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229 - 24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金采久久 百年生輝:黃金博物館公共藝術導覽手冊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0p.
摘要: 黃金博物館辦理「建國百年和平系列活動:藝術磚牆設置計畫」,以金瓜石醫院舊址為設置公共藝術地點,邀請藝術家設計作品「金采久久.百年生輝」,以3件金礦雕塑作品傳達「金光采采,水金九礦脈綿綿」的意象。(編者)
關鍵詞: 新北市立黃金博物館,博物館導覽,手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20p.
摘要: 本研究在探討公立大專校院圖書館志工之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情形。研究目的包括瞭解與分析大學圖書館運用志工的現況、探討大學圖書館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工作的動機、探討大學圖書館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工作滿意情形及瞭解大學圖書館志工之工作滿意和參與動機之相關性。本研究以公立大專校院圖書館99年度實際有運用志工人力的19所圖書館之在職志工為研究對象,共發出575份問卷,回收394份,有效問卷354份,回收率為62%,將調查所得資料加以統計分析與研究,獲得下列結論:一、大學圖書館志工主要以女性為主,年齡在30歲以下最多;職業以學生居多,並以大學及專科之學歷所占比例最高;服務年資在1年以內者居多;工作項目以書刊整理最多,其次為圖書加工;每月服勤時數以8小時以內者占多數;9成有留任意願,逾五成具有其他志工經驗。二、大學圖書館志工之參與動機因年齡、職業、服務年資和具有其他志願服務經驗而有所差異。三、大學圖書館志工之工作滿意因職業而有所差異。四、就參與動機各構面而言,大學圖書館志工以「機構特性」動機最強,以「社會接觸與認同」最低。五、就工作滿意各構面而言,大學圖書館志工以「工作價值」最滿意,以「福利與關懷」滿意度最低。六、大學圖書館志工之參與動機愈強,其工作滿意程度愈高。七、公立大專校院圖書館進用志工人力者為數不多,僅占全數之三成五。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供已進用或未來擬進用志工的大學圖書館機關與未來研究之參考:(1)與學校服務學習課程結合,活絡志工來源;(2)增加志工專業訓練課程;(3)促進館員與志工交流,建立志工服務價值;(4)舉辦活動增進志工互動機會;(5)建置志工人才庫。(作者)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運用數位內容科技於生命服務產業創新服務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18p.
摘要: 死亡是人所忌諱但卻無法可避免的事情,除了害怕死後那未知的世界外,也同時擔心自己再也無法繼續關切的人、事及物,另外一層的意義就是存在感消失的感受,害怕自己彷彿不曾存在這世界上。2002年殯葬管理條例三讀通過,2011年台灣第一家殯葬業者完成掛牌上櫃的動作,這除了代表以往屬於封閉且邊緣化的的殯葬產業,正式的走向被大眾監督檢視的市場舞台外,也代表殯葬產業不再只是提供傳統儀式供人善終的服務,更可經由服務過程從中協助往生者家屬忘卻哀痛、重整往生者家屬人際網路,進而提昇為具有正向社會責任的生命產業。因此,藉由現在成熟的資訊科技,如數位內容科技與雲端儲存技術等,研究探討生命產業(殯葬業)創新服務架構,為本論文主要的研究動機。本研究以創新服務理論四大構面為基礎,輔以科技接受模式3,研析生命產業創新服務提供者和接受者,對資訊科技應用於生命產業創新服務之行為意圖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顯示:一、建構出生命服務產業創新服務平臺的服務雛型架構。二、服務接受者(使用客戶、客戶家屬、潛在客戶)對生命服務產業創新服務平臺的服務雛型架構的接受度是正向可接受的。三、藉由人際網絡,關懷資訊的獨特性產生的存在價值為生命產業服務接受者的價值來源,因而可以影響對生命產業創新服務平台的使用意向,而生命產業業者藉此平台得到生命產業服務接受者的產業認同,進而透過此一平臺提升對生命產業接受者的服務。(作者)
關鍵詞: 數位內容科技,創新服務,生命產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機會中心資訊志工參與與志工管理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17p.
