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8245 - 8256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地區出版業線上國際著作權交易之研究
書刊名: 台灣地區出版業線上國際著作權交易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150p.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在探討因網路而興起的線上著作權交易模式在台灣的被利用現況及建議其未來在台灣的發展方向。研究的重點在著作權交易的方式,研究對象是台灣地區的出版社,研究的著作權範圍是圖書著作權,且限於國際著作權交易行為的探討。研究結果發現:1、台灣出版社目前在從事國際著作權交易時最常被使用的管道是委託著作權代理公司進行交易,其次是參加書展、專程出國找書或拜訪出版社、利用書探、製作著作權銷售目錄等,利用線上著作權交易平台的出版社尚不多。2、線上著作權交易平台所能提供的功能,多是符合目前國內出版社負責國際著作權交易人員的實際需求,但是卻因知名度不高及功能不彰,使用者不多,使用過的人也普遍感到不滿意。對線上著作權交易平台在台灣發展的建議:1.功能的提昇:充實已有功能,並增加新的功能。2.經營方式的改善:提昇知名度、發展新的經營模式,並了解出版社利用各種交易方式的法則作為擬定發展策略時的參考依據。3.外在因素的考量:其他競爭者的壓力和台灣出版社對網路的利用情況,及業者和出版社對著作權交易的積極參與和分享心態,都是會影響線上著作權交易平台發展的因素,需加以考慮。(作者)
關鍵詞: 版權,線上著作權交易平台,著作權代理,書探,書展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地區人體計測資料庫手冊
書刊名: 台灣地區人體計測資料庫手冊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593p.
摘要: 人體計測資料庫是建立一個國家或社會的全民體型尺寸和活動能力的統計資料,就如同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必須從事人力資源、自然資源、財富資源等調查,以作為國家整體建設的依據。本書研究計劃自民國83年開始,以6年時間,依臺灣地區人口取樣6到64歲,共約9,754位樣本,利用三次元量測儀、數位卡尺及數位捲尺三種設備,於臺灣各地從事人體尺寸數據量測工作。書面統計資料包括有各種尺寸的圖解、定義及統計數值,依人體表面各部位器官來分類查詢,供相關設計師和工程師能快速便利的查詢,以做為生產更合乎國人所需的產品或研究。(編者)
關鍵詞: 人體計測,人力資源,參考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古蹟之美
書刊名: 台灣古蹟之美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199p.
摘要: 古蹟是歷史的見證,體驗臺灣古蹟,如同閱讀一本活生生的臺灣開發史。由於臺灣文化風貌呈現多樣,族群多元,文建會為推動國人能更深刻認識文化資產、古蹟文化,特出版本書以供閱讀。本書總共收錄臺灣25個縣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62處法定古蹟,以及4處具有古蹟或歷史建築價值的案例。這些古蹟的類型包括有史前考古遺址與原住民建築、荷蘭人與西班牙人在臺建築的城堡、洋行與教會相關建築、傳統聚落與城鎮、城牆與城門、合院住宅與街屋、文教建築、民間宗教廟宇、關塞與紀念性建築及日治官署與公共建築等。每處古蹟皆詳細介紹它的建築年代、構造、造型、空間、工藝與人文之美等。全文並附有精美圖片、中英對照以供參考。(編者)
關鍵詞: 古蹟文化,文化資產,歷史建築,考古遺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水產貿易要覽
書刊名: 台灣水產貿易要覽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4冊
摘要: 水產品為我國農產品出口之大宗,本書主要是依據我國主要出口國的規定及其國內產銷狀況編製而成,希望藉由促進水產品的出口,進而提升國內水產品之品質與國內外競爭力,並達到順暢產銷通路、增加國際水產貿易透明度之目的。全書共分為4冊,分冊說明臺灣、歐盟、中國大陸與澳洲四區之水產貿易。每冊內容大致包括:漁產貿易概況、輸出入規定、貨品分類與出口實績、輸出入所須檢附文件、市場通路、國內外相關網站、水產團體名錄、拓銷展覽資訊、漁業相關網頁……等,書中大量呈現統計圖表、法規、表格等即查即得資料,是典型之手冊工具書。(編者)
關鍵詞: 水產品,水產貿易,參考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古物、古蹟、歷史建築‧2001
書刊名: 台灣文化資產保存年鑑:古物、古蹟、歷史建築‧2001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589p.
