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3457 - 346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檔案鑑定與移轉制度之比較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8p.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我國與加拿大及英國國家檔案鑑定與移轉制度,以我國檔案管理局、加拿大國家圖書暨檔案館及英國國家檔案館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國家檔案鑑定與移轉制度之內涵。首先採用文獻分析法,將文獻資料有系統有目標地收集,進行文獻資料分析,予以組織起來,連結到論文或研究問題上,發展進一步研究的問題,詮釋文獻所持之觀點,進而給予建議,以瞭解過去關於我國與加拿大、英國三國國家檔案鑑定與移轉制度之文獻與研究方法。接著採用比較法,針對檔案管理體制之比較、檔案清理授權、國家檔案鑑定制度以及國家檔案移轉制度進行對照比較;最後採用個案研究法,選擇移轉至檔案管理局之國家檔案,包括二二八事件檔案、美麗島事件檔案、國民大會檔案以及國營事業民營化第二階段檔案等四個個案作為研究主體,以探討我國檔案鑑定與移轉過程中,關於國家檔案鑑定原則、標準、方式、方法及移轉程序與步驟等相關問題。(作者)
關鍵詞: 檔案,國家檔案,鑑定,移轉,清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北縣地方文史工作室角色及營運之探討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8p.
摘要: 「地方文獻」不僅記錄地方過去的歷史,也記錄地方現在發展的歷程,另外也提供當地地方文化特色的資源。目前除了公共圖書館蒐集、整理、保存地方文獻之外,地方文史工作室在上述過程裡,也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卻鮮少有文獻提及。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有四項,分別是:一、瞭解文史工作室蒐集、保存、整理及推廣地方文獻的方式與過程,與公共圖書館有何異同;二、瞭解文史工作室對當地公共圖書館印象及認識如何;三、為了日後可以共同合作或者資源分享,瞭解文史工作室希望當地公共圖書館能提供他們什麼樣的服務,以及文史工作室可以提供當地公共圖書館什麼樣的服務;四、瞭解文史工作室在上述過程裡,所須具備的條件及扮演的角色。本研究屬於探索性的研究,選擇臺北縣文史工作室為研究範圍。先用文獻分析,並採用問卷調查方式,瞭解臺北縣地方文史工作室基本資料和工作內容,再透過深度訪談,蒐集25位受訪者的相關資料。研究者分析訪談蒐集而來的資料之後,分別於下列各節呈現研究結果:包括「文史工作室蒐集地方文獻之分析」、「文史工作室整理與保存地方文獻之分析」、「文史工作室運用地方文獻推廣之分析」、「文史工作室對當地鄉鎮圖書館之觀察與合作之探討」、「文史工作者對文史工作的看法」、「文史工作室在當地所扮演角色與其影響之探討」以及「綜合討論」等。基於研究結果,研究者提出三項結論,分別是:一、在地方文獻的蒐集、整理、保存與利用,地方文史工作室扮演著與圖書館相似的角色;二、鄉鎮圖書館應該主動和當地地方文史工作室合作;三、關於鄉鎮圖書館及地方文史工作室的反省與思考。最後,綜合研究所得,研究者對於地方文史工作室與公共圖書館,進一步提出研究方向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地方文獻,地方文史工作室,地方文史工作者,公共圖書館,鄉鎮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統計年報.民國94年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6p.
摘要: 本書收錄民國94年度之師資培育資訊,涵括在職教師數量、師資儲備人員數量與就業情形等,另以分層、分科、分齡交叉比對,提供教育行政單位、師資培育之大學、社會大眾做為參考。全書分為11章,包括:在職教師基本現況、核證教師之基本現況、首登專長與校別、任職縣市與首登專長、首登專長與年齡、總專長數量、實習師資人數等。本書可作為評估師資培育規劃、審議及執行之參考,並作為未來臺灣地區高中以下學校教師人力資料庫查詢系統之依據。(編者)
關鍵詞: 師資培育,統計年報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素養融入學科協同教學計畫-以清雲科技大學為例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6p.
