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1677 - 1168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原住民學童在育樂多媒體中人機互動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91p.
摘要: 電腦輔助學習中的人機互動(HCI,human-computerinteraction)牽涉到學習者學習時的外在教學事件是否能夠激起學習者學習時的內在學習事件。人機互動的不良將無法使學習者有效地學習系統中精心設計的學習內容,造成學習的障礙。人機互動的良窳會受到使用者個體的差異,人機介面以及系統主題所影響。由於針對電腦輔助學習如何應用在臺灣原住民學童上的研究付之闕如,並考慮研究學習者與電腦之間互動的情形可據以設計適合該對象的電腦輔助學習系統,因此本研究以臺灣原住民學童為對象,以期透過本研究了解臺灣原住民學童在育樂多媒體中的人機互動情況,並根據這些狀況提供日後針對臺灣原住民學童設計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系統的建議。本論文以質的研究法進行資料的蒐集,使用的技術包括觀察法、訪談法,以及小老師敘述法。對象以臺灣北部泰雅族學童為例,觀察研究對象在育樂多媒體中進行學習活動時的狀態,並在爾後由小朋友以小老師敘述法的方式敘述軟體內容予研究者,最後再由研究者訪談研究對象關於其進行學習活動時的特殊狀態。後以學者所發展出的人機互動模式理論分析本研究所得的研究資料,並且從分析的資料中發現原住民學童的人機互動行為與思維模式以及影響其人機互動的因素。研究結果針對本研究中原住民報導者的人機互動行為與思維模式提出討論,並且從操作、認知以及情緒三個方向提出以臺灣原住民學童為對象設計電腦輔助學習系統時的互動設計建議。(作者)
關鍵詞: 人機互動,思維模式,電腦輔助學習,臺灣原住民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博物館展示設計評估與展示說明分析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84p.
摘要: 本研究主旨在建構科學博物館展示說明解說策略分析之類目與展示設計評估之模式,根據發展的量表分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中心的展示,以了解現階段科學博物館展示說明解說之內涵、策略與分佈情形以及展示現況。本研究步驟首先經由文獻探討,建構「展示說明文字解說策略分析表」以及「展示設計屬性評估表」之架構與類目;其次,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中心力學、光學、電學展示為例,進行分析與評估。歸納本研究之重要結論與建議:壹、展示說明文字的內容分析:(1)展示說明文字呈現的內涵,偏重於展示品簡介與操作步驟,忽略原理介紹與科學詞彙的解釋。(2)展示說明文字的呈現策略,偏重概括化文章結構的使用,忽略附加問題,缺乏故事類型的文章。(3)在促進閱讀理解的策略使用上,著重於現場操作經驗的配合與圖解的應用。(4)整體展示說明對於觀眾生活經驗的啟動與實際生活的應用方面解說不足。貳、展示設計評估結果(1)展示主題與學校教育課程範圍的切合度相當高,深具輔助學校教育的功能。(2)在展示設計方面,力學展示強調肢體操作,光學展示內容豐富程度較高,電學展示效果呈現較不明顯。(3)整體而言,各項展示在生活化與觀眾實際生活經驗的應用上,略顯不足。參、建議(1)相關單位可成立展示設計與評估小組,邀請學者專家規劃設計展示,建立展示評估模式。(2)展示說明可採取活潑而多元化的呈現方式,應用各式媒體輔助說明展示概念。(3)展示說明文字的設計應啟動觀眾的先備知識與舊有經驗,利用適當解說策略,並以觀眾的觀點設計,滿足其參觀中自我學習的需求。(4)未來的研究可採用觀眾取向的評估模式,針對各類型主題的展示進行分析評估。(作者)
關鍵詞: 博物館,展示評估,展示說明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輔仁大學法管學院商學相關系所教師及研究生使用財經工商類期刊資源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79p.
摘要: 財經工商類期刊資源在大學商學、管理學院中,無論對於輔助教學或研究,都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對財經工商類期刊資源,以及圖書館或其它資訊服務機構所提供的相關服務作整體性的探討,並以輔仁大學法管學院商學相關系所教師及研究生為例,調查其使用財經工商類期刊資源的情形。研究結果發現各研究所研究生使用財經工商類期刊資源的情形有相異往﹔教師較研究生會善用圖書館﹔教師及研究生查詢財經工商類期刊資源的能力,以及圖書館相關知識仍有待加強。最後,本研究對大學圖書館、商學院與管理學院師生以及出版商提出建議。(作者)
關鍵詞: 輔仁大學,工商類期刊,使用者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國圖書館學會八十六年圖書館基礎研習班研習手冊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75p.
