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1665 - 1167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WebTitle:多媒體在網際網路上之整合與應用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37p.
摘要: 編者本講義主要介紹網路多媒體的新技術。第一部份為網路多媒體的發展現況與技術規格,第二部份為網路多媒體的發展工具及其使用的方法,第三部份為網路多媒體設計概念與技巧。(編者)
關鍵詞: 網路多媒體,資料傳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日.中.英對譯圖書館用語辭典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332p.
摘要: 本書沒有索引,由「日中英」、「中日英」和「英日中」三個部分組成。日語的標記採用黑本式羅馬拼音法,按羅馬拼音順序排列,中文的標記採用拼音,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特別是在「中日英」部分,又對中文中的漢字進行了筆畫排列。本書將有助於日中兩國的圖書館工作人員瞭解圖書館中日常使用的簡易用語。(編者)
關鍵詞: 專有名詞,術語,字辭典,參考工具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古代檔案制度考述(商周時期)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85p.
摘要: 檔案事業是一個國家各種制度的綜合體。檔案制度的形成與發展,是在不斷的累積經驗中逐漸形成。商周時期可以說是我國檔案制度的起源與建制的時期。本文運用文獻分析法,取材古代流傳下來的文獻以及近代考古發現的研究成果,以考述此時期檔案形成、整理與運用,並於各章(節)小結敘述其特質與心得。本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敘述研究動機、問題陳述、研究方法、研究架構、研究範圍、研究限制、研究目的與預期成效等。第二章為文獻分析。第三章探討檔案的意義與起源:分析檔案的定義與特性,考述遠古時代的檔案,文字的形成、史官的職掌及其與檔案的關係,以及古代檔案的形成等。第四章考述殷商時期檔案制度:分別就殷商時期檔案制度形成的背景、殷商記載檔案的媒體及有關文獻、殷商卜辭文書的處理程序、殷商時期的檔案管理制度(歸檔、整理、典藏、管理人員等)以及檔案的運用狀況;並於結論敘述此時期檔案之形式、內容、性質、作用、地位、價值與研究之心得。第五章考述周代檔案制度:分別就周代檔案制度形成的背景、周代檔案來源種類及形制、周代檔案的管理制度(職官制度、典藏處所、整理制度)以及周代檔案的實際運用狀況,並於結論略述本章之特色與研究之心得。第六章總結:歸納此時期檔案之特質、印證檔案之原理,提出對於檔案制度建制之意見與進一步之研究計畫等。(作者)
關鍵詞: 檔案制度,檔案史,商周檔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讀書會專業手冊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67p.
摘要: 《讀書會專業手冊》是結合理論與實務的讀書會參考用書,適合社會教育、成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生,以及讀書會的領導人和成員閱讀。本書涵蓋理念、方法、技巧與實踐四個部分,是邱天助教授多年來推動讀書會的心血結晶。書中不但詳細闡明讀書會的理念,並且對讀書會的組成與帶領,閱讀材料的解毒均有獨到的見解。實踐部分除了方案設計與評鑑之外,另附活動設計實例,可供領導人參考。(編者)
關鍵詞: 讀書方法,讀書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區縣(市)級以上公共圖書館報紙資源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50p.
摘要: 圖書、期刊與報紙雖同為圖書館的主要館藏,然而報紙資源的處理,卻始終未受到同等的重視。雖然已有數據顯示公共圖書館報紙館藏的利用已超越期刊,甚或圖書的使用,至今仍少有圖書館正視此一現象。因此本研究從報紙的起源、發展與特性,探討讀者對新聞資訊的需求;再從圖書館報紙資源的選擇、組織、典藏、閱覽,及提供讀者檢索報紙之書目資料與內容資料等,探討管理過程所遭遇的困難;再配合問卷調查,了解目前國內公共圖書館報紙資源管理現況,讀者使用困難以及館員在指導利用所遭遇的困擾;最後建議公共圖書館必須擬定報紙資源管理政策,作為執行任務的指標。(作者)
關鍵詞: 報紙資源管理,報紙全文資料庫,電子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法學資料庫內容及使用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37p.
