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4261 - 427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RDF與Topic Maps之知識表徵比較研究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56p.
摘要: 網路資源組織近來一直是圖書館界關心的課題之一,但一般來說,圖書館整理的資源向來是以實體為主,具有同質性高、定義嚴謹及穩定等特性,而網路資源相較於圖書館的資源,則具有大量、異質、分散、內容與位址經常改變、且成長快速等特性。不管是圖書館的索引典與詮釋資料架構(schema),或人工智慧領域過去已發展的一些知識表徵語言,例如CycL、Loom、與KIF等,都不見得可用來處理網路環境之半結構式資源。換言之,網路知識表徵需將網路資源的特性納入考量,重新思考與發展合適的處理方法。目前「全球資訊網協會」(WorldWideWebConsortiuml,簡稱W3C)及「國際標準組織」(Inter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簡稱ISO)在2000年前後,分別提出「資源描述架構」(ResourceDescriptionFramnework,簡稱RDF)與「主題地圖」(TOpicMaps),作為可應用於網路資源組織與知識表徵方法。RDF與TopicMaps都在表徵人類的知識關聯,雖均可為知識本體(Ontology)提供語意互通的資料模型(datamodel),但這兩種語言最初發展的目的並不相同,亦有其有各自的交換語法(interchangesyntax),因此這兩種語言在知識關聯程度的表徵上到底有何不同、孰強孰弱、及適用範圍為何等,都是本研究想探討的課題。具體而言,本研究試圖回答三個問題:一、網路知識表徵之發展趨勢為何?二、RDF與TopicMaps在表達概念或主題關聯之語法、所能表達的語意、及應用情境等為何?異同為何?三、RDF與TopicMaps在圖書館網路資源組織應用的可行性為何?本研究對網路知識表徵之發展趨勢的瞭解是由文獻分析獲得;對RDF與TopicMaps在語法及所能表達的語意之異同,及圖書館網路資源組織的可行性,是藉由對語法的比較,及實際以RDF/XML與XTM對國家圖書館建置的「網路資源選介網站」進行編碼,就呈現結果檢視其異同等方式予以分析;應用情境則是以網路上蒐集到以RDF與TopicMaps實作的網站或系統來從事觀察。研究結果主要分三方面,第一部分是有關網路知識表徵之發展趨勢,就巨觀層次而言,網路知識表徵之發展趨勢,在提供有助於人們建立與分享知識,並能協助機器對資源的自動處理,以提昇人們對資訊處理效率的網路環境。第二部分則是有關RDF與TopicMaps在知識表徵能力之比較,結果發現其各自在元素、語法、語意表達、與應用情境等面向不盡相同;此外,在協助資源瀏覽、資訊檢索、資訊過濾、及資源整合等能力亦各有所長。第三部分則嘗試探討RDF與TopicMaps在圖書館網路資源組織應用的可行性,依據實作經驗及呈現結果,認為RDF與TopicMaps在圖書館網路資源組織之應用具可行性,因利用其標記的網站具有分類架構較具彈性與延伸性、可提供使用者由不同面向瀏覽資源,以及有助於分類架構的交換互通、資源整合、與機器的自動處理等原「網路資源選介網站」所缺乏的特性。最後,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分別對RDF與TopicMaps在語法、應用、與實作方面提出建議。語法方面,建議限定DF/XML語法之撰寫方式;對XTM則建議以URL作為指定「主題識別」的方式、修訂關聯不具方向的問題、以及改採支援XMLSchema。應用方面,若需同時處理資源描述與主題索引的話,本研究建議兩種作法:一是對資源描述用RDF/XML標記,而對主題之索引用XTM標記,然後另外建立主題與資源的連結;二是完全採用RDF/XML來標記,而展現知識樹的方式就是在RDF/XMT中建立表示主題的類,並利用屬性來表現類的階層與相關關係,甚至進一步促進社群內的成員,在表示相同的資源屬性與主題時,都使用相同的描述詞彙(例如DublinCore)及相同的主題(例如rdfID指向相同的URI),以協助資源分享與整合。實作方面,建議使用廣為人知的詞彙,及建立或採用合適的Ontology。(作者)
關鍵詞: 知識表徵,資源描述架構,主題地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所羅門讀書法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56p.