摘要: 圖書館學導論胡歐蘭圖書資料選擇與採訪王梅玲圖書資料分類編目陳和琴閱覽與流通服務沈新民參考服務與西文參考資料李素蘭非書資料(1)視聽資料林勤敏圖書館觀摩范豪英中文參考資料嚴鼎忠圖書館自動化作業呂淑媚吳淑芬陳美雲非書資料(2)期刊管理林慶弧圖書館推廣服務詹麗萍(編者)
關鍵詞: 分類編目,圖書採訪,參考資源,推廣服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大學圖書館系統館員工作職責與角色之調查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74p.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大學圖書館中負責管理與維護自動化系統的系統館員之工作職責與角色扮演的情況。採用質化的研究方法,以國內已經自動化的24所大學圖書館,每所主要負責管理與維護自動化系統的館員1名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度訪談,再綜合分析,歸納訪談資料,並對結果出建議。研究結果顯示:受訪系統館員的工作經驗以在圖書館服務為最多,工作職責以管理與維護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及其他相關電腦工作。在扮演角色方面以管理維護者的角色,溝通協調者的角色為主,系統館員應具備有圖書館學的專業知識、電腦的知識及溝通協調的能力。其獲得資訊的途徑以網際網路、期刊及書籍為主。新資訊科技的快速進步是其工作上的最大壓力,自動化軟硬體廠商應加強問題回覆的速度、溝通連繫及教育訓練的工作、圖書館學教育及在職訓練應加強電腦及網路方面的課程。最後建議系統館員的職級在編審以上,且單獨成立的一組處理自動化的業務。在待遇及福利方面能視工作實際的情況彈性上下班,多給予在職訓練的機會以及提供資訊津貼等。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對大學圖書館組織、圖書館學養成教育、在職訓練、自動化軟硬體廠及系統館員本身提出建議,以及對未來的研究提出建議。(作者)
關鍵詞: 系統館員,工作職責,角色,大學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企業教育訓練人員發展基本專業能力之需求評估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66p.
摘要: 本研究旨在界定國內企業教育訓練人員發展基本專業能力之需求。採用差距(discrepancy)定義企業教育訓練人員發展基本專業能力之需求,亦即國內企業教育訓練實務工作者之專業發展需求係存在於其個人能力具備程度(實際狀態)與專家期望應具備能力之重要性評估(理想狀態)間之差距。研究工具採用改編之「企業教育訓練人員發展基本專業能力之需求評估問卷」,針對立意選取之中華民國企業教育訓練專業人員聯誼會及中華民國企業人力資源發展學會兩單位400位現任企業教育訓練相關工作之會員,以郵寄方式進行研究資料之蒐集,經兩次補寄與催收後,總計回收有效問卷215份,有效回收比例為53.75%。根據資料分析提出。結論如下:一、企業教育訓練人員對47項基本專業工作項目所知覺之重要性達到「較重要」(4.35)到「重要」(3.66);各層面重要性高低依序為:分析、行銷推廣、設計、執行、評鑑、管理、發展層面。二、企業教育訓練人員對47項基本專業工作項目所知覺之能力具備程度達到「具備大部份能力」(4.17)到「具備部份能力」(3.15);各層面能力具備程度高低依序為:管理、執行、設計、行銷推廣、評鑑、發展、分析層面。三、企業教育訓練人員對47項基本專業工作項目實際執行之頻率達到「偶而執行」(3.93)到「較少執行」(2.60);各層面執行頻率高低依序為:執行、管理、設計、評鑑、分析、行銷推廣、發展層面。四、全體受試者在各基本專業工作項目層面上之重要性評估、能力具備程度、實際執行頻率兩兩間之關係密切。五、不同個人變項中之年齡、教育程度、教育訓練工作經歷、相關專業訓練參與,及不同公司變項之員工總數的企業教育訓練人員,在部分基本專業工作項目層面之重要性評估、能力具備程度以及實際執行頻率上存有顯著之差異。六、企業教育訓練人員發展基本專業能力之需求共計有38項,前十大基本專業發展需求者為:(1)分析訓練課程與規劃課程內容;(2)訂定訓練目標;(3)評估整體訓練效益對組織績效之增進;(4)評估訓練的經濟效益;(5)確認員工個人的訓練需求;(6)講授課程;(7)具備成人學習理論知識及瞭解成人學習的特性;(8)評估學員學習成果;(9)掌握教學互動;(10)分析組織內在環境。最後,依據研究發現,分別針對我國企業教育訓練工作人員發展基本專業能力之目標,及政府職訓單位、學術界培養教育訓練人才之方向提出後續研究及相關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需求評估,能力,訓練人員,專業發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地區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探討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42p.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台灣地區大學圖書館員工作滿意程度及其影響因素。