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5065 - 507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書海飄香新視野:嘉義縣政府文化局暨鄉鎮市立圖書館資源利用手冊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80p.
摘要: 介紹嘉義行政府文化局暨鄉鎮市立圖書館各館的特色、辦理的推廣活動以及如何利用圖書館的資源,進而提升圖書館的利用效能。(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利用教育,圖書館行銷,鄉鎮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館事業自我專業評估研究—以桃竹苗地區大學院校圖書館員為例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9p.
摘要: 出版文化。十、電子出版品送存的實施應多瞭解各界之看法,聽取各方建議,以在現代知識爆炸e化時代裡,「專業」已是存在的必要,而扮演縱貫古今、繼往開來的圖書館,其專業性更不容忽視。究竟專業與非專業間有何差異呢?本文以『圖書館事業』為例,透過圖書館員對於自我專業的評估,進而檢測圖書館員對於專業構成條件的認知。本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法,經相關文獻探討後,試圖提出若干專業構成要件編製『自我專業評估研究-以圖書館事業為便調查問卷』,並於民國九十二年九月十五至十月三十一日,以桃、竹、苗地區大學院校(包括技術學院在內)153位圖書館員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最後利用SPS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問卷資料的整理、編碼與分析。研究結果發現,桃竹苗地區大學院校園書館員的專業認知已達到了標準,對於圖書館各項專業構成要件,如:正規教育機構、知識體系、專業性組織、專業資格、服務性質的導向、共同認知及價值觀、人事任用管道、在職進修管道,其認為目前圖書館事業的確已合上述各項專業條件的標準,透過這些專業特性的呈現,彰顯出專業的內涵,可視為專業之屬性。而未能完全達到專業標準之條件如專業規範、專業自主權、立法保障、專業性工作技能區分、職業類別屬性則應予加強。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一、強化中國圖書館學會的功能;二、展現『圖書館法』的效能;三、圖書館員的生涯規劃;四、加強專業人員訓練模式;五、繼續教育的成長。希裨益圖書館事業早日邁向專業化,以取得各界對「圖書館事業」之認同。(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員,專業要件,專業認知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際網路自動化平台設計及其應用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9p.
摘要: 網際網路的迅速發展使得透過網路進行資訊交換日趨頻繁,濟覽器也成為使用者完成各種資訊取得與溝通等作業的重要工具。其中許多作業是具有重複性的並且涉及數個網站,因此網際網路自動化的服務應運而生,將現有的網際網路資源重新組合運用,例如整合檢索、售價比較服務、與企業內部系統的整合等,未來這類的應用也勢必隨著網際網路的成長而日形重要。本研究探討網際網路自動化並且提出一個可以用以建立各種不同網際網路自動化應用的系統架構WIS(WebIntegrationSolution)。本論文最後以三個網際網路自動化應用說明WIS系統之可行性:1.整合檢索服務,對數種不同線上資料庫提供單一介面;2.搭配圖書館圖書薦購系統之編目資料取得工具;3.網站服務自動檢查工具。(作者)
關鍵詞: 網際網路代理人,濟覽器,網際網路自動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小提琴製作技術的經驗知識傳承與分享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8p.
