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541 - 55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網站日誌探勘建立網站架構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62p.
摘要: 在各種資訊被大量數位化的網路環境中,網站已變成各機構所必須建立的資訊據點。使用者是否能快速並且直覺地找到需要的資訊,是網站提供給使用者搜尋所需資訊的能力,亦即為一網站內部的尋獲度。由於網站結構的日趨複雜,使用者往往需花費較多的時間才能找到所需的資訊,如能根據使用者的瀏覽行為修正網站的結構,可使網站具有適應性,進而提昇使用者的瀏覽效率。但目前有關網站架構的研究、或是局部調整網頁結構等,大多未能從整體的觀點最佳化網站的結構。因此本研究提出以目標網頁的因素加入傳統的方法中,根據網頁間的瀏覽次數,以權重的大小決定某一網頁的父網頁進而重整網站的結構,以提高網站內部尋獲度。本研究提出一演算法計算瀏覽序列之時間門檻與觀察使用者瀏覽行為找出目標網頁,以決定該網頁的所有父候選網頁之權重,藉此重建網站架構,並以任務導向之尋獲度測試成效。測試結果顯示目標網頁次數比重為100%的架構,其架構之尋獲度成效較高且優於現行架構,亦優於傳統只考慮網頁瀏覽次數之架構,進而建構符合使用者行為之網站架構。且目標網頁次數比重的不同所組織的架構也明顯不同,在組織結構上,本研究所建構以目標網頁次數比重為100%的架構是屬於廣而淺的形式,在尋獲度成效上也確實能符合前人研究的結果。相較於研究個案中的現行架構,其廣度稍微減少,更可減少使用者在搜尋項目時的迷失感,較符合一個良好資訊架構的設計方式。該架構雖然在部分任務上表現不盡理想,但整體上有著比原先架構與傳統方法之架構有著較佳的表現。(作者)
關鍵詞: 尋獲度,網站日誌探勘,資訊架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一種提昇圖書館公用目錄可用率的設計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62p.
摘要: 目錄,是圖書館所典藏資訊的索引,乃提供「閱聽者」、「資訊」間產生連結的定位指引。雖然目錄隨著資訊科技發展而愈趨易用,但是,研究者在平日使用圖書館服務的經驗中,仍不時遭遇到無法正常連接、存取公用目錄系統的窘狀。作為館藏資源的定位指引,圖書館公用目錄系統的可用率,對於圖書館服務品質之影響,不可謂不大。本研究乃是為圖書館公用目錄擬定高可用率機制,並提出一有效之實作品。研究者經文獻探討,發現「冗餘配置」為眾多高可用率解決方案的共通手段。而在部署成本的考量下,研究者發現圖書館界、數位典藏界的OAI-PMH後設資料獲取機制是既有方案中最容易實作、使單位間透過網路「互助互備」達成「多點複本」冗餘配置的良好架構。但是,對於處理實體館藏來說,OAI-PMH仍有所不足,是故研究者分別透過「版本控制」、「精簡化的書目、館藏紀錄格式」、「資料壓縮」等手段,壓低處理實體館藏書目、館藏紀錄資料在擷取、更新時的資源消耗,提出一份參考自OAI-PMH的改良架構,並據以實作出一套系統,證實其概念的確可行。(作者)
關鍵詞: 公用目錄,可用率,版本控制,後設資料,OAI-PMH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真的不用讀完一本書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604p.
摘要: 對於許多「應該要讀過」卻「還沒有讀過」的偉大書籍,本書作者一箭穿心地道出書中要旨,謔而不虐地挑戰既定偏見,並提供貼心實用小伎倆,就算是沒讀過的書,在他人面前也可以講得口沫橫飛。(編者)
關鍵詞: 閱讀,書評,文學評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B輯. 2010年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600p.
