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6157 - 616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時代社會科學研究者使用政府資訊之探討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68p.
摘要: 政府資訊廣為流通,是國家現代化的必要基礎,更是民主社會的重要指標。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除了使政府資訊超脫過去政府出版品的範圍,囊括了所有政府應該公開的資訊外,更改寫了政府資訊檢索型態。文獻顯示,社會科學研究者獨特專業素養造就了其對政府出版品的特殊使用需求,可說是政府資訊的重要使用族群。本研究旨在探究網路時代之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對政府資訊的使用情形,除了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行為之外,並探討其所使用的政府資訊類型與途徑,以及圖書館的利用情形。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之訪談法,實際訪談政治大學社會科學院、法學院與國際事務學院之研究生與教師,共32名受訪者。訪談期間自民國91年10月28日至92年1月28日。根據訪談結果與相關文獻分析,歸納以下結論與建議。研究發現如下:一、社會科學研究者關心社會脈動的本質,需要理論、數據、法律、政策施政、調查研究與時事資訊;政府資訊提供了大量實證資料,其唯一性、權威性,實證件與佐證性為社會科學研究者利用之重要原因。二、社會科學研究者所使用之政府資訊類型主要有統計、施政報告、法令、研究計畫、公報、尤以統計使用率最高;多數類型之使用媒體電子比例高於紙本。然仍多存在電子化不足、早期資源與地方政府不易取得之問題。三、政府網站與圖書館為社會科學研究者取得政府資訊之重要途徑,對於灰色文獻或非機密性但未公開之政府資訊取得,人際網絡扮演重要角色,尤以國內政府資訊為甚。四、政府網站使用以國內中央政府各部會的昨用率最高,各國政府次之。統計與法令資源為國內政府網站最受關注之資訊內容。網站內容與使用問題,地方較中央嚴重;整體而言,國內政府網站品質仍有提昇空間。五、網路改變了政府資訊檢索途徑、便利資訊原文取得、並拓展了學術研究疆界、降低資訊取得成本與活絡資訊呈現方式。然網路資源仍有其限制,無法全然取代紙本,兩者相輔相成,將使資訊取得更加完整。六、我國政府資訊入口網站之建置對政府資訊傳佈意義深遠,唯其發展方興未艾,社會科學研究者較少使用。然這樣的檢索機制統整了政府網路資源,實有其重要性。七、網路時代衝擊了傳統寄存圖書館的服務典範,然實體寄存圖書館終究具備若干電子化服務所無法取代的功能;圖書館將從單純的資料寄存,轉換為查詢政府資訊之閘道與資訊中介者角色。八、政府資訊對政治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者極具重要性,社資中心所曲藏之統計與公報資源對部份研究人員而言尤為珍貴;網路不但使政大圖書館政府資府集中或分散問題得到舒緩,也為其管理帶來革的契機。九、社會科學研究者對政府資訊的需求殷切,然與政府之認知卻有落差,影響政府資訊合理取得的普遍性。部份學術研究所需之政府資訊可能因涉及國家機密、商業機密或隱私權問題,不易取得,學術研究之需求與政府資訊公開之間的衝突及界限,實難釐清。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建議政治大學圖書館,確立「使用者導向」之政府資訊服務,重新評估政府資訊典藏管理政策加強灰色文獻之搜集與提昇館員各類型政府資訊之專業素養。二、建議對圖書館界,重新檢視網路時代寄存圖書館的角色與作法與提昇政府資訊服務之內涵與品質。三、建議對政府相關單位,加速各級政府網站品質提昇與網路資源建置之完整性,加強政府與學術界或民間機構的合作與加速推動「資訊公開法」之立法,落實「理性管理」之理念。(作者)
關鍵詞: 政府出版品,政府網站,社會科學研究者,政府資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社會科學的應用:台灣的困境與未來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67p.
摘要: 社會科學家在台灣近年來的政治、經濟、社會變遷裡扮演一項「變動者」的參與角色。本書以客觀的社會科學方法和研究策略,分析國內政經社會現狀。台灣在邁進二十一世紀的新紀元裡,要面臨外在環境的改變,也要克服國內條件的限制;無論是在維護台灣民主制度的推行、處理海峽兩岸的複雜關係,應付國際貿易的型態轉變等,皆有賴於領導者集思廣益和社會民眾的穩定支持。(編者)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墾丁國家公園鳥類圖鑑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67p
摘要: 本圖鑑記錄了墾丁國家公園中17目63科337種鳥類資源,約佔臺灣發現鳥種的七成,為了提供讀者熟知園區內適合觀察鳥類的路線、地點及學習辨識鳥類的相關知識,全書分為:一、墾丁國家公園鳥類概述;二、墾丁國家公園賞鳥導覽;三、鳥類個論;四、交通指南及行政服務;五、附錄,包含以下3種:墾丁國家公園鳥類相關文獻、墾丁國家公園鳥類名錄、鳥名索引。除了一般使用的目錄查詢和中文名稱檢索法,翻開封面的蝴蝶頁,即排列出本書中所有63科別之鳥類圖示,讓賞鳥入門者可以從鳥類外觀形態的差異比對,透過圖示做快速科別查詢。(編者)
關鍵詞: 鳥類,墾丁國家公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父畫紀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65p.