摘要: 資訊科技時代,青年學子雖善於使用電腦工具,但對資訊素養的認知卻普遍不足。技職體系的學生,畢業後面臨瞬息萬變的產業界,如何善用資訊素養以提升其競爭力則更形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求「資訊素養融入學科協同教學」的成功模式、執行流程、執行架構以及其可行性,並藉以提升資訊素養教育的普及性。透過文獻探討,歸納了四項資訊素養教育要點,分別是:1.資訊素養所含括的範圍,隨著時代不斷增加與延伸;2.資訊素養教育所運用的學習理論非常多元;3.「資訊素養融入學科協同教學」是營造資訊素養學習情境的最佳方法;4.可藉由教師、館員以協同教學的方式進行。綜合中、外相關案例,歸納出六項資訊素養協同教學的成功要素。分別為:1.擬定清楚、明確的目標;2.建構權責分明的架構以及確立執行流程;3.計畫相關人員之間充分的溝通以及明確的狀況;4.行政體系的充分支援;5.善用資訊素養、協同教學多元性的特質;6.定訂良好的成效評鑑機制。實驗課程在該校以三種教學模式以及二種協同教學類型,就四門學科、六個班級進行。研究時間自94年5月至95年1月23日止。利用參與觀察法「圈內人觀點」之特性,參與計畫及課程,以蒐羅計畫相關會議記錄、晤談文件。並於課程前後各施予一次問卷調查。並在計畫結束後,針對教師、館員和部分學生進行質性訪談。根據量化分析結果,得知該校的試行計畫並未全然成功,且不同的教學模式也會產生不同的成效。透過質性的分析,就不同教學模式歸納出成功以及失敗的因素,建議將教學模式設計為「傳統教室授課+線上教學平台+課堂觀察+實際上機操作演練」,館員與教師的協同教學類型則可以定位在館員參與所有課程設計並加入教學評鑑的行列,但其所耗費的時間也會相對增加。最後,以上述六項成功要素逐項檢視該校試行計畫,就實施過程加以剖析,提出問題,並據以給予修改的建議。(作者)
關鍵詞: 資訊融入教學,資訊素養,協同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謊話連篇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6p.
摘要: 一個自稱來自「樂丁」(Reading)、名叫MCC.伯克夏的神祕男子,對於書本有著不可自拔的迷戀,在艾莎母親所經營的骨董傢俱店內幫忙。一件件破舊不堪、毫不起眼的傢俱,在他口中都成了參與精彩歷史的寶物與證物。儘管故事內容是謊話連篇,伯克夏的生花妙口,卻成功迷惑了所有顧客,讓他們乖乖掏腰包付錢。艾莎一方面著迷於伯克夏說故事的魅力,一方面又對他編謊、哄騙客人的行徑不以為然。當一些不尋常的跡象漸漸浮現,這對母女一時間竟也搞不清楚什麼是真、什麼是偽了……伯克夏究竟是誰?來自何方?他所說的每一個故事裡,是否也藏著自己的祕密?(編者)
關鍵詞: 閱讀,兒童文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文馨高級英英英漢雙解辭典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59p.
摘要: 本辭典為《文馨最新英英英漢雙解辭典》的增訂本,較原書增加一萬餘詞彙,共收錄五萬餘字,皆為英美人士日常所使用,每字記載其拼法、發音、詞性、字形變化、釋義、例句等。全書採用英英與英漢雙重解釋,字、詞、成語皆有例句,字詞需要注意的地方均以「資訊小方塊」標示,包括:字詞搭配、容易錯的用法、文化生活等,並有插圖一千餘幅。在排版上,將有限的版面做最有效的運用,釋義及例句左右編排,相互參照,是專為學子量身訂做的英語辭典。(編者)
關鍵詞: 英英辭典,英漢辭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商標法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4p.
