時扮演創造、保存與利用口述歷史的三重角色,並須設定口述歷史在博物館內所具備的功能與用途。從時代趨勢觀之,口述歷史的蒐藏日趨重要,國內博物館對此也應加以重視,方有可能將蒐藏範圍從有形文化遺產擴充到無形文化遺產。(作者)
關鍵詞: 口述歷史,博物館,蒐藏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美編目規則研訂機制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4p.
摘要: 本研究針對中美編目規則研訂機制進行相關探討。研究對像僅針對《英美編目規則》,《中國編目規則》與《中國文獻編目規則》。探討內容包含中美編目規則的研訂組織沿革、研訂程序、研訂人員與經費、及研訂頻率。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輔以訪談與問卷方式以補充相關文獻之不足。本研究發現,就研訂組織而言,「英美編目規則修訂聯合指導委員會(JointSteeringCommitteefortheRevisionofAACR,JSCAACR)」與「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分類編目委員會」皆屬常設性組織,「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編撰小組」則屬任務型組織。在研訂組織演變發展方面,《英美編目規則》的研訂組織變化較多,包含JSCAACR的成立、成員國的相繼加入及其旗下專責研訂單位的更動,《中國編目規則》與《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研訂組織變化則較為單純。研訂組織的運作則採分工合作方式,包括編輯工作、顧問團體與出版印行等三大部分。在研訂程序方面,中美編目規則皆由編目專家學者負責規則的撰寫與審查。《英美編目規則》分為「國內審查」與「國際審查」二階段,《中國編目規則》與《中國文獻編目規則》都僅為「國內審查」階段。在研訂人員方面,中美編目規則皆出自理論與實務兼具的資深圖書編目學者與專家。研訂經費方面,《英美編目規則》由AACRFund負責,我國的《中國編目規則》主要由分編委員義務參與,《中國文獻編目規則》則是由參與研訂單位提供資助。研訂頻率方面,《英美編目規則》自2002年起每年定期修訂出版,《中國編目規則》與《中國文獻編目規則》的修訂與出版則無固定性,但持續修訂是中美編目規則研訂組織的共同目標。藉由文獻分析、調查問卷與訪談結果,提出以下五項建議:1.建議設置「中國編目規則修訂委員會」於國家圖書館之下,以確保研訂編目規則之法源性與權威性;2.「中國編目規則修訂委員會」之成員代表除「分類編目委員會」之外,另與學會其它委員會密切合作,如「公共圖書館委員會」、「專門圖書館委員會」、「大學院校圖書館委員會」與「自動化與網路委員會」等。此外,亦可與中華圖書資訊學教育學會合作,以供諮詢或收集意見;3.調整人員編制與經費編列,由專人專職主持研訂工作,研訂經費來源穩定;4.擬訂《中國編目規則》研訂政策與發展目標;5.建立隨時接受修訂建議之機制。編目規則的研訂是持續性的工作,若在常設性的組織編制下,藉由專業人員與充裕穩定的研訂經費,才較能得以確保研訂編目規則的永續經營與發展。(作者)
關鍵詞: 資訊組織,英美編目規則,中國編目規則,中國文獻編目規則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地區銀行產業檔案管理體系之研究-以國內兩家民營銀行為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3p.
摘要: 銀行檔案是銀行從事各項業務活動過程中所產生之紀錄,除可真實反映銀行活動情形、支援日常業務活動外,其存在對於國家之經濟發展,更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銀行檔案具有重要的憑證價值,它是銀行的重要資產,可保護銀行的合法權益。身處在知識經濟時代,妥善開發利用銀行檔案內所存在之知識結晶,可為銀行帶來龐大的經濟效益。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首先瞭解第一銀行與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檔案部門歷史脈絡。其次運用「深度訪談法」,針對兩家銀行檔案管理人員進行訪談,以獲得有關銀行檔案意涵、法源依據、檔案管理工作等面向之意見與建議。最後進行分析,提出適用於我國銀行產業檔案管理之具體建議。根據實際調查兩家民營銀行結果,提出結論如下:一、「銀行檔案」名稱看法分歧;二、銀行檔案管理模式不明確;三、銀行檔案管理缺乏法源依據;四、兩家銀行檔案分類系統差異性大;五、兩家銀行檔案管理不受重視;六、銀行檔案未進行數位化;七、缺乏檔案管理專業人員。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幾項建議:一、儘速制訂銀行檔案管理之法源依據;二、採集中式與分散式並存之檔案管理模式;三、依據組織行政架構進行銀行檔案分類;四、開放銀行檔案提供外界使用者研究;五、儘速進行銀行檔案數位化;六、加速銀行知識管理工作;七、成立銀行檔案管理專屬學會;八、加強培訓銀行檔案管理專業人員。(作者)
關鍵詞: 檔案,企業檔案,銀行檔案,檔案管理,金融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乘著閱讀的翅膀遨遊天際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3p.