摘要: 「國父畫記」作品係由史學家蔣一安、樂炳南、莊政等三位教授撰稿,敘自中山先生童年生涯,從事國民革命,至推翻滿清,建立民國之事蹟,並邀請王愷和、李奇茂、陳合成等數十位書畫名家共襄而成,件件皆是藝術精品,足可供各界人士觀摩切磋,以藝會友。(編者)
關鍵詞: 人物傳記,孫文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地震災變管理之研究-以九二一地震中部受災地區之大專圖書館為例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63p.
摘要: 圖書館必須重視地震災變管理,理由有五:一、地震是危害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二、圖書館是人口聚集的公共場所;三、圖書館是知識財富的寶庫;四、圖書館需要持續發展;五、圖書館走向數位化,而支持這些運作的電腦及網路設備特別容易受到地震的影響,因此,圖書館面對此一災害,應有萬全的準備,以減輕它所帶來的損失。本研究主要針對九二一地震中部受災24所大專圖書館,探討其地震防災訓練、防災能力、防災意識、防災態度及防災措施滿意度的相關性。本研究採文獻分析法與實證研究法,除將圖書館危機處理、災害復救、防災計劃之相關文獻蒐集、分析、彙整外,並利用實地訪談及問卷調查法進行館員意見之蒐集。依受訪圖書館提供之實際館員人數,寄發386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287份,分析館員背景、性別、年齡、職位與防災意識、防災知識及防災訓練等之影響和關連,以瞭解圖書館目前的防震措施與計劃之執行及落實情形、圖書館受災程度對防震意識及防震設施準備之情形、圖書館工作人員對地震災害的認知與態度。研究者獲六項結論:一、增進館員地震知識,提高防震災變警覺;二、強固防震建築措施,妥善維護館舍安全;三、撰訂震災處理計劃,強化館員在職訓練;四、加強館內防震訓練,保護讀者生命安全;五、勘測館址斷層地帶,評估防震補強措施;六、妥善典藏圖書文物,深化搶救保存觀念。研究者另提供多項建議,希望提供圖書館管理者及相關單位參考。(作者)
關鍵詞: 大專圖書館,大學圖書館,地震,災難管理,緊急應變程序,地震災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四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61p.
摘要: 青年軍來台後復員問題研究/應俊豪;清末明初水滸評論中的「施耐庵?及其意義/周家嵐;試論二戰前蘇聯外交政策之雙重性/尤淑君;成長的過程與存在的探討﹕世本《西遊記》前七回試析/葉俊谷;明太祖華姨觀念初深﹕以洪武年間的對外政策為探討中心/張曉威;南宋建寧地區荒災問題與解決之策/蔡惠如;文類越界,記靜拼貼﹕郝譽翔《逆旅》評析/張毓如;沒落世族劉身世探微/何亞宜;論傳統中國家族中的婦女/黃敦為。(編者)
關鍵詞: 宋史,明史,清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教師專業認同與終身學習:生命史敘說研究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61p.
