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6321 - 1633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西文圖書編目與分類
書刊名: 圖書館學叢書
出版日期: 1986
卷期: 19-20
頁次: 2冊
摘要: 近年來,西文編目的變化發展頗大,而AACRII編目規則雖改進了許多傳統的觀念,但仍不盡週延。本書著者除有系統地介紹編目與分類法外,更依據美國國會圖書館針對的AACRII之缺失所作的修訂補充加以闡釋說明,以利圖書館編目之參考。全書分上下兩冊,上冊論述目錄的著錄方法與原則,包含有一般圖書及非書資料;下冊介紹分類法及有關資料,包括索書號、標題、排片。最後附有編目上常用參考資料等錄33種。(編者)
關鍵詞: 目錄片著錄法,分類法,索書號,標題,排片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圖書分類編目學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叢書
出版日期: 198607
頁次: 522p.
摘要: 本書是近年來圖書館界研訂「中國編目規則」問世以來,第一本採用這種規則的中文編目著述,全書分六章敘述。首章為導論,依次為:編目法、分類法、目錄排列法、特種資料編目法、及中文圖書分類編目的將來。本書對新訂的「中國編目規則」敘述甚詳並遍舉目片實例,甚便參閱,並有專節介紹「機讀編目」,對於連續性出版品、善本圖書、圖片、地圖、縮影資料、錄音資料、電影片及錄影片等特種資料均有專節解說,十分詳細。此外將著錄項目區分為:基本著錄項目、特種著錄項目及圖書館業務註記三項,亦為其創見。書末附:ISBD(M)中譯文、中文圖書編目簡則、中文圖書分類簡表、編目用品與傢俱等六種。(編者)
關鍵詞: 機讀編目,分類法,中文編目,編目法,目錄排列法,中國編目規則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廿五年來學術圖書館建築之規劃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8610
卷期: v.12 n.2
頁次: pp.240-251
摘要: 模矩型(modular)圖書館建築之觀念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這種規劃引進美國圖書館界後,到一九六0年代已經完全被接受。初期的模矩型建築設計相當簡單而樸實,增進圖書館業務的效率。有人認為早期的模矩型建築過份地平凡;因此在過去二十五年中,有人用中庭,燈火調節,特殊效果,或非凡的形狀以減低早期模矩型建築的平淡。以外表裝飾來增加建築美觀常妨礙到圖書館的優良服務。各大學應特別注意這點,必須讓建築師了解圖書館功能的重要性及外表美觀之次要性。過去二十五年中所建築的學術圖書館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的圖書館都多,但未必比早期的建築物更好,本文將檢討圖書館設計的發展,指出強弱點,並就此重要課題提出問題並闡述未來發展方向。文中就古典型模矩建築、質之衰落及浪漫派模矩型、問題所在、又大壯觀、玻璃過多或過少、新方向之特色如高樓與地下圖書館等方面,分別加以探討;並分析列舉六點為何今日圖書館令人滿意的百分率比二十年前之原因,供參考。(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建築,學術圖書館,模擬建築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際十進分類法說明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8610
卷期: v.12 n.2
頁次: pp.222-239
摘要: 國際十進分類法(UniversalDecimalClassification,簡稱UDC)自1895年創編以來獲得世界各國的普遍重視。除以法、德、美、英文出版外,並先後有日文、西班牙文、俄文、波蘭文、葡萄牙文等十五種不同文字譯本,並為世界各國圖書館所採用。國際十進分類法,原為整理內容較圖書更加精細的文獻或具有特定主題的資料為目的,而制定的一種有系統的層次分類表。負責管理國際十進分類法的修正與增訂,與普遍發展業務的國際組織為國際文獻聯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forDocument,簡稱FID)。本文乃就國際十進分類法日文簡略版第三版正文前之說明加以翻譯。本文內容主要包括:一、UDC之名稱、特性及管理;二、UDC結構;三、UDC使用上的心得(一般規則及指示);四、UDC之修訂的指導原則;五、UDC分類表的著作權與出版;及六、國際十進分類法的簡史。(編者)
