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2977 - 298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運用專利分析探討3D電腦繪圖技術之發展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0712
卷期: v.2 n.1
頁次: pp.123-148
摘要: 本研究以3D電腦繪圖技術的相關專利資訊作為統計分析的目標,解讀有關這個領域的發展與現況。從專利件數、國家數及專利權人數的成長可以發現這個領域目前處於技術成熟期。其次,美國及日本是這個領域的重要國家,不僅是技術發展的先驅,而且專利大多掌握在發源於這兩個國家的大型國際公司。發明人分析也發現主要發明人大多任職在這些企業。此外,團隊共同研發是研發過程的主流。最後,本研究並區分出具有競爭力的技術分類。(作者)
關鍵詞: 3D電腦繪圖技術,專利分析,USPTO專利資料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意志下,人文社會學術生產的再反思:Bourdieu場域分析的啟示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0712
卷期: v.2 n.1
頁次: pp.1-19
摘要: 本文旨在以Bourdieu的場域理論分析人文社會學門在臺灣學術場域中的關係地位,揭露人文社會學術發展的現實與困境,並試圖指出在這種局勢下,人文社會學者行動力可能的作用存在。分析顯示,在全球的學術場域中,臺灣一直處於邊陲或半邊陲的地位,人文社會學門更是處於邊陲或半邊陲場域中的邊陲位置,加上臺灣大學教師長期對美國和西方學術的依賴,人文社會學者往往具有明顯的邊陲性格。更由於臺灣大學教師人數急速增加,文化或社會資本的分散,缺乏累積「科學權力及社會聲望」的條件,使他們只能選擇以累積「學術權力」為目標。如今,大學教師越來越像國家的高級公務員,逐漸養成「等因奉此」的生存心態,對大學場域的權威有著類似公務員,甚至軍人的絕對忠誠。在國家的「計畫性知識」的規劃下,大學教師逐漸變成學術生產線的小包工,成為國家競爭力生產大隊的一員。這對原本具有「抽離」和批判傳統性格的人文社學者產生嚴重的學術扞格,也陷入生命的弔詭與生存的困境。本文指出為了避免淪為製造論文的機器,使學術生產與學術價值產生分離,人文社會學者唯一的「救贖」是用身體的實踐而非口語文字的論辯。他們必須拋開合法學術制度的委託和權力賦與,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化層次」,以知識份子的身份參加生產的行列。首先,人文社會學者應先以解構國內SSCI化、TSSCI化的層級性為目標,讓臺灣學術期刊多元性的發展;其次,必須讓自己的學術生產直接面對自己的讀者-廣大的社會大眾,以專書或網路書寫的方式,重建系統研究的專書價值;最後,本文建議人文社會學者若以學術自主性出發,面對SSCI化的評鑑制度,必須採取身體力行的策略,在任何人文社會學術評等裡,如大學評鑑、教師升等或獎勵,以共識或默契的方式,採取非SSCI化的評審理念,以打破量化的迷思,讓真正有品質的學術生產獲得應有的回饋,這才是真正釜底抽薪的辦法。(作者)
關鍵詞: 學術場域,學術生產,Habitus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時代資訊組織人員專業能力之研究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0706
卷期: v.1 n.2
頁次: pp.91-116
摘要: 傳統圖書館作業中,分類編目工作是核心專業,編目館員的能力格外受到重視。但在網路時代,圖書館發生許多變化,網路上資訊資源大量產生,數位圖書館計畫與研究在世界各國蓬勃發展,而面臨大量與多元數位資訊資源有待組織整理,以提供使用者檢索,也成為當今重要的挑戰。現今圖書館與資訊服務需要有專業能力的人員以有效作好資訊組織工作。本研究旨在探討網路時代圖書館員資訊組織能力,研究目的包括(一)探討網路時代圖書館資訊組織工作的任務、功能、與職務內涵;(二)研究我國圖書館資訊組織人員需要的網路與數位資源觀念,以及專業能力;(三)將本研究獲得資訊組織專業能力應用在圖書館作業,以及提供圖書資訊學教育與繼續教育參考。本論文利用疊慧法選取29位學者專家進行三回合問卷調查,最後獲得我國圖書館資訊組織工作的任務、功能、職務內涵,以及35種專業能力的共識。(作者)
關鍵詞: 資訊組織,分類與編目,後設資料,專業能力,資訊組織能力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癌症網站資訊需求研究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0706
卷期: v.1 n.2
頁次: pp.71-90
