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681 - 169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地區南傳佛教非營利出版品現況分析(上)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12
卷期: n.50
頁次: pp.15-21
摘要: 本文針對臺灣地區近二十年來十個出版南傳佛教相關出版品的非營利出版單位,調查其出版品的內容、出版類別、出版特色,藉此瞭解臺灣近二十年來南傳佛教出版品的類別、出版時間分布、各家禪法等出版概況,以瞭解非營利單位出版品對佛教出版及南傳佛教在臺灣地區發展的影響。(作者)
關鍵詞: 印經會,南傳佛教,非營利出版,臺灣佛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組織經營診斷:虛擬企業王國Google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12
卷期: n.50
頁次: pp.101-107
摘要: 未來已經替代過去成為世人注意力的焦點,而現在則逐漸在消失之中,在以往有國界的間隔,企業界限的間隔,隨著虛擬企業的誕生,有形界限已被心理界限所取代,過去實體產品的交易亦被將來數位化虛擬產品所替代,靈活的無疆界組織蔚為二十一世紀企業經營國際化的典型代表者,本文即以Google公司為實例,檢討網際網路為主導的社會脈動下,企業型態的改變、併購事宜、著作權爭議、企業機能內涵是否擴充及藍海策略、長尾理論與個案實例的相關性等問題,俾使業界同道瞭解全球化趨勢裡管理思潮的快速變革。(作者)
關鍵詞: 所有與經營分離,對內管理者,知識管理,紅海策略,產銷合一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服務與著作權問題:日本經驗淺探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06
卷期: n.49
頁次: pp.99-108
摘要: 文介紹日本圖書館界面對《著作權法》相關議題採取的行動,包括︰日本《著作權法》的實施與管理體制、圖書館界的參與修法行動、大學圖書館處理文獻複印和文獻傳遞的措施,以及日本著作權仲介團體的豐富多元。著者並提出以下幾點感想與建議,期能引發國人的重視︰1.圖書館界應該更加積極面對著作權議題;2.政府主管單位應多給予支持與協助;3.建立圖書館營運基準或使用規則;4.建置一個可供查詢的授權資料庫;5.期盼語文著作仲介團體儘速運作。(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著作權,著作權法,日本,著作權仲介團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評《五四運動論著目錄初稿》:兼論專題目錄的編製暨序文、凡例、目次的編寫法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06
卷期: n.49
頁次: pp.61-98
摘要: 今年是「五四」九十周年,國家圖書館主動出擊,在「五四」九十周年前夕,搶先一個多月,出版《五四運動論著目錄初稿》,該書出版後,馬上有書評刊登在六月份的《國文天地》,也表示《五四目錄》受到高度的重視。本文作者在讀完他人書評後,自己把《五四目錄》1,559筆逐條看一遍,發現其中諸多缺失,乃撰寫本文,依題名、作者、出版社、刊名、期刊的序號、出版日期、頁數、類目與分類的商榷、漏收部分、輔文部分等,分述其錯誤與缺漏處。(編者)
關鍵詞: 書評,專題目錄,序文,凡例,目次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印經功德」談佛經流通的真實義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06
卷期: n.49
頁次: pp.6-11
摘要: 本文針對一般人常言的「印經功德」作一探源,以解析「印經功德」發展的演變。從書寫、雕刻、印刷經典,以至今日為眾人所知的「印經」,是與時代載體的演變有關,透過引經據典及歷來祖師大德對印經功德的看法做闡述,從中歸納佛經流通的真實意義:在於弘揚佛法,令正法久住世間;具足正信,體證如來妙意;開啟眾生的智慧,非執著於功德。(作者)