關鍵詞: 國際十進分類法,Universal Decimal Classification,UDC,圖書分類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繼續教育的研究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8610
卷期: v.12 n.2
頁次: pp.176-221
摘要: 本文研究的目的為:介紹繼續教育之基本要素、瞭解我國圖書館館員繼續教育之現狀、探討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繼續教育的需求、分析不同背景的大學圖書館員對參加繼續教育態度的差異情形,最後依據調查結果,參酌實際需要,提出改進我國圖書館館員繼續教育之方案。文中說明研究範圍與限制、步驟及方法,以及相關文獻分析;其次探討繼續教育的重要性及其影響因素,至於我國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的現況,則分述中國圖書館學會及其他機構所舉辦的繼續教育活動,接著以問卷所得之結果,討論我國大學圖書館員對繼續枚育之態度與意見,最後提出以下建議:制定大學圖書館館員繼續教育之政策,成立繼續教育資源中心,增加正式或非正式的繼續教育活動,提高繼續教育內容層次,將繼續教育納入升遷之準則,暢通繼續教育之管道。(編者)
關鍵詞: 繼續教育,大學圖書館,館員再教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OCLC Present and Future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8610
卷期: v.12 n.2
頁次: pp.147-159
摘要: 本文旨在介紹美國OCLC的未來展望及其在參與圖書館自動化與資源分享上所進行的各項活動。作者首先簡介OCLC的發展背景及歷史、其次說明OCLC不同於其他機構的特點,包括一、為非營利機構;二、為全球性之電腦與通訊網路系統;三、擁有近1400萬筆單一書目資料之資料庫,且每週成長30,000筆;四、資料庫之書目資料連結超過2億筆館藏記錄;五、資料庫內70%的書目資料為英文,其餘則包含300種不同的語文資料;六、OCLC的會員包括學術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學校圖書館、政府機構,以及公司、法律、醫學等專門圖書館;七、OCLC的目標在於減少圖書館對於資料處理的成木,以提高對讀者的服務品質。作者並闡明OCLC的全球政策、全球性的新計劃,以及與中國大陸、日本、澳洲、香港、新加坡、台灣的合作計劃。(編者)
關鍵詞: 書目網路系統,合作編目,OCLC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RUBILA: a Concept in Rule-Based Integrated Library Automation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8610
卷期: v.12 n.2
頁次: pp.121-130
摘要: 目前圖書館自動化系統的潮流乃是模擬圖書館的人工作業方式,將圖書館的工作劃分為採訪、編目、流通、期刊控制、資料庫維護等數個子系統。欲進入每個子系統,通常須要人員介入及給予不同的指令才能載入系統,而每個子系統含有許多功能選項,如列印卡片或執行會計報表等,亦需要人員的決定才能執行。作者為減少自動化作業中人為參與的比重,遂提出RUBILA概念,期望將一些指令規則(rules)植入自動化系統軟體中,以達成提高圖書館自動化層級之目的。作者除敘述RUBILA概念及目標,並佐以圖示以說明之。(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自動化系統,Rule-Based System,人機介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記憶技巧:屬於圖書管理員之職責範疇嗎?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8604
卷期: v.12 n.1
頁次: pp.94-104
摘要: 時下教育界人士深感現代學生對處理視聽資訊尚缺乏能力,遑論有能力處理來自書籍中的知識了。然而,如將各種不同的記憶技巧與各種不同的媒體配合使用,或可研究出一些有效記憶方法,藉此,吾人不但可有效吸收瞬刻即逝的視聽資訊,亦可有效攝取不受時間所限的印刷知識。問題繫於:「用何種記憶方法來處理何種媒體可導致最佳效果?」因為甚多記憶工作無非在圖書館中進行,因之,在研究記憶技巧的問題上,圖書管理員可謂處於極有利地位,甚或在研究吸收知識的過程方面,圖書管理員對瞭解鮮為人知的個別記憶方法的效果上可作出貢獻。作者建議圖書管理員,應從圖書館電子處理的服務範疇中擴及人類記取資訊的處理上。(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員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儲藏室和工作室:美國圖書館和知識的利用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8604
