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325 - 33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學童數位閱讀資源與學習興趣之探討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105
卷期: v.77 n.2
頁次: pp.13-32
摘要: 有鑑於數位媒體將逐漸成為主要的閱讀來源,本研究藉由深度訪談方式瞭解國小教師對於學童數位閱讀資源及其引發學童學習興趣的看法,以瞭解目前學童數位閱讀主要的來源與閱讀興趣。研究結果發現:學童在校數位閱讀資源的來源管道以教師自行編制為主;教師對數位閱讀的態度大多表示贊同且鼓勵,但強調要有師長輔導的必要性;增加學生參與感與互動回饋可提升數位閱讀的興趣與學習成效;自然科學與語言學類是較適合開發數位教材的內容性質;學童數位閱讀的正面效應是能引發學習興趣、培養自我找尋資訊的能力;但缺點是資訊品質掌控不易、擔心沉迷網路與過度聲光刺激減少學童想像力;發展數位閱讀資源需要建置數位資源共享平台、加強既有資源的整合與推廣。(作者)
關鍵詞: 學童閱讀,數位資源,數位閱讀,閱讀興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文獻遺產的典藏現況與反思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105
卷期: v.77 n.2
頁次: pp.1-12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臺灣的文獻遺產典藏工作現況,首先定義文獻遺產的涵意與其範圍,並陳述臺灣文獻遺產的典藏現況,以歷史檔案與善本古籍為主。其次,探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世界文化遺產登錄標準,並對我國文獻遺產保護工作進行反思,最後提出六項具體的建議。(作者)
關鍵詞: 文獻遺產,世界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典藏,臺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讀報教育研究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102
卷期: v.76 n.1
頁次: pp.88-108
摘要: 由於社會環境的變遷與網際網路的興起,兒童與文字互動的機會減少,因而改變了閱讀習慣,連帶降低了閱讀興趣與理解力。讀報教育是藉由報紙文章篇幅不長、題材生活化和資訊即時切合時事的優點,當作閱讀媒材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同時增加閱讀理解及判斷思考的能力。讀報教育源於美國,並在國際間被廣泛推廣,臺灣也於2005年加入推動讀報教育的行列。本研究執行從2009年10月至2010年6月止,採用問卷法及訪談法蒐集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讀報教育現況的資料,以臺北市實施讀報教育的國民小學和授課教師為研究對象。研究目的為分析實施讀報教育的方法及探究所面臨的困境,從中研擬在小學階段實施讀報教育時之參考方針。(作者)
關鍵詞: 讀報教育,國民小學,小學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善用Facebook社群功能行銷圖書館服務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102
卷期: v.76 n.1
頁次: pp.65-87
摘要: Facebook是近年最多人使用之社群網站,其將朋友圈突破為開放式之架構,成為最具影響力之傳播平臺。圖書館如何善用此交流平臺顯性之群集效應,並避免隱私權之干擾行銷圖書館的服務,成為一個值得深思之議題。本文經由文獻探討發掘Facebook應用於圖書館的功能與相關議題,並分析國內大學與公共圖書館對Facebook之應用現況,提出建置圖書館Facebook之注意事項,並建議以政策的訂定、圖書館自我定位、定期更新與即時管理、隱私權的保護和圖書館服務加值等策略供同道參考。(作者)
關鍵詞: 臉書,Facebook,社群網站,圖書館,Web 2.0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經營哲學之差異比較圖書館與博物館之編目工作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102
卷期: v.76 n.1
頁次: pp.50-64