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灣地區25所公私立大學正式編制之圖書館員為調查對象,總共回收問卷184份,有效問卷有8份。本研究應用SPSS進行資料分析,統計分析方法為平均數、皮爾森積差相關、逐步多元回歸等。本研究結果發現:一、大學圖書館以女性、年齡在31-45歲之間、大專以上、具圖書館專業背景、服務年資在4-20年者且在公立大學圖書館員任職者佔較多數。二、各層面及整體工作滿意程度均未達滿意指標。三、變化性、完整性、自主性、回饋性、合作性、友誼性、結構因素、體恤因素、工作地點、是否擔任主管職務及服務年資與工作滿意有顯著相關關係。四、整體工作滿意度之最佳預測變項為體恤因素、回饋性、結構因素、工作地點、自主性和服務年資等六個自變項。根據本研究調查結果,對大學圖書館組織提出下列建議:一、建立民主開放之領導型態。二、工作設計應著重工作特性。三、人力資源合理分配,建立公開、公平、公正的升遷管道。四、建立暢通之進修制度。五、工作輪調。六、提高待過。七、改善工作環境。對大學圖書館員之建議:一、終身學習。二、適時調劑身心。三、人生以服務為目的。對大學圖書館讀者之建議:說聲「謝謝!」回饋館員之服務,以鼓舞館員士氣。(作者)
關鍵詞: 大學圖書館,工作滿意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小電視輔助教學節目發展之研究:以國立教育資料館社會科輔助教學錄影帶為例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30p.
摘要: 電視教學媒體已成為中小學教育中重要的教學輔助工具。而為了更符合教學所需,部分教學單位更以捨棄使用坊間現有的教學影帶,另聘學科專家、教師及傳播公司共同協力製作影帶的方式,完成更具教學效果的輔助教學媒體。惟不同學科領域的成員在合作的過程中,往往會有認知上的差距,若有一共同依循的節目發展模式,供彼此在設計、製作的過程中參考,將可彌補教師不黯節目製作而傳播業者不熟悉教學內容及教學技巧的不足,得以在既定的模式下,按部就班、集思廣益的共同完成教學節目。教學節目﹐一如學校的教學課程﹐兼負著傳遞知識的使命﹐稍有不慎即形成誤導。多年來教育學界在研究改進教學及學習效果上投入的心力極多﹐也參考了許多國外的作法﹐「系統化教學設計」的概念即是其一。在國內﹐空中大學已將此系統化教學設計的概念融入於教學節目的規劃與製作中﹐且有相當的成果。但確未普及至一般節目設計中﹐著實相當可惜。本研究採質化研究中之行動研究與個案研究,以國立教育資料館社會科輔助教學錄影帶之製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其設計與製作的過程。並以深度訪談法與親身參與法為研究方法。針對參與國立教育資料館社會科教學節目發展小組的委員及承辦人員進行面訪。而親身參與法則是研究者的親身參與﹑記錄﹑觀察發展小組在設計製作過程中的工作情形﹐以發現所欲探究問題的癥結。而文獻探討方面﹐則是蒐集系統化教學設計的理念與電視節目設計製作的理論,探究其要意。最後發展出可行並適用於國小的電視輔助教學節目發展模式,作為國內兒童輔助教學節目設計製作的參考。(作者)
關鍵詞: 電視,教學節目,電視輔助教學節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農業科學教師資訊搜尋行為之研究:以國立嘉義農業專科學校為例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11p.
摘要: 本研究之目的乃在企圖了解農業科學教師因研究與教學之資訊需求而產生之資訊搜尋行為;並藉著對其資訊搜尋行為現象及其背後因素之探討,回饋給現有的農業資訊服務單位及圖書館,作為資訊服務的參考,以期提供更適切的服務。本研究以國立嘉義農業專科學校教師為研究對象,並提出下列五項研究問題,藉著對這些問題的探討以達成研究目的:一.農業科學教師目前研究與教學之現況如何?二.農業科學教師因何種教學研究之情境因素而產生資訊需求?三.農業科學教師取得原始文獻之方式為何?四.農業科學教師如何使用正式資訊管道?五.農業科學教師如何使用非正式資訊管道?本研究利用深入訪談及問卷調查收集研究所需之資料。研究發現,在教學上產生資訊需求的最主要情境因素為編寫教科書及講義;研究上則為國科會、農委會、農林廳等單位所補助之研究計劃。最常使用的資訊來源為參加研討會,對於本校圖書館所找不到的資料,以請國內友人幫忙為最常使用的管道。不論是在研究或教學上,對於期刊的依賴程度都是最高的。而對於檢索工具的使用,文後引用文獻則最受到依賴。最常使用的學術網路功能為WWW,而光碟資料庫則為AGRICOLA。最常委託農業科學資料服務中心代找資料,而台灣大學圖書館則最能滿足其資訊需求。本研究利用深入訪談的方式,以了解無形學院及其資訊守門人的分佈狀況,並針對所發現之無形學院整理分析,發現農業科學教師相當依賴非正式資訊管道的使用。本研究歸納出幾個當正式資訊管道不能滿足資訊需求時,農業科學教師經常利用的非正式資訊管道。本研究並將受訪教師對該校圖書館的建議加以歸納,提供作為改進之參考,並且提出後續研究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資訊搜尋,資訊搜尋行為,使用者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學系核心課程之規劃研究成果報告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10p.
