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585 - 159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古代徵文徵稿史實考析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5
卷期: v.1 n.2=n.69
頁次: pp.78-83
摘要: 對於各類史籍劄記中窮搜廣徵,詳述了宋至明清歷代出版商運用徵文徵稿方式的經營實例與特點,並對民間各類徵集文稿資料現象作了勾沉考析。(作者)
關鍵詞: 徵文徵稿,古代,考證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傳播科技與非正式學術傳播:社會取向的實證研究回顧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5
卷期: v.1 n.2=n.69
頁次: pp.52-77
摘要: 本文的探索主題為數位環境中的非正式學術傳播現象,特別是各類資訊傳播科技(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ICTs)使用於非正式學術傳播中所造成的社群關係及互動模式的變化。本文共分析10篇社會取向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所關注的ICTs型態包含電子郵件、合力研究場域及電子論壇。本文發現這些研究多在探討ICTs使用對非正式學術傳播產生之社會效應,僅少數討論社會化脈絡對ICTs的影響與型塑作用。在此比較各項研究發現後,本文歸納出ICTs使用的七個影響層面並提出未來研究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非正式學術傳播,資訊傳播科技,電子郵件,合力研究場域,電子論壇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北市古亭國小中年級學童資訊分享行為研究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5
卷期: v.1 n.2=n.69
頁次: pp.39-51
摘要: 「資訊分享」是古老社會就存在的現象,隨著Web2.0興起,它成了數位時代概念舞台的主角。就資訊行為的研究內涵言之,資訊分享的角色不僅是人們互助情感的展現,它同時是創新知識、建構知識和取得知識的途徑。本研究基於對原初社會的資訊分享現象與現在大不同,而學理上資訊分享的討論,與生活世界狀況相同與否之好奇,以國小中年級學童為探索對象,了解其資訊分享行為,以發展出一套用以描述資訊分享的模式,並與學理上的討論相比較,再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對小學老師及家長在教學和輔導上的建議。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向,以參與觀察法與焦點團體訪談法蒐集研究資料,並以類屬分析法歸納分析研究資料(作者)。
關鍵詞: 資訊分享,資訊行為,國小學童,資訊偶遇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文社會科學園區數位圖書館與資料中心空間規劃研究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5
卷期: v.1 n.2=n.69
頁次: pp.18-38
摘要: 國立政治大學擬建置「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資源中心」數位圖書館與資料中心,期望成為一個具有領先數位科技指標、跳脫傳統服務型態、具有優質數位服務機能與環境、符合數位時代精神表徵,且為全國性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翹楚之研究圖書館。建置數位圖書館建築面臨課題計有數位科技之採用,數位科技與對圖書館服務、館藏、讀者介面之影響,及對應產生之圖書館建築空間類別、機能、動線及意像分析。經由文獻分析、案例分析、深度訪談以界定數位圖書館具有小眾社群特質之讀者、專家館員及流程化作業,著重可及性與博物化之館藏,從而推論數位圖書館採用數位科技,可能發展出來「理想」的圖書館建築空間機能與形式,可供政治大學及有意興建數位圖書館之單位參考訂定建築計畫。(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建築,數位科技,空間規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的理念與建置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5
卷期: v.1 n.2=n.69
頁次: pp.1-17
摘要: 後Google時代,大學圖書館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學習共享空間係透過圖書館實體空間的重新配置和虛擬空間資訊、技術與知識整合的服務,以及研究與學習的指導,來提供讀者一個「一站購足、一步到位」,連續性且動態之資訊服務與合作學習的共享空間。學習共享空間已成為大學圖書館發展的新潮流,館舍的建築和配備應融入IC(InformationCommons)的元素。本文首先說明資訊共享空間的意涵、目的與發展趨勢、其次分析資訊共享空間的特性與結構,最後比較我國八所大學圖書館學習共享空間建置的情形,探討其對圖書館建築的影響,並提出建議供相關單位採擇實施。(作者)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資訊共享空間,學習共享空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於數位典藏建立社會性標記之研究:以楊英風數位美術館為例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2
卷期: n.68
頁次: pp.80-107
摘要: 社會性標記式網路上最熱門的Web2.0服務之一,本研究將社會性標記的概念應用於楊英風數位美術館。首先透過CKIP中文斷詞系統處理每一個藝術作品的詮釋資料,然後依據權重萃取的關鍵詞,代表此藝術品專業的說明;再透過標記活動,一般使用者自由地對楊英風藝術作品提供標籤;最後系統會結合作品關鍵詞和使用者加註的標籤進行階層式標籤分群,自動產生每一類作品的標籤地圖,達到大眾分類的目的。(作者)