摘要: 圖書館與博物館均擁有悠久之歷史,惟二者擁有迥異之設立及經營哲學,導致二者在編目工作上產生極大之不同。博物館之設置及經營,主要建立於物質文化(Materialculture)之基礎上,建構實物與社會脈絡之關聯,故博物館重視物性(Materiality),認為知識本身即蘊藏於實物之中,博物館之工作均圍繞著實體物件展開;而圖書館則不同,圖書館在知識論(Epistemology)層面上較強調知識或資訊的性質、類型、結構、表達、各種技術工具,並及於服務,在本體論(Ontology)層面強調客觀知識、媒體、資訊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將由二者經營哲學之差異出發,探討二者之經營哲學如何影響了兩種機構的編目工作發展,並分別由編目工作之程序、用語、工具、系統、檢索、編目檔內涵等六個角度比較二者在編目工作上之差異,最後並以兩個案例,說明圖書館與博物館如何克服型態上的差異以進行合作編目及資源整合。(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博物館,編目,物質文化,經營哲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典藏之推廣應用與社區服務─以鳳甲美術館刺繡館藏為例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102
卷期: v.76 n.1
頁次: pp.26-49
摘要: 本研究探討如何擴大與深化數位典藏成果在文化、學術和產業層面的應用,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推廣數位典藏成果,並建立使用者回饋機制,以達到文化永續的傳承。本研究藉由實際執行之專案,說明如何將已授權的數位典藏資源,透過各種活動的舉辦,並開發輔助的資源,讓數位典藏資源達到全民公共使用的效益,其中本研究特別著重於數位典藏資源的在教育上的推廣。最後,藉由本研究之豐碩成果,樹立一個成功應用數位典藏資源於社區的典範,以提出具體的結論與建議。(作者)
關鍵詞: 數位典藏,數位內容應用服務,美術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認知型態與標註品質對閱讀成效之影響與關聯研究:以數位閱讀標駐系統為例
書刊名: 圖書與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102
卷期: v.76 n.1
頁次: pp.1-25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習者在應用數位閱讀標註系統進行閱讀輔助學習時,不同認知型態與標註品質對於閱讀學習成效是否具有影響或關聯,以瞭解不同型態的學習者在數位閱讀標註系統上的閱讀成效表現差異,以及不同層次品質之標註對於閱讀是否具有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學習者在進行英文文本標註時多從事較低層次思考的簡易標註,顯示學習者在閱讀外國文本時以理解英文單字為主;其中視覺導向的學習者在簡易標註與整體標註行為上較文字導向的學習者具有較佳的表現。研究更顯示學習者使用標註的型態與其學習成效具有關聯,但簡易標註對學習者的表現卻有負面的影響,深究原因為多從事簡易標註的學習者其對文本的理解多著重於表面的文意,甚少針對內容進行批判思考與分析,使其學習成效不彰。此外,透過本研究發現教師在進行以數位閱讀標註系統為輔的閱讀活動時,應特別強化對於文字導向型態學習者的輔助,同時應避免學習者停留在使用較低層次之簡易標註,應鼓勵學習者多從事諸如連結與整理等較高層次的閱讀標註。(作者)
關鍵詞: 數位閱讀,數位閱讀標註系統,標註品質,認知型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學生對服務學習數位影音資源之使用經驗與知覺助益研究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106
卷期: v.9 n.1
頁次: pp.123-160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對以服務學習為主題所建置之數位演講影音資源之使用經驗、滿意度以及對學習的知覺助益程度。研究以國立臺灣大學所建置之「服務學習知識講堂」為例,針對臺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回收的489份問卷中,424位(86.7%)學生曾使用過「服務學習知識講堂」;且有使用的學生對「服務學習知識講堂」呈現方式與網站可使用性皆抱持正面肯定的態度,同時肯定此數位影音資源對其學習成長有所助益。進一步分析學生特質對評估之影響發現,大一生對網站可使用性以及個人學習成長助益感受評估皆較高,而使用「服務學習知識講堂」次數多於一次者,也有較高的學習成長助益感受。本研究同時針對影音資源於服務學習之應用提出後續研究與實務建議。(作者)
關鍵詞: 服務學習,數位影音資源,知覺助益評估,臺大服務學習知識講堂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愛書狂賊
書刊名: 愛書狂賊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240p.
