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9697 - 970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師範校院圖書館利用教育之前瞻規劃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10
卷期: v.26 n.2
頁次: pp.65-72
摘要: 圖書館的發展受到資訊劇增以及新科技的衝擊,服務型態從幾世紀前的藏書樓典藏卷帙到現代以讀者為導向,已有極大的改變,圖書館利用教育的重要性與與日俱增。然而,長久以來在國內一直缺乏整體的規劃,很多圖書館對於利用教育的實施列為參考諮詢的附帶功能,被動的接受讀者詢問,缺乏主動的利用指導活動設計,致使讀者無法充分且有效的利用圖書館資源,如何加強圖書館利用教育,規劃出一套良好的讀者利用指導,實為目前提升讀者服務最重要的一個環節。規劃圖書館利用教育,可從實施內容、實施方式以及實施成果的評鑑等三方面來著手,以實務需求為考量佐以理論運用所設計出的利用指導方能真正達到圖書館利用教育的目標。師範校院的發展以培育師資為宗旨,教育的功能具獨特性,圖書館支援教育研究、訓練學生利用圖書館同時負有教育的任務。本文首先參考國內外文獻,說明利用教育的定義,探討利用教育的意義與目標,進一步探討利用教育的重要性,探究其與教學的關係。接著以理論探討為主軸,詳細說明圖書館利用教育的三步驟,指出實施內容應以讀者的需求為設計內容的考量;實施方式則往往受到各館的人力、經費、以及主管單位的支持度所影響;實施成效的評鑑可做為決策的依據,以及獲得主管單位的肯定與支持。並以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利用教育的實施,來說明網路時代圖書館所受到的影響,以及圖書館利用教育實施內容與方式的改變。最後提出兩點建議,說明館員在職進修,以及編印指導工作手冊的重要性。結語指出圖書館服務即是一種行銷,提供正確的資訊給合適的讀者,並使讀者成為資訊的真正使用者,是圖書館利用教育的最終目標。(作者)
關鍵詞: 圖書館利用教育,師範校院圖書館,讀者服務,library instruction,teacher’s college library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虛擬圖書館需不需要實體空間?一個批判思考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10
卷期: v.26 n.2
頁次: pp.57-64
摘要: 多年來國內在引進新科技上,可謂不落人後,但常常郤落入一廂情願似的吶喊。以虛擬圖書館為例,所建構出來的不需實體空間、二十四小時服務的意象,常常有言過於實的症狀。本文主要是想從現象學的角度,批判這種不需實體空間的虛擬圖書館的論述。空間一向是人類互動與生存的基礎,圖書館的空間在這方面有其不可忽視的意義,這當然也是在提醒圖書館員不要人云亦云,而應有批判的反省能力。(作者)
關鍵詞: 虛擬圖書館,空間,virtual library,space phenomenology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傳播觀點看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博物館之研發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10
卷期: v.26 n.2
頁次: pp.49-56
摘要: 從傳播的觀點來看,數位圖書館或博物館的研發,顯然宜參酌「傳播即文化」的理論,記取長久以來一直以「傳輸的傳播模式」理論為主流思考之缺失。過去,以「傳播為傳輸」而對人們知識經驗的交流與學習郤少有助益。同時,亦應參考網際網路新媒介之性質及其傳播意涵、「新事物擴散理論」,以及科技發展造成之貧富距現象,其中尤以網路上文獻的變遷(如動態文獻之特性、文獻匯集、資訊參照等均異於傳統方式)、虛擬閱讀社團(virtualreadingcommunity)的出現、使用者即網路內容的觀念抬頭、人機介面的設計(指傳播層面),以及公共資訊的共享和相關資訊的超連結等方面之全盤考量為要。如此將可充分發揮數位圖書館或博物館的功能;不只為知識、專業服務,也為平民大眾樂於接近。集專業化、平民化、普及化之後,可預見民智之提昇、人民生活品質提高之現象(作者)
關鍵詞: 數位圖書館,數位博物館,傳輸模式,Digital Medium,information gap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典藏數位化資訊環境之探討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10
卷期: v.26 n.2
頁次: pp.38-48