摘要: 編者二志成深信學生應瞭解自己讀書的理由,並感受到讀書的樂趣,才能成為優秀的學生。然而,大部分的學生都無法樂在讀書,只是被逼著去補習、上家教,並抱著「我根本無法把書讀好」的悲觀想法。他為這些學生感到惋惜,於是透過禱告整理出這套精采、實用的讀書方法─—以信心、智慧及喜樂來讀書的「所羅門讀書法」。(編者)
關鍵詞: 閱讀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不知不可奇風異俗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56p.
摘要: 本書蒐集了許多特別的故事,保證讓你看了嘖嘖稱奇!懷著輕鬆的心情,猜猜看哪個是正確答案?讓我們拋開固有的思考模式,一起找尋新事物、創造新的世界吧!本書要帶你感受奇風異俗的魅力!這些有趣的風土民情,你不可不知!(編者)
關鍵詞: 常識手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MASTER強效閱讀法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56p.
摘要: 閱讀障礙大,方法來幫忙!本書獨家公開閱讀大師的讀書祕技—MASTER加速學習法、精讀法、彈無虛發法、強鷹攻掠式閱讀法、超級比一比法、擴展讀法……。讓你享受「吃蛋糕般」輕鬆愉快的讀書境界,短時間內迅速成為閱讀高手!本書中將針對一般閱讀的盲點,提出數種MASTER強效閱讀方法與增進閱讀效率的輔助工具,讓讀者自行選擇適合的方式。從此以後,閱讀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你也可以打通閱讀的任督二脈,進而愛上閱讀,樂在其中。(編者)
關鍵詞: 閱讀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奧運百科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55p.
摘要: 本書主要內容在於回顧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史,與介紹奧林匹克運動的現狀,全書共分為7章,包括:1.奧運史話;2.現代奧林匹克運動;3.夏季奧運會;4.冬季奧運會;5.夏季奧運項目;6.冬季奧運項目;7.奧運與中國,每章之下,再按標題與辭目排列,並提供彩色照片、插圖與運動紀錄表。最後附上歷屆奧運會的基本資料表、得獎排行榜與大事記等,但無輔助索引。(編者)
關鍵詞: 奧林匹克運動會,百科全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博物館與圖書館的對話研討會論文集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55p.
摘要: 論圖書館管理、圖書館行政與圖書館組織之關連性/廖又生;台灣博物館的殖民性與現代性/蕭宗煌;數位典藏文物加值應用與產業化之探討/陳雪華;從「福爾摩沙」到「王誠再現」:記故宮博物院文獻處的年度大展/林天人;博物館V.s.圖書館的資源共構/江韶瑩;博物館、圖書館之同異與教學之道/李明珠;國際數位博物館與圖書館的發展趨勢/宋雪芳;酸性圖書的危機處理/楊時榮。(編者)
關鍵詞: 博物館管理,博物館學教育,圖書管學教育,數位博物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期刊館藏支援教師學術研究之探討: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與資源科學院為例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54p.