摘要: 本書為一兒童閱讀活動心得寫作專輯。(編者)
關鍵詞: 兒童閱讀,閱讀心得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謝清俊談人文與資訊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3p.
摘要: 資訊時代數位化成了世界各國的政策,也是許多機構、團體的發展策略,甚至是個人跟上時代與否的指標。不過盲目跟進的例子不勝枚舉,作者以為如果前人的智慧能夠傳承、普及,「嚐試錯誤」的歷程或許可以縮短,人文與科技融合的觀點一直是以往所欠缺的。作者基於「科技與人文融合」的前提,試著藉由三十多年的中文數位化經驗而融會出的觀點,提供大家「知識、資訊、數位化」等的思考智慧。(編者)
關鍵詞: 電腦與人文,資訊科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研究人員科技查新服務需求之研究—以台灣大學生物科學領域研究人員為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173p.
摘要: 本研究從使用者觀點探討研究人員之科技查新服務需求,以台灣大學生物科學領域研究人員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包括:(1)探討研究人員執行研究工作時之科技查新服務需求。(2)探討研究人員執行審查工作時之科技查新服務需求。(3)探討研究人員對查新機構與查新人員的看法。(4)比較研究人員執行研究工作與審查工作兩種不同任務時對科技查新服務需求的異同。(5)比較研究人員對科技查新服務的實施方式、查新機構、查新人員等三方面的看法與中國大陸現行實況和相關規定的異同。本研究採質化研究進行。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法瞭解科技查新服務的意義與基本概念、科技查新服務的實施與管理方式、科技查新服務的評價與發展趨勢,建立研究之基礎。實證部份透過深度訪談法,共訪談20位台灣大學生物科學領域研究人員,藉以探索研究人員執行研究工作與審查工作時對科技查新服務的需求,以及研究人員對查新機構與查新人員的看法,而訪談所蒐集到的資料採歸納分析,以敘述性描述來詮釋訪談結果。本研究結果得到對研究人員科技查新服務需求的瞭解,研究結果可歸納為六方面:(1)研究人員資訊掌握方面經常遭遇之問題:研究人員執行研究工作時最常遭遇之資訊掌握問題為「資訊檢索技巧不佳」與「無法做全面的資訊搜尋工作」;而執行研究計畫審查工作時則以「時間有限而無法逐一蒐集各所審案件相關資訊」及「所審案件非個人熟悉之議題使得相關研究現況難以知悉」為主要問題;研究人員執行研究成果審查時則無資訊掌握的問題。(2)研究人員科技查新服務需求程度:多數研究人員執行研究計畫審查工作時有強烈的科技查新服務需求;但多數研究人員執行研究工作與研究成果審查工作時對科技查新服務需求不高或完全無需求。(3)研究人員科技查新服務可能帶來的影響:「提高相關資訊的掌握」是研究人員預期科技查新服務可為研究工作與審查工作帶來的主要正面影響;但研究人員也擔心科技查新服務可能對整體研究環境產生負面影響。(4)研究人員對查新報告內容的需求:查新報告不論作為研究工作或研究計畫審查工作參考時,「檢索結果與附件清單」是研究人員最需要的查新報告內容,其次才為「查新結論」。(5)研究人員對查新機構與查新人員的看法:研究人員認為查新機構應具備之首要條件為擁有充沛的人力資源,且研究人員肯定圖書資訊機構從事科技查新服務的合適性,但也認為其他非營利性資訊服務機構或一般企業單位亦可提供科技查新服務;另外在查新人員能力要求上,研究人員對查新員專業學科知識與資訊檢索能力要求頗高。(6)研究人員對科技查新服務的實施方式、查新機構、查新人員等之看法與中國大陸現行實況和相關規定的異同:研究人員對科技查新服務實施方式的看法,在強制性與委託方式兩方面,與中國大陸現行實施狀況有所不同;查新機構方面,研究人員未如中國大陸相關規定將擁有文獻資源列入查新機構應具備之條件,也不認為唯有圖書資訊機構適合提供科技查新服務;在查新人員應具備之能力的要求上,研究人員看法則與中國大陸相關規定一致。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分別對圖書資訊機構、委託審查工作之機關與研究人員提出若干建議,並提出進一步研究建議,作為未來相關研究者參考。(作者)
關鍵詞: 科技查新,資訊服務,生物科學,使用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