摘要: 本研究以宜蘭縣一個數位機會中心資訊志工團隊為研究對象,該數位機會中心在資訊志工運作及志工經營上是頗具成效與好評的,故本研究旨在探討成功的數位機會中心資訊志工參與動機、學習經驗、志工管理與持續參與志願服務之關係。本研究採質化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並輔以半結構式的訪談大綱來蒐集本研究所需的資料。訪談人員由駐點人員推薦長期且持續熱心於志願服務的資訊志工,以滾雪球方式繼續訪談其他相同特質之資訊志工,共計女性三位,參與志願服務年資從三至五年不等,年齡則介於四十二至四十七歲之間。透過三位資訊志工生命故事的詳實描述,以瞭解資訊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及其學習經驗、志工管理策略與持續參與的因素,再進行研究結果的討論。根據研究發現,歸納出結論如下:一、資訊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多重,包含個人成長動機、社會關係動機、意識型態動機、利他動機、報酬動機,其中個人成長動機的強度最強。二、資訊志工認為成功的數位機會中心管理者之管理策略應包含獎勵於無形、知人善用、主動關懷志工以及在聯誼性活動中建立穩定情誼,以上管理策略深深影響資訊志工的參與意願。三、參與資訊志工的歷程中得到多元的學習經驗,尤其是非資訊的學習經驗,獲致愉快學習經驗者都願意留在服務機構繼續參與服務。最後,本研究根據上述研究結果,針對數位機會中心資訊志工、志願服務運用單位,以及未來相關研究等方面提出建議。(作者)
關鍵詞: 數位機會中心,資訊志工,志願服務,學習經驗,志工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符合SCORM標準之多媒體教材工具開發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16p.
摘要: 數位多媒體教材多以SCORM規範為準則,以達到教材內容之互通性與再利用性,進而降低了教學資源之浪費;然而,製作數位教材工具繁多,如何以學校本位教育來協助教師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快速整合現有素材,並建立數位學習環境,不受限於開發工具,儼然成為一項重要之議題。本研究運用圖形化使用者介面,開發出所見即所得之教學輔助系統;系統專案架構設定部分,使用與教材架構相符之樹狀結構開發,以降低教材開發者認知負荷;課程架構範本可供無教學設計概念之教材開發者參考,以利開發出具有一定品質之多媒體數位教材;專案批次執行功能,可省卻教材內容重複性編輯的動作;螢幕擷取、貼上圖片及螢幕錄製等功能,以協助教師快速製作出符合其需求之多媒體數位教材;具備多種頁面樣式以利教材開發者快速套用;另考量終端使用者之學習環境,發佈後之多媒體教材,除可上傳至符合SCORM規範之數位學習平台之外,更設計可發佈為單機離線閱讀之多媒體教材以利學習。(作者)
關鍵詞: 教學輔助系統,數位多媒體教材,SCORM,數位學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在家教育者之資訊行為研究;The Study on the Information Behavior of Homeschoolers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16p.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在家教育者的資訊行為,包含資訊需求、資訊來源與管道、在家教育者尋求資訊時遭遇的困難情況,以及在家教育者對資訊服務提供者的需求及期望。因此本研究以在家教育者最為集中的臺北縣市區域的在家教育家庭為對象,透過深度訪談與參與觀察法進行研究,瞭解在家教育家庭之資訊行為及在尋求資訊中遭遇的困難。依據觀察與深度訪談結果,本研究結論與建議如下:1.選擇在家教育原因複雜,通常不僅止於單一因素,且直接影響其資訊需求。2.在家教育家庭需要大量且多元的教育資源與資訊管道。3.在家教育家庭希望獲得教育相關單位的協助。4.應設定在家教育資源平台,讓家長更容易得到及使用資源。5.可成立提供給在家教育者的學科專家諮詢。6.資訊服務提供者可提供互動或主題性的教學活動。(作者)
關鍵詞: 在家教育,homeschool,資訊行為,information behavior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影響國小女性資深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13p.
摘要: 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影響國小女性資深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的情形、分析探討資深教師願意進行資訊融入教學的原因及其可能影響因素。本研究以質性訪談法為主要研究方法,研究參與者為以在服務教育上達20年資歷,從傳統教學歷經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參與資訊融入教學之三名資深女性老師,用以深入瞭解資深教師實施情況。本研究採立意抽樣之方式選取三位參與者。本研主要發現有四,詳述如下:一、女性資深教師對資訊融入教學的體認:資訊融入教學的運用,可以改變學生以往的單向式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內容上結合多媒體教學能幫助老師活絡教學,豐富教材的內容;利用不同的多媒體、聲音、文字及互動式教學環境,讓學生跟實際生活建立連結,學習空間改變了,也打破教室的藩籬;資訊與網路的連結,可傳遞多元的學習方法,更能提供無遠弗屆的服務,突破學生範圍的限制。二、資訊融入可以讓教學更便利:三位資深教師認為資訊融人教學使得教學更便利,特別是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與趣,資料蒐集與呈現更為方便,教材可以重複利用,以及讓課程內容具像化。三、資訊融入教學的批判與質疑的想法:(1)實施之必要性的批判:資訊融入教學只是其中的一種而已,教學課程是一項統整性的活動,資訊科技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是配合整體教學之運用,而非主導整體教學活動。(2)電腦取代教師之質疑:資訊科技只是一種學習工具,不能取代老師的經驗,現今雖是高科技時代,但電腦還是不能取代教師角色,因教學的對象是人不是機器,且國小階段的學童還是需要老師的引導與照護。四、影響女性資深教師資訊融入教學可能之因素:女性資深教師在從事資訊融入教學時,常遇到執行上的困難,主要是受到以下六個因素之影響:(1)生理與家庭因素;(2)資訊素養的不足;(3)教材不易取得;(4)設備不足;(5)器材操作問題;(6)行政與資訊專業的支援。(作者)
關鍵詞: 資訊融入教學,資訊科技,資深女性教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圖書館Facebook經營現況分析及使用者接受度之研究;A Study of the Operating Status and User Acceptance of Library with Facebook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13p.