摘要: 本研究以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生命與資源科學院專任教師及其於2002-2004年間發之學術期刊論文引用之期刊文獻為研究對象。主要採用引用文獻分析法,探討教師引用期刊文獻之特性,再以教師引用期刊文獻核對圖書館紙本及全文電子期刊館藏,了解館藏期刊滿足教師撰寫學術期刊論文需求的程度,獲知支援生命科學與海洋資源教師學術研究的核心期刊清單,提供建置符合學術研究需求核心期刊館藏的參考。另外使用訪談法,探討教師之期刊資訊需求,作為改善期刊服務的參考。研究結果顯示:1.本研究分析教師學術期刊論文著作340篇,共計引用參考文獻10,731筆,平均每篇論文引用參考文獻31.56筆;2、教師學術期刊論文引用的文獻類型以期刊為主,整體而言占84.75%;3.在引用期刊文獻的年代分析方面,以引用1998年以後之文獻所占比例為最高,引用之年代傾向以近10年左右的文獻為主,超過二分之一的引用比例;4.生科院6系所教師,三年間發表之學術期刊論文著作共計引用1,851種期刊,其中核心期刊73種,共計引用2,996次;5、若從刊名、卷期、年度三者皆符合的層次來分析館藏支援率,海大整體期刊館藏滿足生科院教師學術期刊論文引用期刊文獻需求之百分比為60.72%,若刊名符合即算可支援,則支援率提升為83.41%;若以排名前10名期刊提供的情形進行分析,刊名、卷期、年度三者皆符合的期刊滿足率為85.73%,若刊名符合即算可支援,則支援率提升為99.19%;6.引用分析研究結果獲得之期刊引用比率、產生之核心期刊與館藏支援程度和教師訪談結果大致相符。(作者)
關鍵詞: 引用文獻分析,大學圖書館,期刊館藏評鑑,館藏支援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澎湖地區民眾資訊需求與圖書資訊服務之分析與評估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52p.
摘要: 台灣在近幾十年來,由於經濟迅速發展與工業化的結果,加速了都巿化和人口流動。然而,都巿人口的龐大與鄉村人口的稀落,城鄉資源與發展的不均,以致臺灣的城鄉差距日漸擴大,而該現象更使得鄉村民眾無法享有公平的學習機會與均等的資訊資源。萊斯傳記中曾提及「地界有限,希望無窮,生於貧困並不能限制個人的發展,關鍵在於教育」,此即為本研究之宗旨。本研究以澎湖地區作為實證研究,地理位置位處離島之偏遠孤立特質,其資源的限制性遠較台灣本島高,而在資訊資源有限的環境下,民眾接觸資訊的機會少,取用資訊顯為不便,更易導致民眾不太懂得利用資訊解決問題,不甚瞭解資訊賦予其的價值意義,然作為知識領航員與資訊提供者的圖書館而言,圖書館實應主動支援該地區民眾,以確保其資訊素養的培養與資訊取得公平性。圖書館要能提供切合民眾需求的資訊與服務之前,必須深入瞭解民眾的資訊需求。因此,本研究在蒐集國內外鄉村地區民眾資訊需求等相關文獻以及針對澎湖地區作一環境掃瞄後,透過民眾問卷調查輔以解說以瞭解資訊使用者的資訊需求,接著再以問卷調查結果作為館員訪談之基礎,從資訊提供者的角度探知其平日服務的讀者群以及對現有與未來資訊服務之看法,進而檢視其間的差距與發現問題所在,以期盡可能的克服地理位置之限制,充分把握現有資源與發揮應有的功能,提供澎湖民眾更優質與切合需求的服務內容。具體而言,本論文研究目的在於(1)探討澎湖民眾的資訊需求;(2)探討澎湖民眾圖書館利用情形;(3)探討澎湖公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現況及其所扮演的角色;(4)分析澎湖民眾資訊需求與公共圖書館現有服務之差距;(5)提出澎湖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優先順序與未來改善服務之建議,以供其他地區的圖書館、政府相關單位參考。本研究採用三種方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1)文獻探討;(2)民眾問卷調查,即以馬公巿、湖西鄉、白沙鄉、西嶼鄉、望安鄉及其圖書館作為問卷發放之場域,有效問卷共計319份;(3)館員訪談,即以平日第一線接觸民眾的館員為主,分別為文化局圖書館、澎南分館、湖西鄉立圖書館與白沙鄉立圖書館,共計七個館室九位館員。綜合民眾問卷調查結果與館員訪談結果分析所得到的結論如下:(1)一般民眾不認為自己需要資訊;(2)民眾資訊需求主題與館員所認知的民眾所需資訊在「教育與學習」、「職業工作」上有所差異,而民眾解決問題的管道則以上網所佔比率最高;(3)澎湖地區閱讀風氣有待提升,民眾閱讀內涵有待加強;(4)民眾對圖書館的期望遠高於其認知與實際經驗;(5)民眾獲知訊息的管道與館員所認知的達顯著差異;(6)圖書館提供服務尚需更為積極主動;(7)民眾希望圖書館應積極改善館藏以及多辦有關演講與展覽方面的活動;(8)民眾的希望服務清單以資訊電腦化與為青少年提供服務所佔比率最高;(9)善用當地特色與民眾特質以提高圖書館利用之機會。