摘要: 由於法學文獻的卷帙浩繁及實務界與日俱增的法律資料,使得我國法律資料庫增刪更改的工作一直無法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加上使用率偏低,收費偏高,可供參考的內容不夠多元化,致使法律資料庫的利用價值及社教功能不彰。因此本研究之目的,乃在探討國內外法律資料庫的發展概況及內容,並以地方法院司法人員及律師業務相關人員為對象,調查我國法律資料庫的使用情形,期能瞭解使用者資訊需求之程度及主要問題之癥結所在,並研擬我國法律資料庫參考指南(手冊),以作為國內制訂法學資料庫時之參考。調查結果發現,國內法律專業人員仍以紙本印刷式法律資料為主要的資訊來源,因為資料庫的內容無法滿足使用者查詢的目的,加上使用時不夠熟練、費用的增加等因素,致使資料庫的使用率無法提高。其次,調查中發現使用者對法律資料庫的看法,在「整體品質」、「資料量」、「系統穩定度」、「檢索容易度」、「查詢準確性」及「助益程度」方面都以「尚可」居多,回答「滿意」或「好」的比例比「不滿意」、「不好」的比例略高。同時受測者及受訪者也都提出建議及改進的方向。針對研究及調查結果,並提出下列建議:一、我國各法律資料庫之制訂應由司法院資訊處整合以達事權統一,資源共享;二、我國法學資料庫應具備更多的內容;三、由政府鼓勵民間相關業者降低收費標準;四、制訂法律資料庫參考指南(手冊),俾便結合公民教育;五、各級地方政府應大力推廣法律資料庫之使用;六、加強各級圖書館對法律資料的館藏;七、加強法務部法律資料庫的社教功能;八、國科會應積極推動我國電子百科資料庫之建置;九、建議圖書館學系應增設法律文獻及資料庫之課程介紹。(作者)
關鍵詞: 法律,法學,法律資料庫,圖書館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工程類西文圖書館藏重複及特性之研究:以台大、清大、交大、成大為例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34p.
摘要: 本研究旨在透過實證調查四所國立大學圖書館工程類(台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館藏量的多寡、館藏特性、及館藏重複程度,以作為評估和編制聯合目錄、瞭解圖書館間實行集中採訪和編目的可行性及館際合作和合作館藏發展的參考。本研究主要採行量化研究法,以四所大學圖書館之工程類西文圖書為樣本,為求資料的準確性與完整性,透過網路和系統程式下載功能,至民國八十五年四月止共蒐集93508筆書目記錄。其次利用漢書及SinoCat軟體為資料處理工具,並以C++程式語言進行資料重複比對,比對的結果分為完全符合及部份符合二種。並計算兩兩圖書館重複的比例。研究結果歸納如下:1.工程類整體資源,以成大圖書館館藏量最豐富;若以國會圖書館分類號(MARC中的050)來計算,則以交大圖書館的館藏量最多。2.工程類十七個主題中以電機工程館藏最強,其次是土木工程。3.各主題以成大圖書館館藏比例最高,交大圖書館電機工程居冠,環境工程以台大最強。4.館藏數量的強弱與工學院系所之成立、系所成立之歷史、教師及學生人數有關。5.依資料出版年代的分佈情形來看,以1980-1989年及1990年以後(六年左右)二個時期資料最多。6.交大與成大二所圖書館之資料新穎性較高。7.十七個主題中又以環境工程與土木工程的新穎性最高。8.本研究結果顯示館藏重複率很低,完全符合比對的重複率分別為:台大5.74%-24.4%、清大6.88%-27.4%、交大3.97%-5.32%、成大4.16%-15.3%。9.部份符合較完全符合比對之重複率來得高。10.四所圖書館所有工程類西文圖書獨特率為74.5%。11.家政、手工業、造橋工程、鐵路工程、攝影學等冷門學科的獨特率較高,反觀土木工程、環境工程、製造工程、化學工程的獨特率卻相當低。12.資料重複次數的分佈呈遞減的現象。13.電機工程、土木工程重複三次的數量最多。(作者)
關鍵詞: 館藏特性,館藏重複,館藏發展
資料類型: 一般性
題名: Java.Internet與www最新之發展趨勢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2p.