摘要: 第十屆“海峽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研討會”是在兩岸圖書資訊學學術平臺正式成立20周年、中國圖書館學教育90周年、臺灣圖書館學教育55周年的背景下召開的。本次研討會的主題為:“回顧與展望:知識時代圖書資訊學的變革與發展”,主要議題包括:圖書資訊學教育歷史研究、圖書資訊學教學研究、圖書資訊學理論研究、圖書資訊實務研究、新科技應用與網路服務議題。無論從參會人數和提交論文數量,本屆會議都達到高峰。大陸方面共收到論文93篇,臺灣收到80餘篇。大陸代表的論文分為特邀論文和大會論文兩部分,臺灣代表的論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大會上作報告,第二部分為研究生論文或老師與研究生合著論文。圖書館採用自由軟體的策略/毛慶禎;圖書資訊學學者開放近用期刊使用研究/王梅玲、吳萱;圖書館應用RFID服務創新之實務探討/余顯強;從遠距圖書館服務和數位圖書館課程探討圖書資訊學教育如何允執厥中/吳美美;初探全盲生就讀圖書資訊學系之教與學/宋雪芳、何佩珊;MSN即時數位參考服務之使用研究:以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李雅惠、柯皓仁;獨立紀錄片製作者之專業知識調查初探/阮明淑、李心荻;從「帶路雞」行銷手法談技職院校圖書館之空間創意與服務行銷/林向傑、蔡玉珍、謝寶煖;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學生就讀動機、學習需求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林呈潢、林靜宜;根植傳播理論課程於資訊服務專業教育之研究/林志鳳;資訊計量學應用於Wiki網站頁面與編輯者生產力分析/林信成、洪銘禪;人文領域數位典藏學程之設計與實施:臺灣大學經驗/林珊如、陳雪華;挑釁式銷售法及其在圖書館的應用/林誠、謝寶煖;基於論文文字資訊的研究主題分佈圖繪製與呈現/林頌堅;學術性問題解決之不確定性研究/林麗娟、蘇諼;臺灣醫學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現況與需求之初探/邱子恆;試論固定價格制度對圖書文化多樣性影響之探討/邱炯友、陳俊偉;Sense-MakingLibrary2.0:AUser’sPerspective/邱銘心;台灣高等教育評鑑下圖書資訊與資訊傳播學系所發展分析與比較/莊道明;通識教育開放式課程數位典藏建置之研究/陳志銘、陳勇汀、林筱芳;整合查詢系統研究初探:以法鼓佛教學院圖書資訊館為例/陳和琴、馮惠菁;從數位學習產業鏈探討圖資系畢業生之相關發展路徑/陳俊湘;論中國古代「藏書家」的定義-以明代為例/陳冠至;臺灣各級學校實施圖書館利用教育教學之現況/黃國正;近年來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的進程與省思/楊美華;應用噗浪行銷圖書館服務研究:以台灣世新大學圖書館為例/葉乃靜;資訊科學的意義近十年引用文獻分析研究/蔡明月、許如玉、方碧玲。(編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學,海峽兩岸,論文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百年生活圖錄. 第一輯, 廣告時代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5冊
摘要: 本套書分為「政治萬萬歲」、「三六○行」、「育樂童趣」、「寶島風物」、「技藝傳承」等五個單元,深入淺出地介紹從清末、日治時期以來至1970年間,與人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之商品廣告、商標、美術設計及居家器物等等的圖像資料。除了呈現過去人們的審美品味及藝術理想外,更可以作為當代美術設計、廣告設計的靈感來源,是推動臺灣文化創意產業,將臺灣的美術設計和工商創意產品推向國際的重要基礎。(編者)
關鍵詞: 生活史,文物,廣告作品,圖錄,臺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Open Access發展趨勢與引用優勢之研究;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Citation Advantage of Open Access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59p.
摘要: 電子期刊為目前圖書館不可或缺的重要館藏資源,但近年來,電子期刊價格高漲,在圖書館經費短缺之下,如何深入瞭解OpenAccess並重新規劃圖書館電子期刊之結構與因應對策,為一重要課題。本研究延續黃瑞娟於2005年之實證調查方式,以清華大學圖書館為個案,將該館2001~2005年所訂購理工類七個領域之電子期刊進行抽樣,就相同的研究範圍,進一步探討、比較2005年與2009年兩時段之研究結果,並分析各領域OpenAccess之發展情形與趨勢,此外,並針對抽樣文章TollAccess與OpenAccess被引用的情況,以及引用優勢進行研究調查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600篇樣本中,於2009年,平均37%可在網路上免費取得全文,其中電腦科學領域平均比例為58%,物理領域平均比例更高達60%;且經過四年的發展,各領域OpenAccess的數量與比例均呈現明顯成長,平均增加15%。整體而言,OpenAccess平均被引用次數為17,平均引用優勢約為55%,其表現均比TollAccess更為突出,本研究成果除了驗證近年來OpenAccess發展的績效,及其具有提升文章能見度、增加文章引用率之引用優勢外,亦提供圖書館界另一解決方案,值得在規劃與建立電子資源館藏時積極導入。(作者)
關鍵詞: 開放式資訊取用,Open Access,引用優勢,Citation Advantage,館藏發展,Collection Development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協同合作模式建構研究者知識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56p.
