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949 - 96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學科知識與檢索訓練對檢索效益的影響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1012
卷期: v.5 n.1
頁次: pp.51-74
摘要: 本文從資訊檢索互動觀點,以實驗法研究使用者特徵(使用者學科知識及檢索訓練)對檢索效益的影響。本研究將受試者分為搜尋新手、學科專家、搜尋專家及醫學圖書館員等四種類型,以取自對檢索系統難度頗高的文獻檢索會議2004年基因體學檢驗項目文件集之檢索問題,實際搜尋以MEDLINE資料庫近十年書目紀錄所建構的資訊檢索實驗系統,並以文獻檢索會議所提供的相關判斷作為評估檢索效益基準。實驗系統有兩種不同的查詢介面,差別在能否運用醫學標題表搜尋。研究發現學科專家使用醫學標題表所得之檢索結果,比搜尋專家更好,顯示醫學標題表在檢索技術性問題時,對學科專家最有幫助。(作者)
關鍵詞: 資訊檢索互動,使用者特徵,醫學標題表,檢索評鑑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利用自組織映射圖技術的研究主題視覺呈現及其在資訊傳播學領域的應用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1012
卷期: v.5 n.1
頁次: pp.23-50
摘要: 本研究建議以自組織映射圖上的視覺化資訊作為分析學術領域研究主題的方法。這個方法以論文的文字資料作為訓練資料。經過多次訓練後,自組織映射圖可以呈現學術領域內的重要研究主題上的論文分布情形與主題彼此之間的關連,並進一步地將每個研究機構發表的論文分別映射到自組織映射圖上,可以了解它們在不同主題上的研究產出情形。本研究以臺灣資訊傳播學領域為範例,並利用相關系所碩士論文的文字資料產生這個領域的自組織映射圖。研究結果顯示在與其他不同方法的研究進行比較時,本研究產生之視覺化圖形能夠合適與有效地呈現資訊傳播學領域的重要研究主題。同時本研究也利用自組織映射圖的發現結果,進一步探討各個資訊傳播學系所的研究特色。(作者)
關鍵詞: 自組織映射圖,資訊視覺化,資訊傳播學領域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書目紀錄加值對目錄使用者辨識與選擇行為影響之研究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1012
卷期: v.5 n.1
頁次: pp.1-22
摘要: 圖書館編製的目錄為館藏查詢的重要工具,傳統上標準化的書目紀錄僅提供館藏的基本特性供查檢。然而多數的使用者皆期待圖書館的書目紀錄能增加內容資訊,例如:目次。本研究透過觀察與訪談法嘹解線上目錄使用者如何使用書目紀錄中加值得著錄項目,其優先順序為何;加值後的強化紀錄如何影響使用者辨識與選擇所需資源之行為;目錄使用者對於書目加值的整體看法為何?研究結果顯示在特定的情境下,受訪者會參雜一般及加值的著錄項目協助其選擇與辨識所需資源。同時在不同階段因受訪者所獲得的資訊多寡不一,會不斷修正其資訊需求,由模糊不清到明確,由不確定到瞭解,充分驗證了資訊尋求行為理論。此外,雖然不同的資訊需求情境與系統的介面設計皆會影響加值項目的參考順序,但使用者對於書目加值都持肯定與正面之態度,且強力建議圖書館應該進行此項工作。本研究中使用者對於書目加值項目的需求程度,依序為「目次」(tableofcontents)、「內容簡介」(contentsynopsis)、「部分內容」(excerptedcontent)、「封面」(bookcover)及「作者簡介」(abouttheauthor)。建議圖書館可視人力與經費狀況決定書目加值的資源類型與項目的優先次序。(作者)
關鍵詞: 加值目錄,目錄使用研究,目錄使用行為,強化目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學術工作模式探討大學教師對於機構典藏之態度研究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1012
卷期: v.5 n.1
頁次: pp.109-141
摘要: 為解決近年來學術傳播因受限於出版社授權機制而造成的困境,許多大學以開放取用的精神為基礎,著手建置能展示、傳播其學術研究成果的平臺──機構典藏。而目前國內關於機構典藏的研究多為建置前的使用者研究,較無針對機構典藏正式營運後之使用情況進行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為主,探討臺大電資學院教師進行研究與教學準備之學術工作模式,及其對臺灣大學機構典藏的認知與態度。最後並進一步從發展政策、系統功能設計、內容提交制度、圖書館推廣活動等四方面針對臺灣大學機構典藏的未來發展提出建議。(作者)
關鍵詞: 機構典藏,開放取用,學術工作模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讀者避難逃生傾向分析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1006