摘要: 本教材探討之內容為商標法之實體部分。商標法在近年來曾經多次修正,對於重要之修正內容及其理由本文將會於文中敘述之,以利學習者認識條文之演變,另對於較具探討性之實務見解,則於「案例分析」中摘錄判決要旨,希望學習者能對所選判決加以深入探討。(編者)
關鍵詞: 商標法,案例分析,智慧財產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大學圖書館館員對圖書館行銷策略態度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3p.
摘要: 圖書館行銷策略是行銷計畫的關鍵決策變數,而產品(Product)、價格(Price)、通路(Place)、推廣(Promotion)、人員(People)、實體證據(PhysicalEvidence)與過程(Process)策略之7P理論,是圖書館用以提高資訊服務品質的重要元素。本論文之研究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並以大學圖書館館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大學圖書館館員對於圖書館行銷策略之態度。研究目的為探討:1.大學圖書館館員對於圖書館行銷現況的認知情形與態度;2.大學圖書館館員對於各層面的圖書館行銷策略之態度及圖書館實際運作情形的差異;3.大學圖書館在執行行銷策略所遭遇的困難及所需的支援。本論文研究結果顯示:1.大學圖書館館員贊同設置行銷部門以統籌行銷工作;2.大學圖書館館員對產品策略與推廣策略的認同度較高;3.大學生與研究生是主要的行銷對象;4.行銷的主要功能在於增進師生對圖書館服務的了解與支持;5.行銷活動以圖書館資源利用講習成效最佳;6.行銷策略的運用適合在圖書館中加以推廣;7.影響圖書館行銷策略態度與實際運作的因素多元;8.館務繁忙且缺乏行銷人才是主要的行銷困難;9.整體性的圖書館行銷策略及作法是最迫切需要的支援。就上述研究結果,提出以下建議:1.對圖書館學會的建議:(1)提供館員增進行銷知能的管道;(2)獎勵富有創意與成效的圖書館行銷活動;2.對圖書資訊學相關系所的建議:(1)培育圖書館行銷人才;(2)鼓勵學生參與行銷研習活動;3.對大學圖書館的建議:(1)設置行銷部門統籌行銷工作;(2)建立整體性的行銷策略及作法;(3)管理者的積極領導與館員的支持參與;(4)善用行銷策略以提昇行銷效能。(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行銷,行銷策略,大學圖書館,大學圖書館館員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文字故事一本通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3p.
摘要: 本書精心篩選了孩子最想知道的216個文字故事,每篇故事後面都附有筆畫順序、演變過程、詞組、造句、文字中的智慧五個部分,讓孩子能輕輕鬆鬆瞭解文字的奧秘。(編者)
關鍵詞: 文字故事,故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浯鄉小事典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3p.
摘要: 本書是金門籍文史工作者所編輯,收錄作者近5年來隨手所記有關金門的人、事、時、地、物336個辭目,近百幀附圖,全書兼用編年體與敘事體,取材金門各期史志,內容上溯史前時代,下迄民國94年。全書分成以下4卷:1.海嶼仙洲;2.明代浯洲;3.清代金門;4.戰地津梁,每卷正文含小引、年表、釋詞3部分,釋詞部分如有疑義,則以【案】語與【附】語加以補充說明。附錄有「金門各村落古今地名對照表」、「金門政區沿革表」、「詞條筆畫檢索」。(編者)
關鍵詞: 金門,金門學,事典,地方文獻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醫療產業導入e-learning模式之探討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3p.
