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8233 - 8244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現代文學教程:報導文學讀本
書刊名: 台灣現代文學教程:報導文學讀本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467p.
摘要: 兩位主編者長期投注大量心力於報導文學寫作的教學與理論的建立。在這項重大工程之餘,配合臺灣現代文學教程相關精選文集的出版,以審慎寬廣的眼光,在16位歷年重要的臺灣報導文學作家作品中,編選結集成本書。以「作者簡介」、「作品評析」與「延伸閱讀」3個部份,建構出完整的臺灣報導文學發展樣貌。在建立概念與拓展閱讀視野外,也以此為未來的臺灣報導文學理論做奠基的工作。(編者)
關鍵詞: 報導文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
書刊名: 台灣常用藥用植物圖鑑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3冊
摘要: 本書收錄臺灣地區野生或栽培之植物,較具有藥用價值者。共分10門、19科、191屬、328種,每種藥用植物介紹,以中文名、英文名、別名、分佈、型態、成分及藥理、效用之次序說明之,再附以彩圖以資對照。並在角落標示其植物所屬門名及科名。其中門名、科名、植物名稱均有中英文對照。並在書後附錄英文與中文索引。全套共分成上中下三冊,本書為上冊,僅收錄328種,並將於民國92年後續完成中、下兩冊,共880種藥用植物,藉此希望能結合臨床醫學之應用,供醫藥學界研究及有助於植物界臨床學界及國民保健之參考。(編者)
關鍵詞: 藥用植物,工具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區佛教團體圖書行銷通路與效益研究
書刊名: 台灣區佛教團體圖書行銷通路與效益研究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91p.
摘要: 現在台灣的佛教隨著經濟的發達,顯得非常的活躍。其中,出版品的大量出現,形成新領導趨勢,一片生機蓬勃景象。然而表相上出版活動如此的熱絡,是否代表著出版品也相對被廣為流通,而普種菩提道種於眾生心田中?因此,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究各佛教團體出版之現況」、「進行各佛教團體之通路研究」、「研析不同通路是否效益不同」,和「根據通路效益分析提出改善之道」,藉以瞭解佛教團體圖書行銷通路與效益之詳實,並探討改進空間,以及有效因應策略,使佛陀所說的教法有效益地經由出版品的流通,能以強大的生命力滲透到各個領域,化育四眾,離苦得樂。研究設計以郵寄問卷與電話調查法為主軸,質的訪談法為輔助,依序地進行資料蒐集和論述分析之工作。論文結構共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為「研究設計」;第四章為「資料整理與分析」;第五章為「研究發現與討論」;第六章為「結論與建議」。研究結果發現:圖書行銷通路結構之通路長度,以「零階通路」佔60.6﹪為主要型態;通路密度以「無或其他」佔51.6﹪為主要型態;通路成員任務是以「增加對大眾的服務」所佔之36.4﹪為主。而通路效益方面,營利性質出版單位現階段以零階通路達成之效益較好;採行之二階及三階通路,結構性效益存在於總經銷,其效益指標達成趨於普通,而通路成員普遍認為於「效率」目標滿意須再提升;另一方面,佛書之流通效益有相當部分結構在功利思想上,致使「善書」頑強的存在,破壞常態通路結構,不僅阻礙常態性流通的產銷生態,對佛法傳佈與專業化改良,亦無達到實質的效益。整體而言,各佛教團體在相互自我侷限之前提下,任令十方資源重複浪費,也因之無從建立或不具明確的相關通路效益評量指標。最後,根據相關結果進行討論提出八點現前佛教團體出版面對的瓶頸(pp.59-61),鑑往知來,而兼顧文化性創意與營利性目的之實現。展望未來,惟有以更寬闊的視野、專業的經營理念,注入了睿智的創見與新義,建立在出版的一個宏觀性視野來觀照整個佛教出版,方能破局而出,譜一個佛教出版亮麗版圖。(作者)
關鍵詞: 佛教出版,文字般若,通路結構,通路效益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原住民藥用植物彙編
書刊名: 台灣原住民藥用植物彙編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490p.