摘要: 本資料為民國八十六年教育部學術研究資訊服務網路應用暨套裝軟體研討會中的講義,說明Java.Internet與www最新之發展趨勢,並讓讀者了解ActivePlatform對於www發展之重要性。(編者)
關鍵詞: 網際網路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圖書館員圖書選擇取向之調查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20p.
摘要: 圖書品質與讀者要求,一直是圖書選擇哲學中的兩大取向,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影響上述取向的因素,來透視公共圖書館員面臨圖書選擇時的考量。本研究為一探索性研究,以大台北地區22所公共圖書館選擇人員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入的訪談,旨在由圖書選擇人員的角度來探討影響其日常選擇工作進行的因素,分別為:(1)圖書館因素(選書原則與經費),(2)圖書館員因素(館員人口變項與圖書選擇態度),(3)媒體利用因素(選書工具與管道),(4)社區活動因素(圖書館在社區之定位及壓力團體);藉以瞭解公共圖書館在社區中的角色定位,是否與圖書選擇工作相呼應.結果顯示:(1)缺乏書面選書政策,實際選擇工作時間短;(2)圖書選擇操控在少數館員手中,且多以新書為主要依據;(3)選書管道多為平面式的紙本資料,來源多仰賴出版商;(4)和大眾傳播媒體間呈對立現象。此外,圖書品質與讀者要求取向二者差異會顯現在下列因素中:專業程度、與讀者接觸頻率、教育程度、認同之作品類型、漫畫之選擇立場、選書比重以及圖書館功能定位。由研究中發現,公共圖書館的選擇取向隨著社會的需求,已逐漸轉變為重「休閒、娛樂」的走向,這也是重視圖書館教育功能學者所應正視的問題。(作者)
關鍵詞: 圖書選擇,圖書品質,讀者要求,公共圖書館,館藏發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民中學教師使用普通教室基本教學媒體情形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09p.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地在探討普通教室裝設基本教學媒體後,國中教師對於教學媒體的認知、使用意願及頻率,阻礙國中教師使用媒體教學的原因,增強國中教師使用媒體教學的行政措施。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台灣省各縣市立國民中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利用自編的「國民中學教師使用普通教室基本教學媒體情形調查問卷」為工具進行研究。本研究得到下列結論:一、整體而言國中教師願意使用教學媒體的比率極高達;分項而言,國中教師願意使用錄放影機(含電視機)的比率最高,其次為投影機再其次是錄放音機。二、國中教師部分屬性的不同對於使用基本教學媒體的意願有顯著差異(0.05)。三、整體而言多數國中教師認為使用普通教室基本教學媒體在教學上有其功能。分項而言,國中教師認為使用錄放影機(含電視機)教學最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能使學生更瞭解學習內容及增加學習的印象;使用投影機最能節省教學時間與使教學內容標準化。四、國中教師有部分屬性的不同對於使用基本教學媒體功能的認知差異達顯著水準(0.05),而其他部分屬性的不同對於教學媒體功能的認知無顯著差異。五、整體而言國中教師實際使用普通教室基本教學媒體的情況並不理想;分項而言,實際使用錄放影機的國中教師比率最高,其次為錄放音機,再其次為投影機。六、國中教師於普通教室裝設基本教學媒體前後使用媒體的頻率有顯著的差異(0.05),裝設後明顯優於於裝設前。七、阻礙國中教師使用媒體的原因已有改變。八、增強國中教師使用普通教室基本教學媒體的行政措施依序為:(一)學校每年編列經費充實軟、硬體,(二)推展教學媒體人員權責分明管理制度化,(三)辦理教師在職進修,(四)學校訂定推展教學媒體的中長程計畫,(五)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加強輔導並定期實施評鑑。