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217 - 22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王國維圖書版本、目錄學著作書寫研究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30p.
摘要: 本論文以王國維圖書版本、目錄學著作的「書寫情形」為主要研究課題,故除了先行確認王國維於「文學批評」及「圖書版本、目錄學」方面的治學成就之外,乃嘗試跳過討論王國維所提出的圖書版本、目錄學方面的議題,而是藉由對其之圖書版本、目錄學著作本身的「內容型式」、「敘述結構」和「書寫模式及筆法」等不同面向進行探討,期能藉以徵見王國維圖書版本、目錄學著作的整體「書寫情形」。本論文凡分五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目的和方法,並分析、探討前人相關研究成果和文獻,藉以確知本論文研究之主題方向。第二章〈王國維生平及其時代背景〉,略述王國維身處的時代背景和藏書文化發展情形,進而針對王國維的治學歷程、態度、方法和交遊情形作說明。第三章〈王國維文學批評〉,列舉王國維的重要文學批評著作;其次,探討王國維的「文學主張」和「文學理論」,藉以瞭解其所持的文學批評觀點。第四章〈王國維圖書版本、目錄學〉,本章係針對王國維研究圖書版本、目錄學的方法、態度及成就等,進行分析和探討,藉以作為開展後章論述的基礎。第五章〈王國維圖書版本、目錄學著作的書寫情形〉,係藉由王國維該類著作本身的「內容型式」、「敘述結構」和「書寫模式及筆法」等不同面向進行探討,觀照王國維圖書版本、目錄學著作的整體「書寫情形」。〈結語〉,最後總結全文並提供後續研究方向的建議。(編者)
關鍵詞: 王國維,傳記,目錄學,版本學,文學評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珠落玉盤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8p.
摘要: 本書蒐錄文化局改制後,即93至99年間文化局自行出版或贊(獎)助出版的圖書及非書資料,由於資料並不是完全屬於圖書分類中的傳統分類方式,文化局以出版的內容、類型再加以細分成15個大類。主編郭哲銘先生對於每一大類不僅有精闢的概述,對於每一單一出版品也以精簡內容讓人了解梗概,並配以封面以茲對照,內容精采豐富,可做為研究金門文獻的參考工具書。(編者)
關鍵詞: 金門縣文化局,政府出版品,目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運用科技準備度與科技接受模型探討公共圖書館使用者使用數位服務科技之意願-以國立臺中圖書館為例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7p.
摘要: 本研究整合科技接受模型與科技準備度,以系統化且客觀的方式探析使用者對公共圖書館數位服務科技的使用態度與意願,做為未來圖書館引進數位服務科技之重要參考依據,進而研礙配適之策略以提高使用者的體驗意願。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受測者為曾經使用過國立臺中圖書館數位體驗區的讀者,完成資料蒐集與編碼後,採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檢測科技準備度的建構效度,再以驗證性因素分析測量實證資料與理論模型相符的程度,接著利用結構方程模式檢定本研究架構之因果關係假說,利用階層式迴歸分析方法來探討變數間之干擾效果,最後,利用K-Means集群分析將受測者依據科技準備度進行分群。研究結果發現(1)科技接受模型能有效預測公共圖書館使用者數位服務科技之使用態度與意願,也就是「感覺有用」和「感覺好用」這兩個因素可用來衡量和解釋公共圖書館數位服務科技為使用者接受的程度;(2)「樂觀」及「創新」正向的科技準備度對科技接受模型具有干擾效果,「不適應」及「不安全」負向的科技準備度則無顯著干擾效果;(3)依科技準備度可將國立臺中圖書館使用者分成探索者、先驅者、懷疑者、執著者及落後者;(4)五種類型使用者使用數位服務科技之意願高低,依序為探索者>先驅者>執著者>落後者>懷疑者。最後,本研究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六項建議,供公共圖書館未來引進數位服務科技之參考,包括:(1)持續推廣及宣傳數位服務科技;(2)規劃適當的數位服務科技使用空間;(3)應用穩定性高的數位服務科技;(4)設計人性化的數位服務科技界面;(5)提供數位服務科技之使用手冊;(6)提供不同客群配適的服務策略。(作者)
關鍵詞: 科技接受模型,科技準備度,公共圖書館,數位公共圖書館,數位服務科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功能需求之探討;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the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earch System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5p.
