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搜尋結果為 6961 - 6972 (總計 18424 筆資料)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如何閱讀一本書
書刊名: 如何閱讀一本書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431p.
摘要: 法國學者巴斯卡在300年前就說過:「讀的太快或太慢都一無所獲。」本書提出不同速度的閱讀方法,目的是要讀得好,以及閱讀層次的提升,閱讀藝術更高水準的要求。對閱讀有所體會的人,將有更深的印證與領悟;使初探閱讀的人節省冤枉路;輕鬆的進入閱讀的殿堂,體驗閱讀的樂趣。這是一部有關閱讀,永不褪色的經典,特別推薦給愛好閱讀的讀者。(編者)
關鍵詞: 閱讀,讀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好書指南˙2002:少年讀物˙兒童讀物
書刊名: 好書指南˙2002:少年讀物˙兒童讀物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166p.+1CD
摘要: 「好書大家讀」優良少年兒童讀物評選活動,自民國八十年至民國九十一年已屆滿十二年,共計舉辦四十三梯次。參選圖書超過九千八百冊,獲得推薦的優良圖書約二千三百一十冊,參與活動的評委則超過五百九十人次,堪稱目前規模最完整、評鑑制度最嚴謹的少年兒童讀物評選活動。為了使獲得推薦的好書留下一份完整的紀錄,主辦單位在評選出優良少年、兒童讀物之後,精心製作一冊「好書指南」,內容包括整年度的優良少年、兒童讀物書單、導讀,為讀者、家長及圖書館提供值得信賴的資訊。今年亦將過去十二年所獲得推薦之入選作品,以光碟形式呈現,更能充分擴展好書推廣之效能。(編者)
關鍵詞: 兒童讀物,北市圖,目錄,少年讀物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多媒體線上百科全書介面設計對使用狀況之影響:以 Grolier Multimedia Encyclopedia Online 為例
書刊名: 多媒體線上百科全書介面設計對使用狀況之影響:以 Grolier Multimedia Encyclopedia Online 為例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142p.
摘要: 百科全書一直扮演著將人類累積的知識加以節錄及整理的角色,百科全書提供了廣泛的知識,以及豐富的學習資訊。結合多媒體及全球資訊網的特性,線上百科全書以不同形式及媒體呈現,改變了傳統百科全書的閱讀方式,使得內容更為新穎。本研究以GrolierMultimediaEncyclopediaOnline(GMEOL)為例,探討多媒體線上百科全書的使用介面,經由觀察與訪談發現影響使用者操作與使用系統的因素有不同的層面,包括:電腦與網路使用經驗、檢索觀念與技巧、以及語文障礙等。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包羅萬象的網站逐漸出現。使用者對於融合多媒體與超文件的線上百科全書,反映互動性強與活潑介面設計之需求。另一方面,使用者也重視多媒體的利用。多數使用者偏好線上百科全書的重要原因包括:多媒體介面、使用方便的操作方式,以及快速更新等特性。但是紙本百科全書仍然具有無法取代的優勢,例如人們的閱讀習慣仍以紙本為主,且紙本適合長期及大量閱讀並利於思考剪輯等特質。綜合本研究的觀察,GMEOL介面設計上仍具有部分的改進空間,如何融合未來研究與發展,以開發更具有使用者親善的使用介面是必要的。(作者)
關鍵詞: 多媒體,線上百科全書,使用者介面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地理學思想史
書刊名: 地理學思想史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300p.
摘要: 本書是著名學者柯拉法樂教授於1992年底在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任客座教授期間的講稿改寫而成。內容雖是針對大學生與研究生而撰,但提供了一個對西方地理學由希臘時代到今日的綜合性看法,使讀者從西方社會與學術發展背景來回顧地理學科的影響性。作者由批判的角度來陳述,從知識結構中的方法學上相互比較,真正兼顧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的發展,提供讀者地理學豐盛的傳統全貌。(編者)
關鍵詞: 地理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同義辭典
書刊名: 同義辭典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586p.
摘要: 國內出版過的同義辭辭典,計有:《同義詞辭典》(張清源主編)、《常用近義詞、反義詞應用辭典》(劉元柏主編)、《同義詞詞林》(梅家駒等編著)、《同義成語》(澤義編著)、《同義語、反義語辭典》(吳華編)、《實用古漢語同義詞辨析詞典》(朱醒民編著)、《同義反義成語詞典》(林玉山,林英英編著)等,而本書與其他同義辭典之不同處,在於不只收錄兩字語辭與不規則短語,還收錄諺語、四字成語與歇後語。本書收錄辭目約10,000條,全書依照部首為序,每組同義辭之第一個字辭,加上特殊符號,以資區別。書後附有「音序索引」,依照注音符號排列,但只列出每組同義辭之第一個字辭,例如:「犬」之同義辭為「狗」、「烏龍」、「豺舅」,在「音序索引」中,只能找到「犬」,而無法找到「狗」、「烏龍」、「豺舅」三辭,這會減少使用者從其他同義辭找到資料的機會。從書後音序索引之條目估之,約計2,300條上下,也就是說尚有7,000多條的同義辭,沒有索引,下次如有再版,可以考慮全書同義辭皆作索引。(編者)
關鍵詞: 同義詞,參考工具書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印度的智慧
書刊名: 印度的智慧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299p.
