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14701 - 1471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FTP使用簡介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1
卷期: v.8 n.2
頁次: pp.10-11
摘要: FTP(FileTransterProtocol)是TCP/IP網路上層的一個協定,是電腦與電腦間檔案傳送的工具。此應用程式多裝在使用UNIX系統的主機上,因此在檔案傳送過程中有不少命令均和UNIX系統環境中所用的相同。本文簡介FTP的使用,如建立路徑、一般常用的命令及傳送方式。作者並建議使用者需要找尋PDC(PublicDomainCode)時,能先在TANET上找尋,找不到的才透過Internet下FTP命令後,利用Anonymous進入遠方系統,以節約網路資源。文末附件為CCVAX的ftpHELP。(編者)
關鍵詞: 檔案傳送協定,檔案傳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DORE及新聞資料庫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9
卷期: v.8 n.19
頁次: pp.162-163
摘要: 有鑑於使用者每建一個資料庫,就必須寫一分資料庫管理系統,耗費許多時間與人力,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在UNIX系統中設計發展出名為DocumentRetrievalSystem的資料庫管理系統,簡稱DORE,其主要功能是格式化及全文資料查詢。「時報新聞資料庫」是中研院資訊所、計算中心及中國時報報系合作的計劃,由DORE系統發展出來的。內部的資料分為全文資料及格式化資料二部份。新聞資料庫建檔時,只須利用標誌(Markup)程式將已先輸入電腦的新聞稿標注符號,建入格式化及本文資料,並挑選關鍵詞,最後建立關鍵詞與本文之間的連結。完成後,便可使用DORE系統查詢資料庫中的格式化資料及本文資料。(編者)
關鍵詞: 資料庫管理系統,新聞資料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回溯建檔小組紀事:略談傅斯年圖書館的回溯工作經驗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9
卷期: v.8 n.19
頁次: pp.160-161
摘要: 民國80年7月中央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研院)計算中心與史語所、民族所兩所圖書館達成協議,由計算中心派回溯建檔人員前往該二所,接受圖書館實務訓練,同時支援兩館處理回溯建檔事宜。本文便是作者輕鬆的筆觸,札記的手法,記錄作者和郭麗君、周淑貞二人派至傅斯年圖書館九個月期間,有關西文書回溯建檔支援作業的經驗點滴和回憶片斷。本文提及西文回溯建檔支援作業的步驟,首先是整理西文清單作業片,其次找出需查詢光碟書目資料庫BIBLIOFILE和OCLC的資料,再從線上查獲與卡片相同的書目,即予存入磁片,以便日後藉由FTP檔案傳輸的功能載入系統,必要時進行線上修改,最後對於未查獲相同書目者,則逕在INNOPAC系統的編目模組下進行原始編目,俾便建立新資料。作者認為做好回溯建檔工作,必須熟悉編目有關的規範。其次,建議將工作中產生的問題和經驗予以記錄。本文還敘及傅斯年圖書館的藏書特色,略謂該館藏書豐富,為中研院之冠;同時收藏有善本書、拓片、俗曲、甲骨文等罕見資料,尤具特色。(編者)
關鍵詞: 傅斯年圖書館,回溯建檔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字集與編碼的介紹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9
卷期: v.8 n.18
頁次: pp.154-156
摘要: 本文簡介目前國內五種中文字集與編碼。一、中文資訊交換碼(CCCII/EACC)。由國字整理小組自民國六十九年起陸續分批編訂公布,是我國第一套中文交換碼,也是唯一獲得國外認可標準(ANSI/NISOZ39.64EACC-1989),被OCLC和RLIN採用為中日韓文書目的字碼標準。二、通用交換碼(CNS11643)。由主計處委託資策會編訂,於民國七十五年公佈。缺點是將中文字區分為常用一次用兩群,破壞了字符排序原則,而且其乞求程序太複雜,致使廠商為便宜行事,未能開發真正符合(CNS11643)標準的系統。三、五大碼(big-5code)。的在民國七十四年由資策會參考IBM5550內碼所制定,命名「五大」乃意指系統公用程式、文字組成、狀態列更新、字形、印表指令之中文系統五大模組。四、公會碼(TCAcode)。約民國七十八年由台北市電腦商業公會制定。五、EUC(extendedUNIXcode)。EUC為UNIX-NLS(NationalLanguageSupport)的編碼架構,編碼格式包括四組編碼集。(編者)
關鍵詞: 中文資訊交換碼,中文字碼,字碼字集,中文編碼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計算中心策略規劃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8
卷期: v.8 n.17
