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6577 - 658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利用小波轉換進行浮水印加密之研究
書刊名: 圖文傳播學報
出版日期: 200312
卷期: n.3
頁次: pp.101-120
摘要: 在本研究中,我們提出一套數位浮水印加密演算法,此演算法在一灰階影像內藏入影像大小四分之一的半色調影像,最終並能成功將其解密。首先我們利用Haar小波轉換將此一灰階影像分解成三層多解析度影像,再將半色調影像分解成二層多解析度影像,之後利用pseu-do-randomnumber將多解析度半色調數位浮水印重新排列,再依其不同解析度來做影像藏入,在解密時;我們必須要有已加密的影像與加密時所採用的特定seed值,方可成功解密。在加密演算法強韌性的評估上,我們亦嚐試了許多常見的數位影像處理技術來予以破壞,但最終我們皆能加以成功解密。實驗結果顯示本研究所發展的演算法具有相當好的強韌性。(作者)
關鍵詞: 資訊隱藏,數位浮水印,小波轉換,多解析度影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影
書刊名: 電影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351p.
摘要: 本書嘗試對屬於電影的影像與符徵進行分類,第一冊處理了運動-影像及其各種變化的問題,另有第二冊處理時間-影像的課題。此項研究針對運動-影像及其主要變化,和構成影像特徵的符號進行思考,或為光與影的抗爭,或為光與白色的關係。電影裡構成這些影像與符徵,而本書正期盼為那些電影做說明,加速臺灣對電影本質的探討與思索,並使看電影的多種方法具體呈現。(編者)
關鍵詞: 電影,影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子書
書刊名: 電子書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199p.
摘要: 廿一世紀的開展,意謂著人類已面臨新知識經濟的來臨,此種轉變可從紙本書演變到電子書的過程來一窺端倪。本書從四個面向來做探討:一、從印刷出版到電子書的歷史沿革;二、爬梳電子書的類型、發展及所遇到的瓶頸;三、網路發展對出版產製及讀者、作者、出版者之間關係的影響;四、對未來電子書的預測,本書即藉由未來學的方法,對未來電子書的形容和相關發展作出推測和想望。(編者)
關鍵詞: 數位出版,電子出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雷震家書
書刊名: 雷震家書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96p.
摘要: 雷震於1949年創辦自由中國刊物及1960年籌組中國民主黨,挑戰當時當權者所主導政策,觸怒了統治當局,同年9月4日被捕入獄判刑。十年牢獄,雷震錯過他心愛子女的成長,不能在他們身邊指點人生的道路,敦促他們努力向上,只能透過一紙家書傳遞他對妻子的牽手情感及5位兒女的殷殷關切。書中包含雷震家庭相簿、手稿,呈現雷震為人夫、人父的生命景觀。(編者)
關鍵詞: 雷震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達爾文與基本教義派
書刊名: 達爾文與基本教義派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125p.
摘要: 達爾文時代的重要問題,導致現代的爭論。本書即是討論達爾文演化論的人文後果,作者以其自身的角度,來探討西方人對達爾文演化論的反應。書中簡介達爾文的生平事蹟、物種原始論、天擇理論、基督教基本教義派與達爾文基本教義派之間的爭論以及西方世界評估演化論的方式等。書後並附進階閱讀及譯者推薦書目以供參考。(編者)
關鍵詞: 達爾文,演化論,天擇論,物種原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道具馬
書刊名: 道具馬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158p.
摘要: 本書是由十篇動物故事結集而成的動物小說。書中精彩的寫出動物間的率性,與環境圓融渾化,顯出生命在自然狀態下的純真與簡潔;將動物的生命原色和生命習性,找到具體而真實的揭示和渲染。看書中所有主角在生存競爭的過程令人血脈賁張;其中有質樸之美、溫暖、諒解、互信、寬容的相處感情。故事之一的〈道具馬〉是描述心高氣傲的冠軍賽馬,為何變成讓人拍照的道具馬,且看本書。(編者)
關鍵詞: 動物小說,兒童讀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運用資訊科技對圖書出版事業組織結構影響之研究
書刊名: 運用資訊科技對圖書出版事業組織結構影響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133p.
摘要: 一個企業經營成功要素在於洞燭機先、掌握商機,在資訊化社會來臨的今日,電腦化和自動化是企業邁向廿一世紀必然的趨勢,如何善用電腦設備及套裝軟體提升企業經營績效,讓自己的企業「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單化、表單電腦化」,是現代企業提升競爭力時不可避免的趨勢。「圖書」出版是文化傳播事業中重要的一環,它不僅反應一個時代的發展脈動,更呈現一個國家教育、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指標。面對科技昌明與資訊爆炸的時代,因為資訊技術的引進,組織內部的溝通方式勢必會做改變,如:資料處理的方式由傳統的人工作業走向電腦作業;會議的進行方式由面對面進行走向視訊會議。在資訊科技的社會,電腦化、自動化是企業必然的趨勢,而企業資訊策略是企業引用資訊科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一個企業在評估資訊技術的引進,往往無法暸解資訊技術的引進對自己企業內部的組織結構是否會造成什麼影響。所以本研究藉著問卷調查來瞭解資訊科技的引進對圖書出版事業組織結構是否產生變化?對圖書出版事業資訊化後,是否產生組織變革?本研究經問卷調查回收整理後發現:資訊科技之引進在組織整體績效、作業時間、組織作業績效衡量變數,均獲得甚高的評價,顯示出圖書出版事業對資訊科技效用的肯定。從組織管理的觀點,若公司管理階層能主動支持推動電腦化,將有助於整個企業電腦化更順暢的運作。顯示資訊的引進後對組織複雜化程度、正式化程度以及分權化程度的影響,皆有提高的趨勢。由問卷中發現資訊科技的引進對圖書出版事業組織的型態有影響,所以本研究建議:無論企業內或企業外皆需給予適當的教育訓練,才能夠讓資訊系統確實發揮最大功效;而且要與各部門或各單位的資訊相配合,方可在企業間快速的共享資源,更可以發揮防止錯誤的特性,大幅降低人為疏失及產生弊端的機會,以充份發揮其功能與優勢,並幫助各企業創造更大的附加價值,以幫助圖書出版事業在台灣加入WTO後,依然可以靈活運作,不受時空的限制。(作者)
關鍵詞: 圖書出版事業,資訊科技,組織結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遇見小兔彼得
書刊名: 遇見小兔彼得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128p.
