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8953 - 896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書刊名: 教育部電子計算機中心簡訊
出版日期: 200101
卷期: n.9001
頁次: 7p.
摘要: 隨著資訊時代的來臨,資訊科技的運用能力已成為二十一世紀國民的基本能力之一,而資訊教育的推展與全面實施,更是培養新世代國民的重要工作之一。作者首先從資訊時代對教育的衝擊談起,繼而簡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及美國等國之資訊教育內容,以及我國資訊教育現況。其次,作者認為應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並建議可採用:一、應用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軟體;二、應用網路資源輔助教學;三、應用一般套裝軟體輔助教學等作法,以提升學習成果。最後,作者並提出對推動資訊教育之省思,以供眾參考。(編者)
關鍵詞: 資訊素養,資訊教育,資訊科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學習加油站:為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加油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12
卷期: n.58
頁次: pp.91-100
摘要: 因應資訊革命的變化,台灣即將實施九年一貫的課程改革,新制課程強調中小學學習階段的連貫及重視各類學習科目的統整,它採用鬆綁與開放的原則,賦予學校發展課程的權責,並提供教師自主教學的機會,其基本精神就是「教師增權增能」及「學校文化重生」。儘管期侍這次的課程改革,但大半教師的反應多是驚慌和茫然,教育部希望藉科技協助教師適應課程改革的變化,因而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策略重新架構在網際網路上的「學習加油站」,要整合、共享中小學學科教材與數位化資源。本文檢視了網路資源導入學校教學的三種模式,其中「面授資源模式」可協助教師課前準備及做為面授上課工具,應是最能協助教師適應課程改革衝擊並有效將科技融入教學的方式。學習加油站在今年起架構新的、以教案來主控教材的平台設計,配合此種網路導入教學的模式,將是順利推動課程改革的有效途徑。(作者)
關鍵詞: 網路教學,教學科技,教育改革,面授資源模式,自主教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Web 介面學習網站群組互動機制之實作與研發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12
卷期: n.58
頁次: pp.80-90
摘要: 全球資訊網的學習環境可創造出全新的學習方式,超媒體內容的呈現與網路便利性的特質,更加強了教學與學習的效果,使得全球資訊網上學習環境的發展愈來愈受重視。然而現在的網路教學系統仍存在著部份問題,例如在互動對象方面,多數的網路學習是透過非同步方式上網學習,雖然有即時互動的聊天室,但學生若遭遇問題時可能因互動不足(如聊天室中無人參與的窘境),使學生無法獲得即時性的回饋,逐漸降低學習的慾望或失去參與互動的動機。再者,大部分的學習系統強調教材知識的傳授,較缺乏社群經營的機制,忽略了學習者獨特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及參與者間情感交流的重要性。而在互動機制方面,參與者往往因無法透過有效的互動技術進行學習活動(例如:純文字性的討論區功能無法呈現包含複雜符號的問題),而放棄互動學習。為改進目前網路教學系統的一些缺失,本研究目標為實際建立網路學習社群,提出解決上述問題之系統方案,利用多樣化且價格成本低廉的互動機制(如:視訊會議、線上傳訊…等)讓學習者能便利的參與社群與溝通互動,達到線上學習之目的。學習網站系統建構後並讓學生使用,訪查使用效果與意見,施測結果發現本系統能獲得良好成效。最後,本文並依實作經驗提出未來建構網路學習系統之建議。(作者)
關鍵詞: 網路學習,網路教學系統,學習社群,互動學習,線上學習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以 Inspiration 軟體建立概念圖及其在教學上之應用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12
卷期: n.58
頁次: pp.67-79
