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9901 - 991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如何經營一個學校教學資源中心:從妥善的人力規劃談起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004
卷期: n.50
頁次: pp.30-36
摘要: 資訊時代的學校媒體中心應對全校讀者提供無牆阻隔的動態資訊和資源課程服務。台灣在這方面的服務,正面臨缺乏專家及支援人力的問題,作者認為要解決此問題,亟須在學校媒體中心(教學資源中心)設置全時人力的集中式媒體專家服務制度,更進一步,可利用義工制度,招幕學校教師及學生擔任指導工作,以解決部份人力不足的窘境。(編者)
關鍵詞: 學校圖書館,義工媒體中心,人力規劃,媒體專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電子媒體在校園環境的應用建議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004
卷期: n.50
頁次: pp.24-29
摘要: 所謂電子媒體係指以電子訊號傳送、呈現或記錄的媒介。隨著科技的進展,電子媒體所涵蓋的範疇也由早期的收音機、電視、錄影媒體等,擴大至現今的電腦、電子資料庫等數位媒體。本文旨在針對現階段電子媒體在我國學校教育環境的應用,提供建議與參考。作者首先闡明電子媒體的定義,繼而從應用的觀點,說明媒體科技的發展具有:一、系統整合;二、數位化發展;三、通訊與資訊架構等特色。接著,作者提出電子媒體的應用在規劃運用時應掌握的七項要點。最後,作者強調高投資的科技化學習環境,絕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唯有正確的教學科技觀念,才是電子媒體應用的重要精髓。(編者)
關鍵詞: 電子媒體,數位媒體,教育改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後現代媒體資源整合與發展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004
卷期: n.50
頁次: pp.20-23
摘要: 隨著電腦科技與媒體的快速發展,資源整合並成功地應用在各行各業的行政管理及教育上,其中多媒體電腦更是成為教育機構應用廣泛的教育設施之一。作者認為「後現代」是社會進步與文明的象徵,亦是有計畫的改進、創新及整合,透過它將能協助科技給予我們全新的生活方式。在此後現代裏,如何將過去、現在與未來的軟體、韌體及硬體之思潮,作最佳的整合、建構與運用,以發揮最大的媒體效果,是值得不斷探討的課題。(編者)
關鍵詞: 媒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際傳播對大學院校教職員生溝通行為的影響研究
書刊名: 教學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002
卷期: n.49
頁次: pp.27-40
摘要: 本文以元智大學為例,探討在資訊化的大學環境中,電腦中介傳播對教職員生間多重交互溝通行為的影響。本研究有別於傳統的組織傳播研究,而以Fulk等學者所提出的「社會影響性模式」探討研究對象相互溝通的行為模式。本研究重心在探討組織個體之間在電腦中介傳播(以電子郵件與BBS為例)的溝通行為,以及其所受到的社會性影響、個人認定的媒介特徵、工作特性、情境因素與個人差異之關連性。研究結果不僅可供大學院校行政單位作為電腦中介傳播系統設計與資訊政策擬定之參考,亦可透過本研究了解電腦中介傳播的功能、對組織的影響,以及在資訊社會中的角色扮演。(編者)
關鍵詞: 人際互動,大學院校,溝通行為,電腦中介傳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
書刊名: 教育與社會:迎接資訊時代的教育社會學反省
出版日期: 2000
頁次: 320p.
