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969 - 198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年女性參與讀書會對生命發展影響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47p.
摘要: 本研究以中年期在人口統計上呈現出來的優勢發展為基礎,比較出性別比例隨著年齡增加而有女性人數逐漸多於男性的趨勢;在全民健康水準提高之後,中年女性在教育需求上呈現出多元化的樣態,透過非正式讀書會的型態,可以觀察在長期發展的女性學習團體中,中年女性如何與同儕互動並取得與社會結合的管道。有鑑於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一、了解政府政策及相關社會情境對女性讀書會發展的影響。二、了解女性生命發展與參與讀書會的互動關係。三、了解非正式女性團體中的經驗交流歷程。四、透過對女性學習團體的研究,對推展女性學習提供建言。透過文件資料分析、參與觀察及深度訪談,發現中年女性的學習,組織型態鬆散優於結構化;閱讀內容精簡優於系統化;討論大綱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臨時提議,優於預先規劃的主題。顯現出中年女性的生活圍繞在家人、配偶、經濟等議題;當問題急迫時,有即時的資訊參考,最符合需求。而在學習目的上,獲得知識分享固然是重要訴求,然而多年經營的姊妹情誼,讓所有參與讀書會的成員都能感受到情感支持,也是吸引中年女性參與讀書會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就中年女性學習環境的建構而言,影響因素有三項,分別是:社會環境的結構、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以及讀書會適性環境的支持。而就中年女性的自我而言,學會放手的親子關係、學會發聲的夫妻關係及學會伴護的父/母女關係,讓女性奠定了自我發展的基礎,並使女性的自我從圓融中得以展現。(作者)
關鍵詞: 中年女性,讀書會,生命發展,姊妹情誼,sisterhood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最後的演講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46p.
摘要: 作者蘭迪.鮑許,罹患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胰臟癌,來日無多。2007年9月18日,他應學校之邀發表演說,演講影片經網路推波助瀾,全球為之感動,《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傑利弗花了53小時談採訪,寫成本書。鮑許的演講不談死亡,而是談人生的重要議題:實現兒時夢想,以及幫助別人實現夢想。他面對生命的積極態度,讓人動容,更是為人師長、父母不可錯過、深具啟發的一本書。(編者)
關鍵詞: 自傳,生命議題,人生哲學,人物傳記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西洋文學關鍵閱讀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43p.
摘要: 「知性人將所觀察、解讀、思索的意識記錄下來,是為文學」。本書分人文的覺醒、人生的諷刺、社會的閱讀、自然與浪漫、自我與生活、文學的哲學等6輯,解析600年來30位文學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透過作者簡潔的文字,讀者可了解各作家何種姿態、筆觸、動機、方法寫作,得有更深入及不同層面的思考;若初次或再度閱讀書中提及之作品,當可結合本書觀點,讀出文字下蘊含的深意。(編者)
關鍵詞: 文學評論,西洋文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博物館成人導覽義工參觀展覽之學習歷程與策略個案研究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41p.
摘要: 本研究旨從學習歷程的觀點探究博物館內學習活動之本質。研究者以積極利用博物館展覽進行學習的成人導覽義工為研究對象,透過以下幾個問題探討學習的本質:(1)導覽義工展示參與經驗與歷程為何?(2)導覽義工運用何種策略與博物館學習支持系統協助其學習活動?(3)導覽義工之博物館學習模式與特徵為何?(4)根據上述研究結果,博物館應如何具體提升教育功能?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以立意取樣選擇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導覽義工為研究母群,透過滾雪球法選取高學習動機且參觀經驗豐富之導覽義工共五名,進行個案研究,以深度訪談方式蒐集資料。研究發現:(1)研究對象循由「醞釀」(Fermentation)、「獲得」(Acquirement)與「實踐」(Practice)三個階段,與「激發」(Arouse)、「有效聚焦」(Focus)、「積極投入」(Engagement)、「省思或統整」(Reflection/Integration)、「延續」(Continuance)與「轉化」(Transformation)等六個步驟,進行參觀學習;(2)受到過去培訓經驗與學習社群力量的影響,本研究對象在各個學習階段主動採取相對應的學習策略,以及運用相關的博物館學習支持系統;(3)此外,基於對博物館意象與學習預期的個別差異,其參觀學習呈現三種不同模式和特徵。最後,研究者提出成為博物館積極學習者的條件有二,其一,個人需提升博物館素養,其二,博物館應於觀眾博物館學習的每個學習階段提供適當的支援,除滿足學習需求外,尚可進一步提升其學習的潛力。而博物館教育功能的提升即從有效介入參觀學習歷程著手。(作者)
關鍵詞: 導覽義工,博物館參觀學習,成人學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快讀臺灣客家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41p.
摘要: 本書含「歷史與源流」、「經濟與生活」、「社會與文化」、「文學與藝術」及「當代客家發展」等5篇主題,論述之內容以客家或客家人的立場,詮釋客家人曾經參與台灣社會發生的歷史事件、政治、經濟、產業、藝術、文學、建築、人物及台灣社運等的事蹟,期能以最簡單且快速的閱讀方式,一方面引領年輕學子們瞭解客家先輩在台灣史上走過的痕跡;另一方面發現台灣客家文化之內蘊,及讓其他族群走入客家、認識客家,冀透過完整而豐富之內容、深入淺出的文字風格兼具精彩圖片的編輯設計,藉以增進社會大眾對客家族群及文化之認識,進而產生對台灣客家的認同。(編者)
關鍵詞: 客家文化,臺灣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們就這樣進臺大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40p.
