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7189 - 7200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口述歷史應用在圖書館之研究
書刊名: 口述歷史應用在圖書館之研究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187p.
摘要: 本研究採用深度訪談的方式,旨在瞭解圖書館界人士對於口述歷史建構圖書館史料與口述歷史運用在圖書館課程的看法,並瞭解國內文史單位從事口述歷史工作的做法,綜合兩方意見作為日後圖書館規劃口述歷史的參考。本研究的結果:一、國內口述歷史發展蓬勃且多元、文史單位口述歷史作業程序原則不變,但個人專訪較座談會來得嚴謹;二、圖書館史料未受到應有重視、圖書館界尚未刻意蒐集圖書館口述歷史、口述歷史可補充圖書館在橫與縱面論述的不足、建構圖書館口述歷史是有需要且應及早進行;三、口述歷史適合以「單元」形式加入圖書資訊系所課程,尤其適合加在是圖書館學體系的歷史研究與技術研究範疇、口述歷史加在圖書館界的研習課程或在職進修課程有市場性;四、口述歷史計劃承辦單位應視各館的組織規模與部門的業務性質進行考量、圖書館界大型口述歷史計劃需要圖書館各界共襄盛舉、規劃圖書館口述歷史的運作管道暢通。本研究的建議:一、課程方面:重新審視圖書館史方面課程被邊陲化問題、口述歷史有填補圖書館史空隙的功能、釐清圖書館口述歷史課程的重心、善用校內資源規劃多元師資、提供繼續教育管道;二、建構史料方面:先博得上級主管的重視、先對圖書館史料做計劃性蒐集與整理、編制專人專職負責館史業務、拓展人力資源、學習口述歷史的正規做法是圖書館界口述歷史的走向、「以館為經,以人為緯」的思維作法蒐集口述史料。(作者)
關鍵詞: 口述歷史,圖書館史,圖書館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久兒之星
書刊名: 久兒之星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31p.
摘要: 本書將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像,熔成篇篇詩句,把孩子們的瑰麗夢想,彩繪成繽紛圖畫。詩中,沒有深奧的道理,只有再平常不過的周遭事物,因為我們相信,能體會生活,方能創造生活,而詩的語言,也該是生活的語言,每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詩人,每顆詩心也都孕育著無數童心。詩歌中活潑的語言,奔放的想像空間,應是最能貼近他們跳躍的思考頻率了!(編者)
關鍵詞: 兒童讀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下課鐘響
書刊名: 下課鐘響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160p.
摘要: 本書為現代兒童文學獎獲獎作品。描述小學生「惡」的一面,被稱為是另種形式的惡童日記。主角唐力自願擔任壁報製作,卻招來班上其他同學的孤立、嘲諷及惡意破壞。後雖感動部分同學幫忙,但眾人捉弄的目標卻又轉向新來的弱智生。全書生動描繪小學生殘酷且弱肉強食的互動方式,另也暗批老師的不盡責與班級經營無能導致,提供教育工作者重新省思。(編者)
關鍵詞: 兒童文學,小學生,兒童讀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三隻玩具熊養大的小孩
書刊名: 三隻玩具熊養大的小孩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6p.
摘要: 三隻玩具熊在森林裡發現了一個小孩,並把他帶回家養。孩子漸漸長大了,他的穿著舉止都像玩具熊,甚至可以像玩具熊一樣拿腳轉圈圈。後來孩子的媽媽找到了他,他卻只想繼續當個玩具熊……這個脫自《三隻小熊》的現代童話,文字充滿反覆幽默的趣味。把孩子和玩具熊的角色易位,從玩具熊的眼睛看孩子成長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故事讀來簡潔溫馨,自然流洩無盡愛意,是一本傳達關愛與擁抱的好書。(編者)
關鍵詞: 兒童讀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類傳播理論 Q & A
書刊名: 人類傳播理論 Q & A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396p.
摘要: 傳播是人類社會運作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社會互動。學界將傳播用人際、團體、組織和大眾等層次來分類,書中以3個部分來探討,作者問答的形式,來對當代傳播理論提供最新資訊系統化的知識,因「人類傳播」長期被傳播界所忽略,而對人際、團體、組織、跨文化、性別等傳播,多有詳盡的探討。並提供讀者了解其有用的參考意涵。(編者)
關鍵詞: 人類傳播,傳播理論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類古文明失落之謎
書刊名: 人類古文明失落之謎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477p.
摘要: 人類曾經創造出許多的高度文明,但其中有許多都已在文明興衰的輪迴中失落了,徒留下許多謎。即使現在考古技術已進步,仍有許多謎底無法揭曉。書中包括:古埃及文明、古羅馬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印加文明、阿茲提克文明、瑪雅文明、古希臘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等的許多謎題,對其興衰給予詳細的描述和深刻的剖析,並附有豐富的圖片說明。(編者)
關鍵詞: 古文明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人際溝通
書刊名: 人際溝通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74p.
