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9817 - 982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知識管理思考圖書館未來的發展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03
卷期: v.6 n.3
頁次: pp.81-94
摘要: 在現代社會,知識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知識管理有二個層面,記錄性知識管理和默會知識管理。長久以來,默會知識是被忽略的一環,即使是圖書館或資訊中心,在蒐集資料時,也以掌握記錄性知識為主。因此,本文試圖由知識的定義、知識的涵蓋範圍為出發點,說明默會知識的重要性、知識管理的內涵,最後分析未來圖書館如何應用知識管理理論,發揮應有的功能。(作者)
關鍵詞: 知識管理,默會知識,記錄性知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資訊檢索測試集之設計與製作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03
卷期: v.6 n.3
頁次: pp.61-80
摘要: 在國內資訊檢索研究已日趨受到重視,卻缺少合適的測試評估機制之背景下,本文參考國外各測試集的結構、特性與建構經驗,設計中文資訊檢索測試集的方法與程序,發展華文世界第一套中文資訊檢索測試集,實際地進行測試集的規劃建置工作。本研究所建立的測試集包括132,207篇新聞文件、50個查詢主題、以及文件與查詢主題間的相關判斷,平均每個查詢主題有16.32篇相關文件。研究結果顯示,以統計抽樣的觀點,本測試集的文件數量具有一定的效度;查詢主題呈現詳盡且多樣化的查詢需求,能反映真實的檢索情況;由三位判斷者進行的相關判斷具有顯著的一致性,推斷它們是具有可信度的。本測試集不僅具有可應用性,並能作為進一步資訊檢索與評估研究之基礎。(作者)
關鍵詞: 資訊檢索測試集,資訊檢索評估,文件集,查詢主題,相關判斷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科會數位圖書館建置計畫:電子化資源之建置與研發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03
卷期: v.6 n.3
頁次: pp.47-60
摘要: 「國科會數位圖書館計畫」是由國科會科資中心委託交通大學執行之計畫,主要任務為建構即時性、高效率、透過全球資訊網並可作全文檢索之國外期刊全文及參考資料庫,以供全國各學研單位的使用者使用。本文主要介紹此計畫的任務、內容及目前系統建置情形與資料庫使用狀況,並提供建置資料庫與線上服務之實際經驗。另一方面,文中闡述由科資中心推動之「全國學術電子資訊資源共享聯盟(CONCERT)」的現況與資料庫引進的方式。最後提出此計畫正積極進行的研究課題及未來可延續發展的方向。(作者)
關鍵詞: 數位圖書館,資源共享,圖書館聯盟,線上服務,電子資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論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的知識產權管理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03
卷期: v.6 n.3
頁次: pp.41-46
摘要: 本文首先討論了數字圖書館的新特點及其對知識產權制度的影響,並首次提出了”數字圖書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概念,然後著重論述了數字圖書館信息貿源的知識產權管理以及當前數字圖書館建設中應特別重視的幾個知識產權問題。(作者)
關鍵詞: 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管理,知識產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Bradford Curves, Cumulative Rank-Frequency Distributions and a Goodness-of-it. Test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03
卷期: v.6 n.3
頁次: pp.1-10
摘要: 本文作者嘗試為書目計量學中的累積次序頻率分佈(即布萊德曲線BradfordCurues)提出擬合度檢驗。文中首先簡介布萊德曲線BradfordCurues與勞勞倫茲曲線(LorengCunes)性以及奇尼係數(Giniindex)之關係,最後則推算出能滿足布萊德福曲線(包括偏垂)的數學等式。由於該項測試是以奇尼指標為基礎,而不考慮遺漏資料的曲線,因此有助於書目計量學家在進行布萊德福曲線的擬合度研究時,拒絕無效的假設。
關鍵詞: 書目計量,布萊德福曲線,累次序頻率分布,勞倫茲曲線,擬合度檢驗奇尼指標,偏垂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An Ideal World Wide Web for Chinese Resources
書刊名: 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
出版日期: 200009
卷期: v.6 n.1
頁次: pp.1-6
摘要: 本文為作者於1997-1998年間獲得美國加州大學(UniversityofCalifornia)支持,以進行「中文期刊在網際網路上之呈現(theCreationofChinesePeriodicalsontheWorldWideWeb)」先導計畫研究之心得報告。基於中文資料非常豐富,在中國大陸許多大型圖書館和機構均藏豐富的印刷資料、珍貴的特藏圖書、手稿及歷史檔案等,因此,本文旨在激發研究者去發展一套包含輸入與檢索軟體的中文網站工具,該工具應不需要特別的中文軟體來顯示中文字或檢索中文資料,以使其他語文的使用者亦能輕易地在網站上找尋中文資料。作者希望中文網站的開發者能發展出自動翻譯介面,以利大眾使用。同時亦期望設計者能採用ISO及NISO國際標準、DublinCore、HTML/SGML/XML、分類法,以及標題表等,以使中文資源能透過網際網路便利而有效率地被大眾索引、檢索和呈現。(編者)
關鍵詞: 中文資源,中文軟體,電子圖書館,中文字碼,電子出版品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尋求行為研究:以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學生為例
書刊名: 資訊尋求行為研究:以實踐大學設計學院學生為例
出版日期: 2000
頁次: 122p.