摘要: 印度為世界四大古文明國家之一,她那「出生入世渾然一體的智慧」,帶著神秘、神聖的面紗。因此,作者撰寫之際,只要求「能表現出印度民族的睿智閃光點即可。」全書分為「人神合一的修身智慧、王僧交融的權力智慧、我他一體的人際智慧、實惠人生的現世智慧、語言學中的思維智慧、藝文技藝的創造智慧」6章。作者以深入淺出的文字,迸出珠璣的篇章,描繪出印度古文明深邃迷人之智慧。(編者)
關鍵詞: 印度,文明古國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全球華人知識管理推動實務
書刊名: 全球華人知識管理推動實務
出版日期: 2003
頁次: 428p.
摘要: 本書集結本土化知識管理推動案例與經驗手冊,收錄國內11家知名單位,包括工研院、日月光、臺灣應用材料、中國生產力中心、華邦電子、飛利浦、威盛等,從文中可以清楚的看到他們個別的決策、佈局及運作,並針對推動知識管理的緣由、目的、導入流程、遭遇難題瓶頸及致勝的成功關鍵點等,都有詳實完整的記錄,希望對企業推行知識管理有所助益。(編者)
關鍵詞: 知識管理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關於彩色珍藏版《美的沈思》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312
卷期: n.60
頁次: pp.41-43
摘要: 《美的沈思》最初是蔣勳為臺灣大學城鄉研究所授課的一套講義,陸續在當時的《雄獅美術》月刊發表後,於1986年結集成書,十多年來一直沒有斷書,也一直是臺灣的中國美術史入門書單中的首選,這應該是和蔣勳以文學家的筆與感情寫美術史有關,他軟化了艱澀的知識,把入門者似熟系還陌生的中國美術史演成一場熱情如火流麗似星的歌舞,歷史之外,於是讀者還得到了一種閱讀文學作品的趣味以及興奮快感。(編者)
關鍵詞: 美的沈思,中國藝術思想,蔣勳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數位世界中的條碼DOI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312
卷期: n.60
頁次: pp.33-37
摘要: 為便於商品交易,目前常利用商品條碼做為商品的辨識;而在紙本圖書方面,係採用國際標準書號(InternationalStandardBookNumber,簡稱ISBN)來識別出版品所屬國別地區、出版機構、書名、版本及裝訂方式等訊息,並可轉換為圖書商品條碼,以利各項作業。而在網路世界裏,物件編碼方式主要有「一致性資源命名(UniformResourceNames,簡稱URN)」和「數位物件識別號(DigitalObjectIdentifier,簡稱DOI)」二種。其中DOI係為URN的應用之一f,主要是為出版者的需求而制訂的,著重於智慧財產權的控制,並藉以保護出版者的權益。本文旨在介紹數位物件識別號(DOI)的應用。作者首先簡介ISBN與URL的差異;繼而闡明URN的起源及其具備之全球性、唯一性、永久性、包容性、相容性、延展性、獨立性和解譯性等八項功能;接著,作者介紹DOI的緣起及2003年7月申請註冊的情況,同時亦詳細說明其特色、編碼方式、語法結構、DOI的組成內容等。作者認為DOI在未來電子商務的應用將扮演關鍵角色,呼籲政府、圖書館、出版界及大眾應加以重視。(編者)
關鍵詞: 物件編碼,數位物件識別號,Digital Object Identifier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跨國出版集團在臺灣市場的進入模式:出版集團系列報導之二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312
卷期: n.60
頁次: pp.17-21
摘要: 如何進入某一個國家或區域市場是企業跨國經營策略中的重要一環,所謂的進入模式(entrymode),是指企業為將產品、技術、人力資源管理及其他資源等,進入到國外市場的機構性安排(institutionalarrangement),這些方式通常在企業評量地主國之政治環境、市場規模以及企業本身特性後做出進入方式的決定,一般說來進入模式以成立分公司、授權、合資經營及出口等最為普遍。而學者Gershon(1997)認為,國外出版集團在其他國家的進入模式上,多採取購買已存在的媒體資產、授權或獨佔一個特殊產品、尋求合資伙伴、成立子公司或透過書報攤直接出口等。本文將以作者於2002年10-12月間針對部分跨國出版集團之深度訪談及所蒐集之資料,分析跨國出版集團在臺灣市場的進入模式。(編者)
關鍵詞: 出版集團,出版業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現社會之修譜與譜學:從工商社會略論譜之應修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311
卷期: n.59
頁次: pp.6-9
摘要: 本文旨在說明族譜與修譜的重要性。作者認為現今社會由於價值觀改變及個人主義漫延等因素而造成大眾對族譜與修譜的忽視,因而敘述族譜之重要性及其源由,同時說明族譜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並闡明歷代對族譜與修譜之情況。最後,作者從工商社會的角度,呼籲大家應重視族譜與修譜,並以現代化的眼光建立新的族譜史觀,以符合時代之要求。(編者)
關鍵詞: 族譜,家譜,修譜
資料類型: 學術性
題名: 認識族譜
書刊名: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
出版日期: 200311
卷期: n.59
頁次: pp.4-5
摘要: 本文旨在說明及介紹族譜,作者認為族譜是宗族與宗族制度下的產物,但因其產生及發展演變歷史之簡繁而有各種不同種類的形態,其與方志同樣具有資治、教化及存史三項功能,故至今仍繼續存在。作者首述族譜之定義,次而說明族譜種類繁多,可依下列不同的分類基準而區分:一、傳承方式及載體材料;二、記載對象規模大小;三、纂修者是否為政府機關;四、內容側重所在;五、殷商時代依用途;六、六朝時代依體例等。接著作者分別闡述一部記載完備的族譜所應包含的內容項目,以及族譜之特性及功能等。(編者)
關鍵詞: 族譜,家譜,修譜