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589 - 60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閱讀,動起來. 3. , 閱讀力實戰關鍵 : 回到閱讀核心,提升思考力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64p.+2片DVD
摘要: 《親子天下》邀請25縣市教育局處選拔出「閱讀典範教師」,並為這群認真熱情於閱讀教學的教師,建構起相互溝通、鼓勵、專業成長的平台,在這本書中有十多位老師分享他們生動的閱讀教學現場。在這次閱讀力專書中,將更完整呈現「閱讀力」的核心意義,讓家長、教師、教育工作者與決策者,都能更明白,「閱讀力」,不是追求「標準答案的閱讀測驗得高分」,不是比賽「誰讀得比較多本」,不是「花俏的公關活動」;世界先進國家如此努力推動閱讀,乃是因為,閱讀力,關乎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是終身適用的自學能力,也是得以陪伴、療癒個人心靈的美好習慣。(編者)
關鍵詞: 閱讀,兒童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際會議論文集.2009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62p.
摘要: 2009年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際會議定於2009年2月23至27日(星期一至星期五)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館舉行。「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是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執行的國家型科技計畫中,唯一融合人文與科技的國家型計畫。其目標是精選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資產進行數位化工作,建立國家數位典藏。並以國家數位典藏促進我國人文與社會、產業與經濟發展。本次會議同時與GRL2020及MCNTaiwanConference共同舉辦,不僅邀請到數位典藏與學習之專家學者,更邀請到數位圖書館與博物館界知名的計畫主持人及歐盟、美國官方代表與會。本會議為國內外數位典藏專家學者提供交流研究的場合,並讓國內學術界分享歐、美、亞國家在數位典藏上的發展經驗。並將臺灣文化和生物多樣性,藉由典藏成果國際化之推廣,讓國際上認識臺灣這個擁有豐富資源和多樣性之島國,進而推廣臺灣經驗於國際社會。(編者)
關鍵詞: 文獻數位化,數位化檔案,數位學習,文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變動中的圖書資訊服務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50p.
摘要: 圖書館的館藏從過去的擁有到現在講求取用;從實體變成數位;從付費資源到免費資源;從舊有形式演變到新的形式;從向外徵求轉變為圖書館自行建立,這些林林總總的改變均對圖書館的營運產生不小影響。本書作者從各類型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開始談起,並以圖書館的四大因素-館藏、建築、系統、人員所面臨的變化,逐一探討在變動的環境底下圖書館該如何面對這一連串的衝擊。(編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學,資訊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創新經營與永續發展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49p.
摘要: 從民國93年起,本館每年規劃不同研習主題課程,培養並增進圖書館員服務態度及專業知能,為能更具成效,於北、中、南及東分區委託縣市文化局(處、圖書館)協助,辦理培訓研習活動;更進一步委請授課講師將講授內容以更周延文字稿呈現,以製作成專輯出版。本館99年規劃包括「縣市文化局(處、圖書館)輔導知能培訓」、「公共圖書館創新機能人才培訓」、「公共圖書館永續發展人才培訓」等系列主題研習課程,共辦理19場次,1213人次參與培訓。本書是繼已出版「鄉鎮圖書館工作二十講」、「讀書會經營運作」、「公共圖書館行銷經營」、「深耕閱讀多元學習」、「公共圖書館創新經營」、「公共圖書館挑戰與學習」、「打造公共圖書館新紀元」後,所出版第8輯公共圖書館人才培訓教材叢書。在此並感謝縣市文化局(處、圖書館)協助辦理各區培訓研習,及參與講師惠賜稿件,使本書得以順利出版,並期盼藉由本書,對於館員工作及進修有所助益。(編者)
關鍵詞: 人才培訓,圖書館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知識工作任務導向之知識建構的自我協調與心智模式形成研究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43p.