摘要: 泛觀本土產業中係以高科技產業或大型企業最早導入e-learning以解決企業危機並且實行成效最為顯著,而其中又與知識管理的應用最為產業界所稱許(楊淑芬,民93)。反觀本土產業中又屬醫療產業的領域知識(DomainKnowledge)及知識社群(KnowledgeCommunity)最具有高度知識密集產業之特性(林漢瓊,民92;胡鎧原,民93;詹如晴,民93),關於這種高涉入障礙的產業,目前國內的相關研究付之闕如,因此激發本研究的動機,計畫以最早自行委外開發社群平台(BBS)+KM管理系統(碩網)到今日轉型為教學平台之發展歷程以及多年實際推行e-learning擁有豐富實戰經驗且已達成熟階段的某醫學大學暨其附屬醫院中最早於國內整合PBeL&EBM於線上教學之推動小組為本研究的受訪對象,期以深入探究其導入e-learning所面臨的可能影響因素進行個案研究,並找出攸關醫療院所成功導入e-learning的關鍵成功因素,做為未來或目前正要導入教學平台的相關醫療院所做為決策參考。本研究經綜合分析結果按八大構面提出結論與建議,如下說明:壹、策略面一、缺乏主導機關現行e-learning均由各醫療機構自行發展,政府政策未積極介入且受到著作權法及醫學倫理之限制,無法充分達到學術交流之目的;再則受到人力、經費以及教學平台之限制,均僅限於機關單位內部使用,使e-learning知識分享機制受到制度面的影響。二、缺乏強烈誘因醫院評鑑的評分基準將主導國內醫療產業的整體發展具有權威性的意涵,它對醫療產業導入e-learning所持的看法,對整個評鑑單項的給分有正面的影響。因在評鑑項目中所佔的比重不高,僅有1分,導致醫院缺乏強烈誘因,目前又面臨總額預算制度造成人力及物力的吃緊,也是造成醫院投入意願相對較低的重要成因。三、人事制度未能配合e-learning教學並非立竿見影可以立即看出成效的。教材的製作需投入相當多的人力及物力,在缺乏實質的獎勵制度為誘因的前提下,將會影響教師及學生參與線上教學的意願。四、缺乏持續追蹤政策的執行須有具體的目標,隨時監測它的進度及成效。決策者僅發出訊息,卻缺乏後續追蹤機制,易成為一個口號,流於形式。貳、課程構面一、受到課程性質影響PBL強調的是參與團體的表達能力以及溝通能力,而問題的解決模式並非知識的獲取,而線上討論是透過文字來表達,無法滿足PBL的互動需求。二、無法解決人力不足之問題PBL是一位老師對五位學生(15),可望導入e-learning取代現有體制1位老師對20-30位學生(120-30),試圖解決老師人力不足之問題。當初這個假說是認為老師有這個能力,後來發現老師們的負載越來越大,沒有足夠的時間,包括回應學生的問題和製作教材。三、無法完全取代傳統教學醫生最重要的是表達,也是訓練的重點,若只是書面溝通,可能造成只會寫但不會講,且過於封閉的資訊環境易流於單向溝通而疏於照顧病患。四、學習評量缺乏有效機制無法預防學生各種作弊的方式,線上測驗有實質困難,只能做到模擬考,且成績僅供參考;有關學習記錄,不代表任何意義?因為無法確認是否真的有參與線上學習?只能做參考用。主要功能還是以繳交作業與課程的Delivery為主。參、教材面一、跨領域團隊教材的製作需結合各種領域的人才,投入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同時需有醫學藝術相關科系背景之人才,目前國內並無此人才。在e-learning的部份,提供線上學習地圖以因應不同學習者的需求提供適用的教材,需要各科人力(醫療人員)的加入,面臨人力吃緊的問題。二、病患隱私權在e-learning的設計上必須注重病患隱私權,除需徵求病患的同意外,對於病患的影像應注意到重點的保護,基於醫學倫理的考量,僅用於院內教學,不宜對外公開,使用受限,不符成本效益。三、教材品質無審查機制教材品質未建立同儕審查機制,可能存在錯誤,其代表性,與學習上的意義受到質疑。肆、教學設計面一、缺乏臨場互動,無法持久演講的時間長達1-2小時,學員不可能在線上待上這麼長的時間。演講最大的特色在可以感受到演講者的表情、肢體語言與臨場互動等,透過線上,只是平面感受,無法持久。二、輔助性的角色教材後製作時,雖可利用串流技術呈現多媒體畫面,但仍屬單方面的學習,無法取代傳統面對面教學的互動模式,屬於一種輔助性的角色。另e-learning僅在某些層面上是有用的,例如適合一些基礎醫學或者是病理機轉,或者是一些基本的想法或知識,可藉由e-learning來學習,但有些與病人之間的互動或者醫學倫理的養成,仍需透過雙向討論,無法完全倚賴e-learning。