卷期: v.12 n.1
頁次: pp.71-93
摘要: 一九一二年紐澤西州長伍卓威爾遜(WoodrowWilson)和其他幾位顯要人士,力促國會圖書館成立一個所謂立法參考部門的專門參考服務,這個新功能使國會圖書館成為真正的「立法人員的工作室」,從一八八0年的儲藏室到一九一二年的工作室,這種對國會圖書館觀念的改變,也是大部分美國圖書館蛻變的歷程。從南北戰爭到第一次次世界大戰這段期間,美國圖書館和圖書館學之重新定義,是美國公共機構和知性生活重建的一部分,此變遷與教育、學術、政府和科學,以及美國出版業等的類似發展有直接關係,而其共同因素是知識的怠遽膨脹和日益專門化。本文旨在探討美國對知識力量,信心的增強以及知識利用之專門化如何影響了美國圖書館。文中分蒐集的時代、美國圖書館學會和知識的整性、國會圖書館的蒐集和利用四部分,分別加以探討。(編者)
關鍵詞: 美國圖書館,美國圖書館學會,圖書館發展史,美國國會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建立台灣地區科技資料縮影單片:電腦輔助檢索系統芻議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8604
卷期: v.12 n.1
頁次: pp.63-70
摘要: 電腦輔助檢索(Computer-AssistedRetrieval)係「透過電腦終端機的指令去分辨與尋找縮影影像的一種能力」;也就是利用電腦大量儲存與快速檢索的功能,以檢索縮影原件的一種方式。它必須包括電腦、縮影片及閱讀影印機這三大主體。國內於蒐集國外研究成果時,可直接購買其資料庫,於電腦上直接檢索,此方法十分便利,反觀國內研究報告、會議論文、期刊等研究成果卻一直未妥善整理保存,殊為可惜。因此本文作者建議國科會微縮小組進行科技原件整理時,可將資料轉換為微縮形式,並輔以電腦輔助檢索系統,俾便於國內研究人員即時知悉台灣地區的研究現況,更能立即提供原件予各研究單位,使研究人員找尋資料的時間減至最少,對國內科技性的研究與發展將有好大的助益。(編者)
關鍵詞: 縮影資料,電腦輔助檢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題名及著者敘述項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8604
卷期: v.12 n.1
頁次: pp.51-62
摘要: 對台灣地區的圖書館來說,不論是中文或英文圖書,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都是圖書館員編目時重要的指南。然而,對大部分的編目人員來說,即使是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中放在第一部份解釋的幾個著錄項目其說明亦不夠明瞭,因此,作者分別以正題名、資料類型顯示、並列題名、其它題名資料、著者敘述、無共同題名之作品等幾項進行討論。文中同時討論英美編目規則第二版與國會圖書館所提解釋之異同。評論部分則集中在並列題名、其它題名資料與著者敘述項等。(編者)
關鍵詞: 英美編目規則,AACR2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Automation of East Asian Collections in the U.S.: Current State and Problems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198604
卷期: v.12 n.1
頁次: pp.34-4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美國東亞圖書館,發展非羅馬語文資料之自動化系統的現況及其所遭遇的困難與問題。作者首先說明處理東亞資料的困難,在於無法設計一套能同時滿足中文、日文及韓文文字的字碼集,以致造成上述三語文有其各自獨立的的字集。其次敘述已有超過200種的計劃或方法來進行中文自動化,大致可歸納為四大類,即:注音輸入法、數字輸入法、單字輸入法,以及部首輸入法。接著,作者認為圖書館若要滿足讀者對資訊的需求,則自動化系統至少應提供流通、編目及書目查尋三項功能,目前美國研究圖書館組熾(ResearchLibrariesGroup,簡稱RLG)所發展的中日韓文系統(RLG/RLIN`sCJK)已具備前二項功能。最後,作者簡介RLG/RLIN系統及OCLC發展之OCLCM300工作站,並認為二者將會為未來東亞圖書館的中文自動化作業發展開創革命性的成果。(編者)
關鍵詞: 中日韓文系統,中文自動化,東亞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