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877 - 888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臺灣國家公園文物數位典藏評核機制
書刊名: 檔案季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v.9 n.1
頁次: pp.64-75
摘要: 臺灣國家公園看似只有短短近三十年的歷史,但其發展實際上卻帶有百年的拓荒歲月,對於臺灣人文歷史的重要程度想必不在話下。然而現在由於各國家公園管理處對於數位典藏,以及檔案管理制度尚未完善建構,使得許多具有人文歷史價值的重要文物逐漸遺失,另外除管處內所擁有之文物,尚有更多國家公園歷史文物散布在民間之中,因此,本文將以「國家公園數位典藏計畫先期規劃」(案號:97A-031)委託辦理計畫為例,透過國家公園文物徵集活動,將國家公園相關之歷年主題出版物進一步蒐集清冊,並加以建置徵集文物評核制度,最後在大量的授權文物中,建議出文物數位化之優先順序與重要性。期望透過此典藏制度的建構,能讓國家公園之相關重要文物能良好的歸納建檔,其數位化內容更可進一步加值應用,達到國家公園形象宣導及教育學習推廣之效。(作者)
關鍵詞: 國家公園,數位典藏,文物徵集,文物評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從「永續經國」特展看蔣經國在蘇聯的經歷
書刊名: 檔案季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v.9 n.1
頁次: pp.54-63
摘要: 蔣經國總統為臺灣現代史上重要政治人物,民眾對他的認識主要還是他在臺灣近四十年的事蹟,諸如十大建設、親民作風,以及後期的民主改革等。相形之下,蔣經國過去的經歷就所知不多,尤其早期臺灣政治意識形態的影響,對於蔣經國在蘇聯留學、生活十二年期間,多少有些隱諱。不過,在2009年國史館策劃「永續經國」特展時,從俄國複製了一批有關蔣經國的檔案,配合國內外學者研究及相關紀錄片,蔣經國實際在蘇聯的經歷似乎顛覆原先觀點,值得進一步重新檢視他這段年輕,成長形塑的歲月。(作者)
關鍵詞: 蔣經國,檔案,蘇聯,展覽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日治初期臺北砲兵工廠相關公文檔案
書刊名: 檔案季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v.9 n.1
頁次: pp.4-23
摘要: 本文為清末洋務運動下所建臺北機器局設施,日治初期成為臺北砲兵工廠及鐵道工場之建築研究的一環。研究考證日治初期的文獻檔案包含檔案管理局所藏的《臺鐵石牌倉庫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所藏的《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檔案,日治初期鐵道相關出版刊物、《臺灣日日新報》新聞報紙等史料的記載,並輔以日本國立公文書館、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收藏的相關檔案史料。藉由總督府、陸軍省、鐵道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新聞報紙類等文獻檔案中所蒐藏文字、照片、圖面及各類相關檔案文獻相互對照討論,進而考證日治初期臺北砲兵工廠其設施內容、興建背景、土地取得與移轉等相關知識,並簡論這些檔案史料的相對關係和其歷史考證上的價值。(作者)
關鍵詞: 機器局,鐵道工場,砲兵工廠,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臺鐵石牌倉庫檔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日治時期戶籍檔案之建立與應用:以宜蘭地區客家移民戶研究為例
書刊名: 檔案季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v.9 n.1
頁次: pp.40-53
摘要: 建立於1905年的戶籍檔案,是日本殖民者對臺灣人(戶)口的第一手紀錄,其具質與量雙重性,除了補充文獻紀錄不足外,並可提供各項學科研究之用。本文首先說明日治初期臺灣舊慣調查與戶籍檔案建構之關係,並論及戶籍法規之形成與戶籍調查之方式,以明瞭戶籍檔案產生之過程。繼而以宜蘭地區三星、大同、冬山及蘇澳等近山鄉鎮之戶籍檔案研究為例,探討20世紀初期樟腦產業重要勞動力-客家移民戶之移民動態。其目的除了藉以呈現戶籍檔案之價值外,並嘗試於文獻、族譜、口述訪談等研究方法之外,採取戶籍檔案之分析與綜整,探討以福佬為主要族群下之客家族群的存在與移民歷程。最後,並提出戶籍檔案研究上的可能與局限性。(作者)
關鍵詞: 戶籍,人籍,臺灣舊慣調查,客家移民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建築營繕檔案在古蹟修復中的應用與價值:以兩處樟腦工廠為例
書刊名: 檔案季刊
出版日期: 201003
卷期: v.9 n.1
頁次: pp.24-39
摘要: 在古蹟或歷史建築的修復過程中,原有的建築營繕檔案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但在調查研究、規劃設計、施工監造等不同的工作階段中,對於前述檔案的應用、參考價值與其限制各有差異。本文以日治時期官營的南門工場(今國定古蹟專賣局臺北樟腦廠)及民營的日本樟腦株式會社臺北支店工場(今臺北市歷史建築華山文化園區紅磚區)為案例,探討古蹟之建築營繕檔案的來源、類型、應用方式以及其限制,並討論在古蹟修復時建築營繕檔案的應用與價值。(作者)
關鍵詞: 建築營繕檔案,古蹟,修復,樟腦工廠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發現20位愛書人的閱讀能量,重溫文字最初始的感動
書刊名: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發現20位愛書人的閱讀能量,重溫文字最初始的感動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320p.
