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645 - 165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為圖書館領航,攜知識遨翔:欣見顧敏館長新著《廣域圖書館:數位圖書館時代的知識文明》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11
卷期: 98年 n.4=n.122
頁次: pp.10-12
摘要: 「廣域圖書館」為顧敏館長這幾年孜孜矻矻於圖書館實務領域中推行的重要核心理念。本文比較顧敏前作《圖書館向前行——21世紀的思維》,總結其《廣域圖書館——數位圖書館時代的知識文明》一書之要點,依其論旨約略可分為三大類:一、理念的承繼、闡揚;二、理念的詮解、申論;三、觀念的新創先發。(編者)
關鍵詞: 數位圖書館,廣域圖書館,知識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圖書館影列印服務滿意度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08
卷期: 98年 n.3=n.121
頁次: pp.35-39
摘要: 國家圖書館閱覽組於2009年6月首次開始進行讀者影印及列印服務滿意度問卷調查,希望能透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來暸解使用者對於國家圖書館影印及列印服務的利用情形與滿意度,以做為國家圖書館進一步規劃服務內容及項目與改善服務品質之依據。本文將該次問卷調查結果,擇要予以分項說明。(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問卷,讀者服務,電子資料列印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青春的飛揚、思想的萌發:五四文學人物影像展」紀要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08
卷期: 98年 n.3=n.121
頁次: pp.29-34
摘要: 1919年的五四運動,掀起民主、科學、文化與文學的革命,五四青年向權威、傳統挑戰的滿腔熱血,永不磨滅的思想傳承,仍影響這一代知識份子。適逢「五四」運動90週年,為闡揚五四精神,以及新文學運動在臺灣的傳承與影響,國家圖書館與文訊雜誌社合作舉辦「五四文學人物影像展」展期為民國98年5月4日至5月31日,展出五四文人影像、民國珍籍、書札墨蹟、文學期刊等。此次的展出珍品,由海內外31個藏書單位及個人聯合提供,為90年來臺灣最大規模的五四珍貴文物展,極具參觀價值。(編者)
關鍵詞: 五四運動,五四文學人物影像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機讀編目格式轉換對照表出版後記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08
卷期: 98年 n.3=n.121
頁次: pp.23-28
摘要: 中國機讀編目格式自民國70年開始發行,歷經數次修訂,仍以民國78年完成的第三版為各館最常使用。然自民國80年代起,國內大量引進國外資訊,積極購買外文資料,為便於參考國際上已然完成的西文書目,部份圖書館開始思考採用美國機讀編目格式的可行性,終於民98年3月正式出版「中國機讀編目格式第三版轉MARC21BibliographicFormat對照表」,目標在於將臺灣各圖書館著錄中文書目的中國機讀編目格式,以逐一對應的方式,將各欄位對應至國際各圖書館使用率最高的MARC21BibliographicFormat。本文對於這次研訂過程遭遇的問題、原則加以說明,並且希望透過轉換程式的應用能提升各館開放分享書目的意願,國家圖書館所研訂開發之轉換程式,基於合作館協力互助原則下,未來亦將朝向開放合作館使用的目標邁進。(編者)
關鍵詞: 中國機讀編目格式,美國機讀編目,US MARC,對照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希古右文,護持典籍:國家圖書館古籍文獻的蒐藏、整理與利用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08
卷期: 98年 n.3=n.121
頁次: pp.12-16
摘要: 本篇介紹國家圖書館的古籍善本藏書的收藏歷史,從抗戰時期開始到遷台至今,國家圖書館保存的珍貴文獻就像一條綿延不決的歷史長河,七十餘年來隨政府歷經戰火播遷,仍不懈於蒐存國家重要珍籍文獻之職志,逾半世紀來前賢先進蒐求護持這些藏品,歷經艱辛。隨著時代技術的不同,各種不同的善本古籍得以不同的方式進行修補、保養和收藏,使得60餘年的精槧善本未隨戰亂灰飛。現今隨著數位建設工作的勃興,而躍登為網路的重要文化資源之一,時代的腳步在不斷遷移、載體的外形會不斷改變,但古今典籍所蘊含的文化歷久而常新。(編者)
關鍵詞: 古籍修復,數位典藏,善本古籍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所認識的宋副館長建成先生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05
卷期: 98年 n.2=n.120
頁次: pp.37-39
摘要: 國家圖書館宋前館長於民國九十八年七月退休,作者從宋前副館長的勤於著述、勇於任事、至為孝親這三方面,側寫他廣為人知的貢獻與對於圖書館的摯愛,並且感謝他在過去三十七年來,對於國家圖書館的宵旰憂勤,犧牲奉獻。(編者)
關鍵詞: 宋建成,國家圖書館,人物側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學學術理論與研究的方圓:變的因素與不變的因素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05