摘要: 概念圖係為表徵概念與概念之間連結關係之視覺圖表,其已被廣泛的應用於教育上。研究指出,概念圖是發掘學生先備知識、表徵心智模式、以及顯示知識結構之有效工具。此外,概念圖能增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協助資優學生整合新訊息於既存的基模、具有正面的學習效果、以及係為評量學習的形式。本文主要目的在於探討概念圖之相關研究及其理論基礎;另外,概念圖之建立步驟、九年一貫課程上之範例等亦臚列於本文中。(作者)
關鍵詞: 概念圖,心智模式,問題解決,視覺圖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機互動領域的設計議題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12
卷期: n.58
頁次: pp.54-66
摘要: 人機互動是門跨領域的學科,專門研究各種人類與電腦間的互動方式,以設計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資訊系統。本文所談之互動設計係指人機互動領域中偏設計端的考量,不涉及工程或社會層面的討論。作者除了介紹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考量之外,還探究了使用性與互動設計原則。基於近年來相關研究已大量轉向以網路為基礎的人機互動,作者呼籲:研究者應考量網路媒體的整合性、時空的無限性,以及技術的更新度,對網路互動技術的發展與人機互動的設計研究進行整合性的思考,應能產生更宏大的學術及應用價值。(作者)
關鍵詞: 互動設計,使用性,人機互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媒體設計課程網路化合作學習歷程檔案環境之建構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12
卷期: n.58
頁次: pp.44-53
摘要: 本研究針對數位媒體設計課程需求,在網路化的環境中,將學生合作學習創作的歷程,以作品集檔案的方式逐一紀錄,在提供一個符合網路合作學習型組織之學習環境。主要構想是依媒體創作的特性,讓師生在一個共同的網路空間中,進行學習評量,作品呈現、合作學習、與創作經驗分享等設計教育之理論實踐。目前本研究已經完成環境的研析與規劃階段,未來在系統完成設計及建構後,將導入實際的數位媒體設計教學課程,並評估此「合作學習歷程檔案紀錄環境」的功能與成效,及其對設計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影響;並進行教學運用與實施過程之探討,以期能建立一套符合數位媒體設計課程的教學方法與課程設計之實際運作模式。(作者)
關鍵詞: 數位媒體,設計教育,合作學習,學習歷程檔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機介面設計因素的探討:人性因素與資訊結構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12
卷期: n.58
頁次: pp.34-43
摘要: 隨著超媒體科技在2000年代的不斷演進,資訊設計者嘗試尋找使用這項新科技的最佳形式,以用來解決諸如使用者持續增加、鉅量的資訊內容、以及如何維持溝通品質等的問題。以學習的範疇來觀之,超媒體實際上是根植於認知過程的科技,被預設來支援廣度思考、幫助初學者習得專家知識結構、以及為滿足使用者不同需求的相關資訊系統。然而,這個被稱為〝富資訊〞的科技,有時,不但無法很有效的協助使用者,形成預期中的心智模式,反常造成使用者方向感錯亂的情況,阻礙了他們的表現,而引起各方不同層面的憂慮。本文將探討有關於超媒體結構問題以及個人因素等議題,藉以釐清造成這方面問題的原因。(作者)
關鍵詞: 結構知識,超媒體結構,方向感錯亂,介面設計,心智模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機介面隱喻之探討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12
卷期: n.58
頁次: pp.26-33
摘要: 隱喻在人機介面的設計上已有二十年歷史,近十年來隨著高科技的推陳出新以及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漸受重視,隱喻在資訊系統上的應用也更為普遍。本文將針對介面隱喻,探討其與人類生活的關係、隱喻的功能、隱喻與心智模式、以及介面隱喻的設計要點。文末並將摘錄討論單一隱喻與多項隱喻比較上的相關研究。(作者)
關鍵詞: 介面隱喻,人機介面,心智模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網路學習環境建構的新理念:融入後設認知策略與認知工具的網路學習環境建置的 概念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12