關鍵詞: 印經功德,佛經流通,寫經,抄經,刻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古籍紙本裝幀演進考述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06
卷期: n.49
頁次: pp.48-60
摘要: 紙,此一載體的發明,使中國古籍流通及傳統文化宣揚,變得相當便利,亦因而助長與其他文化密切接觸。在這紙本發展過程中,基於閱讀容易、攜帶輕便、保持耐久、品相美觀等需求,逐漸出現各種裝幀形式。古人對文化傳播的講究與用心可見一斑。本文主要就所知見,大抵按照出現先後,分別論述卷軸裝、葉子(貝葉式、幅葉式)、經折裝、旋風裝(說法不一。其後或演變為更講究的龍鱗裝)、黏葉裝、縫繢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諸種紙本裝幀式樣。除嘗試釐清昔日某些有關解釋之外,尤其要強調紙本裝幀若干地方,非僅受了固有簡冊、帛書影響,外來佛教典籍的特殊形式應也起到一定作用,間或涉及古籍版式。(作者)
關鍵詞: 古籍,裝幀,中國圖書史,佛教文化,文化交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談福建的印經與經書流通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06
卷期: n.49
頁次: pp.40-47
摘要: 本文分二部分概介大陸福建地區印經與經書流通概況。第一部分介紹福建地區歷來藏經的印製概況及介紹福建省境內典藏的藏經;第二部分介紹福建省流通經書印製的概況。(作者)
關鍵詞: 藏經,福建省,大陸印經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傳承佛教文化出版的尖兵:淨心文教基金會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06
卷期: n.49
頁次: pp.32-39
摘要: 淨心文教基金會秉持「弘揚佛陀精神推廣人間淨土」之宗旨,以「凝聚有心賢達人士,共同建立充滿智慧、慈悲與感恩的社會」為理念。自1984年以來,受佛法啟蒙的淨心開拓者們,對佛法、社會本著感恩、回饋的心,開始以文化、教育、慈善等活動來弘揚佛法,造福社會。歷年來在教界人士的照顧、配合及社會大眾熱忱的護持之下,服務成果逐漸豐碩。1993年本會為提升政策、管理和服務品質,並謀求佛教服務事業的永續發展,成立文教基金會。本會服務內容包括印經、圖書館、佛學課程、藝文課程及各項公益、自然生態環保、社會關懷等活動。(作者)
關鍵詞: 淨心文教基金會,淨心印經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菩提園印經會」的過去現在未來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06
卷期: n.49
頁次: pp.25-31
摘要: 「印經」在臺灣是一種獨特的行業。印經,不只是狹義的印製佛經,而是涵蓋一切和佛法、佛理相關書籍的出版。除了複印現成的佛經「出版品」外,也鼓勵將舊有的經書重新編排,並進一步從事佛經注釋與佛學創作。「菩提園印經會」秉持不非法盜印有版權的作品、不印行不正信佛教的書籍、堅持印經的專業素養、供養合理稿酬四項原則,出版初學入門、經典介紹、心得分享、慈恩佛教兒童叢書四大類。希望透過印經,接引眾生,讓正法永存世間,眾生永遠有正確、應機的佛書可讀。(作者)
關鍵詞: 關鍵詞,印經,印經會,出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書目最前線:國家圖書館的新書資訊服務與佛教出版申辦ISBN/CIP觀察報告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06
卷期: n.49
頁次: pp.12-24