三、教學模式不一各家醫院或教授因看法不同或受限於資訊環境,教學模式各異。四、持續度教學設計必需極具特色且容易下載,否則很難讓學生持續願意透過線上學習。伍、學員特質面一、e-lerning的主要學員平均在四十歲以下,但是這個知識產業中很重要的資產集中在五十歲以上的老教授身上,如何將他們的知識經驗收錄進來,是一項困擾。;二、學生線上討論,提問很多問題,但老師回應不及或無法立即回應,使得線上討論變成學生間的討論,無形中產生學習障礙。;三、受到老師電腦能力的影響,使得e-learning的發展受到限制。陸、文化制度面一、重paper輕教學:決策者認為paper比教學重要,因投資報酬率太低,使得醫師或老師們缺乏投入意願;二、機構老化程度:年輕醫療機構相較機構年齡較久者,因員工平均年齡較年輕,電腦能力與學習能力均較佳,配合意願相對較高,e-learning推展阻力較低。百年醫院進行e化有它執行上的困難,主要是必須銜接新舊資源管理上的問題。因此,全新的醫院或年輕化的醫院如萬芳醫院等進行e化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三、投入意願:某種程度而言,在醫療產業e-learning導入仍有它的限制。如同某醫曾計畫將基礎實驗室之實體解剖(傳統)課程廢除,全部以數位影像來做e化的解剖教學,它其實是可行的。但主要還是在各醫療院所投入的意願與決心;四、組織環境:環境建構是很重要的。導入e-Learning,最主要是先有環境,才有需求,再其次是課程。透過組織環境的營造如公文電子化,創造e化工作空間,讓組織所有成員逐漸適應、熟悉,產生需求,需求背後就隱含許多的Learning。換言之,如果某種程度裡面因為電子化工具讓我們的行為改變了,某種程度這就是e-Learning。柒、資訊科技與基礎建設面一、目前e-learning受到人力的限制,仍以單向為主,少了互動。針對雙向互動的最終目標,必須隨時有人在線上回答,或透過智慧型的DataMining技術來處理,因此,除人力問題外,DataMining技術必須花費很多的時間,現在的人工智慧資訊科技尚未發展到可以取代七年醫學教育以及臨床對住院醫師與主治醫師的教育訓練,主要還是受制於人力因素。二、每一台電腦的功能都不同,必須與大環境同步,教材規格以多數人熟悉的版本為宜;更新版本,主要以重點環境為優先考量。三、無法跳脫醫院的內部組織,與院內醫療系統相聯結,因此,會受到院內系統如當機、中毒等之牽累影響。四、e-learning介面不好使用,如資料庫未能整合,曾收集之資料無法透過檢索再利用等,使經驗無法被複製,影響使用者之意願。五、應用之工具需簡單、易操作,進入門檻低,且穩定性高,不易當機或出狀況。捌、成效評估面一、e-learning對醫院在教學上是有助益的,除了教材的應用外,另一種是透過教學平台的學習方式,就是利用電子信箱或討論群的方式,這種方式就像EBM以及PBeL也是e-learning另一種應用,也是一種UPgrate自己學習的方式,不是自己一個人在看書,而是透過小組討論的方式來學習,但這都只是一種輔佐方式,在醫學上可以達到甚麼樣的影響目前還無法預期。二、醫院裡面的核心價值,就是人照顧人。有些事情不能Reply在電腦上面,而是存在人和人之間薪火相傳;所以有師徒制,是無法取代的。三、learning是不能夠急的,那是一種文化,一種互動,e-Learning的因素,百分之二十與電腦、科技,百分之八十跟人有關。結論及建議:一、宜由政府機關(如國衛院)來主導,結合各項資源,建構共用資訊平台與網站、資料庫的維護。二、跨學科整合人才的培育,成立醫學藝術相關科系以解決醫院嚴重人才不足的現象。三、數位內容廠商的參與,建構國內核心醫學教材庫提供相關技術及人力的協助,解決醫院大量教材亟待加工再加值的窘境。四、「醫學評鑑」的給分項目應重新評估予以採記高分期以積極實現「臺灣e學院」的政策目標,政策性導入促進同業參與的意願。五、學校與醫院進行「建教合作」機制,透過學生參與研究計畫可疏困醫院人力不足現象。六、醫學教材標準化(MetaDeta)的建立,以利同業間或國際間進行教材的分享與交換。七、學分認證或學位授予以鼓勵參與線上學習帶動學習型社會或組織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八、獎勵制度,採雙軌制認計教學點數,建立教學與臨床研究的學術化,鼓勵傑出的臨床醫師投入教學同享陞遷的待遇,以活化臨床的師資人才。九、組織重整再造,若將兩科以上的教學予以整合,它的教案內容可以包括兩個科以上的主題研討,並且打破互相支援的限制、打破老師與醫師不得互用的限制,以舒解師資的不足。十、專責單位充份的授權或是任務編組成員的工作調整,更有利於政策的推動,而明確的導入目標,端賴高階主管及政策上的支持。(作者)