摘要: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與網路技術的應用,電子資源更具便利性與豐富性,故各圖書館皆致力於電子資源採購,但與日俱增的電子資源卻也造成資源分散、資訊搜尋不易等問題,不同的使用者介面與操作方式也成為使用者的負擔,故「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的選擇與建置健全的系統成了各機構與圖書館核心重點,而友善的檢索平台、系統功能服務與資訊品質也成為主要的考量。本文將提出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的介紹與應用,針對當前系統介面進行探討。以當前國內圖書館最常用之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產品作為範例,針對其使用者檢索介面、功能與延伸服務、操作流程、檢索結果加以分析、比較,而後進行使用者滿意程度之調查。進而提出更完整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操作介面與功能服務之需求,期望提供使用者更快速且友善的檢索服務,達到資源共享之目標,並做為日後系統建置與圖書館購置系統之參考。(作者)
關鍵詞: 電子資源,electronic resources,電子資源整合查詢系統,meta search system,integrated search system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地面無線電視台影音片庫創新管理研究—以台視影音片庫為例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4p.
摘要: 1993年8月11日行政院新聞局發布「有線電視法」規範運作開始,國內外衛星電視頻道快速增加,藉由有線電視傳輸系統進入家庭,加以廣電法給予有線電視系統業者,無償必載(MustCarry)地面無線電視台主頻道節目的權利,使得無線電視台喪失了閱聽眾「收視習慣」的競爭優勢。廣告市場被眾多電視頻道分食的結果,造成無線電視台由盈轉虧的經營困境,這是無線電視台所面臨的第一波的衝擊。而今資通訊技術的不斷的創新,數位寬頻、影音傳輸與影音資料壓縮技術快速發展,已使得三網合一(TriblePlay)、數位匯流(DigitalConvergence)的環境已然成形,此亦即說明擁有大資料量之影音訊號,已可藉由電腦網路進行傳播與廣播。智慧型電視、聯網電視等創新服務,使得無線電視台逐步失去了無線電視稀有頻譜資源的優勢,這是無線電視台所面臨的另一波重大的衝擊。本研究使用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總共訪問了五位目前擔任片庫管理與發展規劃相關的台視員工,以瞭解台視影音內容生產與管理流程、台視影音片庫數位化概況與數位化所面臨問題;同時,也探討台視影音片庫發展限制與經營問題,及面對數位匯流環境挑戰,影音片庫有何創新因應策略。本研究從「創新管理」之理論為依據,以典藏豐富之「台視影音片庫」創新策略為個案研究目標,希冀為國內地面無線電視台影音資產之企業價值,尋求突破發展瓶頸之道。(作者)
關鍵詞: 無償必載,數位匯流,智慧型電視,聯網電視,創新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IPTV發展互動式數位學習可行性及消費者接受度分析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3p.
摘要: 中華電信所推出的MOD即是IPTV服務,截至100年8月底止,其用戶數已達93萬戶,業者該如何利用其互動性及娛樂性等特色做行銷及推廣與有線電視市場做區隔,是業者面臨的因難之一。本研究以中華電信MOD為研究對像,探討MOD的加值服務「互動式數位學習」在未來發展上的可行性以及消費者的接受度,可否因此增加使用使用意願。本研究以科技接受模型為基礎結合創新擴散理論,以七大構面包括了「知覺有用性」、「知覺易用性」、「可試用性」、「相容性」、「認知娛樂性」、「行為態度」及「行為意圖」,探討影響消費使用意願的主要因素。研究結果發現行為態度對行為意圖影響最為明顯,而提升行為態度最重要的二個因素分別為知覺有用性及認知娛樂性。換言之,倘若能與數位學習教材廠商合作共同發展出互動式、娛樂性的教學內容,且學習內容能夠更多樣化符合各年齡層所需求的,透過多媒體效果呈現的娛樂性與有趣性,讓消費者在學習中能夠放鬆心情,沈浸在學習裡,將會增加其對此產品良好的評價與感受,進而安裝或使用。(作者)
關鍵詞: 互動式數位學習,創新擴散理論,科技接受模式,多媒體隨選系統,IPTV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申請入學生之資訊行為研究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3p.