摘要: 本研究目的即在探討設計學院學生的資訊需求,瞭解其資訊尋求行為與資訊利用的情形,包括:圖書館利用情形、對本校圖書館的滿意度,以及對圖書館利用教育之看法。研究結果可供國內相關設計院校圖書館或專門圖書館,落實讀者服務的參考。本研究採深度訪談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實踐大學設計學院服裝設計學系、工業產品設計學系、室內空間設計學系及媒體傳達設計學系等四個系之同學。整理訪談記錄並參閱相關文獻,以進行資料的分析與歸納,最後提出結論與建議。(編者)
關鍵詞: 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行為,圖書館利用,設計學院,圖書館利用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差距的探討:兼論我國資訊差距之現況
書刊名: 資訊差距的探討:兼論我國資訊差距之現況
出版日期: 2000
頁次: 179p.
摘要: 資訊差距議題起源自1970年代的美國傳播學界,由Tichenor、Donohue與Olien首先提出「知識差距假設」。資訊差距的原因可以歸納為個人的經濟狀況、教育與資訊素養、興趣與動機以及資訊科技四個因素。因此,想要取用資訊必須具有取用相關的資訊設備或資訊服務的經濟能力、一定的教育程度或資訊素養、取用資訊的興趣或動機。因此,本研究藉由「我國電腦與網路的使用情況」這個面向,作為分析我國資訊差距的情況,進而提供政府機關具體的政策建議,以利於消弭資訊差距的問題。(編者)
關鍵詞: 資訊差距,普及服務,資訊富者,資訊貧者,數位落差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科學與圖書館學專題論輯
書刊名: 資訊科學與圖書館學專題論輯
出版日期: 200006
頁次: 511p.
摘要: 目次序台灣與美加地區圖書資訊科學課程之研究╱李德竹...................1資訊巨人VannevarBush(1890-1974)╱李德竹.......................43英美編目規則之原則與未來發展╱盧秀菊..........................61機讀編目格式與DublinCoreSet在網路資源組織與整理上的運用╱羅思嘉.........................113千禧年資訊危機─電腦年序轉換問題╱莊偑樺.....................147物件導向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林淑婷...........................195PUSH科技及其在圖書館之應用╱王珮玲...........................243TCP╱IP與OSI之比較研究╱江玉婷...............................293視覺藝術與影像圖書館╱魏令芳.................................367論資訊時代資訊商品化之趨勢╱呂昭儀...........................395從電子商務看網路廣告╱蘇慧捷.................................465作者簡介
關鍵詞: 圖書館學,資訊科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解剖學圖譜
書刊名: 解剖學圖譜
出版日期: 200001
頁次: 256p.