關鍵詞: 醫療產業,e-learning,數位學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評量模式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6
頁次: 222p.
摘要: 大學圖書館的設置是根據大學教育的宗旨、目標,以及收集、組織和運用圖書資訊,負起配合研究、支援教學與推廣學術的責任。大學圖書館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老師與學生,他們對資訊需求的質與量遠超過一般大眾。因此在重視服務品質機能、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潮流下,增強圖書館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效的服務管理及追求卓越之服務品質已成為圖書館營運的主要議題,而成功之服務改善需要有效之評量做為基礎,以提供決策之制訂及協助讀者確保其真正獲得所需,因此如何有效地衡量服務品質乃為追求卓越服務之必要前提,是故如何檢視藝術大學圖書館之服務品質,則必須先建置藝術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之評量架構。本研究旨在建置臺灣藝術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之評量模式,針對以臺灣藝術大學專業領域之專家學者為研究對象,採用質性研究的訪談法,訪談期間自2006年4月14日至5月15日,共訪問17位專家學者。藉由面對面的對談,探究藝術領域之專家學者對於藝術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之評量指標的認知與看法,以確實瞭解圖書館對讀者之服務趨向並對其服務品質問題進行分析,釐出影響因素,提出符合臺灣藝術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之評量架構,並供該類圖書館評量服務品質之工具參考。研究結果:一、提出臺藝大圖書館服務品質評量架構。二、評量架構包括資訊控制、服務影響、圖書館實體環境、行政組織管理等4大構面及27個問項。三、本服務品質評量架構適宜以藝術類大學特性為主的圖書館服務品質情境。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議:針對臺藝大圖書館部分之建議,(一)以願景使命定位圖書館的專業資訊服務(二)館藏資源典藏以學術價值為依歸,館藏資源服務以學術研究為導向(三)臺藝大圖書館應發揮藝文展覽陶冶心性之功能(四)落實虛實共構與資訊資源展現之理念(五)可做同質性圖書館間之互相比較及改善依據;針對臺藝大圖書館服務品質評量架構部分之建議,(一)加強信、效度驗證(二)累積大量實證研究資料,建構「藝術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量表」之模式(三)建議藝術類大學圖書館應建立評估服務品質的衡量工具(四)本評量架構可供實務界及學術界做為藝術類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評鑑指標(五)臺藝大圖書館能夠運用評量結果,改善服務品質提升使用者滿意度(六)建議後續研究者進行評估與研究服務品質構面要素之演變情況(七)擴大樣本規模,針對藝術類大學圖書館做服務品質之比較及相關研究(八)可進行網路問卷調查(九)進行不同地域國情之藝術圖書館服務品質之比較研究。(作者)
關鍵詞: 藝術大學圖書館,服務品質,LibQUAL+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