摘要: 高中生最主要之生涯任務便是透過各種大學入學管道升學。現行大學升學制度為多元入學方案,由甄選入學與考試入學兩種管道組成,其中甄選入學又包括個人申請與繁星推薦兩種入學方式。相關文獻指出,高中生於準備甄選入學過程中常遇有資訊不足之困擾。然而綜觀文獻,目前仍未見有學生於大學甄選入學過程資訊行為之相關研究。爰此,本研究以14名國立臺灣大學之大學一年級個人申請入學錄取生為對象,利用半結構式之深度訪談法進行探索性研究,藉以瞭解大學一年級學生於高中階段之大學申請入學資訊行為。本研究之目的包括探討大學申請入學生之資訊需求與資訊來源管道、使用資訊後產生之改變、遭遇之資訊困境,並分析影響大學申請入學生資訊行為之因素。期藉由本研究之發現,作為高中學校、大學校系等單位提供大學申請入學相關輔導工作與服務之參考。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可歸納為以下四項:一、大學申請入學生之資訊需求、偏好之資訊來源管道與資訊行為型態可由三階段分析之,包括建立升學方向、選擇申請科系,以及準備第二階段甄試。二、大學申請入學生使用資訊後於認知與情感狀態皆產生正面與負面之改變。在認知層面之改變包括更了解、改變認知、擴展認知、獲得驗證、獲得定位、認知衝突;情感層面之改變則有引發興趣、強化動機、舒緩焦慮心情、感到困惑等。三、大學申請入學生遭遇之資訊困境包括內在困境與外在困境。內在困境包括認知偏誤、無法理解科系內涵、不知道如何撰寫備審資料等三項;外在困境則有資訊不足、資訊過多、資訊不明確、資訊不一致、資訊可信度不高、資訊不適切,以及取用資訊時遭遇障礙。其中,取用資訊時所遭遇的障礙又包括因空間距離、資料數量有限等實體環境障礙,以及取用權限不足等之網路環境障礙。四、大學申請入學生之資訊行為受心理、環境因素,以及對風險與報酬評估之影響。心理因素包括受訪者個人有限的經驗與認知,以及以錄取為最高目標之心理;環境因素則係指申請入學各項制度特性,影響了受訪者之資訊行為,包括學科能力測驗成績決定科系選擇,以及第二階段甄試準備時間緊湊;而對風險與報酬之評估,則是指受訪者認為相較於其他升學管道,申請入學為風險較低但錄取機率較高的入學方式。根據本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如下三項建議:一、高中學校方面:1.宜規劃具體且長期性之教案,引導高中生有目標地探索個人性向與大學校系內涵;2.宜協助高中生建立大學學科分工與業界關聯之認知架構;3.宜將第二階段甄試相關資料數位化,並建立多校資源整合共享之平台。二、大學校系方面:宜針對高中生族群設計專屬之科系網站介面,網站資訊也宜具體明確,並以高中生易理解吸收之文字與形式呈現。三、圖書館實務界方面:1.高中圖書館可舉辦主題書展,並配合課程教案提供相關資訊;2.公共圖書館可舉辦大學申請入學之主題書展與相關講座。(作者)
關鍵詞: 資訊行為,大學申請入學生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基於數位閱讀標註行為探勘影響閱讀焦慮因素提升閱讀成效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2p.
摘要: 本研究發展一能夠預測學習者閱讀英語文章時之「個人化閱讀焦慮預測模型」,此預測模型係以資料探勘技術為基礎,透過資料探勘技術於個人閱讀歷程及標註行為中進行閱讀焦慮預測規則的建立,並將預測結果與判定規則回傳給教師,以提供教師掌握造成學習者閱讀焦慮之關鍵因素,並提供適當閱讀輔助策略,藉此減緩學習者閱讀焦慮程度,進而提升其閱讀學習成效。為了驗證本研究所發展「個人化閱讀焦慮預測模型」的可用性,以及探討本研究所設計不同學習機制對閱讀焦慮減緩策略的有效性,本研究以準實驗法設計三種不同閱讀學習機制並分別實施於控制組、實驗組A與實驗組B,接著以臺北市立萬芳國中一年級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進行本研究實驗資料的收集,以作為驗證「個人化閱讀焦慮預測模型」可用性的資料來源及三種學習機制間降低閱讀焦慮與提昇閱讀學習成效的有效性驗證資料。研究結果發現,「個人化閱讀焦慮預測模型」能有效預測學習者閱讀焦慮程度,為一個可靠的閱讀焦慮程度判別工具。此外,本研究發現低焦慮學習者在閱讀標註互動上較高焦慮學習者使用頻率高,顯示高低焦慮程度學習者在閱讀標註互動行為上有較明顯的差異,而本研究在實驗組A所實施的合作式閱讀機制能有一定程度能降低中焦慮組學習者閱讀焦慮現象;在實驗組B所提供的線上教師閱讀輔助策略亦能有助於學習者閱讀焦慮減緩。除此之外,本研究所設計三種不同學習機制皆能有效提昇學習者閱讀學習成效,顯示本研究所發展合作式閱讀標註系統有助於提昇學習者閱讀學習成效。最後,將研究結果進行整理同時輔以文獻驗證,並歸納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觀察發現,提出個人化閱讀焦慮預測模型修正、合作式閱讀標註學習社群與電子書閱讀輔助應用等未來研究議題的初步架構,供後續研究者參考以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作者)
關鍵詞: 合作式閱讀標註,閱讀策略,閱讀焦慮,資料探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校園自由軟體推廣研究—從推廣者的角度而言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1p.