摘要: 面對網際網路的迅速擴張,資訊化社會來臨以及全球化發展已是必然趨勢;然而,受到全盤西化影響,百年來的教育體制充滿著「東方主義」的色彩,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當前教育改革不但要面對原有體制上的難題,更要面對資訊化的挑戰,本書即從此難題出發,希望能為台灣學界,建立關於教育社會學新的反省議題。(作者)
關鍵詞: 教育社會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e 世代國小職前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12
卷期: v.38 n.2
頁次: pp.203-228
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國小職前教師之資訊素養情形。作者先利用文獻分析探討資訊素養的定義、內涵,並說明目前國小教師的資訊能力,以及教師應有的資訊素養;其次則以問卷法調查國內師範院校四年級學生、一年制學士後國小教育學分班學員,以及國小教育學程班選讀第二年學生,瞭解並探討其性別、師資培育機構、教育背景、學科背景及先前的電腦網路經驗等因素,是否會影響其資訊素養;回收之有效問卷共497份。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在人口統計變項中,性別會影響國小職前教師的資訊素養;在平時生活的利用經驗上,則以是否擁有電腦、使用電腦的頻率、是否學過電腦課程等因素均與資訊素養的程度息息相關。(編者)
關鍵詞: 職前教師,小學教師,資訊素養,電腦素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考古學與資訊學之間:以日本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之遺物電子資料庫建構及遺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12
卷期: v.38 n.2
頁次: pp.174-202
摘要: 近二十年來,電腦與網路科技應用於考古研究的情況已越來越普遍,但兩者之間的實質關係卻仍未確立。資訊科學雖喚起歷史、考古等人文學者對遺物、實物檔案管理之重視,卻很少談及實物資料管理之技術方式、非文字資料之資訊形成,以及史料資料庫之建立等議題。因此,本文作者特以日本國立民俗博物館所建構的資訊理論,觀察日本研究者對考古學資料之處理方式,並以《國立民俗博物館研究報告》為主要資訊來源,簡述日本考古資料電子化的經驗,歸納考古學與資訊學間的實質關係。(編者)
關鍵詞: 考古學,資訊科學,博物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軟性計算理論與知識處理技術之研究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12
卷期: v.38 n.2
頁次: pp.148-173
摘要: 知識工程是一門研究以數理方式擷取、表達和處理知識的科學技術,為建構智慧型系統的理論基礎。軟性計算則是近年來綜合許多不同領域的研究而發展出來的整合性知識工程技術,如模糊邏輯、類神經網路等,其主要功能在將人類的心智與認知模式化、數學化,使知識工程研究者能進行有系統地分析、設計、模擬、實驗,以便連結機器智能與人類智慧,提升智慧型系統處理知識之能力。本文從軟性計算理論整合的趨勢出發,探討其在機器思維、機器認知、機器學習等方面展現的應用潛力,並剖析以軟性計算理論為基礎的知識處理技術在當代知識工程所扮演的角色。(編者)
關鍵詞: 當代知識工程,軟性計算理論,知識處理技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圖書館兒童讀者資訊需求與館藏發展配合度與同質性之研究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09
卷期: v.38 n.1
頁次: pp.78-111
摘要: 本文旨在驗證兒童資訊需求相關研究之相似性、國內三所公共圖書館兒童資訊需求之同質性,以及兒童資訊需求與公共圖書館館藏發展間的配合度。作者採用問卷法與訪談法進行研究,前者針對12歲以下的兒童進行調查;後者則以館藏發展館員及兒童館員為訪談對象。在研究樣本上,則依便利取樣法選擇三所公共圖書館,分別為國立台中圖書館、台南市立圖書總館、苗栗縣立文化中心。根據調查結果,本研究與其他針對公共圖書館兒童讀者資訊需求所進行的研究結果大致相同,唯在兒童的閱讀主題及興趣上出現較大差異。此外,三所公共圖書館兒童讀者需求的同質性,以及其與該館館藏的配合度上,則呈現較大的差異。(編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兒童,使用者研究,資訊需求,館藏發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探析「灰色文獻網」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09
卷期: v.38 n.1
頁次: pp.65-77
摘要: 所謂「灰色文獻」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文獻,但無法透過正常的出版、流通、書目控制及書商或代理商等採購程序採購,而須透過特殊管道獲得之文獻;此類文獻過去多以紙本或電子形式存在於政府部門、學術界、企業界等機構,近年來則隨著電子出版科技的精進及網際網路的快速傳播,讓使用者可以不需透過正當出版銷售途徑,即可直接接觸到灰色文獻。因此,網路成為灰色文獻的最佳傳播工具。有鑑於此,本文作者特別針對灰色文獻網的形成與內容加以探討;除以專業灰色文獻出版商MCB大學出版社(MCBUniversityPress)說明如何推動灰色文獻網外,並說明該主事單位與其他重要推動單位間的關係,提供國內處理灰色文獻時的參考。(編者)
關鍵詞: 灰色文獻,灰色文獻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文獻老化及其研究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09
卷期: v.38 n.1
頁次: pp.47-64
摘要: 文獻成長現象是書目計量學熱烈討論的重點,伴隨文獻成長生生不息而來的則是不可避免的文獻老化。為掌握文獻生命週期,提供圖書館資訊服務的參考,本文作者首先探討文獻老化研究的起源,並述及文獻老化理論發展及文獻老化研究法,包含同時法(synchronous)與歷時法(diachronous)之比較。其次,綜述後起之相關研究、文獻老化之影響因素及其研究的應用。最後,作者以實證法檢驗使用與被引用半衰期的應用結果。(編者)
關鍵詞: 文獻成長,文獻老化,半衰期,書目計量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for ITV
書刊名: 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09
卷期: v.38 n.1
頁次: pp.32-46
關鍵詞: 遠距教學,ITV,互動電視,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