摘要: 本書由二十位各領域名家暢談自己的閱讀經驗,包括他們如何愛上閱讀?閱讀如何改變他們的生命?閱讀發生在怎樣的時空裡?閱讀對他們有多重要?從不同的專業領域,不同的閱讀口味,不同的閱讀方式,展現閱讀種種不同面向。期待與形形色色的讀者激盪出各種不同的火花。(編者)
關鍵詞: 閱讀,文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閱讀力:效率最高載入式閱讀整理術
書刊名: 閱讀力:效率最高載入式閱讀整理術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76p.
摘要: 以筆記本做為閱讀的支援工具,可以藉著確實記錄的方式,將閱讀過的書本資訊轉變成自己的「財產」。這個方法有時候對於多讀與速讀也是有效果的。對這些閱讀方法一直有挫折感的人,建議你一定要認識本書所介紹的「載入式閱讀」法。這個方法可以讓你維持目前不變的閱讀步調,並且除了閱讀方式之外,其他如買書方式、資訊的活用等,也會在這本書中教你更好的方式,請大家一定要充分運用,如此才能與書中內容有良好互動交流,達到有效率的讀書方法。(編者)
關鍵詞: 筆記法,讀書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閱覽劄記
書刊名: 閱覽劄記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186p.
摘要: 本書是作者的第十二本著作,共收錄二十四篇文章。前十八篇是讀書札記,也即《閱覽劄記》,其中有好些在文學季刊登載過。後六篇包含三篇隨筆、一篇遊記與兩篇附錄。中華文化淵遠流長,古籍卷帙是我們的瑰寶,經過今譯今注,一般都應可閱讀,作者摘眾成篇出版,祈能貢獻於社會。(編者)
關鍵詞: 讀書,文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蔣公日記. 1949年
書刊名: 蔣公日記. 1949年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408p.
摘要: 從抗戰勝利的巔峰,到避守台灣的谷底,蔣中正如何失去大陸?蔣中正日記首度摘註出版,郝柏村歷時四年親自筆錄註釋,身為全中國最高政治、軍事、政黨領袖的蔣中正,用8年時間、無數軍民血淚換來抗戰勝利卻在5年內失去大陸政權民心,這是蔣中正一生的最痛更是千秋歷史中的無盡喟嘆,郝柏村當代最具資格人物,以屆92歲高齡,歷時四年親筆摘錄註釋1945-1949的蔣中正日記,不為尊者諱,不為親者諱,對蔣中正功過成敗,並列直書,讓蔣中正以日記為他自己一生中最關鍵的成敗,留下讓後人公評的依據。中正日記現存有1917-1972年(其中1924年遺失)。本套書所錄1945-1949年日記,實為造成今日兩岸分治的重要關鍵年代。其中涵蓋日本投降、國共內戰、國民黨來台等重要事件。本套書特別收錄郝柏村專文,共一萬餘字,論理精闢,為當代研究歷史的學者與讀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套日記內文,由郝柏村親手筆錄。他曾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並任蔣中正總統侍衛長達六年,以當年見聞及與日記中人物的互動為日記作註,寫作過程歷時四年,逾六十萬字,並附有國共戰略態勢分析地圖,圖文並茂。(編者)
關鍵詞: 蔣中正,傳記,中華民國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蔣公日記. 1948年
書刊名: 蔣公日記. 1948年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496p.