摘要: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台灣校園自由軟體推廣現況,藉由訪談於校園積極推廣自由軟體之推廣者,以了解在台灣教育場域推動校園自由軟體的動機與訴求、歷程、推廣困難點、推廣策略及對於未來推廣的期望。本研究以質性訪談做為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參與者為在台灣積極推行校園自由軟體的三位推廣者。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一、校園自由軟體推廣者的初始動機不同,三位推廣者皆把推廣自由軟體視為社會運動的參與。二、三位推廣者所使用的推廣策略包含:以演講方式傳達理念、以親身示範提高採用自由軟體的信心、以身作則全面使用自由軟體、採取溫和與理性的推廣態度、推出高相容性及低複雜性的自由軟體作品或拋出議題、尋求社群合作,擴大自由軟體參與者,形成社群合作生態、以文章方式傳達理念,運用媒體,增加自由軟體的曝光度等六個面向。三、校園自由軟體在推廣上的困難點包含:政府未能積極且持續規劃校園自由軟體推廣計畫、大眾對自由軟體的不了解或不關心的態度以及媒體未能長期深入關注自由軟體議題。四、台灣校園自由軟體的推廣者,因推廣任務不同而呈現不同期望。對大環境及政府期望為重視Linux系統的使用者並提供支援、政府能持續及計畫性推廣校園自由軟體以及對資訊人權及自由文化理念傳遞。推廣者自我定位與努力面向期望為OSSACC能成為資源整合中心,並與國際自由軟體計畫合作,引進更多自由教材提供教師教學時運用。對教師期望為希望更多教師能認同自由軟體並採用。(作者)
關鍵詞: 校園自由軟體,推廣者,自由軟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典藏網站成立非營利組織之行動研究─以台灣棒球維基館為例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1p.
摘要: 由於國科會推動之「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即將進入尾聲,身為該計畫典藏單位之一且付出心血建置的數位典藏網站─「台灣棒球維基館」,為避免在不久的將來失去主要的經費補助來源後會造成無法繼續維運,故本研究主要目的為透過行動研究來嚴謹且有系統地為「台灣棒球維基館」申請成立一個非營利組織,一方面從中學習非營利組織之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以求繼續將「台灣棒球維基館」營運下去。本研究結論如下:一、非營利組織運作中組織之精神面、組織之策略面、組織之架構面與組織之資源面環環相扣,缺一不可二、申請成立非營利組織需注意五項要點與至少經十個步驟三、依我國法律體制,「台灣棒球維基館」較適合成立「社團法人」四、「台灣棒球維基館」於申請成立非營利組織時遇到三個狀況,且未來成立時,可能遭遇三方面問題而本研究提出之建議有四點:一、藉由訂定清楚明確之使命目標以建立成員之共同感並透過集體合作執行任務以達組織承諾與社群期待二、積極參與外界舉辦之相關活動或自行舉辦活動以尋得曝光之機會三、「台灣棒球維基館」未來依組織規模建立所需之成員四、藉由與各界合作以進一步取得各種資源(作者)
關鍵詞: 行動研究,數位典藏網站U+A0,非營利組織U+A0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中心資訊服務人員之資訊行為與服務研究;A Study on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formation Behavior and Services in the Information Center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1p.
摘要: 本研究在於了解資訊中心企業資訊服務之概況,以及內部資訊服務人員之資訊行為。舉凡國外公共圖書館已有提供企業資訊服務,而國尚未完整發展,因此,本研究以國內四間資訊中心做為研究對象,透過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一方面探析各資訊中心企業資訊服務之流程、收費標準、滿意度調查,以及資訊服務人員之資訊需求、資訊來源與管道、以及所遭遇之困難。另一方面則根據訪談結果提出建議,期望做為國內公共圖書館執行企業資訊服務之參考。本研究根據深度訪談結果,提出公共圖書館提供企業資訊服務之結論與建議如下:1.充實公共圖書館專業類資訊之館藏,滿足圖書館員,以及企業的資訊需求。2.圖書館員需學習各種領域之專業知識,增強自我專業能力。3.公共圖書館須評估人力配置,提供具品質的資訊服務。4.建構公共圖書館資訊服務之標準流程。5.公共圖書館須建立明確的資訊服務收費標準。(作者)
關鍵詞: 資訊中心,information center,企業資訊服務,corporate information services,資訊服務人員,information professional,資訊行為,information behavior,資訊需求,information need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全球物聯網技術暨應用發展趨勢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0p.
摘要: 自國際電信聯盟(ITU)自2005年提出「物聯網(InternetofThings,IoT」一詞,全球主要國家包含英國、美國、日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紛紛將物聯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藍圖規劃之一,部分國家合作之組織與聯盟已超出單一國家層級,各先進國家皆欲藉物聯網技術建立全球技術戰略制高點。(編者)
關鍵詞: 資訊政策,網際網路,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