摘要: 日常生活中人們透過醫療網站,找尋醫學知識及疾病治療方式,將會愈來愈頻繁。然而,網站要能滿足使用者需求,在建置前就應先調查使用者需要的資訊和功能是什麼。基於此,且有鑑於癌症高居國人十大死因之一,本研究希望透過民眾對癌症資訊的需求調查分析,作為日後政府建立癌症防治資訊網站之參考。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法、焦點團體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並分析現有的健康或癌症相關網站,以獲得完整的資料。研究結果說明民眾所需的癌症相關資訊種類及需求的重要性排序先後順序,並與現有癌症網站提供的資訊相較後,對爭議性的資訊需求例如民俗療法和偏方等不為科學證實之資訊,是否適合放置在網站上提出討論。(作者)
關鍵詞: 癌症,資訊需求,健康資訊傳播,資訊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提升學術著作分享與獲取模式之應用研究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0706
卷期: v.1 n.2
頁次: pp.55-70
摘要: 本文探討學術著作的管理與分享機制,並依據此一機制研究規劃可行的系統架構。將特定學術領域範圍內學者個人的相關著作,以及該學者所蒐錄的相關文獻資料形成該研究領域的文獻知識集,將此一知識集所收錄的文獻資料分享給其他學者,以簡化學者資料蒐集的步驟與來源;並提供親和性的文獻寫作輔助功能。此系統不僅加速學術研究的發展與便利的學術著作分享管道,亦可增加個人學術著作的可見度,進而提升個人學術著作被引用的機率。(作者)
關鍵詞: 引用率,知識集,系統分析,文獻資訊管理,開放式資料獲取協定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NBINet)採用FRBR模式之可行性研究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0706
卷期: v.1 n.2
頁次: pp.33-54
摘要: 書目紀錄功能需求(FRBR)的首要目標在於提供一個清楚的結構化架構,以滿足使用者查詢、辨識、選擇與獲取的需求,因此其不論在觀念或是實作上,對於未來的編目作業,以及書目紀錄在OPAC的呈現和檢索方式都將造成極大的影響。本研究之目的即在參考OCLC所進行的FRBR計畫,產生作者/題名鍵,用以聚集並比對相同作品的不同紀錄,同時輔以人工方式再予檢視,以期了解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NBINet)中聚集相同作品的狀況,藉以推估其採用FRBR模式的可行性。研究結果發現,相同作品能否聚集與資料庫之書目品質極為相關,若NBINet欲採行FRBR模式,就必須要先提升其書目品質。(作者)
關鍵詞: 書目紀錄功能需求,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書目紀錄品質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科學引用與被引用文獻分散現象與主題變化研究:1985-2005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0706
卷期: v.1 n.2
頁次: pp.1-31
摘要: 本研究運用布萊德福定律(Bradford’sLaw)和布萊德福-齊夫定律(Bradford-Zipf’s、Law),一方面分析資訊科學引用文獻(citingliterature)與被引用文獻(citedliterature)的文獻分散現象,並比較其差異性;另一方面利用LISA資料庫敘述語(descriptor)欄位量化分析引用文獻與被引用文獻的主題分布情況及變化。研究結果顯示:資訊科學文獻呈現報酬遞減分散且不符合布萊德福定律;引用文獻較被引用文獻分散;引用文獻與被引用文獻共同的核心期刊有五種;二者最常見的研究主題計有專業教育、書目計量學、資訊工作、引用文獻分析、搜尋等。(作者)
關鍵詞: 資訊科學,引用文獻,文獻分布,書目計量學,布萊德福定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夜間參考服務及館員之態度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0706
卷期: v.1 n.2
頁次: pp.117-136
摘要: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及深入訪談瞭解國內大學圖書館實施夜間參考諮詢服務之現況,探索參與輪值此項服務的館員對於該服務的態度,及參與夜間工作對其身體、精神、生活及學習方面所造成影響的主觀知覺,並分析館員理想中的夜間參考諮詢服務人力資源及報酬模式,最後自參考館員角度探索以即時數位參考諮詢服務方式替代現行之館員駐館面對面服務的需求性及可行性。(作者)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參考館員,人員模式,即時數位參考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書中之書:聖經的價值與影響
書刊名: 經典智慧
出版日期: 2007
頁次: 286p.