摘要: 在社會演變中,傳統手工藝技術面臨了很大的危機與困境,即使刻意保護老手藝,似乎也無法改變它迅速流失及使用者需求漸少的事實。在鹽野米松(民89年)「留住手藝」一書中,他將傳統工匠師傅從如何看待自己的手藝到如何帶學徒,以口述方式忠實地紀錄工藝的製作過程留下了珍貴的文本資料。鹽野米松書寫方式以訪談為主,內容原原本本記錄日本老手藝人的技藝,促發研究者也想探究以手工製作奧秘的興趣,尋覓中發現小提琴的製作技藝即是一例,遂以小提琴製作技術的經驗知識傳承與分享為本論文的研究主題。研究者對小提琴的形成過程產生好奇,是哪些人…在哪裡…製造過程如何進行、原理何在?之間存在著的技術、知識與經驗如何被運用、傳播與擴散?小提琴,從木頭的選擇開始到成形,一把琴中間經過多少的功夫,製造者累積多少的智慧、技術與經驗還有時間,它深深地吸引研究者的好奇。透過製琴,製琴者對外在物質與內在精神價值如何權衡,製琴與生活之間的聯繫是什麼?研究者想探求人內在很難說清楚、表達明白的知識,試圖了解如何把豐富的內在知識及技術經驗傳授出來?如何靠做中學習(learningbydoing)來掌握其間的奧妙與精華?如何藉由教與學的傳達、彼此互動來傳承及知識如何擴散?又如何能達到傳授者「就是這樣」的領悟與味道?等問題。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從小提琴製作過程,了解默會知識如何透過做中學,以經驗知識的積累達到傳承與分享。希望能從研究問題中發現默會知識如何形成、產生。從探索製作小提琴,為達上述目的,研究者提出二個研究問題如下:一、小提琴製作過程的默會知識的特性為何?二、小提琴製作過程的默會知識如何透過做中學傳承與分享?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法。以詮釋學方法來做分析,主要是要透過豐富的談話模式即深度訪談及觀察,來輔助了解受訪者製琴技術與個人製琴歷程,及他豐富的經驗知識。以小提琴製作技術的經驗知識,探討透過師徒制的互動,建立技藝經驗的傳承與分享,藉由師傅個人的內在默會知識來傳授給徒弟,希望從受訪者製作小提琴的經驗知識與技藝知識做深入了解。默會知識是可以直接傳播的,藉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且默會知識是可以學習、傳授與分享的,在傳授者已累積相當豐富的經驗知識之後,找對人便能學到自己想要的技藝,也能享受在做中學的氛圍裡。本研究具體研究貢獻是透過默會知識來探討小提琴製作技術的經驗傳承與分享,如何藉由默會技能經由彼此的接觸互動去達成傳承與分享的過程。雖然只是做初步性的探討解析,前人的研究文獻只是以論述默會知識的方式進行,鮮少實際透過實地觀察、深入訪談的方式來做分析與紀錄,因此本研究透過小提琴的製作來進行,希望能從製作的過程中,嘗試探討默會技藝能否透過師徒製的方式達到傳承與分享,結果發現是可以的,而且師徒的互動關係非常好。(作者)
關鍵詞: 默會知識,做中學,經驗知識,師徒制,技術知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回饋式影像自動標註與檢索系統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6p.
摘要: 以傳統方式建構關鍵字式影像檢索系統時,必須花費大量的人力與時間為影像進行標註,然而標註的內容往往受到標註人員主觀性的影響。本論文提出一套自動影像標註方法,利用影像切割取得影像中的物件,透過共同出現模式,採用下列三項技術協助影像進行標註:1.利用區域式影像切割,將影像切割成幾個跟人們視覺上比較吻合的物件:2.將所取出之物件對映到最接近的前三群進行正規劃取得更適合物件的語意概念;3.加強位於影像中央物件之語意概念所佔的權重。本論文亦透過使用者相關回饋的方法,提供使用者更為精確的檢索結果。由實驗中得知,相較於傳統共同出現模式,本系統平均準確率提升了19.45%,經過五次的相關回饋後,系統的平均準確度可以由原本的46%提升到82.7%。(作者)
關鍵詞: 關鍵字式檢索,共同出現模式,相關回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公共圖書館共用資料庫使用手冊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5p.