摘要: 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圖書館運用各種Web2.0工具以拓展服務,提供更便利的溝通管道與讀者互動,近年來國內外均有圖書館在Facebook社群網站中建立粉絲專頁,發佈圖書館活動公告、影音記錄或開發各種便於讀者查找資訊之應用程式,而讀者亦可藉此管道發表意見、詢問問題。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大學圖書館於Facebook中經營服務的方式,藉由瞭解國內圖書館Facebook的建置內容、互動情況以及讀者查找資訊與解決問題的特性、對社群網站的接受程度等,進而歸納大學圖書館於社群網站中發展服務的方向。截至民國99年11月,國內共有33個大學圖書館粉絲專頁及6個公共圖書館粉絲專頁,本研究透過「內容分析法」分析國內圖書館Facebook中所設置之功能以及發佈訊息之性質及互動情況。在使用者調查部份則採用「問卷調查法」瞭解師大圖書館讀者利用圖書館參考服務詢問問題之經驗及對於師大圖書館Facebook的看法,透過網路問卷的發放,共回收348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發現許多圖書館Facebook僅有開設功能,但並未善加利用與管理,讀者於頁面中發佈之訊息以廣告、閒聊居多,且公共圖書館互動情況較大學圖書館來得熱絡。使用者調查部份,讀者較傾向自行於網際網路中搜尋以解決問題,且認為自己能夠解決問題而選擇不向圖書館求助,其中教職員使用者較少向圖書館詢問問題。大部分讀者對於師大圖書館Facebook之使用態度是正面的,且對於圖書館提供新的服務管道願意積極嘗試,但Facebook並不適合做為討論學術研究相關問題的管道。本研究建議圖書館Facebook可提供更豐富的資訊內容,與讀者的互動、回應更要積極,並可嘗試提供新的功能。(作者)
關鍵詞: Facebook,參考服務,Reference Service,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科技接受模式,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小川文庫目錄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12p.
摘要: 小川尚義(NaoyoshiOgawa,1869-1947),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教授,曾編輯《日臺大辭典》等多本語言工具書。小川教授蒐藏的圖書,存放於臺大圖書館特藏組。「小川文庫」藏書有409種441冊,可分為語言學與聖經文獻兩大主題,其中聖經文獻,包含新、舊約全書與福音書等共177冊,語言種類多達50餘種,非常具有特色。本目錄為本館現藏「小川文庫」藏書書目,每本藏書註明作品語言及該語言所隸屬的語系。附錄有「小川文庫聖經文獻語言種類分析」,可提供有興趣研究聖經文獻的讀者參考利用。(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目錄,小川文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讀享經彩:閱讀古人生活美學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11p.
摘要: 本館於2011年9月規劃「讀享經彩─閱讀古人生活美學」的主題展,展後頗獲好評。特規劃典藏版的印製,將展出的60部古籍書介,以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收錄10部經典─《世說新語》、《茶經》、《東京夢華錄》、《鏡花緣》、《裨海紀遊》等之導讀文章,輯錄成冊,並藉此引領大眾走入經典的堂奧,感悟美學品味,重新發現歷代古籍所蘊含的智慧寶藏,達到推展經典閱讀的目的(編者)
關鍵詞: 古籍,書介,經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生物醫學領域研究人員投稿開放取用期刊經驗之研究;A Case Study of Biomedical Researchers’ Publishing Experiences with Open Access Journals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11p.