摘要: 有鑑於圖書館學核心課程乃學科基礎性、共通性之知識,因此有訂定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共同核心課程之必要。擬達以下目標:探討核心課程之界說、圖書館學系設置共同核心課程的必要性、圖書資訊學主要領域與其核心課程名稱、研擬圖書館與資訊研究核心課程草案。(編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學系,專業課程,課程規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知識抽象化策略對學習遷移的影響之實證研究:以錨式教學法教材為例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09p.
摘要: 學習遷移是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許多理論與研究均嘗試回答諸如學習遷移如何發生?以及如何促進學習遷移?等問題。例如:情境認知理論與錨式情境教學法,對於促進問題解決及學習遷移即提供了正面的發現。錨式情境教學法提供學習者一個情境化、屬實性及社會化的學習環境,並以解決問題代替事實及原理的學習。然而,學習者能夠在一個豐富情境中解決問題,並不代表他們能在陌生情境裡解決陌生的問題,會不會就像許多利用模擬的技能訓練一樣,受訓者往往只能解決類似情境下的類似問題(近遷移),但遠遷移則有困難。此外,由學習遷移的相關研究中可得知,「知識抽象化」是學習遷移發生的主要因素,且如何產生抽離情境的知識(知識抽象化)將影響學習遷移。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於錨式情境教學法中,不同的知識抽象化策略如何影響學習遷移。研究中所謂的學習遷移是以近遷移及遠遷移為主,近遷移是指與原學習不同類型、相同情境的問題解決;而遠遷移則指與原學習不同情境、不同類型的問題解決。而錨式在教導學習者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包含教導抽離情境的解題策略,研究假設此即為促進學習遷移的原因。再者,是否提供輔助學習者自行進行知識抽象化的方法,將更有助於學習遷移?本研究採實驗研究法進行,即於錨式教學法中進行比較以下三種策略對近遷移及遠遷移的影響:(1)直接教導抽離情境的解題策略;(2)提供輔助策略(以自我省思的方式練習解決不同的問題)幫助學習者自行進行知識抽象化;(3)無知識抽象化活動。研究結果顯示,在錨式情境教學法中學習者在近遷移與遠遷移的表現上有所不同,但不同的知識抽象化策略對學習遷移未造成顯著的影響。(作者)
關鍵詞: 學習遷移,知識抽象化,錨式情境教學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07p.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公共圖書館義工個人特質、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藉供圖書館在義工招募、訓練養成及管理上的參考。研究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以台北市圖書館、省立台中圖書館、高雄市立圖書館及其各分館之294名義工為研究對象。問卷總共回收216份,回收率73.47%,扣除廢卷29份,故有效問卷為187份,有效問卷率為63.61%。運用SPSSforWindows軟體進行資料分析,使用統計方法包括項目分析、信度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綜合研究結果顯示:(一)個人特質方面:女性義工參與者顯著多於男性,約為六倍;年齡分布以三十至六十歲者為最多;以大專學歷者居多;宗教信仰以佛教居冠;職業以家庭主婦的比例最高;服務年資一年至二年最多,其次是二年至三年;將近六成者以公共圖書館為第一個志願服務單位;除說故事外,以圖書加工及上架工作為多;絕大部分的義工至圖書館的交通時間不會超過半小時;至於問及離開圖書館義工職務意念時,約三分之一的義工表示想離開。(二)參與動機方面:以社會責任動機最強,其次為自我成長動機,社會接觸動機再次之。(三)工作滿意度方面:以人際關係的滿意度最高,其次為自我成長滿意度,滿意度最低的為工作特性。(四)個人特質與工作滿意度差異分析:1.性別、年齡、年資及離職意念與工作滿意度達顯著差異;2.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及職業等個人特質與工作滿意度無顯著差異存在。(五)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之關係:義工的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有非常顯著正相關,易言之,義工的參與動機愈強其工作滿意度愈高。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義工,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