摘要: 民國93年8月11至13日間,台北市立圖書館針對15歲以上的臺北市民國88年起,國立台中圖書館開始建置公共圖書館共用資料庫,希望能夠一館付費多館共享,全民獲利。以促進民眾終身學習為目標,並藉由合作共享節省圖書館經費與人力,發揮整體效益。為加強推廣公共圖書館共用資料庫之使用,國家圖書館委請中華圖書資訊館際合作協會辦理相關教育訓練課程,並編印本手冊供各界參考。希望這些資源能加強公共圖書館讀者因應資世代趨勢發展,促使國內民眾接觸更多元的資訊產品,提昇資訊能力,使文化建設更設更為落實。(編者)
關鍵詞: 公共圖書館,資源共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紙質類檔案蟲菌害防治處理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3p
摘要: 作者首先於前言中介紹各類檔案之形式、材質、永續保存之必要性以及影響或毀損檔案之三大因素:環境、天災以及管理人員之細心程度,專業修養等。撰寫本書之主要目的係基於考量臺灣之終年高溫、潮濕有利於蟲黴雜生,侵害紙質之檔案、文物,而導致質量之折損和保存價值,故特別就可能為害之蟲黴,介紹其種類、型態、生態、特徵、生活史、為害機制,以及防治方法,尤其是害蟲提供相關知識、資訊;也界定了本書所適用的範圍,以及執行檔案保管之法令依據。第二章主要為害蟲之生活史、形態變異或防治害蟲之各種藥劑。第三、四章則主要介紹害蟲、黴菌之大體分類體系,為害檔案害蟲、黴菌種類、特性,影響害蟲猖獗為害之生理、生態因素。第五章則更進一步分析,介紹常見為害檔案之害蟲,所造成之損害形態以及可資鑑別之殘留蛻皮、卵鞘、粉屑、糞便,巢穴等之各種徵兆。第六章則作一言簡意賅之總結。最後章節則提供引用參考文獻,以及提供病媒防治施作計劃書、蟲害危機評估表、典藏昆蟲偵測方法等三個深具參考價值之附錄。第七章則提供檔案蟲害菌之各種防治措施和原則。(編者)
關鍵詞: 紙質類檔案,蟲菌害防治,檔案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六朝隋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22p
摘要: 本書為逢甲中文系唐代研究中心主辦研討會之文彙編,收錄臺灣、大陸、香港、新加坡四地區論述六朝隋唐時期文史學術論文凡29篇。內容偏重三點:一、論述時代以唐代為主,六朝者僅4篇。二、學術內容以文學為重心,29篇當中只有3篇論及為經學、書法、教育制度。三、各種文學探討中尤偏重詩歌的闡述,計有13篇之多。(編者)
關鍵詞: 文史學,六朝,隋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化工作流程-考古學主題小組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1p
摘要: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灣中部考古學典藏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典藏數位化流程圖一、數位化前置作業二、數位化影像處理三、後端系統開發管理臺灣大學考古田野資料數位化工作流程簡介數位化工作流程圖一、考古發掘相關手稿二、考古發掘照片三、考古遺物影像四、考古資料屬性數位化五、「考古學資料查詢系統」網站的建置(編者)
關鍵詞: 數位典藏,考古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類發展:兒童心理學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07p
摘要: 佛洛依德認為個人的人格形成,始於生命的早年經驗,情緒焦慮原因來自於受壓抑的兒童期早期之創傷經驗。僅管佛洛依德的理論受到相當的挑戰,但其對兒童期之重視卻啟發了人們對兒童期發展的關注。兒童期對個人發展的影響,不僅在人格方面,成人期的許多疾病、語言、情緒、認知、與社交問題皆埋因於兒童期,甚或出生前之發展偏差。本書追溯了兒童期的發展至受孕起直至向成人期過渡之青春期止,並將發展區分為生理、認知、與心理社會三個面向來討論,同時強調此三者之間的相互關係。(編者)
關鍵詞: 兒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9,民國十九年十月至二十年一月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05p.
摘要: 有關民國十九年十月至二十年一月蔣中正與各方往來電文、演講稿、日記等之史料。(編者)
關鍵詞: 人物傳記,民國史,蔣中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11,民國二十年五月至八月
出版日期: 2004
頁次: 700p.
摘要: 本書包含蔣中正總統檔案事略稿本內所記民國二十五年五月至八月期間蔣公發布宣言揭發赤匪軍閥叛逆與日寇之合謀而決定攘外必先安內之策略;召開國民會議,修正廢除不平等條約宣言;公布撤廢各國在華領事裁判權之文件;研究處理調查萬寶山事件報告;改進剿匪戰術。(編者)
關鍵詞: 人物傳記,民國史,蔣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