摘要: 我們的營利與非營利的社會組職(包含政府組織),皆由擔負著不同的工作角色與任務的知識工作者所組成,而在變化快速的社會環境中,知識工作者藉由不同的資訊尋求的方式以滿足與克服其任務執行所需的資訊、知識與內涵,並確保其社會組職的運作順暢。知識工作者於任務執行時有兩種不同執行程序,一為依照其自身既有已建立的心智模式執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經驗;另一則需經過不同的資訊尋求的方式與型態(包含網路搜尋、圖書館使用、詢問他人),才得以取得,這些新的資訊在經過不斷的使用後則會形成了知識工作者的知識與經驗,也就是說,當知識工作者不具備任務執行的經驗時,則須經由知識的建構才具備了解決問題與執行任務的能力。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了解知識工作者,在知識建構期間的認知發展對於工作任務執行與其中的問題與困難的排除、以及進行生活中興趣主題任務執行時的影響,藉由探究個人任務執行時知識建構歷程的自我協調發展,了解個人自我協調的因素,本研究以半結構訪談方式,訪談了三種職務類別的知識工作者,分別為;(1)資訊專業類別、(2)教育專業類別、(3)規劃與推廣專業類別。本研究發現,個人在任務執行的知識建構歷程期間,其自我協調會受到目標、動機與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在自我協調的運作中會進行四個項目的協調程序,分別為(1)認知的協調、(2)方法的協調、(3)目標與動機的協調、(4)以及其他因素的協調。自我協調的因素除了目標與動機外,其它因素包含;(1)時效性、(2)情緒、(3)知識建構比重發展、(4)知識的分享方式。在進行知識建構以執行任務時,從社會情境中有經驗的他人尋求協助,以獲得問題解決的方式與活動的重要性與次序,會隨著任務的困難性而提升,個人會透過(1)同儕討論、(2)他人經驗詢問與模仿、(3)進修學習、(4)利用社群,四個活動來尋求社會情境的協助,以提升其知識建構與任務執行的成效。(作者)
關鍵詞: 知識建構,心智模式,自我協調,認知發展,社會認知發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組織進階班:數位時代的資訊組織研習手冊.99年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42p.
摘要: 為瞭解國際間書目控制的發展趨勢及數位電子資源編目相關資訊,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與國家圖書館合辦「99年資訊組織進階班:數位時代的資訊組織」,加強XML、詮釋資料、RDA的課程。本次研習班於99年8月10日至8月12日假國家圖書館421教室舉行。本書為研習班之授課資料,課程內容包括:專題演講-書目控制的發展趨勢/陳和琴、中文圖書分類法研析/陳友民、XML與詮釋資料/余顥強、電子資源暨整合性資源編目/吳慧中、資源描述與檢索/徐蕙芬、資源描述與檢索:載體呈現與單件的描述/戴怡正。(編者)
關鍵詞: 圖書編目,圖書分類法,資訊組織,書目控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媒體素養種子教師實施媒體素養教育之成效;Effect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by a Seed Teacher of Media Literacy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40p.