摘要: 資訊科技發展突飛猛進,尤其是其中的媒體數位化與壓縮技術,以及網路傳輸與網際網路技術等,促使資訊的數位化、典藏、傳播比以往更加便利。然而,儘管我國資訊工業總產值高居世界第三名,社會資訊化程度郤落在第十名以外。政府以往的資訊科技政策,長期側重於出口導向的產業,郤較少著重於引導社會內部需求。典藏數位化的工作除了學術研究價值之外,未來尚可配合政府資訊自由化的趨勢,促進政府決策資訊之透明化。由於充實資訊內容的工作是資訊社會的基礎建設,典藏數位化對引導社會資訊化有正面且具影響力的意義。典藏數位化環境,指的是一個由一般使用者、進階使用者、研究者、內容提供者、數位化工作人員、資訊技術人員等以人為中心的資訊生產、傳播與應用環境。本文擬探討如何建置這個數位化環境以及相關的技術問題,並初步從使用者的使用、搜尋、與組織知織等需求當中,探討如何擴充典藏數位化的基本需求。我們除了建立內容管理程序所需要的各式輔助工具,並且試圖建立從後端製作到前端呈現的整合一貫性自動化作業程序,協助提高數位化流程的效率,進而保證資料的一致性以及互通性。(作者)
關鍵詞: 位圖書館,數位典藏,數位產權管理,information systems,digital archives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One-to-One Customization of Library Patron Relationships Using Web-Based Network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on the College or University Campus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10
卷期: v.26 n.2
頁次: pp.19-29
摘要: 圖書館的功能至少包括二個部分:一、圖書館為館藏中心,負責蒐集、整理和保存各種資料;二、圖書館為服務中心,讀者得以經由圖書館檢索當地或遠方的館藏,並可經由利用指導服務以有效地使用館藏。本文作者試圖從圖書館為服務中心的觀點,來探討大學圖書館對〝一對一顧客化關係管理服務(One-to-Onerelationshipmanagement)〞的應用與實施。作者認為低價而高速的電腦與通訊網路,使圖書館得以應用新科技實施個人化資訊服務。文中作者首先簡介個人化資訊服務的環境背景,繼而討論一對一顧客化關係管理服務中的個人隱私權問題;接著闡明一對一圖書館服務的概念,以及對個人讀者進行確認、區分、互動和顧客化之步驟及執行情況。(編者)
關鍵詞: 電子出版品,價值鏈,個人化資訊服務,網路技術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1998年造訪圖書資訊學:對學門的看法-圖書資訊學教育與人力資源運用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04
卷期: v.26 n.1
頁次: pp.88-109
摘要: 本文首先說明圖書館員與資訊科學的意涵,進而衍生到探討圖書館學系之科系易名的問題,並界定圖書館與資訊研究的定義。此外對於圖書訊學課程、圖書館與資訊服務人力資源的運用都有深入的介紹。(編者)
關鍵詞: 圖書館,資訊科學,資訊服務,人力資源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1998年造訪圖書資訊學:對學門的看法-消逝中的學科?凍結的圖書館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04
卷期: v.26 n.1
頁次: pp.88-109
摘要: 1998年4月ASIS台北分會假國家圖書館舉行「1998年造訪圖書資訊學工作坊」,本文依主講人發表順序,對各主講主題做一整理。主講人主題一、楊美華消逝中的學科?凍結的圖書館二、張淳淳造訪圖書資訊學:輔仁的經驗三、陳雪雲我對圖書資訊學的看法:批判理論觀點四、陳雪華等圖書資訊相關學系核心課程之規畫五、蔡明月知識是力量:圖書資訊學的終極追求六、莊道明圖書資訊學課程旳變革與趨勢之我見七、林珊如我對這個學門的看法八、陳光華圖書資訊學門的內涵與展望九、王梅玲圖書資訊學教育與人力資源運用十、高錦雪分析比較與整合十一、黃鴻珠圖書資訊學學門設計之淺議十二、陳昭珍觀點十三、劉淑德對學門的看法十四、邱炯友邱炯友觀點十五、范豪英個人對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的一些想法。(作者)
關鍵詞: 圖書資訊學,批判理論,核心課程,人力資源,學門設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探索與省思:圖書資訊學的新契機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04
卷期: v.26 n.1
頁次: pp.79-87
摘要: 本文從圖書資訊學應定位為專業或是學科的角度切入,探討目前面臨資訊科技衝擊之際,圖書資訊學存在的一些爭議。再從圖書資訊學具跨學科的特性討論圖書資訊學與其他學科間的關係。最後以圖書資訊學三個基本觀念(表述、關係、傳播)找出這些觀念和研究領域間的關係,並探討圖書資訊學發展的趨勢。研究結果顯示圖書資訊學應置於作為學科的角度下思考,界定圖書資訊學所郤探求的重要研究課題,進而以適當的研究方法,建構學科本身的理論基礎。雖然圖書資訊學的研究員有跨學的特性,但是由於本身理論性不足以及過於封閉,即使許多學者認為在概念上和諸多學科有密切的關係,然而實際上郤對其他學科少有影響。最後,本文以圖書資訊學三個基本觀念(表述、關係、傳播)分析出三個未來重要的研究領域:資訊/知識的表述、使用者的資訊行為、以及資訊科技應用對社會的影響。(作者)