摘要: 教師專業認同是教師對自己身為教師所具有的意義的整體看法。在當代社會日益複雜化與網絡化,生命情境充滿不確定性的風險,影響所及,教師教學實踐的場域也充滿不確定性的挑戰。傳統主導教師認同的穩定參照系統不再有效,原有的知識規範和期待在多元糾葛的關係中呈現出複雜脫序的面貌。因此,教師需要發展自我反思性計畫,重組自我認同,尋找意義,重新建構自己身為教師的意義。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中,教師專業認同的研究所要關心的是,一個人想要成為怎樣的人,他所抱持的信念和承諾是什麼,他想要做一個怎樣的教師才能建立有意義的人生。教師專業認同的研究要理解的是教師在教學實踐的場域中如何終身學習,發展和建構「活出自己」的生命進程。本研究以生命史敘說的方法,深入訪談四位小學教師,聆聽她們敘說成為教師的過程,以及她們在教學實踐的場域的故事。從故事敘說中探討教師的專業認同,瞭解教師認同的內涵,以及認同形成和改變的學習歷程。在這些敘說當中,教師描述自己是一個怎樣的老師,說出自己對教學,對學生的理念,對好(優秀)老師的評價,對自己的看法,對自己當老師的意義的敘說,對自己的教學信念,教學態度和方法的陳述,對教學實踐的外在環境,學校與教改的看法,也思考自己未來繼續擔任教職的展望和願景。….等等。教師的敘說充滿豐富的認同內涵,分析教師的敘說可以理解形成教師專業認同的來源,認同的演化發展,以及影響認同改變的因素。教師專業認同與個人的自我有密切的關係,教師認同的演化發展是終身學習的歷程。本研究最後根據研究所得建議師資養成與教師繼續學習的相關措施必須重視教師自我與教師認同。教師自我和教師認同應該成為教育領域合法化的主題,教育改革的公共對話議題。本研究並建議以反思性終身學習的概念建立教師繼續學習的支持系統,重視教師的主體性,提供反思性學習的空間,助長教師自我的演化,建構教師的專業認同,為教師增能。(作者)
關鍵詞: 教師認同,自我的演化,終身學習,反思性,生命史敘說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墨學:理論與方法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61p
摘要: 墨學是先秦時代的顯學。作者在書中回顧臺灣50年來對墨學的研究,結合許多研究者對於墨子相關理論的見解,且以新的方法來研究墨學內涵,使其思想達到可能的擴展。書中也提到「墨辯」的方法研究、墨子的兼愛倫理學,並將其「兼愛」思想與西方的「寬容」、佛家的「慈悲」及儒家的「人文思想」做比較,最後以墨學研究對現代的意義做多面的省思與展望。(編者)
關鍵詞: 墨學,墨家,墨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調適性科技的網際網路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60p.
摘要: 本書共分十二章,每章均有其特色,其內容包括網際網路的放大印刷使用、利用點字方式來使用網際網路、聽力損傷者的適性科技、學障和肢體損傷者設計的語音辨認系統、電腦的閱讀與語音輸出—獨立作業系統、適性科技基金補助、「數位圖書館」提供卓越的實用性網站等單元,不但可提供身心障礙人士參考,也可作為一般學生、老師進修、以及社會人士閱讀的參考書,亦是一本具有口碑之工具書。在科技日新月異的21世紀,台灣的電腦王國優勢目前仍舊凌駕他國之同時,希望本書可以帶給國人在特殊教育的輔助科技方面能有一點昇華作用,也因此能嘉惠身心障礙人士,在弗遠無界的網際網路裡能找到新的生活樂趣。(編者)
關鍵詞: 盲人圖書館,無障礙網路環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博物館成人學習之研究建構主義觀點: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為例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57p.
摘要: 因應終身學習社會的建立,多元文化社會的形成,資訊社會的來臨,知識經濟的挑戰,博物館的蓬勃發展等背景,成人漸成為博物館的主流觀眾。瞭解成人在博物館的學習,有助於成人教育之發展、教育改革的推動及博物館政策之擬訂,爰進行本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如下:一、探討學習理論的脈絡及主張,以及博物館學習的模式。二、探討博物館的成人學習角色。三、探討成人在博物館的學習動機、行為、策略。四、探討成人在博物館的學習與生活經驗應用的關係。五、從建構主義的學習觀點探討促進博物館成人學習的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討博物館之成人觀眾如何描述學習經驗,採用個案研究法(casestudy)、深度訪談(deepinterview)、焦點團體法(focusgroup)等方法。本研究獲致結論如次:一、建構主義學習是新典範二、建構主義學習是博物館的新挑戰三、成人的經驗與自我概念影響其在博物館之學習四、博物館未鼓勵成人主動學習,以致成人在博物館陳現被動的行為五、考古學博物館對成人不能產生立即應用的學習效果六、參觀博物館是成人的一種插曲式經驗七、參觀博物館是許多成人生涯中的重要事件八、參觀博物館兼具休閒與學習的經驗九、物件是博物館學習的公共財十、先備知識與經驗是成人在博物館學習的基石十一、博物館展示與學習活動應與成人生經驗聯結十二、意義建構是博物館成人學習的核心十三、一次的博物館參觀難以使成人的觀點轉換,時間向度是博物館學習仍無法解決的議題十四、建構主義博物館之發展尚未臻完善十五、建構主義模式之博物館成人學習是一個二向度三階段的連續過程根據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一、對博物館的建議(一)、促進成人學習方面:提供機會使觀眾能將博物館經驗與其日常生活聯結;允許成人學習者使用自己的學習偏好型態與學習策略;提供多重的學習出入點,以供成人觀眾自由選擇;增強成人的先備知識與經驗;鼓勵成人主動參與博物館經驗;鼓勵觀眾建構意義、批判與反省;提供休閒愉悅的經驗;延伸成人學習經驗。(二)、經營策略方面:加強行銷,博物館與休閒產業結合,進行策略聯盟。(三)、博物館運作方面:明定博物館教育政策與任務;適時調整組織結構;發展博物館成為學習型組織。二、對政府的建議:訂定博物館法及博物館教育政策;成立博物館事業發展委員會;審慎評估博物館核心業務之委外經營;注意博物館學習落差;確實執行文化資產保存法;培養國人博物館素養與人文素養;加強博物館人員的在職進修與養成教育。(作者)
關鍵詞: 博物館,成人學習,建構主義,終身學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博物館成人學習之研究:建構主義觀點:以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為例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57p.