摘要: 自民國86年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成立後,這是首次編印一本針對我國文化資產保存的年鑑,編輯對象包括「古物」、「古蹟」、「歷史建築」三大類,時間範圍以2001年全年為主,內容涵蓋9大項:1.組織及機構、2.保存經費、3.法令增修、4.指定及登錄、5.計畫及工程、6.研習、推廣、授獎與交流、7.出版品、8.年度記事、9.震災事務。附錄則提供跨越數年度的「保存事件報導」、「2001年報紙報導標題」、「相關網站」、「歷年授獎名單」。透過本年鑑的完整呈現,將有效了解我國對文化資產保存的成果。(編者)
關鍵詞: 古物,古蹟,歷史建築,文化資產,參考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文化容顏
書刊名: 台灣文化容顏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239p.
摘要: 臺灣由於地理位置優越,自古以來即是各種民族文化交流薈萃之地。史前有南島民族的移入居住,近代有漢人的陸續移墾,期間荷蘭、西班牙、日本人等勢力也先後來臺。歷經長期的演變發展,終於塑造出獨特的臺灣文化。本書內容記載臺灣藝術文化與生活文化兩個層面所呈現的文化,藝術文化篇探討音樂、美術、舞蹈、傳統戲曲、現代戲劇、文學、工藝、攝影、電影、建築、博物館與美術館共11個主題,介紹各領域各時期的演變、內容、特色等。生活文化篇包括臺灣原住民族、福佬族群、戰後新移民、宗教與信仰、生活方式與飲食文化等,記錄各族群的起源、居住地、人口分布、語言、生活文化習俗、特色等。書中附有精美照片,並有中英對照以供參考。(編者)
關鍵詞: 藝術文化,生活文化,博物館,美術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五十年來的五十本好書
書刊名: 台灣五十年來的五十本好書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225p.
摘要: 臺灣是一塊書籍出版量充沛的土地,但在書評方面長期缺乏獨立自主的書評園地。而本書的宗旨就是希望建立一個系統化分類的書籍評論園地,以補現今臺灣書評文化的不足。所以本書內容共分為文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哲學文化、趨勢科技、商務財經、宗教心靈、藝術生活化、生活實用、自然科學等十大類,每一大類下又細分五小類,合計五十小類。小類之下各推薦一本好書,好書評論之前對推薦者有簡單介紹,每一評論之後還附有相關書單,以為延伸閱讀之用,使讀者可以分門別類的認識各個領域的好書。(編者)
關鍵詞: 好書,出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中部地區專科學校改制後圖書館轉型之研究
書刊名: 台灣中部地區專科學校改制後圖書館轉型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240p.