摘要: 「解剖學」是基礎醫學的入門學科,也是臨床醫學的先修課程。學習解剖學的困難之處,在其繁複難記的名稱術語與人體三度空間互相關聯的掌握,因此必需從不斷學習過程中,去熟悉人體結構與各器官系統的重點。所謂人體解剖學指的就是研究人體形態構造的科學,既然這是一門形態的學問,可攜帶的解剖手冊方便隨時參考利用,比起一般大而厚的一本解剖書,較適合初學習者可隨時隨地當做補助筆記來查閱,這本《解剖學圖鑑》正適合做這樣的參考閱讀。全書是由中文、拉丁文、英文這三種語言順序來編排,主要對照的圖片部份,除清楚簡要的繪圖,有些構造部位還採用真正的放射圖,以期加倍學習效果。(編者)
關鍵詞: 解剖學,醫學,圖鑑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知識管理的基礎與實例
書刊名: 經營管理
出版日期: 200006
卷期: 2
頁次: 205p.
摘要: 全書旨在介紹「知識管理」的意義與內涵,並期望能實際運用在企業的管理上。第1部份以導引式逐一介紹「知識管理」的基礎知識,從「何謂Knowledge」開始,循序漸進的架構起此一新觀念。第2部份則著重在實踐上,介紹企業的實例並加以解說,以瞭解該企業實際實踐知識管理概念改造的作法與成果。本書文字淺顯流暢,文中各小主題項下,均輔以圖表,此對文字內涵之掌握,極有助益。(編者)
關鍵詞: 知識管理,組織管理,資訊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當科技遇上犯罪新聞:CIH電腦病毒事件的新聞文本分析
書刊名: 當科技遇上犯罪新聞:CIH電腦病毒事件的新聞文本分析
出版日期: 2000
頁次: 101p.
摘要: 本文鎖定CIH事件為個案,去探討新聞文本如何呈現CIH這個電腦犯罪事件,並將重點放在揭露文本中的意識型態運作機制,尤其是探尋科技意識型態在文本中的作用及其所涉及的權力關係。透過批判語言學揭示的分析原則及THOMPSON提出的意識型態分析模式,本研究發現,媒介建構本事件的手法及所隱藏的意識型態,雖與傳統犯罪新聞的建構方式在某些部份相當接近,但加入了科技意識型態的作用,卻讓整體上的電腦犯罪建構,產生了若干變動。從犯罪建構的觀點來看,陳盈豪事件仍然表現出執法者與媒介力圖透過「賦與執法者論述正當性」、「犯罪人格特殊化」、「執法者相對優勢的權力關係」等價值,來穩固社會既有的結構與秩序的努力。在這個過程中,陳盈豪個人被「分裂」在一個穩定的社會團體之外,他被描述成為一個「躁鬱症患者」,以及不重人際互動的「電腦狂熱份子」。但特別的是,傳統犯罪新聞中慣用的「對犯罪者的譴責與壓制」的手法,在本案中卻相當隱晦。本文證明,陳盈豪非但未在媒介中遭到壓制與批判,出現在媒介裡的發言者(警、記者、編輯乃至於一般的讀者)更是透過批判語言學中的「轉換」機制,巧妙地將陳盈豪的「犯罪者」角色予以解除,並使行為者所當擔負的責任與陳盈豪脫離;發言者並運用「歸類」的原則,將之重新標籤為一個「電腦高手」,一旦通過科技意識型態與兩岸敵我認同,陳盈豪搖身而成一名足以反制中共打壓的台灣科技英雄。至於一般使用者,則因違反科技意識型態下的幾個「合法價值」(使用合法軟體、一人一機的原則、安裝防毒軟體等),而成為病毒行為的主體,得為自己的中毒負起責任。文本中,從警政高官到市井小民,熱切地討論陳盈豪可以為社會所作的積極貢獻,彷彿可將台灣面臨的困境讓陳盈豪一個人解決。至於科技倫理的建立以及造成這次病毒事件的社會文化因素的討論,則在科技美好形象(科技是許多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科技能賦與我們的物質繁榮與安全保障、科技是我們的頂尖成就)的強勢論述下,被進一步壓縮了。媒介作為社會的主要資訊通道與意識型態競技場,它可能正是這種科技意識型態的主要促動者之一。它不斷強化科技在道德、社會運作上的正當性,卻無法照顧資訊不平等、科技的負面效果以及科技新秩序的建立等議題。對照於我們對媒介完整呈現社會事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期待,媒介的表現還有進步的空間。(作者)
關鍵詞: 科技意識型態,科學新聞,電腦犯罪,犯罪新聞,CI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