摘要: 原住民廣泛利用植物,滿足了物質所需,此外運用植物來醫病的觀念也展現了原住民的智慧。本書以《臺灣先住民之藥用植物》為藍本,將該書疾病次序之編寫改為植物分類次序,收錄原住民藥用植物278種,以植物分類次序編列,分隸211屬,87科,植物中文名及拉丁學名,採用《臺灣植物誌》之名稱為標準。每種植物介紹其中名、學名、科名、別名、原住民名、型態、分佈、原住民之用法及使用社名、成分、藥理及應用,並有彩色圖片以資佐證。正文後有拉丁學名索引及植物名、別名之中文索引,以利檢索查詢,提供國內外中醫藥及學術界之參考。(編者)
關鍵詞: 藥用植物,原住民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南部客家八音紀實系列精選集
書刊名: 台灣南部客家八音紀實系列精選集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1冊+2CD
摘要: 由於歷史背景使然,使得臺灣地區閩南、客家、原住民及大陸各省之音樂匯流,以歌謠、戲曲、說唱、器樂舞蹈及儀式等方式相互激盪,呈現出多元的音樂風貌。本書即以專為客屬聚落客家人的生命禮俗及歲時祭儀服務的器樂合奏團體-客家八音團為研究對象;以客家人從大陸移民到臺灣來後,最早開發落戶的臺灣南部客屬地區,即過去稱為「六堆地區」,現在行政區域屬高雄縣美濃、六龜、杉林與屏東縣高樹、長治、內埔、麟洛、佳冬等地區為研究範圍;以田野調查、貫時性與共時性的分析、民族誌的詮釋、錄音採譜的呈現等研究方法,將一直是客家人音樂當中最重要的民間藝術,即代表傳統客家器樂合奏的客家八音加以闡釋、紀錄、錄製、撰寫成書1冊、紀實錄音2片。(編者)
關鍵詞: 客家八音團,六堆,客屬地區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的古地圖:日治時期
書刊名: 台灣的古地圖:日治時期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205p.
摘要: 臺灣古地圖中屬於日治時期的鳥瞰圖,由日人吉田初三郎、金子常光等人所繪,大都成於1935年前後。惟本書收錄之圖非原蹟,係由韓裔臺灣媳婦金炫辰臨摹而成。透過古圖再生,讓歷史重現。書中將全島性地圖集中一章,每幅圖均以開門摺呈現全貌;另依北部、中部、南部、東部分章,共計39幅全島圖與區域圖。隨著作者的解說,穿插對應不同時期的繪圖與照片,仿如走趟臺灣歷史之旅。(編者)
關鍵詞: 地圖,鳥瞰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的文學編輯與作者之互動關係研究
書刊名: 台灣的文學編輯與作者之互動關係研究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95p.
摘要: 在進行文學研究時,不管是從文學社會學的角度,還是文學史的觀察視野,都必須要正視其生產機制。文學生產是作家社群的活動成果;生產機制則是指,作家為出版作品,而與出版機構交涉、互動的過程。本研究試圖勾勒一個從「文學作為一種現代社會裡的體制」的角度,來分析文學作家在當代台灣「文化生產場域」(fieldofculturalproduction)中位置、「文學生態」(literaryculture)中角色的想法。本研究目的是希望能聽見當事人(insider`sperspective)的聲音,並自他們口中得知他們所觀察、經驗及感受到的改變與看法,特別是有關完成文學出版每個階段不同流程的心理社會發展改變的歷程。因此本研究以台灣文學出版社的總編輯,以及在台灣有出版文學著作的作者為研究參與者,在研究方法上採質性的研究方法,除了能深刻了解文學編輯與作者的互動經驗外,更希望藉此能對文學編輯與作者的處境和發展有所助益。本研究欲探討的研究問題如下列:一、在每一個階段中,編輯與作家的互動關係是為如何?二、那個階段對作品品質的影響最深?讓作家的創作力達到臻美境界?三、那個階段可能是編輯與作家雙方關係最為緊張的時刻?四、有謂「編輯是作家的第一個讀者。」編輯能不能在當作家的第一個讀者的同時,也和作家成為好朋友?五、此外,對於「編輯是作者的作者」這種編輯態度,作家怎麼看待?六、編輯所謂的專業放諸文學創作上時,特別是面對已成氣候的作家時,是否還能所向披靡?研究結果得知,文學編輯不斷地苦思經營策略,並尋求更好的作品出版,在這過程中,與作者的互動將是一場無止境的拉鋸戰,能夠出版叫好又叫座的作品自然是最如意的事情,但如果不能兩全齊美,品質的堅持跟銷售量的考量熟能勝出?這是擔任出版守門人編輯最困難的考題。這或許沒有正確性,或者最後的答案,在本研究進行中,研究者發現,雖然研究參與者當中的三位編輯都是文學出版社的負責人,他們對文學出版都有堅定的執著,但是由於來自不同的出版背景與條件,他們對作品的堅持程度則有不同,包括面對大牌作家的態度、願不願意給新人機會、跟作者保持的距離等。研究者發現,質性研究的趣味在訪談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來,研究者不得不思考,倘若研究參與者的樣本更多了呢?本研究選擇的研究參與者當中的三個編輯,都是總編輯身份,他們實際上也是負責一家出版社營運的主要人物,如果研究樣本可以擴充到大出版社中的文學線主編,或者中小型文學出版社中的主編、甚至是基層,但編輯經驗豐富的資深編輯,那對於了解台灣當代文學編輯與作者互動的面貌,相信更具深度。(作者)
關鍵詞: 文學編輯,作者,互動關係,文學出版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地區圖書館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之研究
書刊名: 台灣地區圖書館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172p.