摘要: 我國的技職教育為產業界培育出非常多的專業技術人才,是創造台灣經濟奇蹟的幕後英雄,在經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民國五十年左右,大量設置專科學校,是技職教育的主軸,直至民國八十四年,宣佈績優的專科學校可以改制為技術學院後,重心逐漸轉移至技術學院,而隨著專科學校的改制,圖書館亦跟著轉型,本研究以中部地區12所由專科學校改制之技術學院圖書館為研究對象,透過問卷調查、訪談與電話訪談,探討專科學校改制後,改為適用大學法、大學法施行細則,圖書館在組織架構、人力資源、館藏、經費、圖書館自動化、服務等方面所產生的變革。本研究的結論:一、在組織架構方面:大部份中部地區技術學院圖書館晉升為一級單位,其下有分設各組與不分組者,各組組名紛雜;少部份學校圖書館仍為二級單位,由原先隸屬於教務處之下,改隸圖書資訊處(中心),有與電算中心結合的趨勢。二、在人力資源方面:大部份中部地區圖書館員額總數略有增加,圖書館負責人改為由具有副教授以上資格之教師兼任,學歷、教師資格均有提高的現象,但多非圖書資訊學科背景。多數圖書館未設二級主管或組長懸缺,而以教師兼圖書館行政工作與運用大量的工讀生仍是技術學院圖書館用來補充人力不足的方法。三、館藏分析:為因應改制,中部地區技術學院圖書館之圖書冊數均已達到改制的最低門檻館藏十萬冊/件的規定。但中文圖書比例偏高、圖書太舊、複本書太多的情況,則並未改善。四、經費:中部地區技術學院圖書館經費來源有學校預算、教育部補助與基金會捐贈,比改制前略有成長,但只有數百萬元,仍屬偏低,為有效提供圖書館服務,應爭取合宜的經費。五、圖書館自動化:中部地區技術學院圖書館在民國86年以前已全部完成自動化,但受價格、維護與地緣關係的影響,大都採用國內自行開發的小型系統。除採用國外開發的URICA圖書館自動化系統者外,均已更換過自動化系統,平均使用期約5年。六、服務:中部地區改制後之技術學院圖書館,服務的對象與學制增加,因此服務時間延長,但每位館員服務的讀者人數平均一千餘人,實屬偏高,以致服務品質難以有效提昇。最後提出建議供教育部、技術學院主管當局、技術學院圖書館、圖書資訊學系所,作為改進的參考。(作者)
關鍵詞: 技職教育,專科學校,專科學校圖書館,技術學院,技術學院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大陸兩地常見蔬菜害蟲對照
書刊名: 台灣大陸兩地常見蔬菜害蟲對照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219p.
摘要: 本書由臺灣大陸兩地常見蔬菜害蟲對照表、害蟲學名索引、害蟲中名索引、圖版目錄、彩色圖版、參考文獻6部分組成,對照表為全書重點,按照植物學分類法來分類,分為:莧科、藜科、葫蘆科、十字花科、錦葵科、豆科、繖形科、旋花科、茄科、菊科、百合科、禾本科、天南星科等十三類蔬菜害蟲。每種害蟲所介紹之項目包括:學名、英名、編號、臺灣名稱、大陸名稱、分類地位、危害植物種類、分佈、備註……等。其學名索引是以英文字母排列,中名索引是以筆畫排列,加上有彩色圖版,本書對於植物防疫相關人員,有實質之幫助。(編者)
關鍵詞: 植物防疫,蔬菜,害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大陸兩地常見果樹‧害蟲對照
書刊名: 台灣大陸兩地常見果樹‧害蟲對照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587p.
摘要: 本書共分為6部分:一、臺灣大陸兩地常見果樹害蟲對照表;二、害蟲學名索引;三、害蟲中名索引;四、圖版目錄;五、彩色圖版;六、參考文獻。全書依照植物分類排列,依次為一、柑桔;二、荔枝、龍眼;三、香蕉;四、芒果;五、椰子、檳榔;六、葡萄;七、桃、梨、李、梅;八、蘋果;九、枇杷;十、草莓……等25種害蟲。每種害蟲介紹之項目有:臺灣名稱、大陸名稱、學名、分類地位、危害植物種類、分布和備註。臺灣為了推廣其高品質的水果,相對的檢疫防疫把關工作益顯重要。此書對植物防疫檢疫相關人員有所幫助。(編者)
關鍵詞: 植物防疫,植物檢疫,果樹,害蟲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九二一地震災後物件博物館化的省思:四個案例的考察
書刊名: 台灣九二一地震災後物件博物館化的省思:四個案例的考察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140p.
