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1233 - 1124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21世紀資訊社會即將來臨,圖書館事業何去何從?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806
卷期: v.4 n.4
頁次: pp.21-34
摘要: 21世紀資訊社會即將來臨,圖書館事業將如何因應,有識之士引為憂,本文作者企圖說明圖書館事業遭受到衝擊的原因和資訊的力量,希望圖書館能和科技共存共榮,以達到皆大歡喜雙羸的結果。(作者)
關鍵詞: 資訊社會,圖書館事業,無紙社會,資訊科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American Contributions to Modern Library Development in China: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806
卷期: v.4 n.4
頁次: pp.10-20
摘要: 本文主要回顧十九世紀後期至今,中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並敘述此期間中美關係及美國對中國圖書館事業之貢獻。文中依時代分述各期的重要代表人物及發展里程,分別為:一、民國之前(1911年以前);二、快速現代化時期(1911至1937);三、抗日及內戰時期(1937至1949);四、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到文化大革命時期(1949至1976);五、台灣發展期(1949至今);六、圖書館發展的新紀元(1976年迄今)。最後,作者認為合作是中美兩國圖書館事業互利的不二途徑。(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事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Is There Life after Paperles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Academic Library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803
卷期: v.4 n.3
頁次: pp.9-21
摘要: 本文主要探討現階段學術圖書館如何管理電子館藏資源,作者依微集、組織及文獻傳遞等三大部分,描述電子資料的出現對傳統作業的衝擊。在資料徵集部分,作者說明圖書館館藏電子資源的現況、電子資源的評鑑的評鑑與選擇、館方徵集系統與校方會計系統的問題;在組織電子資源探討的問題,包括:資料則一性(unique)、AACR2的限制。OCLC的計畫、856欄位的應用、網路資源位址易動....等問題;最後在文獻傳遞部分,探討無圖書館及電子時代資訊傳遞方式等問題。(編者)
關鍵詞: 學術圖書館,電子資源,網路編目,文件傳遞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子期刊與蛻變中的期刊代理商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803
卷期: v.4 n.3
頁次: pp.51-57
摘要: (摘要)期刊為學術研中極重要之媒介,圖書館館員在訂購大量期刊時常仰重期刊代理商簡化其繁冗業務。伴隨科技發展,電子期刊躍昇為學術傳播中新寵,期刊代理商因應此出版趨勢,由傳統不斷變革,除了加速郵遞速度、協助館員管理期刊之外,更積極發展網路服務、文件傳遞、目次服務與網管功能。本文試圖從臺灣地區的西文期刊代理商轉變、服務,來探討電子期刊的相關議題。(作者)
關鍵詞: 集中服務,期刊代理商,文獻傳遞服務,期刊目次服務,電子期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影響相關判斷之因素探討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803
卷期: v.4 n.3
頁次: pp.39-60
摘要: (摘要)本研究嘗試以情境變數來預測相關判斷的結果,其中重要的情境變數包含電腦經驗、資訊檢索經驗、檢索主題熟悉程度、檢索準備時間、研究目的和研究階段等。研究結果僅證實使用資訊系統的經驗與相關判斷之結果較為相關,其他情境變數對相關判斷之影響均不大。比較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究目的上,本研究發現自行研究者通常判斷出最多相關文章,但其精確率卻最低,而撰寫學期報告之實驗對象則反之。而在研究階段上,屬於前期研究階段之資訊需求者,由於研究主題焦點不確定,因之相關判斷結果較為鬆散,容易判斷出較多相關文章,精確率也隨之較高。(作者)
關鍵詞: 相關判斷,相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Why the Internet Works: Why Not-very-good Technologies Are more Effective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803
卷期: v.4 n.3
頁次: pp.3-8
關鍵詞: 網際網路,全球資訊網,WWW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科學研究欺騙的防杜方法研究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199803
卷期: v.4 n.3
頁次: pp.22-38
摘要: 科學研究欺騙不僅對學術社群造成不小的困擾,更上整個社會付出可觀的代價。也因此,找尋有效的防杜之道,已是當前科學社群非常關注的課題。因應這樣的需要,本研究分析了幾種當前學術界採行的防杜方法,以供國內參考。這其中包括同儕審查、扒糞者、出版品撤回、實驗複製等,這些防杜方法的優缺點在本文中皆有所探討。(作者)
關鍵詞: 科學研究欺騙,同儕審查,出版品撤回,實驗複製,扒糞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料環-一個支援資料立方體的操作架構
書刊名: 資料環-一個支援資料立方體的操作架構
出版日期: 1998
頁次: 80p.
摘要: 線上分析處理(OLAP)是一個重要的資料分析工具,其所分析的資料主要以資料立方體(DataCube)的型態儲存於系統。一般資料立方體所提供之分析操作方式包括資料轉視、資料切片及切塊、資料俯視及資料合併等。本論文提出資料環模型,旨在為資料立方體提供具體的操作及顯示功能。本模型之主要特色在於它克服了線上分析處理系統無法顯示多維度資料圖表的問題,並將以往以表格為主,圖表為輔的分析方式,變換為以資料環為主,表格為輔的分析方式,如此可使分析者以更直觀的方式進行資料分析。此外,我們也針對資料環的各式操作方式提供SQL的轉換,使其能直接應用於各式的關連式資料庫。由於資料環提供一致的資料瀏覽、操作及顯示環境,它符合線上分析處理直觀、便利之訴求目標,也帶給使用者一個新的資料分析方式。(編者)
關鍵詞: 線上分析處理,資料倉儲,資料環,資料立方體,資料分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會議文獻作者生產力與其延續出版品之研究:以國防科技學術研討會為例
書刊名: 會議文獻作者生產力與其延續出版品之研究:以國防科技學術研討會為例
出版日期: 1998
頁次: 136p.