摘要: 因應終身學習社會的建立,多元文化社會的形成,資訊社會的來臨,知識經濟的挑戰,博物館的蓬勃發展等背景,成人漸成為博物館的主流觀眾。了解成人在博物館的學習,有助於成人教育之發展、教育改革的推動及博物館政策之擬訂,爰進行本研究。本研究的目的如下:一、探討學習理論的脈絡及主張,以及博物館學習的模式。二、探討博物館的成人學習角色。三、探討成人在博物館的學習動機、行為、策略。四、探討成人在博物館的學習與生活經驗應用的關係。五、從建構主義的學習觀點探討促進博物館成人學習的策略。本研究旨在探討博物館之成人觀眾如何描述學習經驗,採用個案研究法(casestudy)、深度訪談(deepinterview)、焦點團體法(focusgroup)等方法。本研究獲致結論如次:一、建構主義學習是新典範二、建構主義學習是博物館的新挑戰三、成人的經驗與自我概念影響其在博物館之學習四、博物館未鼓勵成人主動學習,以致成人在博物館陳現被動的行為五、考古學博物館對成人不能產生立即應用的學習效果六、參觀博物館是成人的一種插曲式經驗七、參觀博物館是許多成人生涯中的重要事件八、參觀博物館兼具休閒與學習的經驗九、物件是博物館學習的公共財十、先備知識與經驗是成人在博物館學習的基石十一、博物館展示與學習活動應與成人生經驗聯結十二、意義建構是博物館成人學習的核心十三、一次的博物館參觀難以使成人的觀點轉換,時間向度是博物館學習仍無法解決的議題十四、建構主義博物館之發展尚未臻完善十五、建構主義模式之博物館成人學習是一個二向度三階段的連續過程根據結論,提出以下建議:一、對博物館的建議(一)、促進成人學習方面:提供機會使觀眾能將博物館經驗與其日常生活聯結;允許成人學習者使用自己的學習偏好型態與學習策略;提供多重的學習出入點,以供成人觀眾自由選擇;增強成人的先備知識與經驗;鼓勵成人主動參與博物館經驗;鼓勵觀眾建構意義、批判與反省;提供休閒愉悅的經驗;延伸成人學習經驗。(二)、經營策略方面:加強行銷,博物館與休閒產業結合,進行策略聯盟。(三)、博物館運作方面:明定博物館教育政策與任務;適時調整組織結構;發展博物館成為學習型組織。二、對政府的建議:訂定博物館法及博物館教育政策;成立博物館事業發展委員會;審慎評估博物館核心業務之委外經營;注意博物館學習落差;確實執行文化資產保存法;培養國人博物館素養與人文素養;加強博物館人員的在職進修與養成教育。(作者)
關鍵詞: 成人學習,博物館學習,建構主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特殊教育學校暨國中小學特教班名冊,民國91學年度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51p
摘要: 本手冊收錄全國特殊教育學校及特教班的相關資料。全書分為7章,前3章列出國立、直轄市屬及縣屬3級特教學校;後3章列出各縣市資賦優異類特教班及各縣市身心障礙類特教班,第7章則為附表。特教學校分別介紹班級數、學生人數、教職員人數、學校地址與電話、校長及主任姓名與電話、成立日期、網址。特教班之介紹項目也大致相同,書末附有91學年度特教班及學生統計表、班級設置概況、各縣市教育局聯絡電話、特教相關單位聯絡電話等附表,本書可提供需要特殊教育的家庭獲得充分的資訊,以選擇適當的特教機構。(編者)
關鍵詞: 特殊教育,特教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