摘要: 從抗戰勝利的巔峰,到避守台灣的谷底,蔣中正如何失去大陸?蔣中正日記首度摘註出版,郝柏村歷時四年親自筆錄註釋,身為全中國最高政治、軍事、政黨領袖的蔣中正,用8年時間、無數軍民血淚換來抗戰勝利卻在5年內失去大陸政權民心,這是蔣中正一生的最痛更是千秋歷史中的無盡喟嘆,郝柏村當代最具資格人物,以屆92歲高齡,歷時四年親筆摘錄註釋1945-1949的蔣中正日記,不為尊者諱,不為親者諱,對蔣中正功過成敗,並列直書,讓蔣中正以日記為他自己一生中最關鍵的成敗,留下讓後人公評的依據。中正日記現存有1917-1972年(其中1924年遺失)。本套書所錄1945-1949年日記,實為造成今日兩岸分治的重要關鍵年代。其中涵蓋日本投降、國共內戰、國民黨來台等重要事件。本套書特別收錄郝柏村專文,共一萬餘字,論理精闢,為當代研究歷史的學者與讀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套日記內文,由郝柏村親手筆錄。他曾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並任蔣中正總統侍衛長達六年,以當年見聞及與日記中人物的互動為日記作註,寫作過程歷時四年,逾六十萬字,並附有國共戰略態勢分析地圖,圖文並茂。(編者)
關鍵詞: 蔣中正,傳記,中華民國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蔣公日記. 1947年
書刊名: 蔣公日記. 1947年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496p.
摘要: 從抗戰勝利的巔峰,到避守台灣的谷底,蔣中正如何失去大陸?蔣中正日記首度摘註出版,郝柏村歷時四年親自筆錄註釋,身為全中國最高政治、軍事、政黨領袖的蔣中正,用8年時間、無數軍民血淚換來抗戰勝利卻在5年內失去大陸政權民心,這是蔣中正一生的最痛更是千秋歷史中的無盡喟嘆,郝柏村當代最具資格人物,以屆92歲高齡,歷時四年親筆摘錄註釋1945-1949的蔣中正日記,不為尊者諱,不為親者諱,對蔣中正功過成敗,並列直書,讓蔣中正以日記為他自己一生中最關鍵的成敗,留下讓後人公評的依據。中正日記現存有1917-1972年(其中1924年遺失)。本套書所錄1945-1949年日記,實為造成今日兩岸分治的重要關鍵年代。其中涵蓋日本投降、國共內戰、國民黨來台等重要事件。本套書特別收錄郝柏村專文,共一萬餘字,論理精闢,為當代研究歷史的學者與讀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套日記內文,由郝柏村親手筆錄。他曾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並任蔣中正總統侍衛長達六年,以當年見聞及與日記中人物的互動為日記作註,寫作過程歷時四年,逾六十萬字,並附有國共戰略態勢分析地圖,圖文並茂。(編者)
關鍵詞: 蔣中正,傳記,中華民國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蔣公日記. 1946年
書刊名: 蔣公日記. 1946年
出版日期: 2010
頁次: 384p.
摘要: 從抗戰勝利的巔峰,到避守台灣的谷底,蔣中正如何失去大陸?蔣中正日記首度摘註出版,郝柏村歷時四年親自筆錄註釋,身為全中國最高政治、軍事、政黨領袖的蔣中正,用8年時間、無數軍民血淚換來抗戰勝利卻在5年內失去大陸政權民心,這是蔣中正一生的最痛更是千秋歷史中的無盡喟嘆,郝柏村當代最具資格人物,以屆92歲高齡,歷時四年親筆摘錄註釋1945-1949的蔣中正日記,不為尊者諱,不為親者諱,對蔣中正功過成敗,並列直書,讓蔣中正以日記為他自己一生中最關鍵的成敗,留下讓後人公評的依據。中正日記現存有1917-1972年(其中1924年遺失)。本套書所錄1945-1949年日記,實為造成今日兩岸分治的重要關鍵年代。其中涵蓋日本投降、國共內戰、國民黨來台等重要事件。本套書特別收錄郝柏村專文,共一萬餘字,論理精闢,為當代研究歷史的學者與讀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本套日記內文,由郝柏村親手筆錄。他曾任中華民國參謀總長與國防部長,並任蔣中正總統侍衛長達六年,以當年見聞及與日記中人物的互動為日記作註,寫作過程歷時四年,逾六十萬字,並附有國共戰略態勢分析地圖,圖文並茂。(編者)
關鍵詞: 蔣中正,傳記,中華民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