卷期: v.4 n.2
頁次: pp.95-121
摘要: 圖書館具有「通間」(One-Room)、複合樓層、單一主要出入口及主要樓梯等空間特性,而形成特別的情境影響火災時使用者選擇樓梯逃生之行為。本研究以問卷及統計分析探討臺灣四所大學圖書館948位使用者在火災發生時之逃生傾向,部分使用者會選擇最短路徑以最近的樓梯逃生,但也有部分使用者會選擇熟悉路徑而以接近主要出入口之樓梯逃生,僅以最短路徑規劃逃生路徑的電腦程式是不合理的;同時也調查分析不同體能別、身分別、使用頻率別之使用者社群的逃生資訊掌握及傾向。研究結果有助於了解人類受情境影響而經由認知及資訊處理機制所導致的行為,並對建築避難逃生資訊系統規劃有所助益。(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建築,空間認知,火災逃生,決策行為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圖書資訊學學術期刊評鑑之比較研究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1006
卷期: v.4 n.2
頁次: pp.65-94
摘要: 本研究以次級資料分析法、問卷調查法、與書目計量法,統計分析比較過去三項臺灣圖書資訊學期刊評鑑研究,以及本研究自行進行的二項期刊評鑑。各項評鑑工作使用的評鑑方法不外於「專家評鑑法」、「引用分析法」、「形式審查法」、或前述方法的組合。統計檢定的結果顯示,各項期刊評鑑的結果不完全一致。進一步分析前述評鑑方法的一致性發現:「專家評鑑法」在各項評鑑之排序結果具有一致性,與各自的整體排序亦具顯著一致性;「引用分析法」在各項評鑑之排序結果與各自的整體排序結果一致,但各項評鑑之引用分析法的排序結果不一致;「形式審查法」在各項評鑑之排序結果亦不完全一致,但與各自的整體排序結果一致。研究結果亦顯示常用的權重配置對於期刊排序結果沒有影響。整體而言,圖書資訊學學者主觀認知的期刊排序與各項臺灣圖書資訊學學術期刊的評鑑排序一致。(作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學,期刊評鑑,THCI Core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學術論文引文格式對於學術資料庫電子文獻規範之探討:以APA、MLA、Chicago/Turabian為例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1006
卷期: v.4 n.2
頁次: pp.41-64
摘要: 本研究以APA、MLA、Chicago/Turabian學術論文引文格式之規範為前導探討議題,就期刊、學位論文等電子資源引用規範進行觀察,其間對於此三大引文格式涉及被引用資料庫電子文獻是否涵列資料庫名稱、網址等,提出分析報告。研究發現學術資料庫業者已挾電子文獻流通之優勢,定位自身的「引文規範」與謀取學術市場利基,逐漸影響研究者之引文格式取用習慣。寫作手冊規範之編輯政策勢必因勢利導,否則將導致引文規範在理論與實務應用中脫軌,損害原典規範的權威性。(作者)
關鍵詞: 引文格式,電子文獻,全文資料庫,學術規範,學術出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臺灣學者引文角度看歷史學期刊及學者之評鑑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1006
卷期: v.4 n.2
頁次: pp.1-39
摘要: 本研究採用引文分析方法,以臺灣地區出版之歷史學一級期刊為研究對象,探討歷史學領域之期刊評鑑與學者評鑑。在期刊評鑑方面,比較一級期刊引用次數排名與臺灣人文學引文索引(TaiwanHumanitiesCitationIndex,THCI)期刊引用次數排名之差異,發現兩者達統計上之顯著相關,表示以少數優良歷史學期刊的引文排名可大致上呈現臺灣歷史學期刊在整體人文學領域的影響力。而歷史學期刊引用之臺灣與大陸期刊數量及次數差異不大,顯示兩地期刊對歷史領域之影響力相當。另比較JournalCitationReport(JCR)之歷史學期刊影響係數排名與一級期刊實際引用英文期刊排名之差異,發現兩者未達統計上之顯著相關,顯示JCR歷史學期刊的排名無法反應其對臺灣歷史學一級期刊的影響力。此外亦發現歷史學者引用文獻以中文及圖書為主,且多引用民國前成書的古籍。在學者評鑑方面,發現臺灣歷史學者當中,傑出學者與一般學者在一級期刊及THCI被引用次數的關係皆達統計上之顯著差異,證明以期刊引文分析評鑑歷史學者的學術成就是可行的,惟使用及詮釋上仍須十分謹慎。(作者)
關鍵詞: 歷史學,歷史學期刊,學術評鑑,書目計量學,引文分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詞語共現網絡分析探勘資訊傳播學領域的研究主題與關係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
出版日期: 201006
卷期: v.4 n.2
頁次: pp.123-148