九、國中教師對於新媒體的意義及功能已有認知,並願意使用。十、有部分國中的普通教室尚未裝設基本教學媒體。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建議教育行政機關督導國中完成於普通教室裝設基本教學媒體工作,加強辦理教師製作與使用教學媒體研習,修訂「國民中學教學媒體設備標準」,製發各類教學軟體,加強輔導各國中推展教學媒體工作並實施評鑑。二、建議各國中訂定推展教學媒體計畫,每年編列經費充實軟、硬體,由專責單位負責推展教學媒體,加強辦教師進修,並實施校內評鑑。三、建議國中教師應不斷參加進修,以增進製作及使用教學媒體的能力,進而提昇教學效果。四、建議未來類似主題研究能採質的研究法,並擴大研究的範圍和內容。(作者)
關鍵詞: 教學媒體,國民中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檢索終端使用者「相關」判斷行為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204p.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索影響中文資訊檢索系統終端使用者「相關判斷」的因素,希望透過對中文資訊檢索系統的使用者行為研究,瞭解國人對於資訊的「相關判斷」之特質,期盼研究結果能提供圖書館讀者服務與利用教育的參考,並可在系統的改善方面,提供有用之意見。本研究透過問卷、訪談及觀察的實施,以在國家圖書館期刊室內使用「中華民國期刊論文索引系統」之讀者為研究對象,收集研究資料,加以分析歸納,找出影響讀者「相關判斷」的可能因素,文末則提出結論與建議。研究結果發現,影響使用者「相關判斷」的因素,可歸納為內在因素與外在因素兩方面。內在因素包括資訊需求與讀者個別差異;外在因素則包括資料內容的特性與情境因素。研究結果與國外的研究結果模式趨於一致,可能因文化背景與社會環境差異,以及系統之不同,故而產生模式內少數變因略有增減的情形。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1、讀者最關心的是檢索結果是否能符合其資訊需求;2、讀者對「相關」的概念難以掌握,判斷時雖強調於文獻的主題方面,但隨著資訊需求的轉變,對其檢索出的文獻多以「用途」為考量點;3、不同的人口特質可能產生不同的判斷標準,判斷的態度可能隨其身分階段的提昇而由消極轉向積極;4、讀者進行「相關」判斷時有其困難,如對問題不熟悉,檢出文獻無法提供充分主題資訊,時間壓力與限制,及檢索出太多筆或為0筆檢索結果等。(作者)
關鍵詞: 終端使用者,相關,相關判斷,資訊檢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小學童在互動式課程軟體中學習歷程之研究
出版日期: 1997
頁次: 191p.
摘要: 互動式課程軟體(interactivecoursewares)與一般傳統媒體最大的不同處便是在其提供雙向溝通及前後串連的互動方式,使學習者由傳統制式化的單向吸收轉變成為其可運用個人不同的學習策略及認知架構來進行一具有互動性的學習活動;然而是否能如預期般產生良好的互動以達成有效的學習,便需倚賴學習者能否針對軟體中所提供的各項訊息及學習控制做有意義的詮釋及運用了。因此本研究將針對學習者內在心智活動的歷程及外在人機互動的行為做一深入的探討,並期望進一步整理歸納出可供未來在設計開發互動課程軟體時的參考依據。本研究採用質化研究分析法進行研究,首先針對國內外有關人機互動及思維模式的相關文獻作一探討,整理出各項相關之理論與發現,再利用非結構性觀察(unstructuredobservation),小老師敘述(teachback)以及深入訪談(in-depthinterview)三種資料收集法來收集學習者在實際操作課程軟體時整個內在與外在學習活動的相關資料。最後將此三項資料與文獻探討的內容作一綜整分析,以探究參與者人機互動行為及思維模式與學習間之關係。研究分析將根據文獻探討所提出的在設計互動式課程軟體所應注意的四項介面進行歸類,同時從各項分析中進一步歸納出相關的議題及現象,最後針對研究中所分析出的各項議題,詳列出針對國小學童所開發的互動式課程軟體各項介面設計的參考建議。(作者)
關鍵詞: 學習歷程,人機互動,電腦輔助學習,互動式課程軟體,國小學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