摘要: 彼得兔誕生在充滿英國鄉村風的田園,這隻1902年誕生的小兔,有著古典的風韻和迷人的周邊商品。這本遇見小兔彼得,無疑是活生生的彼得兔活百科,孩子們瀏覽之後除了收藏可愛的故事偶之外,親子共讀進入故事後的時空背景,對於作者碧雅翠絲的故居、虛擬的田園及森林童話似的花園,如進行了一場童話森林之旅,精緻的插畫與銅版印刷值得典藏。(編者)
關鍵詞: 彼得兔,兒童讀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跳跳○
書刊名: 跳跳○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32p.
摘要: 這是一本沒有文字的漫畫圖畫書,作者是法國卡通畫家,他創造一個有兩根細細的手、兩隻「L」型腳的豆子先生「跳跳○」。跳跳○站在懸崖前面,好奇心帶領著他一定要到對面去瞧一瞧,於是他嘗試了30種瘋狂的方法,有填小石子、坐飛毯、把自己變成飛天砲彈等等。最後雖然跳過去了,結果卻是……。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圖畫書,作者荒謬卻充滿創意的點子頗能讓人開懷大笑。(編者)
關鍵詞: 兒童讀物,圖畫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檢索服務與協定
書刊名: 資訊檢索服務與協定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1冊
摘要: Z39.50是美國圖書館界為實踐「連結系統計畫」(LinkingSystemProject,簡稱為LSP)而訂定的標準之一,該計畫以OSI為基礎架構,發展一系列的協定,稱為「連結系統協定」(LinkingSystemProtocol,也簡稱為LSP),這些協定包括Recordtransfer,InformationRetrieval,Messagetransferandtest,其中的InformationRetrieval協定於1983年被考慮修訂為國家標準,並於1988年出版為Z39.50第一版,亦稱為Z39.50-1988。第一版是由NISOStandardCommitteeD負責(此單位主要在發展圖書館界使用的應用層協定),第一版通過後這個單位也就解散了,另外成立Z39.50MaintenanceAgency,由國會圖書館負責,往後各版的修訂就是由此單位所提出,目前最新的正式版本是Z39.50-1995(version3),不過第四版的修訂也已進行多年了。(編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技術規範,資訊儲存與檢索系統,資訊標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教學媒體融入教學面臨的阻礙
書刊名: 資訊與教育
出版日期: 200306
卷期: n.95
頁次: pp.75-79
摘要: 在這教育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教師如何掌握時代的脈動,將教學媒體融入教學課程中,發展適合且有效的教學模式,提昇教學的品質,為本文的旨趣。本文首先說明教學媒體融入教學的意涵,並且探討教學媒體融入教學可能面臨到的困難,提供教師教學方向的思考,以及教育行政當局參考,能在教學媒體融入教學的課程上訂定充分的計畫、完整的配合措施及多元、合適的教學環境。(作者)
關鍵詞: 教學媒體,教育改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倫理教育與侵權行為意圖之探討
書刊名: 資訊與教育
出版日期: 200304
卷期: n.94
頁次: pp.37-50
摘要: 倫理議題古已有之,在訊息傳遞快速、科技愈益發達的今天,倫理議題更顯重要。面對琳瑯滿目的科技文明,談倫理似乎變得像騎驢追馬,跟不上時代的潮流。環顧社會的發展,法律及各種社會制度的建立又遠遠被科技文明的發展拋在後面;因此,回過頭來探討倫理的價值,從根本建立新的倫理規範,就成為另一個新的機會。新倫理的建立要靠教育,如何運用法律知識的傳遞、瞭解文化對犯罪行為的影響,找到適當的切入點,藉由各種可能的管道建立新的資訊倫理。透過內在倫理觀念的建立、外部控制力的提升,希冀建立正常、良好的資訊倫理價值與秩序,達到資訊倫理秩序重建的目標。本文目的是希望以嚴謹理論探討資訊倫理次文化、資訊倫理教育、認知風險與侵權行為意圖間的關係,期盼夠引起國內教育、學術相關單位對資訊倫理教育的重視,為資訊化社會播種更多安定的發展、尊重智產的種子。(作者)
關鍵詞: 抑制理論,犯罪次文化理論,資訊倫理,認知風險,侵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