摘要: 研究者在剛踏入一個領域進行知識探索時,常會碰到許多的困難;研究者不知道領域的知識有哪些,比如說領域知識的主題概念、使用的詞彙等,所以很難進行深入探索;即使在資訊傳遞發達的時代,人們常利用搜尋引擎進行搜尋資訊的動作,但在不知道明確的搜尋目標,以及不知道可以使用的搜尋關鍵字有哪些的影響因素下,研究者要找尋到需要的知識內容非常困難。而且利用搜尋引擎找到的資訊多是無條理、混亂的資訊內容,研究者很難判斷哪些資訊才是需要的。碰到這樣的問題,一般人的反應就是詢問有經驗的研究者,但是要問誰呢?誰也跟自己研究同一領域的知識?假如沒有熟悉的管道,研究者往往無法順利找到可以詢問的對象。為了解決上述研究者在初踏入新的研究領域進行知識探索時所遇到的困境,本研究欲提出一個概念與方法,以協同合作模式讓研究者共同創造領域內的知識內容與建造領域的知識結構,以保存單一研究領域的知識,並提供研究者方便查詢、瀏覽的領域知識結構,使研究者可以憑藉著其他研究者的知識經驗,順利完成自身的研究。本研究以資訊架構領域作為建構領域知識結構的實例,讓熟悉資訊架構領域的研究者透過Wiki協作平台做為知識分享的環境,研究者可以在平台上進行閱讀心得、研究論文的分享及共筆主題知識的撰寫,產生相互的交流共鳴,並因為閱讀其他研究者的心得、經驗找尋到有用的參考文獻,節省搜尋的時間。而研究者分享出來的知識文章與註記的概念關鍵字,在經過整理與分析後,成為知識組織的元素。再透過界定各關鍵字的語意關係,作為描述知識概念間的連結,並以主題地圖技術建構領域的知識結構,以突顯領域內應包含的知識內容。最後回饋給平台呈現分類架構,讓研究者能進行查詢、取用,以加速研究的發想、創造新的知識。(作者)
關鍵詞: 知識管理,協同合作,主題地圖,wiki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修正型德菲式卡片分類法探討大學圖書館網站尋獲度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54p.
摘要: 利用網站獲取資訊,已經成為現代人經常從事的行為,有些網站提供了邏輯性的架構幫助使用者找到資訊;但缺乏組織性的網站架構會讓使用者受挫並離開網站。值此電子化時代,網站成了遠端使用者與單位組織溝通的最佳橋樑,如何讓使用者能方便、有效率地從網站中取用所需之資訊,使網站資訊發揮應有的價值,是網站設計者必須深思的問題。本研究是以大學圖書館網站使用者為中心,改進修正型德菲式卡片分類法,藉以瞭解使用者如何組織網站中的網頁標籤、以及對於各項網頁標籤的命名方式,進而建立符合使用者需求之大學圖書館網站架構。在經由於不同資訊架構網站之任務導向尋獲度測試及變異數分析,證實本研究所提出之修正型卡片分類法,確實能有效提昇大學圖書館網站尋獲度。(作者)
關鍵詞: 卡片分類法,修正型德菲式卡片分類法,尋獲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元資料概論與實例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540p.
摘要: 本書對中文元資料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論述,概述了元資料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論述了元資料體系中最重要、應用最廣泛的描述元資料及其規範的結構框架、設計方法、應用規則及其開放和互操作機制等,並且重點介紹了已經設計完成並得到廣泛應用的11種元資料規範實例。該書不僅在理論上有諸多創新之處,而且通過眾多實例,大大豐富了本書的專業內涵和可讀性。本書既是一部研究性的論著,又可作為圖書館以及資訊工作者學習和參考的教科書。現代科技與資訊技術的蓬勃發展,為圖書館事業提供寬闊舞臺的同時,也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作為知識社會的重要推進器,圖書館只有不斷適應現代科技與社會環境的變化,與時俱進,才能真正實現自身的價值,完成自己的使命。(編者)
關鍵詞: 元資料,元資訊處理概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第一屆東亞漢文文獻整理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513p.