摘要: 1999年9月21日台灣發生大地震,一陣天搖地動之後,一批夾雜著災難印記的物件,有些進入了博物館的蒐藏體系、有些躍上了展示的舞台、有些則被封存在各地文化中心的地下倉庫中或存放在廣大災區的個各角落,這些都成了某些群體或個人關於921災難記憶的一部份。對於物件的選擇和蒐藏的行為,是人和物質文化關係的重要領域。這樣的研究,是為了要建構對於社會生活的了解,也是對人類經驗的一種反芻以及詮釋。921地震之後,蒐藏的實踐出現在被歸類於文化資產搶救的相關行動當中,透過對於物件的揀選、判斷,人們除了回應災難議題,也同時在實踐中反映了個體以及整體社會的價值觀。透過災後對於物件的揀選、再現的行為,我們是否可以看出行動者的動機以及這些行動所指涉的社會意涵。採取蒐藏行動的不同行動者如何詮釋自我的蒐藏行為?不同行動者的蒐藏行為又如何相互影響?人們透過這些帶有災難印記的物件,想說些什麼?或不想說些什麼?在這些行為後反映怎樣的價值觀念?對於一個災難事件而言,上述問題其實牽涉到:我們是用怎樣的物質證據來認識「災難」本身?這個問題除了應該放在災難發生的時空背景下來看,也應該將搶救物件行動本身,當作是「正文」來理解。回歸到時空的脈絡,1999年台灣社會所面臨的資本高度發展以及全球化浪潮的襲擊,將台灣捲入世界性的消費機制當中,因此當921震災發生時,我們亦不得不考慮在消費商品的體系下震災後蒐藏行動的意義;這些災難的物件和一般商品相較,是否有所不同,亦或仍然無奈的被整合到消費體系之中,導致「災難紀念」的意義無法達成,甚至也無法逃脫消費的指涉?對於物件、紀念等蒐藏所指稱範疇的再檢討,思考921震災經驗本身,是否能產生出有別於以往、跳脫更多箝制的人物關係,企圖指向一個更豐富的維度,在批判傳統文化資產保存論述的同時,筆者也期望為其補充另一種可能性。這些都是本篇論文期望探討、突顯的面向。基於上述的旨趣,本論文所想探討的是物件蒐藏體系的價值觀的問題,其關鍵就在於人們對物的選擇和表述行為,因此在論文中除了說明921災後文化資產搶救行動的時空背景之外,也將問題焦注在下列問題:人們到底搶救了什麼?怎麼搶救?誰去搶救?人們如何解釋搶救意義?人們對於物質的留存有怎樣的期待?希望達成怎樣的目的?在揭露了當中的權力以及消費體系的運作關係之後,論文將批判的重點指向搶救的是「誰的記憶」?最後,並就如何脫離層層箝制的可能性再做一些反省。(作者)
關鍵詞: 物質文化,集體記憶,當代蒐藏,物體系,布希亞,文化再製,布赫迪厄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300家主要基金會名錄
書刊名: 台灣300家主要基金會名錄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202p.
摘要: 本書收錄各家基金會的基本資料,主要依據基金數額排序,名錄內容包括設立日期、董事長、聯絡方式等,採中英文對照的方式著錄。另外把「特殊類型基金會」及「各縣市文化基金會」獨立列出。「特殊類型基金會」主要是指其成立背景或運作型態較為特殊的基金會,例如在今年新增的「東勢義渡社會福利基金會」成立於清道光13年(1833),距今已有169年歷史,是台灣最早的非營利組織,相當具有歷史意義。本書收錄之基金會若以宗旨、目標作為分類之依據,可分為文化教育類、社會慈善類、醫療衛生類、經濟發展類和文化藝術類,其中以文化教育類161家為最多。書前列有基金會中英文名稱索引,書後亦附有中英文分類索引。(編者)
關鍵詞: 基金會,名錄,非營利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