摘要: 「開放近用」(OpenAccess)是近幾年熱門發展的學術傳播模式議題,其興起主因是圖書館經費預算縮減、電子期刊興起、以及大型出版社壟斷造成之期刊價格危機(pricecrisis),為因應這日益艱難的學術傳播環境,「開放近用期刊」(openaccessjournal,簡稱OA期刊)利用網際網路提供大眾免費開放近用全文,其企圖去除期刊價格和使用的限制,讓研究成果更容易被使用者使用,加速學術研究發展,然而國外學者Poynder分析OA期刊目前並未達成目標,OA期刊研究社群甚至認為OA模式無法節省成本,並可能導致期刊價格危機逐漸轉變為作者危機,OA期刊要達到最終目的,仍須持續進行相關研究,作者的看法與投稿意向對OA期刊之發展有舉足輕重之影響力,瞭解作者的觀點與想法是必要的。本研究以各種投稿OA期刊經驗之研究人員為個案,並設定為發展較蓬勃之生物醫學領域OA期刊的投稿者,研究場域限制在北部某設有附設醫院之醫學大學,以開放式深入訪談法,探討促成與阻礙本研究個案作者投稿OA期刊意願之狀況、得知OA期刊之管道與方法,以及探討影響投稿OA期刊意願之個人因素與社會因素。希望本研究能作為國內作者投稿OA期刊之參考,另一方面,也希望讓擬推廣OA期刊之單位如圖書館等,瞭解作者之考量,進而採取合宜之宣導措施。本研究透過開放式深入訪談法訪談12位不同OA期刊投稿經驗之作者,包括正面投稿經驗、負面投稿經驗、以及正反經驗並陳與無明顯好惡之作者,歸納分析訪談內容,得到以下結論:(1)生物醫學領域受訪者選擇投稿期刊之考量和文章、期刊與個人有關;(2)得知OA期刊可區別為「瞭解OA這種期刊之型態」,和「取得某OA期刊」的差別,兩者有不同的途徑;(3)對於投稿特別重視處理速度的「對投稿之認知」,以及肯定OA期刊免費開放近用全文的「對OA期刊之看法」等個人因素,讓部份受訪者未來有意願投稿OA期刊;(4)期許自己以投稿至某權威性期刊為目標的「對期刊聲譽之要求」、偏好將一系列研究主題持續投稿在固定期刊上的「對投稿之認知」,以及向作者收取昂貴費用、OA期刊的存在只是多了一種投稿選擇、OA期刊處理速度不比其他期刊快、不知領域中有那些適合的OA期刊的「對OA期刊之看法」等個人因素,讓部份受訪者因而未來沒有投稿OA期刊的意願;(5)次分科可投稿之期刊數量太少、研究議題的研究人口少,研究議題重視新穎度,資訊更新快速的「研究議題之學科結構」,以及面臨升等或考評的時間壓力、若能夠實施機構補助,更有意願投稿OA期刊的「所屬單位之行政政策」等社會因素,讓部份受訪者願意投稿OA期刊;(6)作者也因為某種條件才願意投稿OA期刊,例如身為中堅份子的自我要求,若OA期刊IF值達到3以上才考慮投稿的「對期刊聲譽之要求」個人因素、屬於弱勢的學科領域,自行支付OA期刊投稿費用,未來擬以申請之國科會計畫經費支付,雖然金額不多的「學科領域之資源分配」社會因素等;(7)期刊的品質和出版表現以及個人的經驗和所處情境,再加上受訪者對OA期刊的考量,分別促成或阻礙受訪者投稿OA期刊之狀況。最後根據文獻及訪談結果分析,對擬推廣OA期刊之單位例如圖書館提出以下具體之建議:(1)提供並即時更新各學科領域期刊的SCI排名清單,並清楚標示哪些是OA期刊以及相關補助訊息;(2)針對學科屬於次領域的作者,進行客製化推廣服務;(3)以問題導向的方式列出各種投稿OA期刊之效益;(5)針對各學科關鍵學者推廣OA理念;(6)建議學校單位加入OA平台之會員,補助作者投稿費用。(作者)
關鍵詞: 開放近用,Open Access,開放近用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投稿經驗,OA Journal,期刊投稿,Publish Experience,發表論文,Journal Submission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小說譯者之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探討
出版日期: 2011
頁次: 110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灣地區小說譯者翻譯歷程中的資訊需求與資訊尋求行為,以問卷調查法及深度訪談法同時進行研究資料的搜集。問卷調查之研究對象為臺北市翻譯職業工會之會員,問卷共發放60份,回收51份,淨回收率85%,並使用EXCEL進行敘述統計。另立意抽樣,邀請4名小說譯者進行深度訪談,並與問卷結果作一綜合討論,歸納為研究結果。本研究之發現如下:(一)小說的豐富意涵是促發多元資訊需求的主要情境(二)譯者資訊需求意識有具體化的形成過程(三)小說譯者資訊需求意識具體化程度與文本意涵豐富度、複雜度成反比(四)文本內涵的豐富度、不同的翻譯階段與身份影響資訊需求(五)瀏覽、串連是譯者資訊尋求的主要步驟(六)小說譯者資源利用管道及途徑多元,重視書面資料(七)小說譯者相當依賴網際網路資源(八)「主題相關資料太少」、「資訊超載」、「找到的資訊不適用」、「取用成本」、「語言障礙」是譯者搜尋資訊時遭遇的主要因素(作者)
關鍵詞: 小說譯者U+A0,資訊需求U+A0,資訊尋求行為U+A0,翻譯過程U+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