摘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台灣地區圖書館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制定的現況,藉由澳洲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制定的經驗,以提供台灣地區圖書館未來制定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的參考。本研究以問卷調查47所國家圖書館、大專校院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及專門圖書館,並輔以深入訪談8個參與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單位的9位工作人員,以探討台灣地區圖書館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制定的現況,並了解他們對制定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的看法,利用描述統計分析,結果如下:一、根據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各館實際擁有的數位館藏量不大,一方面因為進行實體資料數位化的年限尚短,另一方面是向外購置的數位化資料只有取用權而無擁有權,所以現階段尚未積極採取保存的相關措施。二、館藏發展政策是圖書館一切政策的基礎,因此在制定數位化資料的保存政策前,應有一份完善並已實際執行的館藏發展政策,由調查結果顯示目前47所圖書館中僅18所圖書館,亦即38.30%有制定館藏發展政策,由此觀之,台灣地區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的制定仍是一段遙遠的路。三、數位化資料的保存方面,大部份人員表示至少保存三份以上的數位化物件,以提供完善的備份;據受訪者表示,所屬單位典藏數位化資料的年限尚短,所以目前尚未發生無法讀取的情形,但已注意數位化資料儲存載體的轉換及資訊移植的問題。四、由訪談內容得知,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尚屬萌芽階段,雖已重視數位化保存的問題,但因為許多研究成果與技術還不成熟,所以目前尚未制定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不過大部分人員表示未來有撰寫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的必要性。五、在數位化環境裡,資源共享與合作有助於數位化資料的保存,而國家型數位典藏計畫亦已注意此事,因此各館在進行數位化工作時,常藉由彼此間的協調與溝通以達到資源整合與共享的目的,同時大部份人員認為各館或機構間的互動關係較以往更為密切。為確保數位化資料的永久使用,本研究建議我國進行下列事項:一、整體性的規畫:我國數位化資料的保存缺乏整體性的規畫,應效法澳洲制定一份全國文化資產維護與保存的政策,並成立全國館藏分散典藏機構,藉由分工合作共同典藏全國的資料。二、成立專責服務部門以執行與保存相關的工作及研究,確保資料的永久取用。三、架設資源共享網站以避免重複研究,及分享數位化保存的經驗。四、重視僅以數位化形式出版的資料,確保其可用性與可獲得性。(作者)
關鍵詞: 數位化資料,保存政策,數位保存,台灣地區圖書館,館藏發展政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2002年版
書刊名: 台灣地區集團企業研究‧2002年版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1,210p.
摘要: 本書共收集256家臺灣地區集團企業,6,309家分子企業。其中含245家本國集團,11家外商集團,並針對245家本國集團企業2000年的調查進行集團排名。本書主要分為總論、前100大集團排名介紹、此調查之研究方法、前100大集團企業分析、各集團之個體分析、附錄與索引。以圖表方式提供各集團企業近5年之各種財務資料、各項比率,以及各種指標排名,以作長期深入之分析比較。各分子企業除基本資料之外,亦提供主要決策者及主要股東之投資比率;對集團關鍵核心人物及決策群,也提供個人資料,並分析個人經營特質,可對這些企業領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編者)
關鍵詞: 企業集團,臺灣地區,參考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地區音樂資料館發展之研究
書刊名: 台灣地區音樂資料館發展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188p.
摘要: 透過對台灣地區音樂資料館發展之研究,以探討音樂資料館在台灣發展的歷史過程、社會背景以及當前音樂資料館經營管理的現況,從而彙整出台灣地區音樂資料館興起的歷史因素、社會背景、發展脈絡。也因歸納整理出各階段、各類型音樂資料館的經營概況,使能鑑古知今,作為現今台灣地區音樂資料館經營發展的借鑑,並分析現今各館的經營概況、發展困境與未來發展方向。本研究以「歷史研究法」為主軸,採文獻分析、訪談等方法進行資料之蒐集與分析。首先採用文獻分析法進行主題相關文獻之探討,其次對台灣地區曾經存在過的音樂資料館進行資料之蒐集與調查,繼之以田野調查法對台灣地區曾經存在過的音樂資料館,進行相關人士之深度訪談,以獲得更直接之史料;最後並對台灣地區音樂資料館的現況,以問卷調查法並輔以實地觀察作分析。本論文引用資料來源主要分為四個部分:一為國內音樂資料館相關文章;二為以民族音樂學田野調查蒐集觀點的研究;三為專門圖書館的研究;四為博物館學相關理論的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台灣地區音樂資料館的發展,主要可分為「私立」與「公立」兩個時期。台灣地區音樂資料館自民國54年第一所成立發展迄今,不僅成立目的有明顯的轉變,經營管理方式也隨著代客拷貝錄音、發行音樂帶、視聽器材的推廣銷售、專門圖書館的對外開放、博物館的興盛、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館藏特色發展和新媒體的出現而變遷。政府文化政策的推行,更在民國74年以後影響了音樂資料館的發展。最後章節,則落實於對目前各公立音樂資料館的反省與建言,並對籌備中的音樂資料館寄予厚望。期望各館在既有的基礎上,朝向既定的目標努力外,能再從(一)「普及性」與「專業性」音樂資料館定位的發展(二)對過去音樂資料館的資料,有計畫的網羅蒐集(三)音樂資料館的網路資訊化(四)加強民族音樂文化資料的蒐藏(五)多元行銷方式的運用等方面,來發展台灣地區的音樂資料館。(作者)
關鍵詞: 台灣地區音樂資料館,音樂圖書館,音樂博物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地區企業經理人名錄 2002/2003
書刊名: 台灣地區企業經理人名錄 2002/2003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505p.