頁次: pp.136-138
摘要: 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為達成提供資訊服務,協助提昇中央研究院學術研究及行政管理品質,由MIS小組推動策略規劃的訂定。藉由衡量外情,量己力的過程,整合同仁力量,以統一協調努力方向,提供更好的服務,創造更佳的工作環境。藉由書面的形式可使理念的傳達與分享更流暢,引導中心發展,達成整體性目標。本文即為該院計算中心的書面策略規劃,共包含四項要點:一、使命。二、長期目標。三、中期目標(五年計畫)。包括資訊服務、計算服務。網路服務、推廣服務並蘊育服務文化、培養卓越人才。四、各分支計劃任務與中長期目標。共有以下九項:圖書館業務自動化計畫,出版計畫,行政業務自動化計畫,院區網路計畫,電腦輔助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計畫,平行與分散計畫,電腦輔助自然及生命科學計畫,行政管理計畫,推廣服務計畫等,並說明每個計畫之任務及中、長期目標。(編者)
關鍵詞: 計算機中心,電算中心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代轉書目資料磁片不符要求時限的原因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8
卷期: v.8 n.17
頁次: p.135
摘要: 以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代該院各所圖書館轉載書目之實務經驗為基礎,探討書目轉載工作不符各館時限要求之原因。歸納其原因七點:一、磁片格式不符要求;二、系統轉載容量限制;三、圖書館需確認資料;四、印製相關報表費時;五、轉載過程所生問題;六、轉載書目磁片數量;七、避免影響常規作業。這些原因有的是作業時疏忽的問題,有的是系統本身的問題,有的是為了維持作業品質的問題。有的是轉載過程中的問題,例如資料遺漏或錯誤,須加以記錄、追蹤、修正。最後還有由於轉載作業數量龐大,如按常規作業,則各館記錄常有被鎖(locked)之虞,因此,為了避免記錄被鎖住,只好利用下午4時以後進行工作。(編者)
關鍵詞: 代轉書目資料,書目資料轉載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新版中文全文檢索系統介紹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7
卷期: v.8 n.15
頁次: pp.120-121
摘要: 開發資料庫通常有三個步驟:一、輸入文獻資料及校對,成品為原始文獻檔;二、在原始文獻檔添加標語(markup)符號,以描述資料的性質,形成標誌文獻檔;三、用資料庫建立子系統將標誌文獻檔轉化為資料庫。本文即介紹中央研究院依上述步驟所開發之開發廿五史全文資料庫的經驗,發展新版中文全文檢索系統之概念與技術,包括描述資料性質的標誌符號及語言、文獻的層級結構(hierachicalstructure)與真碼訊息等文獻處理技術。(編者)
關鍵詞: 中文檢索,全文檢索,廿五史全文資料庫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國家遠景(A National Vision)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7
卷期: v.8 n.14
頁次: pp.111-113
摘要: 本文是美國參議員AlbertGore於第十六屆美國國家圖書館週年會(April24,1990)之演說內容。由於電腦科技及相關領域的驚人發展,全球文明可預見將在本世紀提前來臨,而溶入可觸及的真實生活世界。數位化的資訊是全球tmc同hai混合語,不同公司、大學、國家皆能處理此種形式之資訊且相當令人滿意。資訊革命正快速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必須隨時準備好自己來克服它的潛力與希望。我們的挑戰是如何將資料轉換成資訊、將資訊精煉成有意義的知識,然後將知識發酵成智慧。超級電腦是資訊時代的機關車,此時應該是駕駛數位黃金列車奔馳的時候。(編者)
關鍵詞: 資訊社會,高效能計算法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簡介INNOPAC線上公用目錄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7
卷期: v.8 n.14
頁次: p.113
摘要: 本文係作者對中央研究院同仁略述INNOPAC系統的特色及功能。INNOPAC線上公用目錄查詢系統具有的特色包括:線上輔助解說功能強、兼具選項與指令串連的功能、提供交流園地,建立使用者與圖書館間的溝通橋梁、可連線至其他圖書館系統、並與相關的研究性資料庫結合等優點。在系統功能方面,使用者可輸入著者、書名、標題、關鍵字、索書號查詢。此外,系統檢索還提供AND、OR布林邏輯功能及切截等功能。(編者)
關鍵詞: OPAC,圖書館自動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華盛頓大學使用廿五史全文檢索資料庫概況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6
卷期: v.8 n.13
頁次: pp.59-61