摘要: 本文提出一個新的領域分析方法探勘資訊傳播學領域的重要研究主題,以及主題之間的關係。我們從國內相關系所碩士論文的文字內容中抽取出具有主題性的詞語以及它們的共現關係,建立一個詞語共現網絡來進行分析。本文探討了這個網絡的整體性質,並且從網絡上確認了可以視為是重要研究主題的詞語叢集,也以視覺化的方式呈現這些研究主題和它們之間的關係。研究結果發現:雖然這個網絡的密度相當疏鬆,但它的特徵路徑長度與平均叢集係數顯示這個網絡符合小世界網絡的特徵,這個現象表示資訊傳播學領域有較多元而分散的研究主題,並且這些主題相互之間有寬鬆的重疊情形。此外,抽取出來的主題與關係也很明顯地表現這個領域紮根於傳播學、圖書資訊學、及資訊與通訊科技的研究與實務。(作者)
關鍵詞: 資訊傳播學領域,詞語共現網絡,網絡分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鄧雨賢數位典藏加值應用研究─以文化產品設計為例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012
卷期: v.8 n.2
頁次: pp.95-123
摘要: 台灣音樂之父鄧雨賢先生的作品家喻戶曉,他的作品如「四、月、望、雨」四大名曲為大眾熟知,堪稱為台灣音樂史的重要里程碑。本研究根據桃園縣文化局之「鄧雨賢數位博物館」建置案之典藏經驗,運用數位典藏之素材,結合文化創意,進行文化產品的開發與加值。藉由數位典藏素材轉換至文化產品設計之過程,提出數位典藏應用於文化產品之加值脈絡與流程。本研究透過數位典藏品的分類與分析,建構出一套數位典藏加值應用之模式,並以實際設計案例驗證數位典藏加值應用之可行性。以期待為未來歷史音樂人物之數位典藏加值應用提供參考之模式。(作者)
關鍵詞: 數位典藏,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品設計,鄧雨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時代的閱讀:青少年網路閱讀的爭議與未來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012
卷期: v.8 n.2
頁次: pp.29-53
摘要: 在數位化時代,閱讀究竟是指什麼?在網路發明以前,是指在書報刊物中,吸取文本的內容,從事認知性的活動。網路的發展,以及大量的文本以數位方式呈現後,網路閱讀或線上閱讀的概念應運而生,全球許多青少年及社會成員在網路上進行各種活動,包括不同程度的閱讀。然而,憂心人士觀察到網路閱讀正在腐蝕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國民的閱讀素養。傳統的閱讀與線上的閱讀有何差異?線上活動對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助力或阻力?閱讀的重要性何在?數位閱讀能力是指什麼?如何教育與評鑑下一代的閱讀能力?這些問題正受到閱讀專家學者與決策者的關注與討論。本文梳理對於網路閱讀的正反觀點與影響這些觀點的因素,論述經驗性研究調查的結果,最後探討其對數位時代閱讀的意涵及對教育政策提案。(作者)
關鍵詞: 數位閱讀,閱讀研究,數位素養,閱讀媒介,青少年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跨領域學術社群之智識網絡結構初探:以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為例
書刊名: 圖書資訊學刊
出版日期: 201012
卷期: v.8 n.2
頁次: pp.125-163
摘要: 近年來國內跨領域研究有逐漸崛起的趨勢,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studies,STS)便是其中一例。有鑒於國內探討跨領域研究的相關文獻甚少,領域知識發展的歷程又和參與知識生產的學術社群有密切關係,故本研究探討STS學術社群之智識網絡,希望揭示跨領域學術社群內部的智識網絡結構。本研究針對61名STS成員發表的期刊文獻,使用書目計量學與社會網絡分析法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根據學者過去發表的文獻,研究者分別使用書目耦合與作者共被引用技術進行資料處理,得到兩個代表該社群智識的關係矩陣。研究者接續使用社會網絡分析技術分別對二者進行整體網絡分析、社會子群體分析、社會結構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此跨領域學術社群之網絡連結密度偏低,並且存在少數核心人物發揮凝聚網絡的影響力。根據行動者在書目網絡中的結構相似性,可將之分作7~8個群體,各群體分別占據網絡不同之結構位置。本研究發現該社群除領域內交流之外,領域間聯繫亦相當頻繁,此現象說明該社群之智識互動式建立在研究主題與議題之上,不僅侷限於相同學科背景內部。研究結果亦顯示該社群具有知識綿覆性(knowledgeredundancy),此為跨領域社群內異質性成員交流溝通之重要凝聚基礎。(作者)
關鍵詞: 跨領域研究,學術社群,網絡結構,科技與社會研究,社會網絡分析,書目計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