摘要: 以漢文字為主的中國古籍發展源遠流長,歷經兩千餘年至今,有著不同型態與體式的豐富文化遺產。為配合古籍專業的學習,強化東亞漢文文獻區域的交流,與促進跨國文獻整理合作機會的締造,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舉辦此次「東亞漢文文獻整理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邀集東亞及歐美地區長期從事漢文文獻整理並卓有編輯成果的專業人士,齊聚臺北大學國際會議廳,進行為期兩天的論文發表與心得研討,一則希望藉以交流各區域的整理成果與經驗,二則也盼能開張視野,了解漢文文獻整理的新觀點與方法,三則可望提高臺灣於漢文文獻整理界之能見度。更期待將此研究熱潮推得更高更遠,為所有與會嘉賓帶來一場豐盛知識饗宴,提昇古籍整理學術熱情與眼界。會中主題及講者包括:二十世紀域外漢文文獻的整理與出版/陳慶浩;宋代的通俗類書:就《青瑣高議》的構成、內容而言/大塚秀高;韓國所藏中國明代小說的?況及特徵/崔溶澈;越南漢喃研究院漢文文獻價值/吳德壽;談《四庫禁燬叢刊》《四庫存目叢刊》的編印及其文獻價值/吳格;古文獻校改的原則及細則:以兩《唐書》校改為例/武秀成;抗戰期間中央圖書館搶救我國東南淪陷區散出古籍相關工作報告書之一考察/盧錦堂;江戶時期:中國戲曲之東渡與接受/黃仕忠;古籍叢書知多少:一個由計量引發的叢書文獻考察/劉寧慧;澳門大學圖書館的古籍藏書與古籍電子化計畫/鄧駿捷;近代中、琉接觸的相關文獻:以冊封使為中心的書寫/林慶勳;談中國大陸近年編印英、法、俄敦煌寫本圖錄的意義/鄭阿財;試論《洞霄圖志》的成書及其他/朱大星;東京帝國大學典藏明萬曆刊本李三才《撫淮小草》初探/賴貴三;《文鏡秘府論》卷次考/盧盛江;《分門纂類唐宋名賢千家詩選》新探:以兩種稀見日藏本為中心/金程宇;撰寫公藏善本書志的一個嘗試:漫談《柏克萊加州大學東亞圖書館中文古籍善本書志》/陳先行;韓國首爾地區主要圖書館收藏韓國本漢籍概況:以奎章閣和藏書閣為討論的範圍/金鎬;日本所藏中國經學著作的價值/林慶彰;知海則知聖人:明代琉球冊封史海洋書寫意蘊探詮/廖肇亨;試論《全唐詩》《全唐文》校補的成就與缺失/陳尚君;《張遷碑》再質疑/程章燦;日藏元人馮子振墨?研究/江靜。(編者)
關鍵詞: 文獻學,文集,東亞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孫逸仙傳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512p.
摘要: 有關孫逸仙的研究,長期以來被兩種歷史生產模式所主宰:一是中國史學的製造迷思,一是西方史學的破除迷思,兩者都扭曲了孫逸仙。本書顛覆又客觀地企圖呈現中國百餘年前第一次現代化時期,孫逸仙真正的歷史角色。在法國漢學家白吉爾筆下,孫逸仙其實是昏庸的政客、慷慨又糊塗的機會主義者,更不是個偉大的理論家。但作者同時認為他的確懷抱救國理想,最倚仗的才能就是「跨界」溝通。綜其一生,他為革命全球奔波,訴諸三合會、教會、學生、商人、西方列強、共產國際等的支持,能悠遊與動員這些利益與思想大相逕庭的群體。如此複雜而矛盾的形象,放大到近代中國的經濟、社會脈絡來看,白吉爾認為,孫逸仙正是海洋中國的產物,他的發跡,代表的是沿海中國勢力的崛起。(編者)
關鍵詞: 孫文,傳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圖書館2010數位拓展精選簡介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50p.
摘要: 2010年為國家圖書館「數位拓展」行動計畫年。新年初在我國北部的數位異地備援基地—國立宜蘭大學,完成異地備援合作方案後,全面邁向數位拓展新紀元。先後完成網域化圖書館書目控制、多媒體暨影音資訊服務、知識服務創新與加值和技術規範交流園地等相關資訊服務系統之規劃建置,及其數位內容異地備援機制,使館藏內容,得以完整備份、永續國家文獻的典藏。此項數位資源系統精選展出內容,包括原有服務系統的再造工作,如知識服務創新與突破的「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知識加值再出發的「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圖書館技術服務工作知識交流的「編目園地」,以及讓民眾享有「知」的權利、全面公開之政府資訊系統、記錄網站歷史軌跡的「臺灣網站典藏系統」等。更重要的是強調知識資訊服務系統的創新,如建立數位出版品國家型永久典藏平臺的「數位出版品平台系統」與古籍風華再現的「漢學通覽經典系列」、強調書目控制新體驗的「臺灣書目探索與廣域圖書館書目系統」,以及結合單一入口,整合化與主題化服務的「知識支援入口網站」,數位拓展成果相當多元且豐富。(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資訊系統,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