摘要: 怎麼樣的父母,什麼樣的教育方式,能夠成就出一家三姐妹都是高材生?讀書求學這件苦差事,她們又是如何樂在其中?輕鬆拿到好成績、跳級上台大、進入研究所,她們是怎麼辦到的?三姐妹各自不同的學習方法與人生態度,讀書祕訣和考試經驗,在書中一一公開,希望為還在茫茫學海中沉浮的青年學子點亮一盞明燈。本書特色:三姐妹輕鬆拿第一、得高分的讀書祕訣。(編者)
關鍵詞: 讀書法,學習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大百科網路精選版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40p.
摘要: 百科全書是匯集人類全部或某一學科知識的書面摘要。《臺灣大百科網路版》是以臺灣為主題的百科全書,是一本內容自由、開放的百科全書,於2005年啟動製作,並且邀請全民上網參與編輯創作,並邀請學者專家參與詞條審查工作,共有工藝、建築、美術、民俗等15大類,10,648則詞條及8,929張圖片。本書內容精選自網路版,由15個類別中各選出20個詞條,並輔以紙本圖片編輯而成。(編者)
關鍵詞: 百科全書,網路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觀點:書畫中國與世界小說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38p.
摘要: 本書作者收錄十餘年來所寫的評論文字選集,內容共分微上下兩卷,上卷為西方小說,下卷則是中國文學。書中一篇篇的評論,作者都以客觀的角度加上自己的論點,每篇文章深入淺出,能使讀者更了解文中所提之小說內容與及作家作品風格,以臺灣觀點來看東西方文學,使文學評論更有別一般文學評論集,較簡單易懂,讀者可藉由閱讀更深一步了解東西方小說之特色、風俗等。(編者)
關鍵詞: 中國文學,西方小說,文學評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北縣國民中學原住民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37p.
摘要: 本研究乃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國中原住民學生與一般學生的數位落差現況,並進一步探討居住地區、原住民族別、家庭類型及家庭收入等家庭因素對原住民學生數位落差的影響。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依據文獻分析與相關研究的結果,改編成「臺北縣國民中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調查問卷」,以臺北縣同時擁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及布農族等四族的學生之學校為取樣對象,共47所學校,發出1654份問卷,回收44所學校,共1481份問卷,有效問卷1374份。本研究以單因子變異數及平均數區間估計母體平均數分析家庭因素對原住民學生數位落差的影響。依據研究結果,本研究之主要發現如下:一、原住民學生與一般學生間存在數位落差。二、家庭因素(居住地區、族別、家庭類型、家庭收入)與國中原住民學生的數位落差有重要關係。最後,依據本研究之發現與結論,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單位、家庭提出具體建議,並對未來相關研究提出進一步研究建議。(作者)
關鍵詞: 數位落差,資訊近用,資訊素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檔案分類系統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37p.
摘要: 本研究計劃係探討我國國家檔案管理分類系統,針對國內、外檔案館使用分類法情況了解後,最後規劃我國之國家檔案分類法架構。(編者)
關鍵詞: 國家檔案,檔案分類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保存模擬策略與詮釋資料之關係研究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36p.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保存性詮釋資料(PreservationMetadata)與數位資訊長期保存策略之關係,目的在於瞭解如何將保存性詮釋資料與保存策略結合運用,使數位保存工作能更加完善。保存性詮釋資料是各種詮釋資料中,與數位保存最為相關的一類,國外許多數位保存計畫已將其視為長期保存工作之基礎,而國內目前對於這方面的研究與應用則較為不足,故研究者企盼以研究保存性詮釋資料在保存策略執行過程中之應用,引起國內保存機構對於保存性詮釋資料之重視。本研究以文獻分析與專家訪談的方式進行,研究者首先透過文獻分析了解保存性詮釋資料之發展背景、內涵、功能、以及在數位保存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以模擬策略為對象,提出模擬策略在整個執行過程中可能需要的參考資訊,最後以訪談方式找出保存機構選擇以模擬策略作為長期保存策略時,應使用哪些詮釋資料項目作為記錄。本研究之結論如下:(一)保存性詮釋資料可提供數位物件之來源資訊、脈絡資訊、管理資訊、技術環境資訊、解譯資訊、權利資訊、協助內容驗證及保存策略執行過程中所需的資訊。(二)模擬策略的整個執行過程可大致分成「封裝保存」、「模擬器撰寫」、「環境設定與安裝」及「取用數位資訊」等四個部分,除封裝保存為預先記錄外,其餘三個階段都可能需要相關資訊之支援。(三)現存保存性詮釋資料項目可依所記錄資訊的類型分成12大類,其中以特徵資訊、產生資訊、環境資訊與呈現資訊此四類與模擬策略較為相關,未來保存機構選擇以模擬作為長期保存策略時,應特別注意這四類資訊的紀錄。(作者)
關鍵詞: 保存性詮釋資料,模擬策略,數位保存,數位資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在歐洲天空下:旅歐華文作家文選
出版日期: 2008
頁次: 235p.
摘要: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創辦於1991年,成員們秉持著「以文會友,提攜後進」的宗旨,期許在歐洲的土地上豐富華文文學的內涵。此文選收錄俄羅斯、北歐、西歐、南歐、東歐及土耳其等16個國家,37位歐洲作協成員的作品,每篇文章前簡述作家們的生平與相關著作,並且以「中華文化」、「西方思想」為主題,分享自身旅居歐洲的心路歷程,讓讀者透過作家們的雙眼深刻體會歐洲的居住生活。(編者)
關鍵詞: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文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