關鍵詞: 資訊科學,interdisciplinary library science,user studies,圖書資訊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由CoLIS看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之發展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04
卷期: v.26 n.1
頁次: pp.61-78
摘要: 面對日益複雜的資訊系統發展與對資訊需求、利用的挑戰,其刺激我們反思的是,在資訊研究的專業領域中,是否具有足夠的理論與研究成果,以及適切的研究方向,足以迎接這些時代的新挑戰?CoLIS在1991年首次召開,其是自70年代末期以來第一個探討資訊科學發展遠景為目標,進行嚴肅討論以及廣收資料與意見的會議。而本文的目的,即是希望透過對該會議討論議題的瞭解,能夠由中歸納出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的發展狀況以及未來應有的目標,以期提供國內探索資訊科學內涵時之參考。(作者)
關鍵詞: CoLIS,Conception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圖書資訊學研究的另一取向:詮釋學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04
卷期: v.26 n.1
頁次: pp.53-60
摘要: 詮釋學在80年代中期開始受到圖書資訊學者的注意,到了90年代初期,已成為頗受重視的研究取向。本文的主旨,在思考詮釋學於圖書資訊學的崛起與啟示:文中,首先探索詮釋學成為圖書資訊學研究取向的緣由,其次介紹詮釋學的發展過程,最後陳述個人對詮釋學帶予圖書資訊學研究與教育者的思考。(作者)
關鍵詞: 詮釋學,方法論,Hermeneutics,Methodology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Electronic Libraries and the Future:Implications for Academic Libraries with East Asian Collections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04
卷期: v.26 n.1
頁次: pp.4-17
摘要: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展,不但電子書和電子圖書館相繼出現,人們閱讀習慣和找尋資訊的方式也隨之產生巨大的變化,在此環境下大學圖書館也邁向不可探測的未來。大學圖書館是否會全面電子化?圖書館是否進入電子書時代?全球化圖書館的夢想是否即將實現?未來館員是否全是電腦專家?這些問題正引發熱烈討論。作者試圖以其參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圖書館(UniversityofColoradoatBoulder)網路圖書館服務(netLibrary)計畫的經驗,來探討上述問題。本文除敘述網路圖書館服務(netLibrary)的測試情況外,亦探討其在採訪、館藏發展、保存、參考服務、流通、館際合作,以及編目等作業的應用。並進一步提出幾項新科技的發展趨勢,以供大學圖書館進行研究。(編者)
關鍵詞: 電子書,電子圖書館,Ebooks NetLibrary,東亞館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文、社會科學類圖書館、博物館之電子計算機所使用漢字問題:Unicode的漢字字 數及其周邊
書刊名: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
出版日期: 200004
卷期: v.26 n.1
頁次: pp.24-52
摘要: 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所使用的漢字,隨著時代有其文字形狀變化,依地區有其獨自創造性。為了電子型式儲存其文化記錄,從事人文、社會科學相關研究者、電子工程師...多年研究漢字之內碼、文字形狀、涵蓋字數、文字系統...等問題。雖然受注目之Unicode以統合漢字字體(script)、字形(glyph)之方法,及其單純化漢字符號,企圖實現在一個平台上能涵蓋各種語言、各國漢字,而引起漢字學上之字體、自行概念或觀點問題之爭論,也引起尚未標準化之漢字系統上的字數及字種以及多種漢字處理在應用軟體上等問題。本篇論文提出爭論之問題,說明從事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者所需要的漢字系統及目前Unicode或多國、多種語言系統的若干問題。(作者)
關鍵詞: 文字集合,字形,統一符號碼,Character sets,Uni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