摘要: 隨著傳播科技的進步,媒體已是兒青族獲得資訊、形塑觀點的重要來源。因此,媒體素養教育益形重要。我國教育部於2002年10月24日公佈《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但在教育現場僅有少數關切媒體素養議題之國小教師進行相關教學。過去相關研究大多探討教師之媒體素養認知、實施現況或是兒青族之媒體識讀能力,針對媒體素養教育可能成效之研究並不多,就媒體素養種子教師實施媒體素養教育成效之觀察更是有限。本研究採實驗教學方式,透過財團法人媒體識讀教育基金會之協助,以媒體素養種子教師及其班級(23人)為實驗組,以同校同年級(五年級)之班級(23人)為控制組,採質量兼具方法探索媒體素養教育之實施與成效。研究發現,媒體素養種子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係採獨立課程進行,教學方法主要以講述教學法、詰問法以及學童分享等方式進行。教材方面,媒體素養種子教師主要以報紙為教材,輔以電影、新聞片段、廣告及網路資料等。在教學成效部分,實驗組學童在課後訪談中,表現具備媒體素養能力。而在媒體素養量表方面,實驗組學童接受媒體素養教育後,於?媒體素養能力?總分、「瞭解媒體訊息內容」及「分析媒體組織」方面有明顯進步。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童相較,前者也明顯在「媒體素養能力」總分及「分析媒體組織」能力上高於後者。本研究亦探究學童對報紙、電視、網路、雜誌及廣播等五大媒體之使用行為和態度。使用行為包括「是否使用該媒體」、「使用時數」及「使用日數」等,態度包括「相信程度」、「重要程度」、「使用頻率」及「主要資訊來源」。研究發現,實驗組學童接受媒體素養教育後,其媒體使用行為並無顯著差異。在對媒體的態度方面,實驗組學童在接受媒體素養教育後,對電視內容之相信程度明顯下降,此與媒體素養種子教師使用電視說明新聞廣告化等媒體商業意涵可能有關。另外,媒體對學童的重要程度方面亦有差異。媒體素養教學後,電視取代網路成為對實驗組學童最重要之媒體,網路及廣播之重要性則減低。整體而言,實驗組學童對五大媒體之排列皆以電視為首,網路居次,報紙第三。此顯示,電視對兒童仍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質化研究方面,本研究透過課程觀察、課後訪談及學習單之分析,瞭解學童對媒體素養教育的反應及是否培養了相關媒體素養能力。研究發現,學童較喜愛具實用性、趣味性及可帶來新知之媒體題材,也較喜歡互動多的教學方式。媒體素養能力方面,學童在「瞭解媒體訊息內容?之學習成效較佳。例如,在辨識媒介呈現內容的刻板印象、媒介呈現內容與社會真實的關係及解讀媒介再現背後潛藏的意識型態等方面,實驗組學童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表現出相關媒體素養能力。另外,在「分析媒體組織?部分,學童的訪談內容也顯示能瞭解媒體組織所有權對呈現資訊的可能影響。這指出,本研究質量之研究發現互相呼應,媒體素養種子教師實施之媒體素養教育,有助於培養學童之媒體素養能力。(作者)
關鍵詞: 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媒體素養教育,Media literacy education,種子教師,Seed teacher,媒體素養教育成效,Effects of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A6全能筆記術:讀x寫x存x取x搜,筆記只需這一本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40p.
摘要: 本書介紹簡單容易的筆記活用新技巧,讓人人都可以做到,還能夠「搜尋」,讓你可以隨時檢索資料,讓筆記成為個人的強大資料庫。任何A6大小筆記本都可以,價格便宜,更不需要繁瑣的步驟就能達成。(編者)
關鍵詞: 筆記法,讀書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2009飲食文選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29p.
摘要: 《2009飲食文選》選粹2009一整年最佳的飲食寫作,從食物的美味,到難忘的滋味,還有餐飲業背後的真實故事。選文不僅寫食物,也寫人們在食物背後的真感情。較以往更擴大飲食書寫的可能性,除了文學、美學,更延伸至營養、科學層面;也跨出”臺灣”以外的地方,看身在中國各地、香港、歐洲、日本、美國各個的食家吃什麼、喝什麼,又為了什麼飲食而偷偷落淚或鞠躬盡瘁......全書共分為「故事」、「農牧獵」、「市場」、「餐飲業」、「廚房」、「養生飲膳」、「餐具」、「飲料」、「品味」、「回味」等十大類,收錄莊祖宜、蔡瀾、焦桐、張北海、王安憶、古蒙仁、謝忠道、梁瓊白、韓良露……等等跨領域、跨地域名家的文章。(編者)
關鍵詞: 飲食,文化,文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影裡的生命教育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27p.