關鍵詞: Web2.0,社會性標記,大眾分類,分群法,數位美術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學習歷程檔案在圖書資訊利用教育之應用:通識課程之實作與省思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2
卷期: n.68
頁次: pp.66-79
摘要: 本研究以96學年度在大學通識中心所開設的「工商資訊搜尋與利用」課程進行學習歷程檔案之實證研究,目的在探討學習歷程檔案之實施對於圖書茲訊利用教育課程教學與學習之成效,並暸解學生對於此實施方式的態度與看法。研究結果發現學習歷程檔案有助學生回顧統整所學,加強學習認知及檢驗反思所學,同時也是一種新鮮有趣,可獲更多學習成就感的學習評量方式。(作者)
關鍵詞: 學習歷程檔案,圖書資訊利用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站資源典藏計畫之調查分析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2
卷期: n.68
頁次: pp.49-65
摘要: 網路資源已成為資訊需求者重要的資訊來源,國圖館基於文獻典藏級資訊傳播的職責,對於與日俱增之網路資源必須有所因應。鑑於國外對於網路資源保存的作法,早有複製典藏之議,重要國家圖書館基於維持國家文獻的完整,也逐步推動網站資源典藏工作。本研究希望透過文獻探討,暸解國外國家圖書館對於網站資源典藏之發展經驗,繼而分析國內目前發展現況,並利用深度訪談方式,探究實務工作者,專家與數位出版業者對於我國國家圖書館進行網站資源典藏計畫的意見與期許,根據訪談結果,最終擬具結論與建議,提供我國國家圖書館在推動網站資源典藏計畫過程之參考。(作者)
關鍵詞: 網站典藏,網路資源保存,網站資源典藏,國家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使用與閱讀之研究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2
卷期: n.68
頁次: pp.30-48
摘要: 本研究旨在從學術傳播角度探討圖書資訊學者使用與閱讀學術期刊與電子期刊之行為。本論文採用問卷調查與關鍵事件訪談法,以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者為研究對象,於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間,對11所圖書資訊學系所的107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學術傳播與資訊需求、期刊使用以及期刊閱讀,分析使用學術期刊之目的、學術期刊之價值、選擇學術期刊因素、使用學術期刊之頻率、種數、形式、語言、電子期刊使用等項調查發現圖書資訊學者教學研究成果發表以期刊論文,演講或研討會發表為多,圖書撰寫較少;使用期刊種數多在6至15種之間,偏好使用英文期刊,中文期刊居次,日韓文期刊最少;使用電子期刊多於紙本期刊,電子期刊來源多為圖書館。2008年,進一步對32位圖書資訊學者進行期刊論文閱讀關鍵事件訪談,發現臺灣圖書資訊學者每年平均閱讀90.65篇學術論文,中文論文約33.23篇,西文論文約57.5篇;平均每年閱讀論文時間為142.32小時,中文論文閱讀時間為28小時,西文論文閱讀時間則為113小時;閱讀學術論文出版年代分布以2005年至2008年為多。論文最後歸納臺灣圖書資訊學者學術期刊與電子期刊使用與閱讀行為,與國外研究對照比較,並提出未來發展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電子期刊,學術傳播,學術期刊,電子期刊閱讀,電子期刊使用,使用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科技前瞻趨勢預測方法的成效驗證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2
卷期: n.68
頁次: pp.12-29
摘要: 科學計量學的科技前瞻方法常以各類參數觀察並預測趨勢,但是並未檢驗參數的有效性。本研究比較了數個趨勢觀察方法,利用資訊檢索評估相關排序的方法評估其排序效果,包括:趨勢呈現方式、趨勢公式以及時間區隔。以不同的領域、文件規模、以及主題來源進行成效比較。結果顯示時間序列線性迴歸斜率在各種形況下表現良好。本研究不僅提供科學計量學趨勢預測效果評估方法,對過去及未來的趨勢分析研究也提供了反思與洞察。(作者)
關鍵詞: 集群,趨勢指標,特徵趨勢,線性迴歸,評估,資訊檢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Webometrics: A Personal Review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0902
卷期: n.68
頁次: pp.1-11
摘要: 我們針對近年來網路計量學之發展提出一個簡短的回顧。由於網際網路就像一個大型網絡,所以我們討論他的整體架構,及其可能的研究價值。最後,並提及其潛在之商業應用價值。(作者)
關鍵詞: Webometrics,社會網路理論,Web2.0,商業應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刁難讀者類型之質化研究:以大學圖書館為例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0912
卷期: v.4 n.1
頁次: pp.99-132
摘要: 「刁難」常使人聯想到麻煩、難以溝通,服務此類型之讀者,對館員而言頗具壓力。而流通館員乃是圖書館組織中的第一線人員,其接觸刁難讀者之機會較其他部門為高,然對於流通館員面對刁難讀者之相關研究卻較為缺乏。爰此,本研究採取質化研究取向,針對臺灣地區大學圖書館之23位流通館員,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以瞭解受訪館員所遭遇之刁難讀者的類型與行為特徵為何,繼而就研究結果分析刁難讀者之成因,最後提出面對刁難讀者之服務策略,藉供圖書館界同道參考。(作者)
關鍵詞: 刁難讀者,流通館員,大學圖書館,流通服務,讀者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