摘要: 本研究為達到會議文獻的多面向特性分析,以書目計量、問卷和會議內容分析法,進行交叉分析,企圖瞭解會議文獻所呈現的作者分佈規律和延續出版品的特性。本研究以「國防科技學術研討會」為研究對象,提出以下的研究問題:1.作者所屬單位的分佈為何?2.作者所屬學門的分佈為何?3.作者生產力分佈規律為何?是否符合洛特卡定律?普賴斯定律?80/20定律?4.會議文獻是否有高產作者?其特性為何?5.不同學門在生產力的差異?6.會議文獻的延續出版媒體型式、數量和時間差距為何?7.會議文獻延續出版後,在作者排名上有何變化?8.會議文獻未再延續出版的原因為何?經實證研究,得到以下的研究結果:1.論文發表作者所屬單位和學門呈現80/20的分佈規律,論文發表單位集中在中正理工學院、中科院及三軍與國防部相關,論文學門以電機、機械、載具三類為主,其分佈比普賴斯定律更加集中。2.作者分佈規律以直接計算法和調整計算法進行驗證,經K-S檢定結果,兩者都符合洛特卡定律驗證,其n值在2.6298至3.0125之間,但是一篇與二篇的作者量過高(87%-91%),呈現論文集中在低產作者的現象,調整計算法較能減低此現象;多產作者中,以軍職為主,但有四成已自軍中離退。過高的低產作者比率,使作者分佈不符合普賴斯定律與80/20定律。3.不同學門的作者生產力因學門特性不同,而有不同的合著單位和合著人數,研究結果本會議論文平均每篇的合著單位為1.52個,每篇平均合著作者數為2.86人,但不因論文軍用或民用的適用性不同,而有不同的生產力。4.會議文獻再會後一至二年進行延續出版,約三成(28.51%)以期刊為主要的公開傳播媒體。但其中也有近三成在會議召開當年或之前已公開發表過。5.會議上不同屬性的媒體,會有不同的出版時差。博士論文在學位完成前二年至後二年為成果發表期,碩士論文和技術報告以研究完成的當年或後一年為主要發表期,而會議文獻則以會後一至二年為主要延續出版時差。6.會議文獻之第一作者有三成於延續出版後,排名產生變化,以其它順位或其它作者為第一作者,其中學位論文由會議文獻改寫延續出版品後,只有15.97%會出現在第一作者。7.位在延續出版的原因中,與軍事相關、公忙、研究結案和稿件投稿審查中最多,其中與軍事相關者最多,約一成因軍事而未再延續出版。8.軍事院校的延續出版率低於一般大專院校約10%,並需較長的時間做延續出版。同時因論文審查中、改寫中、持續研究中、和公忙而未再延續出版的原因,比一般大專院校高,可見作者生產力受單位屬性的影響。本文據研究結果,針對國防部、書目計量學界、引文研究與資料庫製作者、資訊服務單位和未來研究提出建議。(作者)
關鍵詞: 作者生產力,會議文獻,洛特卡定律,普賴斯定律,延續出版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機讀編目格式在都柏林核心集的應用探討
書刊名: 新圖書館學叢書
出版日期: 199812
卷期: 3
頁次: 200p.
摘要: 本書主要探討都柏林核心集在圖書館、資料處理與檢索等方面的理論與實務問題。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係元資料的興起背景與簡介;第二章係對都柏林核心集詳細介紹;第三章係機讀編目格式到都柏林心集的轉換;第四章介紹都柏林核心集到機讀編目格式的格式轉換;第五章介紹作者設計的都柏林核心集實驗系統–分散式元資料系統(DIMES);第六章係都柏林核心集與檢索失誤率,由作者設計實驗方法和衡量標準–檢索失誤率,展示都柏林核心集在資訊檢索上扮演的角色和達到的功效。(編者)
關鍵詞: 資料描述格式,電子資料處理,機讀編目,元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虛擬實境的發展與種類
書刊名: 視聽教育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812
卷期: v.40 n.3
頁次: pp.18-26
摘要: 虛擬實境(VirtualReality)為電腦科技發展與應用漸受重視的一個新興領域,然而,由於該領域目前尚處於萌芽階段,相關論述雖有起飛之勢,但仍眾說紛紜。因此,作者藉由本文來淺介虛擬實境的發展歷程、趨勢,以及種類,希望能夠協助釐清相關的問題。此外,筆者亦將針對虛擬實境、多媒體與電腦動畫等三種科技應用互作比較,祈冀能讓讀者更清晰地了解虛擬實境的應用實務與發展,以作為日後學術研究的參考。(作者)
關鍵詞: 多媒體,虛擬實境,電腦動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視覺遠近空間之研究
書刊名: 視聽教育雙月刊
出版日期: 199810
卷期: v.40 n.2
頁次: pp.1-12
摘要: 人類欲將觀察立體物的遠近空間知覺表現在平面上,必須利用各種遠近法。從古至今,經過不斷的研究與實驗後,人類發明的遠近法大致可分為三類:線遠近法、空氣遠近法及重點遠近法。第一種線遠近法即是線透視法;第二種空氣遠近法又稱彩色透視法或朦朧遠近法;第三種重點遠近法亦稱為並列遠近法,是表現遠近空間知覺上較特別的一種方法。上述三種遠近法中,以線遠近法最重要;因為係利用數學性線條描繪物體的空間、測定物體的遠近,可說是最正確的方法。然而,即便是數學性的線透視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論與方法,因此本文的目的即是從眾多研究視覺空間問題的方法裏,整理歸納出一套最理想且普遍為大家所接受的方法。(編者)
關鍵詞: 遠近法,視覺,空間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