摘要: 「看電影,而且是很專注地看適當的電影,當孩子精神上可以投射進入劇中的主角,跟著一起哭一起笑,一起面對生命的困境與抉擇時,看電影就可以是一種模擬的『情境教學』。」作者以三大生命教育重要主題串連: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環境,精心挑選50部適合親子共同觀賞的電影,並附上詳細的電影介紹。並收錄李偉文的雙胞胎女兒A、B寶的音樂電影筆記,共7篇。(編者)
關鍵詞: 電影,生命教育,家庭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影響虛擬社群使用地理資訊系統之因素研究:以網球王社群網站為例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27p.
摘要: 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虛擬社群與日俱增,網球社群成員的互動也愈來愈頻繁。在探討虛擬社群時,經常標榜網路的無遠弗屆,鮮少考量地域性的議題。有鑑於此,本研究透過建置一個地理資訊系統與網球虛擬社群做結合,探討網球社群成員對於地理資訊系統的接受程度,並且針對網球社群的特性、社群功能使用特性、人際互動狀況、網路忠誠度來了解其對於使用地理資訊系統的影響,研究成果可作為未來設計網球社群網站時的參考依據。本研究採用研究發展法及問卷調查法,並以目前國內最主要的網球社群網站網球王為範疇,以網球王社群成員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研究發展法主要係利用GoogleMaps系統為基礎開發,結合網球社群網站與地理資訊系統,透過地理圖標的建置與地理圖標上活動的發佈與討論,供網球社群成員進行互動使用。再依據科技接受模型進行問卷調查,透過問卷瞭解網球社群成員的特性、使用特性、人際互動、網路忠誠度,以及其接受地理資訊系統的情況,並且根據統計量化結果分析網球社群成員的現況與接受地理資訊系統的程度。本研究受訪者總共577人,研究問題依研究性質採用描述性統計、交叉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與迴歸分析。主要研究發現如下:1.社群成員參與網球王網站的動機以提升球技為主;2.網球王網站的常用功能以具備互動性的功能為主,以話題討論尤佳;3.社群成員在網球王網站上的互動品質佳,然而互動頻率有待加強;4.網球王社群成員不常參與在網站中發貣之實體活動,地理資訊系統有助於拉近成員之間的距離;5.網球王社群成員回流續訪意願高,因此網路忠誠度表現上較佳;6.網球王社群成員人際互動愈高,對於網球王網站的忠誠愈認同;7.網球王社群成員對於地理資訊系統覺得愈容易使用,社群成員對於系統的有用性就愈高;8.對網路王社群網站忠誠度愈高的成員,對該網站所架設的地理資訊系統之有用性愈認同;9.認為地理資訊系統有用與易用之程度愈高的社群成員,其使用態度愈愉悅;10.網球王社群成員使用態度愈愉悅,則對系統使用的接受意願愈高。依據上述結論提出三點建議:1.網球王社群網站應利用更多元的功能與服務來發掘潛在社群成員;2.網球王社群網站應透過互動性較佳的功能來強化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3.網球王社群網站應提升虛擬與實體互動的結合,增加社群活動的多元性,提升社群的獨創性,使得社群網站經營更加持久;4.網球王社群網站英將系統操作介面的簡易化與一致性,讓社群成員更加容易使用。(作者)
關鍵詞: 虛擬社群,地理資訊系統,科技接受模型,網路式地理資訊系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新詩的意象與內涵:當代詩家作品賞析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224p.
摘要: 近年來詩文發表於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江蘇省《世界華文文學論壇》、廣西大學文學院《閱讀與寫作》、西南大學中國新詩研究所《中外詩歌研究》、山東省《時代文學》、《新世紀文學選刊》、河北省《詩選刊》,《安徽文學》、《天津文藝》、《詩潮》、《香港文學》,臺灣《國家圖書館館訊》特載、《全國新書資訊月刊》、《創世紀》詩雜誌、《文訊》雜誌、《笠》、《文學臺灣》、中國文藝協會《文學人》等文學刊物。(編者)
關鍵詞: 新詩,詩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