卷期: 98年 n.2=n.120
頁次: pp.3-7
摘要: 圖書館學是為了解決圖書館相關問題而產生的學門與學問,20世紀中葉以前的圖書館學,所著重的是圖書館內部的問題,當時的圖書館學幾乎就等於圖書館內部管理的知識,事務性的程度更勝於學科性內涵。但是過去的數十年間,社會科學與大環境的改變,對圖書館學產生了顯而易見的貌變甚至質變。相對於圖書館學的變,圖書館的不變,就是研究圖書館與知識之間的倫理因素,圖書館與知識記錄、知識介面、知識傳播、知識管理的關係。簡而言之,釐清與掌握圖書館的變動因素和不變因素,也就是變與不變之間的際當,用恰當的思維、恰當的角度、恰當的學術身份去進行探討與探究,便是圖書館學學術理論研究者的首要之務。(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學,知識倫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圖書館永續發展:談2009至2012中程發展策略計畫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05
卷期: 98年 n.2=n.120
頁次: pp.21-25
摘要: 衡諸新世紀以來,網路科技快速發展,衝擊圖書館服務體質,環顧世界其他國家地區如英國、澳大利亞,乃至鄰近新加坡及香港等地圖書館,隨著知識與科技之發達,無不訂定發展目標及策略,永續圖書館經營,並造就其圖書館事業之進步。為追求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基礎發展,達成傳承民族文化,因應社會資訊需求,維護民眾求知權利,以及促進知財事業等使命,國家圖書館在2008年底著手規劃擬訂國家圖書館中程發展策略,期做為2009年至2012四年圖書館發展之指引方針。本文謹就研訂過程中,圖書館內外在環境分析,相關政策及國外圖書館策略參考,以及策略內容大要說明。(編者)
關鍵詞: 永續經營,發展策略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參訪法國記要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05
卷期: 98年 n.2=n.120
頁次: pp.15-20
摘要: 本館顧敏館長與參考組助理編輯杜立中,於98年4月17日至22日前往法國里昂、巴黎兩地,參訪里昂市立圖書館、里昂第三大學、法國國家圖書館、法國外交部、巴黎巴爾札克紀念館,並參加世界數位圖書館的會員會議,此篇為各項活動紀要。(編者)
關鍵詞: 里昂市立圖書館,里昂第三大學,法國外交部,法國國家圖書館,世界數位圖書館,World Digital Library,WDL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參訪港澳地區圖書館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05
卷期: 98年 n.2=n.120
頁次: pp.10-13
摘要: 緣於港澳圖書館近年來在空間規劃、機構典藏、及無線射頻技術(RFID)上均有長足的進步,頗值得國家圖書館學習與借鏡。爰此,為暸解當前圖書館在前揭各項業務上之發展現況與趨勢,並吸取港澳各國圖書館導入無線射頻技術(RFID)等新科技之經驗,以建立後續交流機制及以為國家圖書館借鏡之處,遂派員於2008年12月14日至18日前往香港及澳門地區圖書館參訪。此次形成共參訪10所圖書館,惟期間各圖書館的規模及特色各異,以下僅就本此參訪之建築空間、機構典藏及無限射頻辨識系統三大主題依序說明所參訪圖書館之心得及對本館的建議。(編者)
關鍵詞: RFID,典藏機構,香港科技大學圖書館,澳門歷史檔案館,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病榻憶往:宗陶老人自述(三)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訊
出版日期: 200902
卷期: 98:1=n.119
頁次: pp.5-9
摘要: 本文作者是前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昌彼得以自述的方式,述說中國古籍善本是如何押送來臺灣,當中的過程與發生的事情,運送書籍包括史語所的部份書籍、中圖的善本等文獻,最後中圖復館後於民國55年遷到臺北。(編者)
關鍵詞: 史籍,善本,博物館,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文明科技發展看數位典藏的時代意義:本質、迷思與發展趨勢
書刊名: 國家圖書館館刊
出版日期: 200912
卷期: 98年 n.2
頁次: pp.85-108
摘要: 人類文明發展數千年以來,在科技發展發生了長足的進步。本文從文明科技的歷史回顧來反思數位典藏的本質與時代意義,人類的資訊保存與思想傳播的媒介,由口語記憶、文字、印刷、攝影、圖像逐步演進至今的數位方式,各種形式的資訊內容,透過科技技術的發展,提供服務於普遍的社會大眾,不僅達到資訊的水平傳播,更達到資訊的垂直傳承,即是數位典藏的本質與意義。然而,執行數位化工作的過程中,總有許多的迷思,包含:數位年代是否就是歷史的終結、數位化帶來一勞永逸的便利性、及數位化工作的角色定位,這些迷思問題獲得解答後,本文嘗試對未來數位典藏事業提出五點發展趨勢:1.透過網路科技整合數位內容、使用者服務、科技工具;2.運用科技發展串連資訊使用者(前端)與管理者(後端)的交融;3.朝向知識管理的變革;4.使用者研究的重視;及5.跨領域知識交融。(作者)
關鍵詞: 文明科技,數位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