卷期: n.58
頁次: pp.2-12
摘要: 本文從學生應用學習的層面探討建構一個能夠符合網際網路個別化與互動性學習之特性的網路學習環境的新理念:融入後設認知策略與認知工具的網路學習環境(WLEM)。WLEM以「後設認知策略」與「認知工具」為主要理論基礎。WLEM提供各種個別化電腦歷程記錄及同步與非同步的認知工具,作為支援學生學習。在WLEM,學生可以選擇專家引導路徑或個人學習路徑學習。作者曾以目前所任教的技術學院學生為樣本,實際使用作者所建構的網路學習環境,結果發現融入後設認知策略與認知工具的網路學習環境,確實可以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作者)
關鍵詞: 網路學習環境,個別化學習,互動性學習,專家引導路徑,個人學習路徑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SPRT 電腦適性測驗對國中學生受測態度影響之初探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12
卷期: n.58
頁次: pp.13-25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一)國中學生對電腦適性測驗的受測態度之情況。(二)國中學生之電腦適性測驗受測態度與其作答題數之間的關係。(三)國中學生之電腦適性測驗受測態度與其電腦經驗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屬於個案研究,受試者為中山國中二年八、九班之學生,共39人。使用的測驗工具為(一)理化科電腦適性測驗系統:本系統係以王健華(民85)所發展之SPRT測驗系統為基礎,加以修改、擴充而成;題庫來源則經過專家審核與預試篩選而來。(二)受測態度問卷:包括考試焦慮、考試偏好、考試適應、考試信任,及一般性看法等五個部分。研究結果發現:(一)平均而言,國中學生對電腦適性測驗之受測態度傾向於正面。(二)電腦適性測驗中作答題數的多寡與受測態度沒有顯著的相關。(三)國中學生接觸電腦的時間長短與受測態度沒有顯著的相關;而對於電腦的喜歡程度與操作的熟悉度則與受測態度具有顯著的相關性。本研究結果顯示國中學生對於SPRT電腦適性測驗的接受度頗高,且大多持正面的看法,後續研究者若能針對本研究的缺失加以改善,對於未來電腦適性測驗的推廣與實施必能有所助益。(作者)
關鍵詞: SPRT,測驗系統,電腦適性測驗,受測態度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資訊科技應用教學的省思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09
卷期: n.57
頁次: pp.88-94
摘要: 資訊科技正逐漸解構傳統教學模式,在強調邁入新資訊社會的同時,或許我們應該反省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忽略了什麼、一再地交由科技完成人類美麗的夢想,是否放棄了原有教學優勢之處呢?資訊科技應用在教學上,已有明顯的助益。但是,人文與科技的互動是決定未來教育的趨向,教師必須對科技功能有充分的認知,結合本身的教學經驗與專業,與科技形成夥伴關係,互為主體,創造合適情境,促進學生建構知識。(作者)
關鍵詞: 資訊科技,人文與科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線上教材瀏覽模式之分析工具:資料探勘模式在網路學習課程之發展與應用實例
書刊名: 教育科技與媒體
出版日期: 200109
卷期: n.57
頁次: pp.69-87
摘要: 網際網路的興起促使了新型態教學環境的出現,相較於傳統的電腦輔助教學,這類型的非同步網路教學系統,能夠記錄學生的學習活動,因此能夠累積大量的學生學習記錄,這些資料需要適當的方法來發掘出潛在有意義的資訊,探勘出來的資訊可以幫助老師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作為改良課程設計的參考。本研究探討網路線上教材瀏覽模式之探勘工具的發展以及其應用於實際網路課程的情形。本研究所發展之探勘工具能夠由學生的教材瀏覽行為資料中,探勘出關聯性(associative)的教材叢集以及教材叢集之間的相依程度,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瀏覽教材的學習模式,發現一些有趣或意料之外的學習樣式(learningpattern),作為教學與教材設計改進之參考。實驗方面則是將本方法實際應用於銘傳大學資訊學院的一門網路教學課程中,結果確能幫助老師發現有趣的學習樣式。(作者)
關鍵詞: 遠距教學,瀏覽結構,知識萃取,關聯規則,分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