摘要: 讀聖經本身就是一種教育,有成千上萬的人星期日前往教堂聆聽信息,聖經之可貴在於它影響人類整部歷史的發展。閱讀本書可以深入聖經堂奧,內容分四篇:一是關於聖經的整體介紹,包括世界著名人物對聖經的評價與推薦;二談舊約中重要書卷、主要人物和事件;三探究新約中的靈魂人物與核心訊息,以勾畫基督教的信仰與智慧;最後談聖經創造的價值及對人類深遠的影響。(編者)
關鍵詞: 聖經,聖經故事,聖經評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學習服務品質之評鑑與落差探討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712
卷期: n.82
頁次: pp.56-67
摘要: 「數位學習服務品質認證」是「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為確保各項數位學習計畫之學習內涵與品質,所開發之品質評鑑架構與服務。「數位學習服務品質認證」是以實施或提供數位學習服務之機構為評鑑對象,透過評鑑架構系統性地檢視數位學習服務機構在人員、課程、及系統等三個學習服務品質面向的表現,並據以授予品質標章,以鼓勵及推廣優質數位學習服務。本研究透過「數位學習服務品質規範」之探討,檢視數位學習服務之品質架構、內涵與定位,並經由數位學習服務品質認證(1.04版)案例之品質表現與自我評鑑之落差分析,檢視數位學習服務機構對於數位學習服務品質標準之看法與問題。研究結果顯示,數位學習服務品質評鑑之系統架構具適切的結構效度;而由個案品質表現之落差分析則發現申請機構傾向高估其數位學習服務之品質。研究建議(a)「數位學習服務品質認證」在評鑑重點上應調整“檢核重點之最低通過等級為其認證等級”之評鑑方式,重新聚焦於“品質規範”層面,以期能提供更具彈性與更真實呈現數位學習服務的品質;(b)後續仍有賴品質認證中心提供適切的推廣與訓練活動,以縮減數位學習服務機構對於服務品質標準認知上的落差;(c)「數位學習服務品質認證」應建立客觀且系統性的評量與檢驗機制,以維護並提升品質認證之客觀性與適用性。(作者)
關鍵詞: 數位學習,數位學習服務,數位學習評鑑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際空間社群互動特色及其效應之探究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7.9
卷期: n.81
頁次: pp.36-53
摘要: 隨資訊社會之肇端,社群之互動方式日漸多元,網路社群成人際溝通之重要方式。本文旨在探究網路社群互動之相關特色及其效應。就研究方法部分乃藉文獻分析暨訪談法予以探究。首先,透過文獻分析法以釐清網際空間之基本概念;其次,透過訪談十五位研究參與者以對網路社群有更為深入之了解,並進行三角檢測法以增加研究之信度與效度。茲將研究結果臚列如下:一、網際空間之特色為去中心化、快速流動、虛擬真實、匿名性、共同參與、超文本。二、成員乃基於達成目標、人際關係及互動範圍擴展原因形成社群。三、成員參與網路社群正面效應包含多元溝通理想、社會支援力量、情感治療、自我揭露之助益等等層面。四、成員參與網路社群負面效應為軀體、信任感、真誠度、價值觀、群眾效應之危機等等層面。(作者)
關鍵詞: 網路社群,互動,效應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導入遠距實驗室於學校網路學習平台之研究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7.3
卷期: n.79
頁次: pp.70-85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導入遠距實驗室之相關課題,包括導入遠距實驗室的流程、導入過程中遭遇之問題、以及成功因素。本研究採多重個案研究法之質化研究來進行,研究過程中總共訪談七位在學校實際從事與遠距實驗室相關工作的人員。研究結果發現,學校導入遠距實驗室所需考量的關鍵成功因素有組織、使用者、課程及技術與成本四個構面,並針對有意導入遠距實驗室或已推行遠距實驗室之學校,提出實施的建議與看法。(作者)
關鍵詞: 網路教學,遠距學習,遠距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