摘要: 基奇是近年來最惡名昭彰的偷書賊,偷遍全美國的珍本書店,總值高達10萬美元(約350萬台幣)。然而他偷書不為牟利,而是因為對書的熾烈狂愛,為了滿足他心目中有品味、有知識、溫文優雅的自我形象。受害的書商莫不咬牙切齒,自封為「偷書賊偵探」的珍本書商桑德斯,想當然無法容忍這樣的惡劣行徑,於是在書商之間建立綿密的通訊網絡,立志逮到這個偷書大盜。作者芭雷特長時間周旋於基奇和桑德斯之間,以懸疑、深入、幽默的筆法描寫基奇的犯罪心理與手法,也敘述桑德斯如何發揮業餘偵探本領逮到基奇,將兩人同樣愛書,卻猶如「貓捉老鼠」的關係寫得極為生動。書中也深入報導珍本書市場的現況,探討「收藏」這件事的心理狀態,並追溯不同時代知名偷書賊的精彩故事,全書洋溢著世世代代愛書人不滅的熱情與瘋狂。(編者)
關鍵詞: 藏書,偷竊,美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生物醫學領域研究人員投稿開放近用期刊經驗之研究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11冬季
卷期: v.49 n.2
頁次: pp.241-264
摘要: 開放近用期刊(openaccessjournals,簡稱OA期刊)因圖書館期刊危機而崛起。這種新型態的學術期刊經營模式強調在網路平台上提供大眾免費下載全聞,企圖去除期刊價格和使用的限制,讓研究成果更容易被使用者使用。作者對OA期刊的看法與投稿意向對OA期刊之發展具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因此本研究以不同投稿OA期刊經驗之生物醫學領域研究人員為個案,利用開放式深入訪談法,探討影響其投稿OA期刊之個人與社會因素、得知管道,以及促成與阻礙投稿之狀況。本研究發現受訪者在投稿時會考量論文與目標期刊之間的契合程度、目標期刊的內容或刊務等表現,以及當下的個人與情境狀況。在選擇OA期刊時,個人因素(如對OA期刊的經驗與評價)及社會因素(如學科領域的資源豐沛程度與行政單位的投稿鼓勵制度)均可能會促成或阻礙受訪者投稿給OA期刊。研究發現可供OA推廣單位如圖書館或大學研究機構等參考,基於學者的角度,提供客製化之推廣與服務。(作者)
關鍵詞: 開放近用,開放近用期刊,學術傳播,生醫期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書目資料中著者姓名歧義性之解析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11冬季
卷期: v.49 n.2
頁次: pp.215-240
摘要: 目前網際網路已經快速地累積大量的學術資訊,使用者經常會面臨到著者歧義性的問題,使得對同名著者群的解析成為一項重要的研究課題。相較於前人研究,本研究充分應用文獻書目資料僅有的資訊,而不使用書目資料以外的資訊。本研究探討「共同著者姓名(C)」、「文獻題名(T)」、「期刊題名(J)」、「出版年(Y)」、「頁數(P)」等五項特徵資訊,其中「出版年」與「頁數」從未有其他研究使用過。本研究使用監督式學習方法(NaU+EFveBayes與SVM)與非監督式分類方法(K-means),探討28項不同的特徵資訊組合。研究發現「期刊題名(J)」與「共同作者(C)」是特別有效的特徵資訊;J在三種方法皆有很好的表現,C則是在SVM方法有很好的效用。「出版年(Y)」與「頁數(P)」在與其他特徵資訊的組合明顯地提升歧義性解析的正確率,兩者以「出版年(Y)」的輔助效果較為突出(平均提升2.5%)。在前人研究中經常被使用的特徵資訊組合「CTJ」並不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正確率,而JYP、JY、CJ等特徵組合亦能達到最佳的正確率。最後比較資料集的規模與複雜度的實驗結果發現,規模較大複雜度較高的資料集的準確率低了10%,顯示當測試的資料集日益龐雜時,完全倚靠書目資料難以提供令人滿意的辨識效果。顯現在未來研究中,若要有效地解決人名歧異性之問題,除了充分使用書目資料的各項特徵,仍須使用適當的外部資訊。(作者)
關鍵詞: 著者歧義性,書目資料,機器學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期刊影響力指標探析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11冬季
卷期: v.49 n.2
頁次: pp.195-214
摘要: 引文索引資料庫中期刊引用數據之計量指標是學術評鑑最常使用之準則,本文首先以ThomsonReuters建置為學術界與圖書資訊服務界廣為使用之JCR(JournalCitationReports)為基礎,並旁及在網路化與數位化環境下,所產生的引文索引資料庫與系統,計有Elsevier的Scopus系統與西班牙SCImagaGroup。針對其所開發之指標內容及其應用與限制,加以探討,進而希冀提供學術評鑑單位、圖書館、期刊出版者、資料庫製作者、作者與使用者之參考。(作者)
關鍵詞: 影響力指標,期刊計量,JCR,引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