摘要: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和計算中心合作發展的廿五史全文檢索資料庫,目的是要建立一個包含中國廿五史文獻的資料庫。美國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於1986年加入此計劃,並與中研院簽署加入同意書,發展中文全文處理系統的雛型及設計一整合性的圖書館系統。之後,應華盛頓大學東亞圖書館之需求,中研院同意共同合作設立可供使用的中國歷代文獻資料庫。在整個系統開始運作後,華盛頓大學為提昇資料庫的使用率,不斷地透過公告、發新聞稿及刊登雜誌的方式,大力推廣此系統,除在各種會議及研習會中介紹外,並舉辦多場展示會。在使用過此系統後,華盛頓大學圖書館提出了一些建議事項,並對此檢索系統能節省時間,快速且正確的查詢結果,感到滿意。(編者)
關鍵詞: 全文檢索,二十五史資料庫,中文全文處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中文書目資料的交換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6
卷期: v.8 n.13
頁次: pp.105-108
摘要: 本文討論之「資料交換」,指的是兩電腦系統間進行資料移轉,其先決條件有三:一、資料內容的表達方式須相容;二、資料格式的表達方式須相容;三、資料交換使用媒體必須相容。其次,論及中文書目資料交換的要件,分別是書目資料的內容和格式必須以共同規範或標準的方式來表達,包括中英文字符交換碼(ASCII,CCCII/EAC等)、機讀書目格式(ChineseMARC或USMARC)、及媒體存放格式(IS02709)。其中機讀書目(Machine-ReadableCataloging,MARC)格式的功用,在於圖書館所藏資料之種類繁多,每種類型之書目記錄的欄位長短不定,一筆書目記錄可能由數十個欄位所組成,利用MARC可以表達書目記錄內容,即在每個欄位前附加標籤,或為方便電腦處理的資料標誌規則。書目記錄媒體存放格式的功用,是由於MARC的欄位標籤也是文數字,電腦將難以區別MARC記錄中之標籤或內容;因此藉由媒體存放格式(IS02709)以解決這些問題,換言之,IS02709規範書目資料交換的通用記錄格式,其內容由一個起頭的記錄名條、一個目錄、一或多個資料欄位、以及一個結尾的記錄分隔碼四個部分構成,文中對這些組成元素皆加以描述,並圖示比較說明機讀書目格式及媒體存放格式。(編者)
關鍵詞: 書目資料交換,機讀編目格式,MARC,ISO2709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Bibliofile.CAT CD450.Laser CAT 三套光碟比較
書刊名: 計算中心通訊
出版日期: 199206
卷期: v.8 n.12
頁次: pp.93-96
摘要: Bibliofile、CATCD450、LaserCAT是專供圖書館編目使用的三套光碟系統,內容為機讀編目資料,館員可利用其下傳(download)功能,將編目資料從光碟片讀出,或轉載至圖書館自動化系統內或印製卡片等,相當便利編目工作。此三套系統之資料來源分別為:美國國會圖書館館藏,OCLC書目中心聯合目錄、WLN會員圖書館藏及美國國會圖書館1988年至今新館藏部分。本文分資料庫、更新頻率、資料類型及語文、查詢、下傳功能、其他功能六分,試比較Bibliofile、CATCD450、LaserCAT三種光碟系統之性能及其優劣:一.資料庫:Bibliofile有8種資料庫,CATCD450有6種資料庫,LaserCAT有1種資料庫,其中後2種以時間劃分新舊資料。二.更新頻率:三種系統均每季更新一次,而Bibliofile另有週更新和月更新兩種方式。三.資料類型及語文:三者均包括圖書、期刊、視聽資料、地圖、樂譜5種書目資料,其中Bibliofile包括加拿大出版品,其餘兩種另包括手稿和電腦資料檔。語文方面三者均包括英文和外文書目資料,其中Bibliofile為分立式,其餘兩種為混合式。四.查詢:(一)檢索項目:三者均提供作者、題名、LCCN、ISBN/ISSN、書目記錄編號等檢索項目,唯其他檢索項各系統略有差異。(二)限制條件:三者均有年代、資料型態的限制,此外三者其他限制條件則各不相同。(三)查詢方式:LaserCAT提供Exact,Keyword,Browse三種Search方式,Bibliofile提供ExactSearch方式,CATCD450提供Exact,Keyword兩種Search方式。(四)其他查詢方式:CATCD450具Booleanoperators、trancation、Wordproximity三項功能,LaserCAT具Booleanoperators、trancation功能,Bibliofilc三項功能均未具備。(五)查詢結果的顯示:多筆顯示方面,Bibliofile顯示前99筆,CATCD450可彈性顯示,LaserCAT不顯示,但提示更改查詢訊息;顯示格式方面,三者均提供MARC顯示,但輔助顯示格式則以LaserCAT為最多。五.下傳功能:三者均具備下傳功能,唯其下傳的書目格式、書目資料排序等功能各有不同。六.其他功能,例如編輯修正、原始編目、印卡、印書標及書後袋、重整資料檔的公用程式、轉入等功能,Bibliofile全具備;XATCD450除不具轉Bibliofile.CATCD450.LaserCAT三套光碟比較
關鍵詞: Bibliofile CAT,CD450,Laser CAT,書目光碟系統,書目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