摘要: 本報告就長期以來負責執行臺灣ISBN編碼作業之國家圖書館國際標準書號中心的主要業務談起,簡述國際標準書號(ISBN)、出版品預行編目(CIP)、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國際標準錄音/錄影資料代碼(ISRC)等申辦業務,以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全國新書資訊網」與「每日預告書訊」服務。其次,就佛教印經會或相關出版單位在新書出版前申辦ISBN/CIP作業時,經常造成作業困擾的因素,如常缺書名頁或版權頁、各著錄來源之書目資料常有差異、圖書「版次」和「刷次」觀念常混淆、多種書合刊無主要題名,著者敘述交代不清或未予尊重等。同時,列舉「圖書書名葉標準」、「政府出版品管理作業要點」與過往學者專家們所提出建議,整理一份「圖書書名頁暨版權頁應記載事項檢視單」,提供佛教印經會或相關出版單位,及有興趣者自我檢視,並與一般商業出版社刊載在書名頁或版權頁上的著錄項目,作一比較分析。最後提出為了讓佛教印經及其出版之品質提升,認為我國佛教印經會及其相關出版單位,須加強認識現代圖書結構與編輯印製流程之教育訓練活動、呼籲擬訂印經會(佛教)各類型出版品之基本形制、透過書號中心予以多方宣導,以及傳播尊重作品著作權與製版權的觀念等建議事項,以獲得大眾的重視、增加典藏價值、讓圖書館易於管理、方便讀者閱讀徵引,以符節能減碳的新經濟潮流,進而開拓印經會(佛書)出版的新視野。(作者)
關鍵詞: 國際標準書號,出版品預行編目,佛教出版,印經會,版權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佛經語言研究綜述:音韻文字的研究
書刊名: 佛教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06
卷期: n.49
頁次: pp.109-117
摘要: 由於漢字不是拼音文字,同一個字,在不同的時間空間,會有不同的語音內涵,念法大不相同。所以聲韻學一直是學習者認為比較困難的一個領域。佛經中有許多的音譯詞、陀羅尼,原始來源的梵巴藏,又都是拼音文字,所以佛經語言的研究,就不能缺少漢語聲韻學的基礎知識。宋代的鄭樵曾說過一句名言:「釋氏以參禪為大悟,通音為小悟」。意思是說,音韻的知識是出家人閱讀佛典的基本功夫。他勉勵出家人,不要只留心於心靈的修為或佛學思想義理的探索而已。其實,聲韻的知識是所有讀書人必備條件。清朝的段玉裁曾把他一生治學的經驗歸結成一句話:「音韻明而六書明,六書明而古經傳無不可通。」也是強調音韻知識的重要。不僅僅讀儒家的經典如此,佛典更是如此。為什麼呢?因為佛經是翻譯的文體,其原文是一種聲音符號組成的文字。梵文又是一種多音節的語言。當轉換為截然不同的漢文時,「聲音」成為重要的關鍵。古代的翻譯家由具體體驗中訂出了「五不翻」的原則,使得佛經中到處是音譯詞,並產生了只具表音作用的漢字。因此,古代的聲韻之學幾乎都是掌握在僧人手裡。可以說,整部中古漢語聲韻史與僧人有著密不可分的因緣。我們把學者們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成兩方面做介紹。一是「歷史考據」,一是「梵漢對音」。前者偏重於漢語本身的語音演變,後者則運用中印兩種語言做比較。本文建議可以朝下列幾個方面努力:第一,各大學研究所及佛學院應強化漢語語言學的課程,包含聲韻學、文字學、訓詁學、佛典漢語、佛經語言學等,漢語的研究課程不能少於梵巴藏的課程,使學生能接受充分的相關知識,培養閱讀古代漢文佛經的能力。第二,鼓勵學習者對佛經作全方位的研究,建立通讀佛典「六個核心」的觀念:聲韻學、文字學、訓詁學、詞彙學、語法學、梵巴藏,也兼及佛經研究的邊緣學科:佛經文學、語言風格學等等。第三,佛經電子資料庫除了依照《大正藏》分類之外,應可再依時代分類,如東漢佛經、三國佛經、西晉佛經……等。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很好的語料庫,更便於觀察佛經語言的變化。因為佛經難讀的關鍵就在於語言的障礙,而語言是不斷變遷的,東漢譯經的用詞不同於三國,三國又不同於西晉……。這些是有待我們一起建立認識,然後共同努力去做的。(作者)
關鍵詞: 佛經語言學,佛經音韻,梵漢對音,佛經音譯詞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行政院新聞局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書刊名: 行政院新聞局推介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
出版日期: 200907
頁次: 198p.
摘要: 為期能選出富有教育性、啟迪性、藝術性、趣味性作品,新聞局對於評選作業程序及在遴選評審委員方面均極用心、嚴謹。為配合該項評選活動,達到推廣效果,特編印「中小學生優良課外讀物」清冊,提供國內各中小學、公私立圖書館、老師及家長們作為選擇優良兒童讀物的參考。(編者)
關鍵詞: 推薦書目,青少年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