摘要: 本書是中華徵信社所每兩年出版一次的專業工具書,共收集製造業及服務業等28種行業類別,2,958家廠商及近7,500名企業經理人的基本資料。全書分成3部分,第1部分以分析資料為主,分析經理人的年齡、性別、籍貫、學歷、宗教、休閒、星座;第2部分為個人姓名索引、廠商名稱索引、廠商行業分類索引;第3部分為全書重點,列出廠商及經理人資料,詳細列出每個公司的基本資料外,還收錄珍貴的主管人員個人資料,這些資料不僅有助於往來廠商知己知彼,透過資訊上的公開,更可提升許多業務機會。(編者)
關鍵詞: 企業經理人,名錄,參考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地區生命科學生產力之國際指標研究
書刊名: 台灣地區生命科學生產力之國際指標研究
出版日期: 2002
頁次: 185p.
摘要: 本研究利用書目計量學探討台灣地區生命科學文獻特性,試圖找出台灣地區生命科學研究成果之國際指標,同時針對文獻特性,期刊生產力以及作者暨機構生產力分佈情形加以分析。研究內容包括文獻成長情形、語文、資料類型、研究主題、期刊生產力、作者生產力與服務機構等之分佈,並應用布萊德福定律、洛卡定律、普萊斯平方根定律及80/20定律分別計算與驗證期刊文獻與作者生產力分佈。研究樣本取自BiosisPreview、Medline、Embase等國際知名之生命科學資料庫,總計檢索所得共計74820篇相關文獻。研究結果歸納如下:1.由1975年起,台灣地區生命科學文獻成長共計產生了三個文獻成長的高峰期(1975-1980、1984-1991、1994-2001)及二個低潮期(1981-1983、1992-1993),目前台灣地區生命科學文獻成長為穩定持續的發展,其成長現象融合線性、指數及邏輯斯第三種成長模式。2.期刊為最主要之研究成果發表管道。期刊與會議論文合計佔總文獻數99%,顯示台灣地區生命科學文獻高度集中在強調新穎性的資料。3.英文為台灣地區生命科學文獻最重要之寫作語文,其次分別是中文與日文。主要是因檢索之生命科學資料庫所收錄之資料以英文文獻為主。4.在文獻主題分析上,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方法和技巧、生理學、藥理學以及新陳代謝等五大主題為台灣地區生命科學最常見之研究主題。5.以布萊德福分區法及布雷德福-齊夫定律之圖示,分別驗證台灣地區生命科學期刊文獻,結果並不符合該定律。進一步利用期刊引用報告(JCR)加以檢驗,結果發現相關區及次相關區的期刊影響力高於核心區。6.以布萊德福定律及布萊德福-齊夫定律進一步觀察分別獲得11種及40種核心期刊。其出版國大多為美英國二國;台灣之出版量則排名第七。7.以洛卡定律最小平方法求得n值為-2.214,C值為67.7%;並利用科斯檢驗法加以鑑定,證明洛卡定律並不適用於本研究。普萊斯平方根定律及80/20定律亦不符合作者分佈情形。8.本研究發現合作研究是台灣地區生命科學之主要研究模式,其所分佈的研究機構亦十分集中。最多產的作者前三名及其研究生涯依次分別為高嘉鴻(154篇、10年)、林山陽(130篇、18年)、林茂村(113篇、22年)。本研究結果將可協助圖書館釐訂客觀化、科學化之館藏發展與管理政策,提供有效之資訊服務。此外,亦有助於建立評鑑生命科學成果之具體指標,進而作為其他學科評鑑之參考,再且,研究人力的有效規劃與應用,將有利於國家科學政策的釐訂,研究資源的合理分配,以及知識經濟的落實推動。(作者)
關鍵詞: 書目計量學,布萊德福定律,洛卡定律,普萊斯平方根定律,80/20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