摘要: 本書在於幫助讀者對人際溝通的性質、管道、過程以及影響有效的因素能有所掌握與運用。全書共分14章,由溝通的基礎開始,漸次論及實際的溝通面向。其中緒論、人際溝通模式、溝通的身心基礎、溝通之學習與影響因素、人際吸引力、溝通關係……等是屬於溝通基礎的性質。各章除理論的介紹之外,亦注意實務應用的討論。希望讀者在人際互動的場合,可以更自在地表現有效的溝通能力。(編者)
關鍵詞: 人際關係,溝通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台灣人類學發展之我見
書刊名: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出版日期: 200306
卷期: v.5 n.1
頁次: pp.32-40
摘要: 本文為《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探討學術「國際化」的得與失論壇之四,主要以人類學為考察對象。作者首先闡明從目前世界人類學的角度來看,人類學是科學也是人文學,而台灣人類學的發展與世界之走向一致。其次,探討近二十年來人類學在研究取向上的變遷,六十年代主要由行為主義的科學觀主導,著重於行為與社會制度層面的研究;八十年代以後開始著重於被研究者的觀點,強調文化層面的探討。接著,作者針對移植西方知識體系的學術困境、學科知識與研究對象掌握不足、以日本人類學研究傳統借鏡、缺乏累積知識的規範制度等議題加以分析探討。最後,作者建議人類學研究者應關心及注意於社會科學共同面臨的研究課題、本土研究與國際學術社群的接軌,以及如何培養及訓練後學,以達成人文社會人才的薪傳等問題。(編者)
關鍵詞: 人類學,國際化,台灣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英文的台灣政治研究
書刊名: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出版日期: 200306
卷期: v.5 n.1
頁次: pp.30-31
摘要: 本文為《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探討學術「國際化」的得與失論壇所刊登的文章,旨在探討及分析以英文發表而探討主題為與台灣民主政治有關之研究資料。作者首先闡明及分析從事台灣研究的政治學者可區分為一、在台灣出生與接受教育者;二、在西方國家出生而在大學或大學後接受相關訓練者二大群體。上述二者不論在研究方法或研究素材的選擇上均有相當的差異;前者多強調實證經驗,並多採用量化研究與運用假設檢定的研究設計。後者則多被定位為區域研究,多採用質性研究方法、訪談及田野調查資料,運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作者評析上述台灣研究二大群體之研究成果的優缺點,同時鑑於跨學科領域的期刊較接受關於台灣政治研究的作品,而主流之英文政治科學期刊則鮮少刊登,因此,期盼能有單一的英文學術期刊能熱切接受台灣社會科學研究。(編者)
關鍵詞: 台灣研究,國際化,政治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美國社會科學學門中台灣研究的縱覽
書刊名: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出版日期: 200306
卷期: v.5 n.1
頁次: pp.21-29
摘要: 本文為《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探討學術「國際化」的得與失論壇之三。作者任教於美國威廉瑪莉學院政府系,並為美國亞洲評論主編,以政治學為考察目標來探討學術國際化問題。本文為作者對於台灣研究在美國社會科學學門的定位及發展情況所進行的一些觀察。文中首先談及台灣研究在近二十年間於美國社會科學中快速興起,現今不論在研究主題、研究方法上及社會科學均有良好的連結。繼而以年代為分界,針對呈現三個台灣研究的成長階段及其研究題材的變化加以分析探討;最後,作者對台灣研究在美國社會科學學門的未來發展願景提出其個人看法。(編者)
關鍵詞: 國際化,學術,台灣研究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全球化與亞洲的社會科學學系
書刊名: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出版日期: 200306
卷期: v.5 n.1
頁次: pp.15-20
摘要: 本文為《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探討學術「國際化」的得與失系列之一。作者任教於新加坡學社會學系,以亞洲學者的觀點來探討學術國際化問題。文中首先談及大學聲譽及評鑑制度的目的及影響;繼而論及績效衡量與評估已成為各大學的特色,而評量標準的國際化趨勢則包括學系評量、教職員的評量,同時探討以學術期刊引用指標做為學術表現之重要評量工具的影響與優缺點。最後,作者闡述評量制度對學系及研究機構所造成的影響,包含制度性的影響、大學體系的資源配置、研究取向、以及對學系及研究所工作等層面均產生影響。因而呼籲學術界除擷取績效評量制度的優點外,亦應避免個人主義的助長而留心於學術生涯的發展及學術社群的共同成長。(編者)
關鍵詞: 國際化,學術,大學,大學評鑑,評量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學術國際在地化與學科差異
書刊名: 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
出版日期: 200306
卷期: v.5 n.1
頁次: pp.12-14
摘要: 本文為《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探討學術「國際化」的得與失系列之一。作者首先指出現今普遍認為用英文在國際學術期刊上發表文章即是「學術國際化」之簡化思考的錯誤;繼而從學科差異的角度論述學術語言的不透明性,認為所有研究會因所使用的語言或發表的場域和對話的社群而改變。同時強調對某些學科而言,語言只是表達工具而非思考模式,而研究者的母語亦常是最具學術原創力的語言。接著作者從學術社群的角度來探討「學術國際化」所涉及的學術走向問題;最後,並以個人經驗提出對推展「學術國際化」之建議與看法。(編者)
關鍵詞: 國際化,學術,學術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