最後針對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1)喚醒民眾的資訊需求與體認資訊的價值;(2)館藏發展以反映民眾需求為基礎;(3)層層落差,民眾的資訊素養教育更應紮實培養;(4)區隔民眾之差異性,資訊傳播與行銷管道應更多元化;(5)圖書館應強力塑造全民化資訊服務之形象以打動民心;(6)建立資訊資源服務之優先順序;(7)克服環境劣勢,各單位服務的結合與資源共享;(8)設立延伸服務部門或服務據點,照顧到潛在讀者的資訊需求;(9)列館員在職進修之預算,以培養館員專業知能。
關鍵詞: 澎湖地區,資訊需求,圖書資訊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知識管理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50p.
摘要: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如何做好知識管理的工作,已提升企業的知識產值與智商能力,是目前企業界重要的議題。本書收錄《能力雜誌》近三年來,學者專家對知識管理所發表的精彩專文,內容共分為導讀篇、思維篇與案例篇。文中除了詳細解讀知識管理的密碼、知識管理的新思維等相關知識外,並介紹國內外著名企業,如何走向知識管理之路的案例,以供參考。(編者)
關鍵詞: 知識管理,個案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工具書之用法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50p.
摘要: 編者民國四十四年秋,本書作者於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就讀,許詩英(世瑛)先生教授讀書指導,即選授工具書之用法,雖所授無多,已為開啟研究之途徑,今作者此書,乃就許教授所授者,大為增補擴充,釐訂工具書為十六類:計有:一、檢查字義之工具書。二、檢查文章辭藻之工具書。三、檢查事物掌故之工具書。四、檢查十三經經文書名之工具書。五、檢查古今人名之工具書。六、檢查古今地名之工具書。七、檢查歷代名人生卒年月之工具書。八、檢查人物是否正史有傳之工具書。九、檢查年月日之工書。十、檢查事物起源之工具書。十一、檢查書籍內容之工具書。十二、檢查學術論文之工具書。十三、檢查篇章之工具書。十四、檢查政典之工具書。十五、檢查官制之工具書。十六、檢查方言詞匯語音與行業語之工具書。以上十六類工具書,雖未敢謂已盡善盡美,但言工具書之著作,其詳備者當以此書為最,故本局特為社會大眾告也。(編者)
關鍵詞: 參考書.參考資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文化概論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48p.
摘要: 編者本書從文化角度出發,探討在臺灣這座島上人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發展過程,內容樸實且豐富多元。內文不僅活潑生動,書中的照片更是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台灣文化概論》從古至今,從文化到教育,再從教育到宗教信仰,完整的描述臺灣人的一切生活習性,歷史是人類活動的軌跡,不應是死板的課程,本書別於一般書籍,可說是一本另類的教材,值得一讀。(編者)
關鍵詞: 文化史,臺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人文
出版日期: 2005
頁次: 248p.
摘要: 本書依據大學院校通識教育的目標編寫而成,在導讀中便希望同學在進入大學之後能夠重新調整心態,懂得時間管理,了解學習的歷程、策略與技能。生活規律,正常上課,遵照老師交代努力研修,並先行做好大學四年的生涯規劃,自律自制,全力達成。章節中教導同學學習正確求知、作事的方法及態度還有人際關係與溝通的重要性,並努力完成階段性目標,讓自己活得積極、快樂與充實。(編者)
關鍵詞: 通識教育,大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